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奋起正当时—强卫《我眼中的青海》省情形势报告策划报道之四 ...

  强卫说:历史的青海,让我们骄傲,令我们感怀。今天的青海,让我们自豪,使我们自信。未来的青海,让我们憧憬,催我们奋斗——

  著青史以永芳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青海调研时所见所闻让他不胜欣慰,他指出:“青海山川壮美、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再次来到青海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大美青海的魅力,看到了青海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感受到了青海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青海省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为凝聚全省各族人民,建设大美青海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间虽然不长,但所到之处,都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势头。”

  李长春的重要讲话令青海人备受振奋和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历史的青海,让我们骄傲,令我们感怀。今天的青海,让我们自豪,使我们自信。未来的青海,让我们憧憬,催我们奋斗。

  这是引自省委书记强卫省情形势报告《我眼中的青海》中的三句话。

  这是对青海省情宏阔、清晰、准确的描述和判断。

  我们从不缺乏对青海的诠释与解读,但总是得不到一个被如此广泛认同的表述、诠释与解读。《我眼中的青海》之所以在我省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最强烈的直观感觉是,报告从我们目力不及的地方采掘出了一种真真切切的存在,却不为我们所深知或熟知的客观事实。

  《我眼中的青海》感召人心,因为书记“总结”采掘出的——青海人吃苦实干、青海人懂得感恩、青海人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让青海人从内心世界里真正站了起来;

  《我眼中的青海》温暖人心,因为书记对“民生”的理解,满足并超越了现阶段高原民众对民生的诉求;

  《我眼中的青海》鼓舞人心,因为书记对青海发展内涵的“解释”全面涵盖、体现了发展的本质要义,让青海在快速发展中体现“富庶之美”“幸福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

  人们惊异于报告者的广阔视角、惊异于报告者的历史审视力、惊异于报告者别样的洞察方法……报告引经据典,字斟句酌地阐述和诠释、剖解着一个我们本该熟知但此刻又显得那么陌生的青海,从而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上诠释推导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大美青海”!

  强卫书记说:青出于蓝谋跨越,海纳百川求发展。经过了一代代青海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今天的青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我们要立下愚公志,建设新青海。

  强卫书记说:要实现建设新青海的宏伟目标,我们就要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结合青海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

  同时,强卫书记这样说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国相比,青海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的不足。

  尽人事于日下,著青史以永芳。

  承认差距是为了激励每一个青海人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奋起直追。

  今天的青海,已经成为开发建设的热土,资源开发、城市建设、体育文化活动交流、物资经贸洽谈等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今天的青海,正在以自信、开放、创新的新形象,加快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今后的青海,则是跨越发展的青海,绿色发展的青海,是和谐发展的青海,是统筹发展的青海。

  青海已经走到这样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到了每一个青海人的肩上。而我们必不辱历史使命,“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一起,已经构成了当代青海人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历史的交汇点上,青海已经起航!

  经过我们大家的奋力拼搏,一个物阜民丰、社会文明、和谐美好的新青海,一个充满自信、富有活力、开放包容的新青海,必将崛起在祖国辽阔的西部!

  今日,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强卫<我眼中的青海>省情形势报告策划报道之四》——《速度 大美青海》。  (李羌)

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一代代青海人忘我奋斗、忘我奉献的创业历程中,青海发展的能量在持续不断地积蓄,发展的机遇在持续不断地涌现,发展的人气在持续不断地聚集。

  ——强卫

  资源优势支撑青海发展模式

  这是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变化。

  2009年我省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GDP逼近3000美元。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这预示着我省吸引投资的能力大为增强,发展的回旋空间明显扩大。特别令人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高度重视青海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2008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年初,党中央又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dy}次把青海等四省藏区与西藏一起统筹谋划、部署和支持,研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今年国家还将启动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计划,这些为我省发展再一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青海发展必将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向前跨越,创造出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青海速度”。

   有这样一个事实同样不容我们忽视,2001年以后,我省经济连续9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目前全省生产总值每年以百亿元的规模增加,财政收入以十几亿、二十几亿元规模增加,这说明今后的青海,是跨越发展的青海,青海将大有可为。

   同时,青海的资源十分富集,是我国资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区之一。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资源等储量非常可观。水能丰富,仅黄河干流大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就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太阳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条件全国{zy}。风能储量全国第四。在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当中,有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23种居全国前3位,有9种居全国xx。特别是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不仅资源丰富,分布集中,而且类型全、组合条件好,有利于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融合,这种地区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是少有的。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同志说,只要我们沿着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建设新青海的奋斗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后3年到5年时间里,青海要培育形成30户在西部乃至在全国有影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10个中小企业集中区,培育300户专、精、特中小企业。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努力建成全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太阳能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制定新政策:青海经济迎来发展机遇

  2009年7月,青海省政府正式批转了由青海省经济委员会提交的《青海省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未来三年,青海将以“背靠资源、面向市场、横向做大、纵向延伸”为基本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构建以能矿资源和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特色新型工业体系。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青海的比较资源优势将会日益突出,青海工业的后发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青海省经济委员会投资处处长乔弘志说。

  2009年后的三年,在化工产业方面,我省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钾、钠、镁、锂、锶、硼为主线的产业链,并通过加快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的有机结合,发展下游产业,形成以盐湖化工为主体、其他相关产业为支撑的化工产业集群;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将本着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优化布局的基本原则,着力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形成以铝、铜、铅、锌等金属的冶炼及延伸加工为主的高科技、多品种、低消耗、高产出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格局。

  钢铁工业方面,我省将主要依托境内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丰富的铁矿资源及现有的钢铁产业技术和人才等基础,加快建设百万吨不锈钢生产基地,并适度扩大钢铁生产规模;新材料产业则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青海在电力、能源上的比较优势,以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和化工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力争到2011年实现50亿元以上的产值。

  同时,我省还要充分利用在特钢和新材料方面的产业优势资源和装备制造业的存量基础,重点支持以数控机床、专用汽车、环卫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使装备制造行业在2011年实现60亿元以上的工业增加值。

  此外,在轻工业和纺织工业方面,今后3年我省将拓展区域特色农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和藏毯、民族服饰以及民族宗教用品等行业,力争在3年内使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产值分别达到55亿元和20亿元以上。青海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青海经济生机无限

  2007年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要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建设新青海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2006年至2008年,省内旅行社以每年三十家左右的速度增加,省内宾馆也进入快速发展期。2006年,省内星级宾馆不足百家,目前,星级宾馆有200家左右,各类宾馆床位有近7万张。

  与此同时,青海景区发展也进入快车道,仅2009年三季度末,省内旅游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36.8亿元,累计到位17.4亿元,高于2008年全年旅游项目投资金额。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景区道路、建筑、星级厕所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国家A级景区已发展到39家。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青海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我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了1091.71万人次,旅游消费收入达到58.79亿元。人口仅五百多万的青海省,2009年平均每人接待游客数近两人次。青海旅游出现“井喷”现象。

  旅游只是青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的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速度为年均增长11.9%。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81.27亿元,比1999年增长2.1倍。人均生产总值2009年达2849美元。(李皓)

打造发展新引擎

  选择绿色发展,既符合青海实际,也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屏障的需要,又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加速青海发展的战略选择。

  ——强卫

  6月,西宁市城西区火西村、名城巷、汽车二巷、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华四巷5条道路全部安装了利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的低碳灯,并已交付使用,这拉开了城西区低碳、环保小城建项目建设的序幕。

  “以前,这条小巷特别黑,女儿回家晚了,一家人都提心吊胆的。现在好了,安了新路灯,路上亮了,心里也亮堂了。”家住汽车二巷的王先生对家门口安装的新能源路灯赞不绝口。

  新能源,因其环保、可持续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我省新能源的利用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青海环境资源很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又极端脆弱。所以,选择绿色发展,既符合青海实际,也是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屏障的需要,又是转变发展方式、加速青海发展的战略选择。

  今后的青海,是绿色发展的青海。

  日月山口,“风魔”造福人间

  日月山,这个古时候被称为“赤岭”的地方,后来因为文成公主进藏时失手打破日月宝镜而得名。在这里世代居住的青海人,不仅知道这个美丽的传说,而且对这里呼啸肆虐的大风印象深刻。因此,老百姓说这里是一个风口,呼啸的风声让人胆寒。

  但是,有人非常喜欢这里。青海风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了我国海拔{zg}的风力发电试验场。除了青海湖地区,我省的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都是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据估算,我省的风力储量实际可开发量大概是2500万千瓦,也就是说,我省的风能资源相当于两个三峡的规模。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作为我省发展新能源的领军企业,青海风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在西宁落户,这是我省{sg}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同期,风发科技已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适合于青海风能资源的风力发电设备,这就是全球{dy}台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在日月山绵延百公里的风电场上,风力发电机将每年减少20万吨煤的燃烧,减少向大气排放42万吨二氧化碳、3900吨二氧化硫和5万吨灰渣。如果按照每吨煤500元计算,每年可以节省1亿元以上的资金,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盐湖锂资源,走向世界

  2009年末,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西台吉乃尔盐湖湖畔,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000吨碳酸锂产品正式下线;青海锂业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锂项目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专家评审验收。作为我国目前盐湖锂业开发的两强,中信国安产能的突破与青海锂业工艺的成熟,不仅意味着中国的盐湖锂资源开发冲破了少数国际锂业巨头的市场打压,也标志着中国在盐湖新材料开发中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盐湖板块的副总裁李增荣说:“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不仅成功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锂的新方法;而且项目形成的技术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锂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我省围绕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构建盐化产业链。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放在钾、钠、镁、锂产品开发和产业链产业群的构建上。通过稳步扩大钾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镁资源综合利用,加快钠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拓展锂系列产品开发,加快芒硝资源开发利用,做大做强盐湖产业。

  为了使资源{zd0}化生产利用,青海盐湖集团把盐湖卤水抽到盐田里,利用日照蒸发,把氯化钠脱离出来;再摊晒尾液,把钾元素脱离出来,形成硫酸钾镁肥;对尾液再次摊晒,提取硼,与前几道工序中产生的盐酸结合制成硼酸;对剩余卤水干燥处理后煅烧分解,就生产出了碳酸锂和氧化镁。几道工序下来,盐湖卤水中包含的所有矿产资源都被“吃干榨净”。

  加快构建绿色农牧业发展新模式

  青海,这块被称为“众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的土地,横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有着大气之美、磅礴之美、雄奇之美,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之称。这里拥有世界上{zd0}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和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等都发源于青海,每年有600亿立方米水流出青海,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水塔”。奇特的地形地貌、高原大陆性气候和古生代地质结构,又使这里成为一个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聚集区,拥有129种矿藏,5亿亩可利用草原养育着2000多万只牛羊,广袤的高原山川生存着250多种经济动物和1000多种各类经济植物……这些大自然的xx禀赋,为青海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重大工程推进步伐加快。生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取得进展。“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以青海纯净、xx、无污染经济动植物为原料的“绿色健康食品”正在崛起。以“金诃”“晶珠”“三江源”为代表的青海藏药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独占鳌头;“藏羊”牌藏毯年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以上,成为中国手工藏毯业名副其实的xxx;以“可可西里”“绿草源”“青海湖”“青海青”“天露”等品牌为代表的冬虫夏草、人参果、枸杞、沙棘产品、牛羊肉、乳制品,以人无我有的{wy}性,人有我优的优质性、人少我多的稀缺性,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显示出青海的绿色魅力。

  ……

  青海的发展,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我们有理由相信,站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青海必将一路前行。(赵新丽)

民族团结花更艳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推动青海的发展,团结尤为重要,和睦尤为可贵,这是我们在发展和建设中得出的最为宝贵的共识。

  ——强卫

  青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的土地,千百年来,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多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休戚与共,缔造了璀璨的文明。

  青海更是一方民族团结的热土,这片热土上,各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描画出一幅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

  熊宁:青年人的楷模

  2008年3月10日,29岁的西安女孩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熊宁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2008年3月初,熊宁远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一位名叫巴桑的朋友告诉她,玉树雪灾严重,牧民损失很大。得知消息后,善良的熊宁立刻给朋友们发短信,询问大家有没有可以捐赠的厚衣服、药品之类的东西,随后她又主动联系了多家募捐单位,希望大家能给身处困境的玉树人民援手。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熊宁终于募集到了{dy}批玉树灾区急需的物资。3月4日,她和丈夫黄晨,还有另外两位志愿者,开上借来的车,带着部分物资,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奔赴玉树的艰难旅程。

  这是一段充满艰辛的旅程,熊宁一行颠簸两天后,终于到达了玉树州玉树县隆宝镇。到达隆宝镇的当天,熊宁就将衣服、xx药等一些急需物品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之后,熊宁一行又去了离玉树州80多公里的村庄,将物资送给受灾群众。

  由于西安还有一部分物资,熊宁和同伴们商量后决定,由黄晨和一位志愿者返回西安运物资,熊宁则和另一位志愿者留下,继续了解灾情,以便安排下一步募捐活动。

  3月10日,熊宁和这位志愿者从玉树搭乘一辆开往西宁的便车返回西宁,行至玛多县境内时不幸发生车祸。熊宁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三江之源。

  熊宁离世的消息传遍了雪域高原,无数藏族群众赶到玛多县为熊宁送葬。至今,不少藏族群众还将熊宁称为草原上美丽的格桑花。

  格志:那份兄弟般的情谊令人感动

  2008年3月16日傍晚,家住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措加村的藏族青年格志途经尖扎县黄河大桥时,看到一辆摩托车在疾驶中失去了控制,驾车的回族青年跌进了黄河。

  回族青年在湍急的水流中时隐时现,沉浮着、挣扎着…… “不好,这个回族青年不会水。”看到这一幕,格志纵身跳进黄河。

  水深浪急,经过一番努力后,格志终于将落水的回族青年拖上河岸。

  上岸后,格志听到那名回族青年说,他的钱包也掉进黄河了,里面有3000元救急钱。

  格志二话没说,再次跳进黄河。格志在水下摸索了数分钟后才找到那个钱包,当他手举钱包浮出水面时,黄河两岸响起了各族群众热烈持久的掌声,那个回族青年更是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被救的回族青年是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亚曲村的马奴海。

  提起格志,马奴海眼里闪着感动的泪花说:“我真不知道拿啥来感谢我的救命恩人,只能打心底里将他认作了我最亲最亲的哥哥……”

  索南东智:火海中见证民族团结的真情

  2008年2月16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帷乡吾满多村路边一间麦草房内,浓烟翻滚,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火苗四蹿,屋内传出一名小女孩的哭喊声。17岁的藏族少年索南东智正好路过这里,凄厉的哭声一下让他心跳加速,索南东智一脚踹开房门,扑进了火海。滚滚浓烟遮挡住了他的视线,索南东智眯着眼睛,在黑暗中摸索着。

  10岁的小女孩冷毛措蜷缩在角落里,已经吓坏了。黑暗中,她一把抱住了索南东智的手臂。

  索南东智抱起小女孩想往外冲,然而此时火势更盛,一垛熊熊燃烧的麦草倒在门口将房门紧紧封死。

  索南东智迅速脱下自己的棉衣,把冷毛措的上身和头部紧紧裹住,并抱起她奋力向门外冲去。

  小女孩的哭喊声引来了村民。他们惊呆了:索南东智的双手、脸上、头部被严重xx,一些部位已经烧焦掉肉,而被他拥在怀里的冷毛措却毫发未损。

  17岁的索南东智的爱心打动了村里的许多人。“从小到大,我都是在亲友、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下成长,当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不会犹豫。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现在社会已经给予了我太多的爱。”索南东智这样说。

  加牙村:上演民族团结的感人一幕

  位于拉脊山脚下的湟中县上新庄镇加牙村是个汉藏聚居的村落,2009年8月27日上午,一声“跌到水渠里了!”的呼喊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原来是村里4岁的藏族孩子索南掉进了水渠里。

  看着卷进渠里的娃娃,35岁的村民王守兰没有多想,她纵身跳入渠中,一把抓住了小索南的衣服。

  可由于水流太急,王守兰被渠水冲倒,顺水而下,王守兰看到前面码头的水泥桥,她想抓住桥沿,再将小索南救出,可是来不及了,转眼渠水将她和小索南冲向下游的码头。

  水流在不停地旋转着、咆哮着。这时的她已经呛了不少水,她用胳膊紧紧地夹住小索南,在渠水中挣扎求救。

  水流在飞快地旋转,未等她的手露出水面,就又一下子被卷入水底,她的胳膊不断地碰在水渠四壁的水泥上,一阵阵疼痛,浑浊的水一口一口呛入她的喉咙。她的意识渐渐地模糊起来,浑身的力量也渐渐耗尽。闻讯赶来的乡亲看到水流中王守兰和小索南心如刀绞,情急之下,村民杨国雄不容分说,迅速跳入下游的水渠中,渠水一下子冲到他的腰部,杨国雄挣扎着抓住了王守兰和小索南的衣服,他们三个人一边随渠水缓缓向下移动,一边寻找着脱险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在一个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杨国雄奋力将小索南推上了岸,乡亲们更是七手八脚地将王守兰从水中救了出来。

  小索南被救上岸时嘴唇发紫,呼吸全无。这时,赶来救人的杨国雄的母亲韩秀邦想起了电影中人工呼吸救人的办法,她立即趴在地上给小索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其他的乡亲们也想办法帮忙施救,三十分钟过去了,渐渐的,小索南有了呼吸,他的嗓子里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孩子救活了,此时,早已精疲力竭的韩秀邦一下瘫倒在地上。

  这是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昭示着青海人的崇高品质,也展现了青海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李皓)

统筹发展人为本

  在不久的将来,青海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矛盾将得以根本消解,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一定会实现。

  ——强卫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目的在于实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省委书记强卫在《我眼中的青海》中说,今后的青海,是统筹发展的青海。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差距大,是青海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将着力推进建立完善“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四区两带一线”:统筹发展的良方

  2007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结合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现阶段青海发展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四区”就是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地区,要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基地;环青海湖地区,要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三江源地区,要建设成为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两带”,一个是黄河沿岸的综合开发,另一个是湟水河沿岸的发展。“一线”指的是加快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做大做强西宁市,使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力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努力建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同时,要努力加快东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柴达木地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基础,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努力创造高原地区循环经济的中国模式,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环湖地区,要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在确保青海湖湿地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建设,有重点地发展,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三江源地区,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发展特色旅游业和民族手工业,实现保护生态与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双赢,进一步建设好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高度重视黄河沿岸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湟水沿岸发展水平,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带。加快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发挥带动东西、辐射南北的重要作用。

  努力缩短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欢迎,欢迎!”随着主人热情的招呼,我们来到才保的藏式小洋房里,单从外面看,就觉得很气派:“这是镇上帮我们设计的,家人都很喜欢。我的父亲经常说,没想到牧民也能住上宽畅明亮的楼房,多亏党的好政策。”

  才保是刚察县哈尔盖镇的牧民,提起这些年的变化,他指了指窗外的建于不同时期的两排房子说:“小土坯房是家里上世纪70年代盖的,后面的砖房是80年代建的,最阔气的就是现在的这个房子了,这是我们家的第三代房子。”才保的藏式小洋房是前年盖的,当时政府资助一部分后,他自己又筹了些钱。“政府给我们解决了一部分负担,加上我搞副业挣的一些钱,基本就够了。你们看看,我们的房子不比你们城里人的差,是吧?”的确,论面积,才保的家抵得上城里的两三套房,论家电,城里人有的才保家里一应俱全,牧民们过去梦想的“新式住房、电灯电话”的生活,已经在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牧民中变成现实。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的王桂兰今年2月做了一次心脏手术,个人只花了不到1万元钱。和上一次发病硬扛着不同,这次王桂兰选择了主动上医院。农民有病敢上医院,得益于新农合政策。王桂兰说:“刚开始大家不知道参合是咋回事,虽然干部们说破了嘴,依旧没有多少人愿意交钱。后来看到我们农民生病后也能像公家人一样报销药费,参合确实减轻了家庭负担,很多人交费就一年比一年积极了。”

   2009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参合率创新高,全省参合农牧民334.3万人,参合率为96.8%。据青海省卫生厅工作人员介绍,新农合的实施减轻了农牧民的医疗负担,让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连年下降,农牧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也逐步被释放出来,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开始增强。

  我省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六成以上,2003年前,有56%以上的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针对这一问题,2003年,青海省开始在农牧区实施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到2005年年底,新农合实现了全省39个县市的全面覆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农牧业县和农牧民群众全面覆盖,比国务院确定的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农合制度的目标提前了3年。

  “一区四园”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素有“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内高速公路、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的工地上如火如荼。在我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对柴达木地区的要求,是要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基地。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gjj}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后,青海省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依据柴达木地区资源分布状况、现有工业基础、交通布局和外部配套条件,确立了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大柴旦、德令哈和乌兰四个工业园,以“一区四园”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框架的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实施以来,一批有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支撑、有大型骨干企业xx、有能源和资源保障的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生产要素迅疾向以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和乌兰四大工业园为中心的地区聚集,不仅促进了产业融合度和产品关联度,而且带动了下游项目和关联产业发展。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大工业园区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全力构建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特色循环产业链,对地区经济的助推作用已经显现。2009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情况下,试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3亿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05.92亿元,同比增长11.6%。(姚兰)

走出家门天地宽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有色金属、盐湖化工四大支柱工业以及冶金、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四大优势工业形成并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工业和藏毯、民族服饰和沙棘、畜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开始崛起。

  ——强卫

   无论是农畜产品、生物制品,还是青稞酒、人参果等青海地方特产,它们都是“大美青海、魅力夏都”走向国内外市场的一个个通行证、一张张金名片。大美青海,以浓郁青海特色的地方特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大放异彩的青海藏毯

  今年6月20日,西宁城南新区国际展览中心。一幅幅色彩艳丽、做工精美的藏毯悬挂在展厅里,展示着各异的风情和魅力。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在高原古城搭起的平台上交流洽谈。

  在我省,藏毯工艺具有悠久的、传统的发展历史。1960年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新发现了原始的“毛席”残片及毛带、毛绳、毛线等其他工具、饰品,从这些“毛席”的纺织工艺、染色技巧看,当时已达到十分娴熟、稳定的水平。

  青海藏毯是以青海省得天独厚的西宁毛为原料,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经艺人精心编织而成的。西宁毛是世界有名的优良地毯用毛,用其织出的地毯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光泽清亮的特点,被誉为像锦缎样的软浮雕,加之做工精细,因此它具有坚韧耐磨、富有弹性、质地柔软、光滑晶莹的特点,踩踏过后毛丛立即弹起恢复原状,不会形成塌陷。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

  经过多年发展,藏毯产业在青海拥有了较好的工业化生产基础。藏毯生产已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发展为公司企业化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洗毛、纺纱、织毯等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及产、供、销一体化。同时,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为青海省藏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省商务厅副厅长、中国藏毯协会会长汪京萍欣喜地说,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有力地推动了青藏两省区藏毯产业的发展,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让青海通过藏毯这张金名片逐步走向世界。

  青海昆仑玉借奥运扬名

  再次提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给国人的荣耀与光环时,相信人们再也无法将“青海”二字从记忆中抹去。因为来自青海的藏羚羊和昆仑玉一次次将青海与外地、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再拉近。

  据青海工艺美术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少明介绍,青海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颜色丰富,有白玉、灰玉、青玉、烟青玉、翠白玉等。其中,白玉是主要品种,甚至有些能达到羊脂白玉;翠白玉很少单独产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侧,是以往和田玉产品中罕见的,为昆仑玉中独有的玉种,利用全色和俏色产品成为玉石收藏的热点。

  2008年,青海昆仑玉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后,青海昆仑玉便迅速名扬大江南北,青海,也随着昆仑玉的走红而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这种与新疆和田玉一脉相承的玉石在奉献奥运精品的同时,也为自己赢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伴随着价格上涨和销量大增,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不断攀升。可以预期,随着和田玉资源的逐步减少,青海昆仑玉必将成为中国软玉的主体,在品质、供应量、市场占有率和价值诸方面,成长为中国玉的代表。青海昆仑玉,走出了昆仑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其实,除昆仑玉外,青海还拥有祁连玉、昆仑奇石、丹麻彩石等,相信随着青海昆仑玉的叫响,这些大自然赐予青海的宝贵资源,必将走出青海。

  珍禽异兽的乐园、中藏药材的沃土

  青海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山水之间林深草茂。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是无数珍禽异兽的xx乐园。种类繁多的高原野生动植物,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成为人类共有的自然财富。

  “雪山{zw}”雪豹、“高原勇士”野牦牛、“荒漠之舟”野骆驼、“珍禽之冠”黑颈鹤等珍禽在这里繁衍生息;猞猁、麝、黄羊、野驴、盘羊、鹅喉羚、狍等兽类奔驰跳跃在草原和密林深处;青海裸鲤、花斑裸鲤等鱼类堪称高原湖泊中的精灵……

  除此之外,青海的野生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类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其中冬虫夏草、雪莲、贝母、当归、发菜、枸杞等,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其开发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在青海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这里成为中藏药材生长的沃土。我省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达1350余种,历来以盛产藏茵陈、金银花、当归、大黄等名贵中药材闻名。近几年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我省在中藏药材的种植方面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中藏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种植品种逐年增加。

  随着国内外中藏药材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中藏药材种植业的市场前景相对看好,青海省农牧民已开始尝到了种植中藏药材的甜头。

  绿色青盐远销国外

  青海素有“盐的世界”之称,而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乌兰县茶卡镇,不但以出产青盐而久负盛名,人民大会堂青海厅朱德题词挂屏、天安门等工艺品,就是用青盐中的晶体盐雕刻而成。独特的盐湖风光,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现在已经成为xx的旅游风景区。

  茶卡盐湖自古以来,就以盛产青盐而闻名。明代医学家、xx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但对青盐的形状作了xx的描述,还详细地记载了青盐的医疗保健功能。《汉书·地理志》一书中记载,早在西汉时期,青盐就已经远销到陕西、山西、甘肃等不少地区。

  近年来,xx战略的顺利开展,迅速提升了青盐系列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已销往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国家,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崇尚绿色消费的新趋势下,青盐的绿色品牌备受日本、韩国市场欢迎。(郭晓芸)

张张名片泛金光

  过去的青海,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的青海,展翅腾飞正当时。近年来,通过举办“环湖赛”“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大美青海香港行”“唐卡艺术节”等活动,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世界开始更多了解青海、关注青海。

  ——强卫

  6月15日,六幕音画史诗舞台剧《秘境青海》走进上海大剧院。作为“大美青海走进上海·大型文化旅游之旅”活动的重头戏和压轴戏,《秘境青海》以奇幻的布景、雄浑的配乐、精彩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了青海的远古文化与青海和谐多元的民族文化。

  青海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而现在,通过一系列经贸文化节庆活动,曾经遥远的青海不再偏居一隅,青海正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大美青海正在抬升它在地理高度之外的另一种高度。

  青洽会,展示青海魅力

  在青海,一个家喻户晓的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活动举办期间,无论城市乡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们都会在这个盛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这就是自2000年起创办的青洽会。这个以突出结构调整、东西部合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经贸活动是青海的节日。通过它,高原人不仅领略了会展经济的魅力,更见识了大型经贸洽谈会的风采。

  这种集商品展销、经贸洽谈、技术合作、信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洽谈会展形式所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尤其2010年我省根据资源优势和资源环境,确定今年的展会为绿色展会,主要围绕青海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加强从源头的保护。

  成功举办七届后,青洽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现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贸洽谈活动之一。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湖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和冶金、建材、中藏药等优势产业备受青睐,地区合作、探讨交流则为我省资源开发、结构调整中一些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找到了xx之术。

  其实,除青洽会外,我省近几年相继举办的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省旅游发展大会、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民族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成为国内外有关人士认识青海、走近青海、了解青海的窗口,早已成为青海向世界递出的名片,让青海高原一次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大美青海,通过每一次的宣传推介,都在收获着沟通,收获着合作。

  非遗绝技薪火相传

  3月3日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高原奇葩——青海省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院举行,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舞蹈《高原欢歌》在调演活动中大放异彩,成为了调演期间{wy}登上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舞蹈。

  青海历史悠久,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多种宗教并存的省份,这就形成了青海文化多元化的局面,青海“花儿”、土族婚礼习俗、藏族民歌……在青海这片神秘的高地上,汉、藏、回、土、蒙古、撒拉、东乡、保安、裕固9个民族的群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成为他们精神家园中最重要的财富。其中,作为民族记忆的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据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非遗处副处长邓福林介绍,目前我省已经挖掘出了{gjj}非遗项目57个、省级非遗项目93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堪称散落于乡野大地的珍珠,串起了聪慧的青海人民的民族记忆。

  每年在高原最美丽的季节,青海都会精心准备旅游文化大餐,把青海的自信、创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得更加xx。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用音乐诠释水与生命的交响;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让世人聆听诗意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暨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用镜头定格秘境青海……

  值得一提的是,将于9月16日至20日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青海活动周上,青海将以《青溜溜的青海——民族风情歌舞》《神秘的热贡——来自金色谷地的歌声》和《青海民族民间工艺品展览》等民族民俗文化演出和展览为主线,充分展演、展示汇集青海优秀文艺、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通过一道道旅游文化的饕餮大餐,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给世人一个文化多元、风景旖旎的大美青海。

  从2008年青海“花儿”漫香江开始,大美青海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自此,从香港到台湾,从广州到北京,从上海到西安,从日本到新加坡,从欧洲到非洲……大美青海一路彰显着独特、神奇、原生态、不可复制的旅游魅力,一路展现着神秘、厚重、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魅力。

  大美青海,每一次走出去,都让青海离世界更近一步。

  群众活动蓬勃兴起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青海的民间节庆活动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显现出勃勃生机。湟源县日月山之夏艺术节、贵德县梨花节、门源回族自治县油菜花节先后举办。青海省江河源之夏艺术节、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青海湖民族文化旅游节、中国盐湖城暨昆仑文化旅游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安召纳顿文化艺术节等,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全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掀开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篇章。这些节庆活动的成功推出,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宣传了各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促进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实现了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统一。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感知青海、触摸青海,并爱上这片博大、壮美、雄浑、神秘的土地。

  在互助,土族轮子秋转了起来;在大通,嘹亮的“花儿”唱响老爷山;在玉树,康巴汉子策马奔驰……形式多样的民间节庆活动在高原大地蓬勃兴起,红红火火,成为我省群众文化活动的新亮点。大美青海正以独特、神奇、原生态、不可复制的魅力,展现着神秘、厚重、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

  大美青海,每一次惊艳亮相,都让全世界感知它的雄浑壮美。

  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青海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认识到家乡虽然偏居一隅,目前经济尚不发达,但是资源富集、潜力无限,我们更加自信、开放、创新,尽己所能,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你看,自信、开放的青海,正昂首阔步,向更远的地方走去……(郭晓芸)

高天流云竞豪迈

  我们有选择地发展竞技项目,走出了综合性、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国际高原攀岩赛等赛事享誉国内外。

  ——强卫

  从环湖赛到三大国际体育品牌赛事,从“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到环湖赛彩票,再到体育产业发展之路的确立,青海体育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如今,品牌赛事纷至沓来,蓦然回首,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名气,更多的是自信心和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及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和融入世界谋发展的高原姿态……

  镜头一: 品牌赛事纷至沓来

  今年6月16日,全国射击锦标赛(步枪)项目女子50米*决赛,河南选手汤介一意外杀出摘得xx,获得今年国内该项目最有含金量的一枚xx。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汤介一一再表示,多巴基地是她的福地,而游览青海湖是她的愿望。

  随着全国乃至国际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在我省的举办,使我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和基础,也使我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因此不断有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落户青海。今年青海在继续做大做强环湖赛、抢渡黄河挑战赛、攀岩赛三大品牌赛事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的体育赛事。近期,国际热气球比赛、全国钓鱼锦标赛西宁站、全国青少年足球第二阶段决赛等全国性赛事将陆续开赛。

  “乘快艇感受水上运动的快乐,登上热气球飞越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草原湖泊,再到xx的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体验一把野战训练的新鲜刺激,盛夏时节的环青海湖地区,真是太诱人了!”一位游客曾发出这样的赞叹。而今年,随着国内外赛事纷至沓来,大美青海将向国内外游客敞开更为诱人的风景。

  镜头二:环湖赛是{zh0}的邀请函

  2010年6月21日清晨,中心广场。街道上看不到明显的人流,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和谐而有序,淡然而从容。而这种安静也不是{jd1}的,不到8点,陆续自发前来锻炼的市民在广场绘起了“全民健身图”。街道上,偶尔晃过几个戴着头盔、衣着鲜艳的自行车手,他们一闪而过的身影仿佛在暗示着这座城市里隐隐涌动的某些东西,它们藏在这个城市的气质深处,成为了城市动脉的一部分。

  如今,随着环湖赛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爱好者纷至沓来。刘玉群一行人来自西安,是一群自行车发烧友,因为他们是骑着自行车游玩,国内的一些自行车赛事没有一个是落下的。

  “环湖赛就是请柬,向我们发出了游览青海独特山水的邀请函。”在来西宁之前,刘玉群在网站上发了一个“跟随环湖赛”的倡议帖子,{zh1},有9个人和他一起来到西宁,只为在赛前感受环湖赛的气氛。

  记者问他,有没有感受到环湖赛赛前的气氛时,刘玉群说:“我们感受到的气氛是,现在西宁像我们这样的‘发烧友’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借赛事之机前来游玩。”

  体育赛事带给一座城市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体育领域的收获,作为亚洲{dj0}赛事,国际自行车联盟对环湖赛这类大型赛事的接待、组织及硬件功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西宁等地的餐饮、星级宾馆等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既保证了环湖赛的接待工作,又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人在去年的第八届环湖赛期间作过调查,环湖赛吸引了大量游人到青海旅游观光,当时西宁市大部分宾馆的客房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据了解,在环湖赛举办之初的2002年,青海的旅游收入不足10亿元,来青海旅游的仅有100多万人次。2009年青海的旅游收入达60多亿元,游客达1106万人次。媒体普遍认为,青海旅游的发展能够如此之快,环湖赛等品牌赛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镜头三:体育产业大步向前

  2010年5月1日,“青海体彩为玉树灾区募集百万元公益金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步启动,环湖赛主题系列彩票“青海风情”也于这{yt}在全国上市发行,青海体育人以爱的名义,吹响了爱心集结号,通过“青海风情”把全国人民的心与玉树灾区紧紧连在一起。这是中国体育彩票史上谱写的新篇章,以宣传青海为首要任务的环湖赛彩票,这一次将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体育精神以彩票的形式迅速汇集,一张张彩票有了非凡的意义。而在这小小彩票发行的背后是青海体育产业大步向前的缩影。

  “通过环湖赛彩票发行,首先是长期地、不间断地宣传环湖赛、宣传青海、推介青海,其次才是为环湖赛筹集资金。环湖赛刚起步,市场化运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加之青海经济落后,财力有限,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因此,可通过发行环湖赛彩票的形式筹集资金,办大、办强、办好环湖赛,使其不仅成为青海的品牌,更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体育项目的重要品牌。”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说。

  一百多年前创办的环法自行车赛,由于一开始就把法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体育竞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自行车赛事。环湖赛一开始就把办赛目标定位于追寻“环法”脚步。

  在百年环法赛面前,环湖赛是一名好学生,组织管理、设施服务、后勤保障等等,都一直按照国际标准、国际化操作规程要求自己,由此,在品牌赛事的推动下,青海体育产业也逐渐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目前,我省形成了以“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为核心,以环湖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攀岩赛为龙头,以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尖扎国家水上训练基地、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金银滩青少年体育训练营地、西宁宁湖基地、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为依托,以体育彩票业、体育建筑业为补充的体育产业链,寓体育于旅游、休闲、娱乐中,引导更多的群众进行体育旅游消费,促进了体育、旅游、文化等的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和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并让青海体育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在全国20个体育圈中列{dy}。

  青海建设了全国{dy}个房车旅游营地。

  青海,{dy}个不依靠政府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了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

  青海,全国第二个建设节能环保型气模羽毛球网球馆的省份。

  如今,江西、内蒙古、新疆、重庆等省市区学习青海的经验,以品牌自行车赛事打造城市新形象。这些收获,远远超出了体育赛事的本身;这些收获,来自青海人民的自信、创新和不懈追求……(张海虎)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大美青海奋起正当时—强卫《我眼中的青海》省情形势报告策划报道之四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