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谈内画肖像创作_柳证耀_新浪博客

   内画的题材与外画一样丰富多彩、品种繁多: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草虫、博古、书法、肖像应有尽有。而单就技法来讲,肖像内画是其中难度较大的一种。

清末xx内画艺术大师马少宣先生是肖像内画高手,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名噪一时,也是现代收藏家们青睐的艺术品。近年来,在一些拍卖场合中连创内画作品成交价格突破百万港元的新纪录。

    一件肖像内画作品,不仅仅要把绘画对象画像,而且还要把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都反应出来,才能算是上乘之作,至于内画技法也因内画艺术家的自身素养不同而风格各异。

    可喜的是在蓬勃发展的冀派内画艺术大军中,涌现出一批肖像新秀。为了使肖像内画这种艺术,通过总结经验、增进交流、共同促进发扬光大,本期刊登了刘晖、黄三、康占营三位内画艺术家撰写的心得和体会,供读者研究参考,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冀派肖像内画  艺坛绚丽奇葩

王习三

     内画被海内外视为鬼斧神工的艺术,而冀派肖像内画在内画技法中是最难掌握的一种工艺。其原因有:

    一、肖像内画的载体一般较小,大件肖像内画的头脸也只有2—3公分大小,在磨砂的载体面上,根本看不清笔尖的情况下要画出十分准确的面孔来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否则“差之分毫,失之张李。”

   二、肖像内画不仅要画的像其本人,一件精品还需把所画人物的神髓画出来才算是上乘之作,这就更难了。

   三、现代肖像内画多采用油彩着色,由于晶体的内壁不像纸或布那样能吸油,油剂极易像四周蔓延,而破坏绘画效果。所以如何把肖像既画的形神兼备,又要把油控制得恰到好处就更加大了工艺难度。故此在上万人的内画业者中能画好肖像的内画名家实在是屈指可数。

    在近代内画艺术史上的肖像内画高手当属马少宣先生(1867 年—1939年)马少宣先生的内画肖像多为墨彩的黑白像,他不仅在形象上刻画准确、栩栩如生,而且墨色深浅浓淡变化丰富,所以深得清末民国初年达官显贵的青睐,甚至不少外国人也十分推崇马老先生的肖像内画:如德国国王和王后像等。近年来,马少宣先生的肖像内画作品频频在国际拍卖场上取得不菲成交价位,2004年他画的水晶内画寿臣画像鼻烟壶以174.375万港币拍出,创近代单只内画鼻烟壶的世界纪录。

    受马先生影响,1960年我开始研究肖像内画,先后画过中国古代四大科学家:祖冲之、张衡、僧一行、毕昇,中国历代名医:华佗、李时珍、张仲景……等内画作品。我在墨彩基础上略施淡色(中国画色)创出自己风格,受到收藏家的好评。由于中国画色在内画时表现阴阳光线存在不能准确到位的弊端,肖像效果缺乏立体感,所以我从1970年开始研究把油画技法移植到内画技法中来,经过反复摸索,成功控制了油浸问题,并开创出适合表现油彩技法的一整套手段,从而使肖像内画的艺术效果更向前迈了一大步。

   1972年我画的一套墨彩“清代帝后像”内画鼻烟壶共计22件,1982年被一位美国收藏家以12万美元收藏。1982年至1985年我用油彩内画技法创作的“美国历届总统像”烟壶共计40件,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展出时,《xxxx》以“美国历史的缩影,中国艺术的结晶”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在同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的“金杯珍品奖”,在1988年河北省经贸洽谈会上一位美国客商曾出价100万美元欲收藏,由于我自1958年从艺以来先后创作了近2000件作品均出口国外,为使该套力作{yj}保存而未出让,现已成为我“内画展览馆”的镇馆之宝供参观者观赏。另外在1987年创作的一套“中国十二代明君暨珍宝”内画肖像烟壶共12件,用中国画勾线平涂技法完成,但所用的颜料则是油画色。此后,我还应不少国内外艺术爱好者要求为他们的亲友画过多件油彩内画肖像烟壶。

   肖像内画不仅满足了收藏家的愿望,还在外交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巴西总统菲格雷多等外国元首访华时,我国都把他们的肖像内画做为国礼赠送给他们。在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国家为了感谢法赫德亲王对我国的深厚友情,也把肖像内画作为{sx}礼品。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xxx主席向参加会议的一些外国贵宾也赠送了肖像内画艺术作品也受到了热烈欢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友好往来的增加,肖像内画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促生了一批肖像内画新秀:董雪、卢建广、康占营、黄三、刘晖、金一鸣、杜清涛等一批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他们谦虚谨慎,刻苦好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已成为肖像内画的主力军,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这是冀派内画欣欣向荣的标志,更是令人欣慰的好现象。

    有个别人认为在绘画艺术中,肖像画只不过是单纯技术而已,对此我本人不敢苟同。因为在肖像画中也同样存在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厚己薄彼的看法无论在何时何地也是站不住脚的。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习三内画艺术院的肖像内画高手们在王又三的精心策划组织下完成了一套“香港历程”(百年沧桑十年辉煌)的大型系列内画作品,共计35件。“百年沧桑、十年辉煌”通过28位总督、英王、中英谈判签约仪式、香港回归仪式盛典以及二位香港特首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在内画史上又是一里程碑式的力作,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受到高度评价,也必将在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留念活动中成为一段难忘的佳话。

   内画黑白肖像的传承与创新

                   黄双水

   民间工艺源自民间,美在民间,民间巧手世代传承的奇崛艺术,绵延不断,让世人惊叹民间艺术的神奇。而内画艺术作为东方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选材考究、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绘画高超”被世人誉为“鬼斧神工”的袖珍艺术品。内画历经百余年的发展,通过几代内画大师,例如:马少宣、周乐元、丁二仲、叶仲三、现代内画大师王习三、刘守本、李克昌等前辈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探索与追求,为提高内画艺术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蜕去了工匠性,其精深的艺术内涵,倍受世人钟爱,然而要想要有新的突破,我们将面临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课题。我想结合自己从事内画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和心得浅谈一点个人的感想。

    我认为当今内画艺术家,特别是从事内画肖像的艺术家,最需要明确的问题有三:

   1、人物造型的准确与传神。

   2、自身素质的修养与完善。

   3、继承、发展与创新。

   我以内画黑白肖像的绘制技法和规律为例加以阐述。“黑与白”顾名思义是:明度的两极。中间是程度不同的各种灰调,通过黑白摄影证实,黑白灰有三个来源:一、物体本身的固有色;二、光照出现的效果;三、在环境中因反差程度形成的效果。一般绘画遵循表现物象本身固有色的规律。传统的绘画形式以“线”表现形象结构,不太注重物体的固有色。灰色调至关重要,它能扩展空间,增强层次感、立体感,增加形象的肌理质感,使画面柔和协调。科学的认识黑白灰的关系和规律,灵活运用和发展,使光和影在黑白世界里加强理性认识,达到明了易懂的实际效果。

    黑白肖像不同于彩色肖像,它没有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它更注重造型的准确性,不仅需要了解形象的骨骼结构,还需要弄清脸部的基本肌肉,唯此才能理解不同形象的明暗特点,从大的造型特点到一系列细节刻画,直到{zh1}的整体统一。只有进行解剖分析,才能有意识的理解现实造型,克服表面模仿对象,正确认识黑白灰、光感,才能xx、准确的表现形象。“传神”做为肖像画中{zh1}的点睛之笔,是至关重要的。古今中外,肖像画家或大师,无不在“神”字上下功夫。顾恺之早就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宋朝陈郁又作“盖写其型,心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后来有人强调“写神则生,写貌则死”。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传神”已成为肖像画家创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我认为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内画作品更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些气质上的特点,需要把多件肖像作品结合来看,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除了每件作品所画人物不同各有特色之外,凌驾于具体形象之上,还有些共性。这些作品共同表现出一种气质:雍容大方、清秀高雅、文质彬彬,有一股浓重的书卷气息,而绝无那种委琐、局促、浮躁的痕迹。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既是画家,又兼擅书法,还要研究金石纂刻等姊妹艺术。表现在一幅作品里,往往是绘画、诗歌、书法、印章四美荟萃。形成优美、高雅的格调,具有多方面的欣赏价值。熟读并深刻理解古文名篇,通晓各种文史、书法史、绘画史。把自己铸造成一名多才多艺、高素质、高水平的文人画家,使作品更具深邃的艺术境界。(图一)

对我国的传统艺术,传统书画艺术,对前人的内画技艺,一定要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发明自己的技法,创造自己的风格。

    传统工艺的创新上无论学术、技术或是艺术都离不开工具,材料和技法的创新,任何一位作家,如欲表现,首先必须掌握达到这种表现的技法,而技法问题,也就是如何驾驭工具,如何运用材料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内画艺术家,特别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艺术家,很容易“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几十年来探索的内画作品,各有各的风格、有不少内画艺术家,试着创造新的风格和技法,固然难度很大。可历史呼唤勇于探索的艺术家,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于十几年的时间将西方铜版画与素描效果用于方寸内画黑白肖像中(图二)xx出“勾织立体肖像技法”,使画面更具有厚重感,作品更具时代感,被王习三大师誉喂“黄三内画墨色肖像,烟壶技法堪称一绝”。(图三)

    可见,开拓的时代,要求我们同道的艺友开启思路,激发灵感,重师承、重传统、倡创新、倡发展,创造自己的技法,完善自己的风格。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拿出精品来回赠于艺术爱好者,并且有理由相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璀璨的艺术世界。

内画肖像新探

               康占营

    近年来,人们对内画肖像由衷喜欢。如鼻烟壶肖像、摆件肖像和水晶球肖像等。在技法上又分素描(黑白单色)肖像、国画肖像、中西画法肖像等。

   当前,内画肖像大多以人像照片为模特儿蓝本,然后经画家一模一样地内画,最终达到逼真传神的效果,这就是通常{zshy}的写实传真的画法。这需画家本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艺,在宁静的环境里付出艰辛的劳动才可完成。但是,也有的人像照片的色彩、明暗效果不够、照片取景不佳或照片主人的生理等原因,可根据顾客本人的意愿,采取既写实模仿,又创造美化的内画方法。要取得优秀xx的艺术效果,全凭画家本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艺术素养了。

城市中的文化领域和国外的顾客里面,许多崇尚造型艺术的人士,则喜欢把自己的漫画肖像作为内画主题。这使我们内画艺术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或当场完成作品,价格也低廉,顾客与画家之间的感情更融洽,旁观者也大饱眼福。

    我们在从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顾客手中往往无头像照片,又想急于得到内画肖像作品者,当场为他们做内画鼻烟壶肖像速写,也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内画速写人像与在纸上画速写的方法步骤是一样的:即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把其主要特点描出来,局部加深勾勒,然后涂油画色而完成一幅速写头像作品,以30 — 40分钟的时间完成一头像为宜。这种快捷的当场速写画法,须画家本人具有胆大心细的性格及平时的写生、速写基础即可。当然,作品显粗糙,只要顾客喜欢就行,好的速写画也是一件艺术品。

   当我们在公共文化艺术场合为顾客作内画速写像的时候,可当即制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轰动效应,人群中不管懂不懂绘画,爱不爱艺术都会伫立观看,这也是那些写生基础较好的志士同仁们弘扬内画艺术、宣传自己的{zh0}办法。内画艺术早已走出国门,大家知道,世界文化艺术是多元化的,然而,绘画艺术中的人物肖像却是世界民众中{wy}共有的。所以,内画肖像也和其他内画题材一样,前途无量。

  也谈内画肖像创作

  刘晖
   像艺术作品,以其能详实的记录人物的成长历程、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直观的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直以来就受到世人的重视和喜爱。古今中外,肖像艺术与建筑、雕塑、绘画、铸造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人们缅怀先人、流芳后世、歌功颂德、彰显财富身份地位等的重要物质载体。即使在照相技术发明以后,肖像绘制艺术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画肖像艺术,是在清代内画烟壶的基础之上产生忽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它把人物肖像绘制于烟壶、水晶球等器物之内,以其小巧精致、造型美观、画出的人物惟妙惟肖等特点,从一问世以来就备受青睐。经过几代艺术大师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现代内画肖像艺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形式也日趋多种多样:素描效果的作品典雅别致、古朴豪放;油画效果的作品逼真靓丽、生动细腻。

   内画肖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内画肖像艺术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它大致出现于清代光绪年间,影响{zd0}的当属有着“鬼斧神工”之称的马少宣。他开肖像内绘之先河,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绘画功底,为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和外国元首绘制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肖像烟壶,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在马少宣之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内画肖像艺术沉寂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重视对民族艺术的整理和挖掘,内画艺术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内画艺术逐渐形成了京、冀、鲁、粤四大流派,他们个具特色,争奇斗艳,创造了内画艺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王习三大师创立的冀派内画,风格清新高雅,工艺精巧,而其中的内画肖像更是独树一帜、倍受推崇。王习三创作的中国十二朝明君像、美国历届总统肖像等作品,把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看后令人拍案叫绝,成为了内画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内画肖像艺术的某些绘制技法
回首二十年从艺之路,虽历经磨难、倍尝艰辛,但更多的却是登堂入室的收获和欣慰。为了让世人对内画肖像艺术有更多的了解,我在这里略谈一些心得和技法,愿与大家共同切磋。
在每件作品的绘制之前,我总要仔细端详照片,酝酿构图,揣摩人物的精神气质,抓住其形象和神态的基本特点,取照片之长而避其之短,做到画出之像既酷似照片又不拘泥于照片。人,本来就有“形”和“神”两个系统,早在晋代,就有画家提出过“以形写神”的理论,“神”蕴藏于“形”之中,“形”可见,“神”难测,“神”因“形”显,形神统一。每个人的“形”和“神”又都是有其独特之处的,要从事肖像绘制,必须深入研究其形神特点,把握住“神”是怎样通过“形”表现出来的,然后从“形”入手,以形写神。
   在创作《xxx主席在西柏坡和群众在一起》这件作品的时候,当时照片很难入画。我便查阅了大量资料,仔细分析了画面,把照片布局加以改动,增添了一些民俗内容,成功的突出了伟人的风采,使画面生动的表现出伟人和百姓的鱼水深情。在创作《APEC会议元首肖像》时,我更是深入研究了各国元首的不同肤色的近百张照片,费尽心思,细加斟酌,再三改动,把人物的精神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终于使之成为了一套国礼级作品,在此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内画技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内画肖像的绘制过程十分复杂,要想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耗费作者大量的心血与才智。先辈艺人在绘制内画肖像作品时大多是靠眼力一气呵成,虽下笔准确,但也不乏差异之处,加之颜料单一,很难表达出人物丰富的精神气质。我在绘制时为了做到形神兼备,在“勾形”的阶段运用了各种方法。首先靠眼力勾画出大概轮廓,完成基本造型;然后,通过计算测量出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找出人物造型存在的错误,并加以修正;{zh1},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电脑上进行xx对比,找出更加细微的差异,从而保证了“形”准确到位。

    内画肖像的“神”仅仅靠“形”是不能xx传达出来的,因此,上色也是表现人物之“神”的关键阶段。明暗关系、立体效果、色调对比,以及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物都要通过色彩的灵活运用表现出来。人物的肤色要明快靓丽、健康自然,各部分色调要和谐统一,这都需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知识才能掌握。
另外,人物背景的配置看似简单,其实却蕴含着许多奥妙。比如要突出人物的精神,一些风云人物要配以洒脱豪放的背景,老人妇女则要配置得安静平和,小孩则要活泼跳跃等等,这样能更好的烘托出人物的气质,做到生动传神。画坯和颜料的选择对于内画肖像作品也至关重要。早期的肖像画坯因为xx水晶较少,所以多用烧制的玻璃壶坯,但由于原料及褪火不好的缘故,玻璃壶大都会出现自然裂痕,不宜保存,致使许多精品烟壶遭到破坏。现在的肖像壶坯多由人造水晶制成,不仅透明度很高,而且不会出现裂痕,可以长久保存,并能加工成各种造型的烟壶和雕件。画肖像所用的壶坯要求更为严格。它的造型要美观,内壁要平整且粗细适度,这样才能保证勾画时运笔流畅,着色均匀。
   以前绘制肖像所用的颜料较为单一,且容易变色,如保存不当,时间稍长,颜色就会脱落,再难修复。现在我们所用的颜料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特殊处理。我凭借多年实践经验,选用了当今{zy}质的颜料,绘制出的内画肖像色彩自然丰富,着色牢固,长期保存也不会变色掉色,最适于长期收藏。国家的强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物质生活的需要获得了较大的满足之后,日益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内画艺术特别是内画肖像艺术作品,迎合了人们推崇高雅、追求品位的心态,是人们收藏、装饰和馈赠的佳品,其中的精品甚至作为国礼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切入点,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众多内画艺术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之下,具有百年历史的内画肖像艺术这朵艺术殿堂里的璀璨明珠,必将在新的时代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 - 业内人士谈内画肖像创作_一鸣内画_新浪博客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业内人士谈内画肖像创作_柳证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