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网络话语权_liufree_新浪博客

     摘要:“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大家都在争论话语权,也在争取话语权。本文概述了话语权的变迁与网络话语权的兴起,阐述了网络话语权与传统话语权相比之下呈现出的社会性的特质,通过描述网络话语权的表现形式,分析总结了网络话语权的特质及出现的问题,{zh1}希望通过采用法治和自律的方式警惕网民善用网络话语权。
  关键词:话语权 网络话语权 媒体 舆论
  
  时下,话语权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大家都在争论话语权,也在争取话语权。人人都会说话。人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创建了xxxx的人类文明。这个延续了几百万年的说话问题突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人们把视野转入了说话本身,并上升到权利高度。于是“话语权”成为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的又一热点。
  
  一、话语权的变迁与网络话语权的兴起
  
  所谓话语权,就是说话的权力,即控制舆论的权力,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通俗地理解,话语权即是自我表达的权利。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随着新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话语权掌控者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舆论环境的开放,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兴的电子传媒如网络又突破了传统媒介单项传播的弊端,通过自由平等的匿名交流,通过新闻跟帖、论坛等空间无阻隔的互动形式,使得公众的观点、意见能被尽情表达。在以往许多禁忌的领域,现在因为网络可及时发布、难以把控而被突破;以往不能形成群体意见的话题现在有了公开展开的可能性,覆盖范围更广,影响力更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空前的表达自由。最终的影响是公众在民主进程中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
  在网络平台上,数亿网民发布的帖子像星星之火一样掀起了话语权的革命。谁掌握了网络媒体的话语权,谁就左右的社会舆论和环境力量。
  
  二、网络话语权社会性的特质
  
  与传统话语权相比,网络话语权突显了社会性的特质。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网络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权力。具有双重属性
  网络话语权首先意味着一种主体的权利,即资格或自由。这是互联网提供给人们的一种意志自由表达的权利,它为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传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使个人或群体都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与此同时,网络话语权又具有权力的属性,这种权力直接表现为话语主体的意志表达,通过网络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从而对社会行为主体形成压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话语权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却有着很强的现实影响力。它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国家的,它赋予人们平等的话语权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性的力量。
  2、网络话语权使言论自由化、多元化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言论自由化、多元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也正是网络话语权与传统话语权的不同之处。虽然网络话语权也有政府控制的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话语权为人们提供了谁都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自己的声音的可能性。同时。网络话语一般是自发性,没有经过精心组织,绝大部分是通过EMA IL、BBS、BLOG等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而扩散开来。而且网络话语不像传统话语那样有明确的舆论导向,大多由你一言,我一语的帖子组成,是无数个网民个人观点的汇集。正因为这样,网络话语才为我们提供了最真实、最自然的社会话语真相。
  3、网络话语权主体的平民化
  在传统社会中,往往只有那些“权力精英”们具有话语权,广大的公众只是扮演受众的角色。而如今。网络话语权的出现。又使话语传播回归人际性。话语权已经从“权力精英”的手中分散到普通民众的手中。网络话语权的这种“草根”情结,使它的社会性特征彰显无疑。网络话语权的主体削弱了现实中的相互关系及其等级界限,也消解了专家、xx对现存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导权。
  
  三、网络话语权的表现形式
  
  从目前来看,论坛上发帖、写博客、上传视频是网民表达观点最常用的三种方式,也是网络话语权的集中体现。
  1、论坛
  BBS,又名电子公告专板、布告板等。是网络内容的提供者包括商业网站和个人主页,为上网者提供自由发言的公共交往领域。它主要有如下功能:阅读文章、张贴文章、电子邮件、在线交谈、聊天室闲聊等。从这些功能方面看,论坛为普通人“讲话”提供了可能。141BBS的优点在于信息传递及时。利于网民之间的互动,方便进行信息交流。由于论坛的出现。普通大众再也不必跟在传统媒体后面人云亦云,草根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和阵地。
  2 博客
  博客(Blog),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博客作为以日志形式发表文章为主要网络生存方式的群体,其话语权利更多的是相较现实社会而言的。当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一般人发表言论的话语空间的时候,网络以其广袤性和虚拟性而为广大的一般人提供了一个说话的空间,但网络中的话语空间也没有xx实现无障碍游弋。这就还要依赖博客日志这种形式。网络话语权因博客群体的存在而发挥得淋漓尽致。
  3、网络视频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视频便迅速崛起。网络视频范围甚是广泛,一种模式是把个人视频资料上传进而得到共享。另外一种模式是采用P2P等将传统媒体或是影视节目制作单位所提供的内容进行直播或点播。网络视频的传播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一把双刃剑。视频传播的便捷在带给人们新闻报道、生活记录、娱乐欣赏、艺术创作等正面信息的同时,无序的、不健康的影像传播的泛滥,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网络话语权也随着网络视频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网络上数以万计的视频让更多的人拥有了话语权,与此同时也让一部分人失去了话语权。
  
  四、网络话语权的特征及问题
  
  (一)网络话语权的特征
  在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社会舆论的形成呈现出的新特征——“沉默的螺旋”理论,呈现的趋势即:人们在网络上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现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还被群起而攻之),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势,形成主导意见。
  “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是由德国学者诺埃勒一诺依曼曾提出来的。据他认为,舆论的形成与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意见气候有直接关系。
  因为大众传播有三个特点:
  ①多数传播媒介报道内容的类似性一一由此产生共鸣效果
  ②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效果
  ③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普遍效果
  这三个特点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造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走进网络话语权_liufree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