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这座中世纪曾是日本{zd0}的城市举办了当年的世博会。在这届世博会策划者看来,大阪世博会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日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更在于它给经济腾飞的日本注入了“心灵的维生素”。
“心灵的维生素”
19世纪乃至20世纪中叶前,世博会大多看重各国的商品交流,以及工业社会技术、发明的展示。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使世界越变越小,科技成果的传播渠道不再xx于世博会。因而,近代世博会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人类精神生活上,大阪世博会即是其中的成功范例。
1960年代,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飞速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振奋了国民精神。1965年,日本正式向国际展览局申请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策划者希望将大阪世博会办成一个“世界文化的盛大节日”。在世博会主题之下,又延伸出四个次主题:“人类与生活”、“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技术”、“人类的相互理解”。
首次办博的日本政府将世博会视作“全民的国事活动”。包括会场建设及相关投资的总费用达到3.3万亿日元,远远超出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的2.7万亿日元。
在精心筹备了五年后,1970年大阪世博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日本全国人口为1.04亿,平均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参观了大阪世博会,而且每个日本参观者平均入场达2.4次。在大阪世博会6422万人次的参观者总数中,日本观众占据了6200万人次。
后来的统计显示,大阪世博会创造经济利益近1.5亿美元,同时大大推动了大阪乃至关西地区的交通、xx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
不过,相比较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曾任大阪世博会展馆设计师的淀野隆更看重其社会效益:“在大阪世博会上,日本人看到了各种国外的东西,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感受外面的世界,补充了‘心灵的维生素’。日本的首次世博会在这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树”启迪策划者
大阪世博会的场馆设计由日本建筑师丹下建三领衔,他在日后回忆道:在开始工作前,设计们曾访问了一些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但发现世博园区规划各有不同,并没有固定规则,由此,设计者们觉得,xx可以大胆地创新开拓。
丹下建三谈到那段经历时,还提到了一段“大树的故事”:“有{yt},我在思考时,路边一棵大树跃入我的眼帘,一下子激发了我的灵感和思绪,这棵大树代表着世博会,树干、树枝和树叶就像是世博会的不同组织系统,而树上的鲜花、果实正是由参展者自由设计的美妙展位和展品。”
受到了“大树的启迪”,策划者将整个会场设计成一棵巨树的形状,由“树干”、“树枝”和“花朵”组成。从会场主入口一直延伸到南北两端的是“树干”,中轴线上有节日广场和不同主题展馆;作为“树枝”的交通系统是大阪世博会的一大特色,电脑控制的单轨铁路使观众能在15分钟内漫游2.7英里长的世博会场;遍地错落的“花朵”则是日本政府、日本商业以及外国区的各个展览馆。
整个世博会会场建有不同展馆116座,千奇百怪的建筑充分显示了世界各国的建筑师的艺术想象。
前苏联馆就像一只巨大的红白相间的纸飞机,法国馆犹如大型的高尔夫球,澳大利亚馆则像一头带着奶酪和食品袋的恐龙,菲律宾馆像一只大海蚌,而{zd0}的展区——日本国家馆,其造型设计源自日本国花樱花的5个花瓣,并将世博会会标“建筑物化”。
1970年大阪世博会是亚洲{dy}次举办的世博会,当时主办方为吸引更多国家参展,特意设置了国际联合展区,如非洲地区、中南美洲地区、亚洲和欧洲地区等。在此后的世博会上,这种设置联合展区甚至联合展馆的做法得到继承。
太阳塔与月亮石
在这届世博会上,日本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成了最热的展品。
巴黎世博会留下了钢铁巨擘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世博会留下了铝合金制造的原子塔;蒙特利尔世博会后,方盒子叠成的“后现代住宅”成为该市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反映了技术主义的凌云壮志。大阪世博会留下的则是一座神秘而又寓意丰富的太阳塔。
设计者冈本太郎曾说过,太阳塔“象征生命的起源,凝聚了日本人对现实坚定不移的信念”。
太阳塔像是一个冲天巨人,也像一尊古老的雕像,高举的双臂托起了富丽堂皇的节日广场巨大的屋顶。太阳塔上有寓意着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四个大面具:塔顶是光芒四射的“黄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阳之脸”和“暗黑之星”注视着节日广场,{zd2}端“地底之星”则照耀着“逝去的世界”。
在太阳塔下,还建有“智慧”、“祈祷”展馆,基座上有一张象征着人类的巨大的人脸雕塑,在其两侧则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刻脸谱面具。
太阳塔内部布展立意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之火如同太阳从远古燃烧至今,并将照亮未来,直至永恒。参观者通过一条传送带进入象征人类历史之初的“神秘的世界”,红、蓝、黄的火焰光线塑造出远古时代的氛围,艺术效果使人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时隔40年,日本世博会纪念机构于2010年2月22日宣布,将从2010年3月27日起重新持续性点亮太阳塔的双目。日本世博会纪念机构强调:“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在日本的美好时代举行的世博会的精气神。”
在大阪世博会上,一批批游客涌入美国馆参观一颗来自外太空的小石头——月亮石。美国馆的宇宙展还展示了银河、双子座、阿波罗宇宙舱。阿姆斯特朗踏在月亮上的巨幅脚印图片与小小的月亮石感动着每一个人。它们叙述着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1969年7月16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将人类的足迹延伸至月球。(资料来源:《世博与建筑》)
世博历史之谜
大阪首次办博,发生过多少“意想不到”?
小公务员促成大阪世博会
堺屋太一,一位75岁日本老人,在上世纪60年代,他是名公务员。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普通人促成世博会花落大阪。
当年,太一频繁出差大阪。一有机会,他就跟大阪各方讲述世博构想,并激起了大阪工商总会的专务理事和会长的兴趣。之后,太一和大阪工商总会双管齐下,一方面由当地工商界继续公关;另一方面,设立世博研究所并说服理事会拿出筹备预算。
1965年年初,太一拜会了首相佐藤荣作,他的大阪世博提案,得到首相的支持,之后的一切水到渠成。
“去参加世博会吧。”从大阪到青木的商家纷纷行动起来,争抢世博商机。平均每天有两亿多日元在会场四处“游走”。
各类餐厅也大赚了一笔。一家新西兰餐厅的顾客人数甚至超过了该国总人口。
失意美洲非洲馆在亚洲颇有“人缘”
在蒙特利尔世博会上,破天荒地有18个非洲国家参展,但游客却寥寥无几。一些国家无奈选择撤馆。到了大阪世博会时,尽管日本如此遥远,仍有14个非洲国家参展。更没想到的是,非洲馆竟然人气极高。
大阪博览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共有6421,8770人参观了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的{zg}记录。会期单日{zg}入场人次为83,5832人(9月5日),{zd1}人次为16万3857人(3月16日),半数以上的日本人都参观了博览会,高达1500亿日元的投资不仅很快收回,而且盈利颇丰,大阪博览会成为世博会历史上成功的经典。
日本通过大阪世博会进一步打开了国门,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作出了有效的努力,也为世博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xx的日本小说家Kobo Abé说道:“今日世界真正的准则便是现代化,国家文明快速发展,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就是‘现代化’,其标志就是‘合作交流’。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功的举办正是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大阪世博会于1970年9月13号闭幕。皇太子在欢呼的人群中留下了名言:“愿人类进步与和谐的理想之火{yj}不熄”。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