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淄博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电子书)电子书连载13

 

的具体做法,体现教师教学机智的个性。又如用“降”字组词,有同学说成“降龙十八掌”引

来哄堂大笑;用“毒”字组词,有学生说“xx”引来一片茫然,此时就最需教师个性化的

引导。    《从xx材料到人造材料》一课时的机智教学

    生:人们能用煤、石油、天然气做原料人工合成橡胶,橡胶是合成材料。那么,做房子

用的预制板是由钢筋、沙子、水泥为原料做成的,预制板也应该是合成材料。

.  师:我们把损坏的预制板用铁锤砸碎,你们能看到里面的钢筋、沙子和水泥吗?

    生:能看到。

    师:我们把合成橡胶用刀、切开,你们能看到里面有煤、石油、天然气吗?

    生:看不到。

    师: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预制板是不是合成材料呢?

    生:预制板不是合成材料。

    师:加工材料有什么特点?

    生:加工材料是把xx材料进行加工形成的,没有变成新材料。

    师:对,那么合成材料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合成材料使用几种不同的材料变成一种新材料。

    师:总结得好,你们以后就根据这些特点去给材料分类。

    教师发现学生能讲出很多材料的名称,却难以给这些材料分类,特别是合成材料的

分类更是模糊。教师针对这种情况,灵机一动,借事xx,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语言的个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是由“对自己

所教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语言修养的问题”三个方面构

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修养问题跟其他同样的问题一起.成了我们全体教师特

别关心的对象。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已经有25年了。”{zh1}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结论:“教

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

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所以,对教师阅读教学的评价应该充分关

注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的教师语言幽默,有的教师语言精练,有的教师善于抒情,有的教

师长于阐理,教师的语言应该在集百家之长的同时,正视自己的“专长”,实现自身发展

的个性化。

    教师的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不

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的强烈追问,对保守的透彻批判,是对困

惑坚韧的思考、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对理想执著的攀登。其核心价

值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其{zj2}目标表现为一种破中有立的建设。教师的个性

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促进学xx展、建立在教师良好的品德、人文素养的基础

上的,是不过分计较得失、不轻易畏惧强权、动摇屈从,保持独立人格的尊严、捍卫和发展

真理的。

    因此,张扬个性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我们要学会在张扬中保护,在保护中张

扬,要让个性转化为成长的优势。

    方丹琳老师上的《画家和牧童》的典型案例

    故事导入,识字教学,学文、学习拓展。学文环节注意方法的多样性,众人称赞部分  采用“以读代讲”方法,牧童批评部分采用表演方式。细节处理力求实用高效,如教师现

  场画画,帮助学生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词。课堂实录如下:

    师:这幅绝妙之作画家是怎样画成的?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看老师怎样画。老师首先是怎样画的?

    生:浓墨涂抹。

    生:老师首先是浓墨涂抹。

    师:(教师轻笔细描,完成鸟图)老师接着是怎样画的?

    生:老师接着轻笔细描。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老师也像画家一样作画,好高兴呀!这是什么?

    生:一只鸟。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生:老师首先浓墨涂抹,接着轻笔细描,画出了一只鸟。

    生:老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出了一只美丽的鸟。

    生:老师首先浓墨涂抹,接着轻笔细描,画出了一只会飞的漂亮小鸟。①

    上述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理解词

  语;二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三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展示不露痕迹,

  突出教学的个性化。

    只有在融会贯通中保持并形成个性,教学之树才会常青。

【思考题】

你认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四章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修养品德、提高素质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

务,实现培养目标,提升业务能力的主阵地。一直以来,人们都对课堂给予了特别的关

注。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的关注更是异乎寻常,“聚焦课堂”“关注课堂”“决战课堂”

更突出了课堂的重要地位。2009年10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道:“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

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教育部首次对素质教育和课程

改革的关系作出明确的定位。事实上,课程的落实关键还是在课堂,所以课堂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推进自主、有效课堂构建,也成了摆在教

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章将从“好课的标准”“上好课的基本技能…‘说课…‘观课和议

课”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引发大家的思考。

{dy}节  好课的标准

    关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各有千秋、独树一帜,又相

互交叉、互相渗透。大家对“什么课是好课”如此关注,原因在于学生在校70%左右的时

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的好与坏、功与过,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

提高,最为关键的是,课堂可以是培养好奇心、探究欲的摇篮,也可以是扼杀好奇心、探究

欲的屠宰场。一个人的求学时期幸福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所以,作为教育者,对

课堂的关注不管怎样都不为过!

    叶澜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应该是: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

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

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应该使绝大

多数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对每一个学生都实施了有效教学。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

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

课不xx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

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

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一上

课,教师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教师准备辛苦,学生很兴奋。但师生之间没

有真正的思维碰撞。所以,她特别强调淡化公开课意识,即便是一些研究课,教师也要做

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人听的。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

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好课应该

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12东师范大学崔允潮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绿

  色)”l2字。

    华东师范大学郭景阳教授的观点是:是否创造了学xx展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否提

  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统一了教学的规

  范性和创新性;是否落实了知识、情感、思维、技能目标。

    具体概括,好课也应该是“有意思的课”。

    (1)“有意思的课”首先是教师能享受课堂幸福的课。课堂上教师富有激情,满脸微

  笑、两眼放光,一举手、一投足,师生达成高度默契。课后的教师哼着小曲偷着乐,有强烈

  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才是享受课堂!

    (2)“有意思的课”一定是有内涵的课。它不像水中浮萍没有根,它有深度——预设

  的巧妙,生成的智慧,课堂有张力、有厚度,有学生思维的深刻度。

    (3)“有意思的课”能让学生像考试样紧张。适度地紧张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容量

大、效率高,紧张地思维、紧张地讨论、紧张地练习,{zh1}是“健康的疲劳,,。

    (4)“有意思的课”一定是学生参与度高的课。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真正的好课

是{zd0}限度地让学生参与的课堂,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脑动、手动、嘴动。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还要有生师互动。

    (5)“有意思的课”是能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课。如果教师做了学生能够做的

事情,那就是剥夺了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们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课堂

改革这么多年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行动中还有很

大盼差距。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争能”的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当教师讲得非常xx、无

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

获得。杜威说过:“教育,不是告诉,更不是简单地告诉。”曾不屑于有些学校为了限制教师

多讲(动用行政力量的做法,现在却体会到,僵化、教条有时是走向规范、科学的必经之路。

    (6)“有意思的课”能上出“小课堂,大境界”。很多作家之所以走上写作的道路,是

因为上学时自己的作文被教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读;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走上研究之路,

是因为自己的异想天开在遭遇嘲笑、讽刺时,教师却及时送来肯定和鼓励。真正的课堂

不是把知识从…个容器倒人另一个容器,是发现,发现独特;是点燃,点燃理想;是指引,

指引人生的航道!

    (7)“有意思的课”因教师而精彩。“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精彩的表现让课堂

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起来。但是,学生的精彩追根溯源,源于教师创设的良好环境,宽松

氛围;源于教师对文本的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源于教师在课堂上智慧地运用生成的资

源,把课堂推向一个个高潮!课堂上学生是风筝,教师是放风筝的人。线紧了你松松;松

了,你紧紧。教师是课堂的驾驭者,你的本领是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心悦诚服、心甘情愿、

自然而然地被同化在你创设的这个场中!

    【思考题】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2.你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第二节  上好课的基本技能

    一堂好课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课前的准备,课堂的设计,课堂的实施,课后的拓展

和反思。只有这几方面都做到“精心”,才会有“好课”的水到渠成。

    苏霍姆林斯基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

课教师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xx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

时吧?”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

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分钟。”

    这个例子说明了教师上好课背后所蕴涵的奥妙!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备好课的关键是做好教材分析。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

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

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否则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

教材缺乏分析,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内在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是造

成教师照本宣科从而降低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能力的培

养需要挖掘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不进行教材的深入分析就

挖掘不出知识的能力价值,也就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没计教

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

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

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

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名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

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1.分析学科的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就是本学科按其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认识这个知识

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整

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

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做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

对化和片面性。

  2.分析课程标准

  通常情况下,这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所制定的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课标是根据教育目标,考虑到学科结构、学生情况而制定的。

课标既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认

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进行教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钻

研课程标准首先要吃透它的精神,并能联系教学实际来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3.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使用教材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

教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处理各部分教材。

有些教师不重视了解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结果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不开阔,教

起课来照本宣科,教材的优点不能发挥,教材的缺点不能弥补,因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4.分析教材要以整体为背景,了解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容易着眼于对局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

整体的把握,这样就难以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以看到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所

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人手,使其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

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5.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的确定主要是由教材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教学难点则是根据教材

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确定教学难点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

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重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重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难点

从知识的重要性角度看也不一定都是重点。

    6.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其中最重要

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状况和教学条件与手段。对这些因素既要进行具体分析,

又要注意各因素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优化处理。可见只有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

基础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可靠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

的意义所在。

    《生物学》(鲁教版)初三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材分析①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性别遗传属于遗传和变异的范畴。通过前面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生

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这节课主要是运用

前三节的知识,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的性别遗传问题,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的奥秘,可以

说是遗传知识的扩展,与后面生物的变异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书的

编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科学地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增强学生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的规律。可见,无论是从知识结构的形成,或是情感和

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

女机会均等的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培养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了解性别比例

失调对社会和国家的潜在危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调整

    本节内容我作了如下的处理和调整: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探

究、分析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别,总结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运用模拟随机受精

实验验证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之后让学生讨论分析造成男女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zh1},要求学生课后撰写小论文。

    我处理和调整的依据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运用模拟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容易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学生讨论分析造成

男女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和撰写小论文,可使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关注生活、关注社

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多媒体)、听一听(老师讲解)、说一说(说出自

己的想法)、想一想(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做一做(模拟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构建知

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调查班级、学校、城市、国家等实际男女比例,自带一定数量的两种颜

色不同的同种材料。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

的过程。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日艮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因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只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在认识活动

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因而,分析学生学习

的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是备好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学情分析是从

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

点;从学生的潜在性、主动性、差异性出发,找准新知识的增长点等。

    (1)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往的知识、经验之上的。

    (2)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解题策略等走进教室的。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

    (4)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明确学情,切实弄清:当前的学习所需的经验、知

识、方法、策略,学生是否拥有?拥有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只有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在该课

题学习中的真实现状及已有经验,并以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教学才有可能在学

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才能省时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八年级上册①

    在这一节中,要求学生会用尺规作图作出角平分线、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正确

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生在上一册已经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且已会用数学符号表示角平分线;

在尺规作图方面,学生也在前几节刚刚学习了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

三角形等于已知三角形,这些内容都是学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动手操作、简单归纳和推理的能力,而在数学语言的理解应用

上仍是薄弱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训练学生文字语言、图

形语言以及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动手折纸、观察归纳、推理

证明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体验及理解,特别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应

用,学生很容易出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来加深理解。

    在证明有关两角相等的有些题目时,学生由于对全等的方法更熟悉,往往忽视了角的

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而是采用全等来证明。针对这一点,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好:角平分

线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或者“两线段相等”的一种方法,有时候比全等更筒捷。

在性质的应用中,学生很容易犯以下的错误:

如图,‘,’点P是角平分线OC上一点

j.PD= PE

或者’,。PD=PE

..,点P是角平分线OC上一点    o

    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还不熟练。

在这方面还要加强练习。

E    R

教学中,

  二、课堂设计

  做好了课前准备,要想上好课那就需要做精心的课堂设计,做好课堂设计的前提是

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板书设计和教学流程则根据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而定。

    (一)设计理念

    课堂设计总是以一定的理论和理念作为基础。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所展示的各种

具体情境及所设计的进程,其背后都隐含着教师所特有的一定的教学理论和理念,正是

由于教学理论和理念上的多元化,导致教师的上课行为呈现出多样性,也使得学校教学实践丰富多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应该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刻度

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价值观都体现在他

的课堂设计上。一名教师对自身的定位,怎样看待学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都是他的

教育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就指导着老师对课堂的设计。

    “剧情、探究式”教学案例——《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①

    设计理念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一定有一个好的剧本,好的剧本才能让演员倾情投入、淋漓发

挥;才能让观众心情随剧情跌宕起伏而欣喜或感动。一节“有意思的课”更是如此,学生

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如何让学生“有意思”地参与课中快乐地“演”并收获着,这就需要老

师这位导演在教材这个“剧本”中将“剧情”设计中精心打造。也就是以该节文本知识点

为主线,以情感教育为主题,以让学生更多体验为宗旨,以知识的升华为转折为高潮,以

该节知识所涉及的背景或人物等为情境设置剧情,让学生在剧情中探得轻松愉悦,研得

异常投入,学得兴致勃勃,让知识与能力随“剧情”的发展而xx演绎。

    在《溶液的配制》一课中,主要学习内容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进一步熟练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步骤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溶液配制

中的误差分析。为此,我将本节课设计到学生小金的两封配制选种溶液的求救助信的

“剧情”中,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

学生帮助别人体会快乐的情怀,即“送人玫瑰,手有xx”。

    教学程序

    情境设置、导入课题一回顾旧知、扫清障碍一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一再设情境、知识

    

郑重声明:资讯 【2010淄博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电子书)电子书连载13】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