分析磁卡重组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搜狐博客
2000年以前,天津磁卡是xx牛股。后来被曝假账,一泻千里。06年中信传媒有意重组,掀起一波行情,次年重组流产,再陷低迷。09年完成股改并调整班子,着手清理资产,目前的口号是“2010年彻底完成债务清理”,从09年报中看,银行债务包袱基本已经解决,担保债务余额2亿多也在逐笔清理,财务状况渐趋干净,但主业并无起色。其大股东环球磁卡集团资料阙如,经营范围主要是两类,一是国有资产经营,二是技术咨询,那么应该说主要经营资产都放入上市公司了,也就是说,无力对上市公司提供支援。那么可以说,ST磁卡xxx务之后,要么沦为一个壳资源,要么靠原来主业苦苦挣扎。

(一)自我救赎

    让天津市国资委放弃磁卡制造业、任其衰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重振主业需要资金,向上市公司要资金已无可能,思来想去,{wy}资金来源就是“工业东移”中誊空的原址有望获得搬迁补贴。这个地块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不搬会影响该地区整体改造规划,搬又没有钱建造新基地,于是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为什么政府不采用先期部分支付搬迁补贴的方式促成搬迁大业呢?这里面的难点也许在于:上市公司欠了一屁股债,注入资金肯定会被债权人拿走,相当于帮助上市公司还债,不可能运用到经营上,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上市公司自己还债,所谓“债务清理”,弄干净以后再启动搬迁,使得搬迁补贴可以使用到经营上,也就是用于建设新基地。

    所以ST磁卡要想改变,首先,必须完成债务清理工作;然后,启动搬迁进程,获得搬迁补贴去建设新基地;{zh1},完成搬迁,在新址重新打造主业。

(二)卖壳重组

    上面这条路径实质是“政府注资”,而且是把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没有考虑ST磁卡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所持有的29%股权的价值。

    上市公司股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再融资功能上。但以ST磁卡现状而论,至少几年内它是不可能再融资的,所以大股东持有这个股权显然是一种浪费。按账面价值,ST磁卡09年末净资产1.3亿,29%股权折合3800万;但是如果卖壳,这块股权的价格肯定高于账面价值,溢价就是“壳”所具备的再融资功能。

    如果企业能够自筹资金自救,政府何乐而不为呢,我想这也正是06年天津国资委愿意与中信传媒洽谈重组事宜的动机所在,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原来的规划,中信传媒重组流产的原因据分析就是因为滨海新区3万亩地块之争。相信如果搬迁,现在旧址地块的去向,天津方面应该也不会放弃,那么ST磁卡如果卖壳,最合理的可能是净壳重组,除非引入的外部投资者愿意扶持并继续经营磁卡制造业务,而且还必须接受放弃现有旧址按市场价补贴的条件。

    按照卖壳重组的设想,进程可以分为两种:

    {dy}种是连同磁卡制造主业一块卖掉,这也符合“国退”大,那么最可能的途径是以大股东为标的进行重组,先是上市公司完成债务重组,再是现有厂址地块处理完毕,然后外部投资者进场接手国资委持有的环球磁卡集团全部或部分股权,间接控股ST磁卡。 第二种是净壳重组,这个比较简单,首先还是上市公司完成债务清理,然后外部投资者接手大股东手中的29%股权,ST磁卡的原有资产由环球磁卡集团回购,上市公司再向外部投资者购入新的资产,如果钱不够,也许还会配合定向增发,既保证新资产的规模,又使外部投资者的控股权更加牢固。

(三)几个关键点

    其一是不能让磁卡制造资产掉。挽救的办法是依靠旧厂址换钱来重塑主业。

    其二是天津方面可能不愿放弃旧厂址地块的改造开发权。

    其三是必须等上市公司完成债务清理后才能启动下一步动作。

    其四是主导权xx握在天津国资委甚至天津市政府手里。因为无论是环球磁卡集团还是ST磁卡都无力自救,只能依靠土地资产来腾挪,而土地规划事关城建大计,企业本身无法做主。

    

郑重声明:资讯 【分析磁卡重组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