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阿里巴巴szjtmg的博客BLOG

 

 

 

 

 

 

金属制品技术规范

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

 

 

 

 

 

 

 

 

 

 

 

前    言

为了提高金属结构件生产制造质量,加强对金属制品生产流程相关环节的监督检验和质量控制,保证结构件设计要求的xx贯彻和实施,特编写本系列标准。

   《金属制品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

Q/ZX 12.203.1《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钣金冷冲压件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Q/ZX 12.203.2《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机械切削加工件》

Q/ZX 12.203.3《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铸造加工件》

Q/ZX 12.203.4《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

Q/ZX 12.203.5《金属制品技术规范-焊接加工》

Q/ZX 12.203.6《金属制品检验规范-镀覆零件检验》

Q/ZX 12.203.7《金属制品检验规范-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检验》

Q/ZX 12.203.8《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涂覆层技术条件》

Q/ZX 12.203.9《金属制品检验规范-丝印加工检验》

Q/ZX 12.203.10《金属制品技术规范-紧固件》

Q/ZX 12.203.11《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机柜装配技术要求》

Q/ZX 12.203.12《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汇流排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金属制品技术规范》第4部分。

本标准由Q/ZX 12.203.4-2001修订而成,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a)    规范名称更改及文档结构调整;

b)    增加喷砂和拉丝质量要求;

c)    删掉型材化学成分中的高、低倍组织要求;

d)    删掉氧化膜厚度及色泽质量要求中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Q/ZX 12.203.4-2001。

 

 

 

金属制品技术规范  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对铝及铝型材件的技术要求和成品验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外协加工铝及铝型材。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zx1}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zx1}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8-19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 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246.1-2000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3246.2-2000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3247-1982  铝及铝合金加工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 4589.1-1989  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总规范

GB/T 5237.1-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  基材

GB/T 5237.2-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GB/T 6460-1986  金属覆盖层 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GB/T 6461-2002  金属覆盖层 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 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GB 6462-19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 8013-198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

GB/T 8014-198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厚度的定义和有关测量厚度的规定

GB/T 9761-1988  色漆和清漆 色漆的目视比色

    GB/T 11186.2-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2部分:颜色测量

    GB/T 11186.3-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3部分:色差计算

GB/T 14952.1-1994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

GB/T 14952.3-1994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着色阳极氧化膜色差和外观质量检验方法 目视察法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GB/T 16865-1997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

SJ/T 10530-1994  电子设备用铝型材手册

Q/ZX 04.101.10  结构设计规范  喷砂和拉丝要求

Q/ZX 12.206.4  镀层和化学覆盖层技术规范  铝合金阳极氧化

应符合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的规定。供应商应根据图面要求提供检验合格报告。

    检查淬火时效后试样的力学性能,且力学性能附试验结果。按GB/T 228《金属拉伸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用的试样按GB/T 16865执行。按每批两根抽检,我公司每三个月检查供应商检验报告。按照合同要求供需双方协商进行该项检查。

3.3.1       型材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明显污迹或杂物,不允许有裂纹、腐蚀斑点和硝盐痕迹。

3.3.2       型材表面(非装饰面)允许有:不超过缺陷所在部位壁厚公称尺寸8%的起皮、气泡;表面有轻微压坑、碰伤和划伤存在,但{zd0}深度不得超过0.5mm。不允许出现长度大于1.5mm、宽度大于0.8mm、深度大于0.5mm的任何缺陷。

3.3.3       图纸注明的装饰面,允许缺陷深度不得超过0.1mm,面积不大于2 mm2,在沿装饰表面的长度方向,500mm范围内不得多于两处。

3.3.4       非装饰表面缺陷在沿表面的长度方向,500mm范围内不得多于五处。

3.3.5       型材上需加工的部位,其表面缺陷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3/4。

3.3.6       空心型材,其内表面不检查。

3.3.7       氧化膜厚度及色泽质量要求依据Q/ZX 12.206.4《镀层和化学覆盖层技术规范  铝合金阳极氧化》的相应章节执行。

    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未标注具体尺寸允许偏差参照GB/T 5237.1执行。

型材上需加工的尺寸,按图纸要求执行,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进行。经加工后的尺寸,表面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进行。

3.4.1       铝型材尺寸偏差分级见表1。

                             表1  铝型材尺寸偏差分级

 

3.4.2       铝型材的横截面角度偏差  

按表2选用执行。

表2  角度偏差

          

3.5.1       型材的弯曲度  

型材的弯曲度是将型材放在平台上(见图1a),借自重使弯曲达到稳定时,沿型材长度方向测得的型材底面与平台{zd0}间隙值(ht),或用300mm长直尺沿型材长度方向靠在型材表面上,测得的直尺与型材表面{zd0}间隙值(hs)。有一些型材还应考虑检查侧向弯曲(见图1b),其侧向弯曲在每米长度上不超过4mm(即4%0),在全长L米上不超过4×Lmm,{zd0}不超过30mm(见表3)。

 

 

                       (a)                           (b)

   图1

 

表3  弯曲度                     mm

外接圆直径

最小公称壁厚

普通级

高精级

超高精级

任意300mm长上hs

全长L米ht

任意300mm长度上hs

全长L米ht

任意300mm长度上hs

全长L米ht

不大于

≤38

≤2.4

1.5

4×L

1.3

3×L

1.0

2×L

>2.4

0.5

2×L

0.3

1×L

0.3

0.7×L

>38

-

0.5

1.5×L

0.3

0.8×L

0.3

0.5×L

 

3.5.2       切斜度  

型材两端应切齐,保证与型材中心线垂直,斜度公差不应超过±1°。

3.5.3       扭拧度

扭拧度的测量方法:将型材置于平台上,型材因弯曲度和扭拧度使端部翘起,测量翘起部位于平台之间的{zd0}间隙值(N),如图2所示,用N值减去型材翘起部位的弯曲度,余下部分为扭拧值。

 

 


 

图2

 

型材任何部分绕纵轴的扭拧度,在每米长度上不允许超过3°,全长累计;对被测基准面的宽度不大于30mm的异形型材,其扭拧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高精级型材扭拧度,每米长度上不允许超过2°,全长累计(见表4)。

表4   型材扭拧度

 

3.5.4       型材的平面间隙

将型材放在平台上,沿宽度方向测得型材平面与平台之间的{zd0}间隙值(见图3)。型材与直尺的间隙不允许超过被测平面宽度的2%,高精级型材的平面间隙不允许超过被测平面宽度的1%。对型材的圆弧面一般不检查间隙,如果需要检查时,设计方应提供标准半径样板,由供方检查。圆弧间隙不得超过弧长的2%,高精级型材不得超过弧长的1%(见表5)。

                 表5   平面间隙         mm

型材宽度

Y

平  面  间  隙

普通级

高精级

超高精级

≤25 

≤0.2 

≤0.15 

≤0.10 

>25

≤0.8%×宽 

≤0.6%×宽 

≤0.4%×宽

任意25mm宽度上

≤0.2

≤.015

≤0.10

注1: B为所测面的宽度。

注2: 对于包括开口部分的型材平面不适用。如果要求将开口两边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应在图样中注明。

 

 

                   图3

 

3.5.5       型材的曲面间隙

型材的曲面间隙是将标准弧样板紧贴在型材的曲面上(见图4),测得的型材曲面与标准弧样板之间的{zd0}间隙值。型材的曲面间隙规定(见表6)。

 

 

图4

            

 表6  曲面间隙            mm

 

型材横截面上的圆角半径(见图5)允许偏差规定(见表7)。当偏差要求为正或负时,其偏差数值取表中对应的数值的两倍,但过渡圆角半径除外。

 

表7  圆角半径                   mm

 

 

            

图5

按设计图纸要求加工,并依据Q/ZX 04.101.10《结构设计规范  喷砂和拉丝要求》的相应章节执行。

检验质量要求:加工表面质量一致,以双方认定的封样为判定依据。该封样在加工厂家、康讯各自保留;且是同期制作的样品

    当设计的新型材首次加工或虽然型材已开始成熟使用、但更换了另一个厂家加工时,都需对模具进行确认,图纸上的尺寸只是为制作模具提供的,当模具加工完合格后,确认首件产品零件检验合格后,型材的截面尺寸可定期(一周半至两周)抽检5件。但相关的形位尺寸要按设计要求每批次检验。表面外观质量要100%检验。表面性能质量检验按表8方法抽检。

4.1.1       采用固定样本检验方法

按GB 4589.1-1989附录中批允许不合格品率(LTPD)抽样方案表A-Ⅰ执行。

表8  抽样检验方法

允许批不合格品率(LTPD)

50

合格判定数(C) (r=C+1)最小样本大小

不合格数量

固定样本数量

0

  5

当不合格率为50%时,无论批次量有多少;只抽检5件样品;不合格数量为0, 

视批合格;接收。                  

注:以90%置信度保证不合格品率等于规定的LTPD的批不被接收而进行试验的最小样本大小(一次抽样)

LTPD -允许的不合格品率

r-不合格判定数

C-合格判定数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阿里巴巴szjtmg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