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舞台——观《洋xx》 - 倚荷听雨的日志- 网易博客

两个人的舞台——观《洋xx》

2010-07-01 07:29:38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在记忆深处隐约还有小时候老爸带着看过《洋xx》的印象,于是之一身纯白色西装的维勒,朱琳满头银丝一丝不苟的装扮。大约八十年代初我们对西方的认识更多的还是绅士般的严谨吧。

    这部{zx0}表演给49位观众,最终在世界的舞台上获得了多项殊荣,曾被卢燕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的作品,并不新鲜。有消息报道,多位xx演员都曾观看了此剧。昨天的上座率大约有85%,中间的笑声、掌声说明大家还是很懂得戏剧的。况且香港话剧团的语言表演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只是在人艺舞台上的儿化音和s、z个别处的混用外,演员的表演十分流畅、平和,大有人艺的平民化风范。

    整个表演区基本的物质成本投入很低:某养老院破旧露台上堆积的纸箱、桌椅、书架,破旧的露出海棉的沙发以及满地的落叶,都在诉说着年龄的故事,如同主人公一样在岁月的侵蚀和磨砺中日渐退色、暗淡、甚至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就在这很少有人光顾的露台,为了躲避探访日的孤独,两位老人邂逅了,在四幕的剧情推进中,他们以14把纸牌作为交流,在层层剥茧的青年骄傲,婚姻不幸、子女相弃、朋友背叛等人生片、的流露和重新组装中,展现着各自的人生轨迹。

   一心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维勒,在14把牌局中仅有的胜利却以为是芳西雅的承让,而每一次的输牌都使他大发脾气,却在一次次的道歉中开始新的牌局。

    两个人的舞台,几乎一成不变的背景和道具,四幕中很多重复的服饰,两张苍老的脸,似乎没有看点,没有引人入胜的环境。音乐只是配合情节的推进,不够流畅的社区合唱团、华尔兹片段、家属们嘈杂的声音……所有的音响、音效都是在讲一个故事,于是所有的精彩必须来自于演员的精彩。

    两位香港演员都曾经在内地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课程,四十来年的舞台表演经验,让整个演出就如同你看身边的老人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们在几周的相处中走进彼此的内心,洞察着对方的过去,产生着情感的依赖和精神的共鸣却又不以为然信念相轻。演员表演松弛是{zd0}的亮点,在这种松弛中,在看似相近的14把牌局中,不断推进情节展现人物是一种深厚的艺术功底。维勒的粗话是愤懑也是情绪,更是人物在命运的挣扎和压榨下的呐喊。他把牌局当作人生,表现出芳西雅所不理解的“认真”,而根本不会玩牌的芳西雅在维勒的教导下凭借着好运和独到的算计,13把为“精”的胜利,并没有带给她精神的愉悦和胜利的满足。她在与维勒的相处中情绪所致冒出脏话,她在极力的掩饰中渐渐表现出自己接受救助金的窘迫,儿子虽在附近却从不看望的失意。谎言背后,是一种人生的苦涩和一个女人曾经自视高雅的惶恐和失落。

    静静的,品味一种人生故事,在生命的舞台上,我们都将老去,当我们把年老的人生化作生活的一部分,在咀嚼和品位间有什么可以相互的分享和取悦的呢?

    随便说一句,如果现在翻译这个剧本,我想可能会选择《游戏陷阱》的名字。不仅会吸引眼球和观赏率,或许也能更清晰的表达一种局外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视野和情绪吧。

    一个剧团会有一个剧团的表演风格,对香港话剧院知之甚少,但是却觉得有很多的表演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对音韵的控制,对人物切换的把握,包括一些眼神、小动作的设计,体现了演员的深度思考和自身阅历帮衬下的用心和投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两个人的舞台——观《洋xx》 - 倚荷听雨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