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化危机_无公害食品_消化巴士网

为什么自己家里煮的肉熟了就会变褐色,而超市里的酱牛肉是粉红色的?

为什么自己家里炸的鸡腿稍微凉一点就会变软渗油,而外面卖的放了多久都还是酥酥脆脆?

为什么自己家里做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面包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

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增味剂、香料……这些读起来拗口的化学名词,是这一切的造就者。

2000多种的添加剂,被合法地印在食品包装袋的配料表里,让超市货架上堆砌着似乎天生如此的深加工食品。有一个统计说,人类95%的食物,都含有添加剂。

就在中国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还一知半解时,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孔雀石绿……这些原本与食品并不相关的化学物质,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在食品添加剂滥用和化学物质非法添加的双重背景下,“食品生化危机”正在逼近每一个中国人。

一根火腿肠可能含有多少生化成分?超市货架上的食品都添加了哪些化学物质?号称有机食品是否真的安全?我们将目光直接对准口中的食物,一一审视。

食品安全讲究者范志红说,在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生产者的行为。你有“好色之心”,商家给你加色素,你有“怜香之情”,商家就给你加香精,你有“尝鲜之意”,商家就给你加防腐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除了商家,消费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个人需要反思,而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已经将食品安全问题摆到重要日程上来。吃什么才放心?俨然成为时下中国的重要命题。

1、食品生化危机

2、解秘一根火腿肠的18种成分

3、诡异的食品添加剂

4、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剂

5、有机种植,很好很昂贵

6、生化大国是如何炼成的

7、各出奇招,只为有机

解秘一根火腿肠的18种成分???? 记者·杨猛 北京报道 摄影·刘浚

火腿肠晾干车间。
工人正在选修,剔除肉块筋膜。
挑剩下来的猪耳朵被用来做卤肉制品。
注射环节的工人们正在给肉添加腌制液,防腐剂等添加剂此时加入。
?????? 一名工人站在滚揉机前。机器继续翻滚搅拌这些已经腌制入味的肉块,让腌制液继续渗入肌体,让岩溶蛋白流出来,使之成为紧密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切片性。

一个煎鸡蛋,两根火腿肠。

对于我这样的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人来说,这是最省事的早餐。正由于食品工业的发达,现在我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买到想吃的东西。

与惨白的工业鸡蛋比起来,两根红色的火腿肠更能诱惑我的胃:一根猪肉鸡肉混合火腿肠,45克;一根鱼肉火腿肠,80克。

它们的价格很低廉:猪肉鸡肉的只要1元,想吃上鱼肉的,我得花上1.5元。它们也确实够方便,不需要加热,撕掉肠衣就能吃。作为早餐,它有点简单了,但是两根香肠所蕴含的400千卡热量,已经足够保证我一个上午的需要。

剥开包装皮,它在我的胃里搅动。说实话,它的味道还凑合,但绝不是肉的味道。在猪肉当牛肉价卖的年代,1元一根的火腿肠,当然不可能是纯肉。

这{yt}是3月17日,寻常的北京早晨。《北京青年报》上,刊登着这样的一则消息:广东市场又检出瘦肉精生猪,而电视里,一个营养学家正忧心忡忡地警告说: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非食用物质的非法添加,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健康。

我突然对那根已经吞进肚子里的猪肉鸡肉火腿肠感到担心。谁能保证它没有添加什么奇怪的物质?它会把我体内的平衡搞坏吗?我仔细看了下残留在手中的红色塑料火腿包装。还好,它不是产自广东。

这根45克的火腿肠的配料称得上复杂:猪肉、鸡肉、水、淀粉、蛋液、白砂糖、植物蛋白、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山梨酸钾、红曲米、D_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猪骨提取物。

有多少人会如此认真地阅读一根火腿肠的配料说明?它居然包含了18种物质!红曲米、D_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这些陌生而拗口的化学名词,和实验室随时能着火的化学试剂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仿佛闻到了漂浮在医院走廊里的那股福尔马林的味道。于是,我决定马上出发,去了解一根火腿肠的生产过程,看看这些成分是如何添加进去的。

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孔雀石绿……这些原本与食品并不相关的化学物质,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虫胶(Shellac)

通常用于木材加工产品如家具、吉他、甚至是AK-47。虫胶来自紫胶虫的排泄物,最常见的在泰国的森林。紫胶虫用粘性排泄物作为停留在它所寄生的树上的手段。糖果制造商用它令糖豆闪亮美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

胭脂红(Carmine)

在食品标签上也被称为深红湖、胭脂虫红、xx红色4或E120。胭脂红实际上来自地面的胭脂虫,制造胭脂红时,将该昆虫通过高温暴晒或者热水浸泡致死,然后再干燥之。因为它储存着受精卵的腹腔部位含有最多胭脂红,把它和身体的其它部位分离,磨成粉末,用高温来煮以提取{zd0}量的颜色。

骨炭(Bone Char)

当糖开始它的甜蜜、美味的生涯之前,它是棕色的,一种制糖产业认为是“不受欢迎”的颜色。为了使产品呈现白色而更容易被接受,糖业公司使用过滤工序除去它的颜色。其中骨炭就是一种办法。骨头在阳光下被漂白,给明胶企业利用完之后,就卖给某些糖业。然后骨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成为过滤糖的一个xx手段。

xx香料

如果你认为在橙色糖果中的“xx香料”显然是来自橙子,你就大错特错了。早在1990年,由于公众抗议薯条的胆固醇含量,麦当劳开始用纯植物油。停止使用牛油后,麦当劳意识到炸薯条不够之前的味道好,这就要“xx香料”的救援。当公众要求知道这个神秘香料时,麦当劳说“来自动物”。在法国,油炸食品有时是用鸭油脂或者马脂来煮的。

噬菌体

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噬菌体(即病毒)来打击午餐肉、熏肉香肠、腊肠中的微生物李氏杆菌。该病毒DNA通过尾巴注入宿主细胞,在这里指导后代噬菌体的产生。

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剂

记者·石宴瑜 实习生·李颖娟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zd0}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xx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酸奶

果胶(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xx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

冰激凌、雪糕

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都是食用合成色素,也称食用合成染料。

副作用: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糕点及肉制品。

标准:我国规定,任何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更多食品添加剂一览表

食品的等级

初级:无公害食品

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中级:绿色食品

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高级:有机食品

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dy},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jd1}禁止使用农药、化肥、xx等人工合成物质,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

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生化大国是如何炼成的

实习生·熊巧 记者·杨猛 北京报道

非食用物质在食物供应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被加入。比如瘦肉精就时常被不良商贩加到猪饲料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留下了古人对食物保鲜的最早观点。如果那时有防腐剂,孔夫子就不用担忧了。

和孔子的那个年代相比,今天中国食品的生产、加工、经销、售卖和消费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食品从田间到餐桌之间的链条被拉得越来越长,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食品中去。与此同时,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也受到了挑战。

从油条、豆腐开始

中国应用添加剂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早在东汉时期,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从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是老百姓早餐桌上物美价廉的食品。国人吃了上千年的油条、豆腐,历史上尚未出现一例长期吃这种食品产生的中毒事件。

亚硝酸盐大概在800年前的南宋用于腊肉生产。公元6世纪,农业科学家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xx色素用于食品的方法。

泡菜的历史有几千年了。加工过程中先民不自觉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过去的食盐、海盐等全都是粗制xx盐,正是泡菜口感变脆的因素。

世界范围内,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 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

到目前位置,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接食用的有3000-40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

从数量上看,越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多。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有1967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1100种,欧盟允许使用的有1000到1500种。

这个名单也在调整中。溴酸钾作为面团调节剂在发达国家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报告显示,过量使用溴酸钾会损害人的xxxx,血液及肾脏并可能致癌。中国在2005年7月1日下达了“禁止使用溴酸钾”的命令。

食品添加剂市场在中国规范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公司的副总经理彭冲回忆说:“大概1996年才开始,都是化工店和小门市形式的,这边卖化肥,那边就卖食品添加剂,都用麻袋装。这造成一种错觉,大家认为添加剂跟农药是一样性质的。”

1996年,国家出台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添加剂开始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了。10年后,2007年国家颁布了更严格的食品添加剂国标,从过去禁止放什么添加剂,具体到每种产品允许放什么。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1992年,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公司张利胜从大连工业大学的食品工程系毕业,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专门的食品添加剂工厂,于是他就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当上了技术员,研究饮料、肉类、果酱、罐头,经常是春夏两季加工水果,冬天加工肉类。

在那家厂干了8年后,张利胜又去了另外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研究肉制品的生产配方。“当年刚接触食品添加剂,真是有点恐慌,觉得添加剂有点像毒药。”而现在,他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

这个观点,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不谋而合。“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范志红不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魔鬼。“实际上,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加工食品来说,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中国食品供应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可以认为是大约20年前开始,20年时间还不足以让中国建立xx可靠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用了一百多年。工业化程度越高,对食品加工的要求就越高,加到食品里的非食用物质也越多。这其中有合法无害的添加剂,也有非法有毒的添加物。随着食品工业化日益加深,中国人也{yt}比{yt}更多地把生化技术制造出来的东西吃了下去。

旅美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网名)介绍了一段美国食品安全发展早期的历史。1906年有位以社会小说和揭露丑闻闻名的作家Upton Sinclair出了一本书,叫做《The Jungle》,描写了一个肉加工厂的恐怖情形。肮脏、杂乱,就跟我们的社会中时不时爆出的“黑心作坊”一样。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经常让人吃不下饭。当时美国农业部化学局的主管,一位叫哈维·威利的化学家,组织一些勇敢的志愿者进行了“神农尝百草”的实验——他们大量服用甲醛(防腐剂)、硼酸(膨松剂)以及其他一些当时人们往食品里加的东西,{zh1}导致生病。《The Jungle》和哈维的实验,促进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案》,由哈维领导的农业部化学局对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进行管理。这个部门就是FDA的前身。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由此逐渐建立。

在中国食品工业化早期,食品安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链条并不长。用范志红的话来说,就是那时候有东西吃就不错了,食品安全意识无从谈起。

但范志红说,其实那时候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不少。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甲肝大暴发,涉及30万人。那时,往辣椒粉里掺红砖粉之类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没有食品安全意识,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那时掺什么都毫无顾忌。

据卫生部资料,1982年,中国食品卫生合格率是61.5%,1994年上升到82.3%,2001年提高到88.6%。正是从2001年开始,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公众视野,频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围剿非食用添加物

作为业内人士,张利胜对媒体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报道,一直耿耿于怀。他说:“大家重视食品安全是好事。但是三聚氰胺、苏丹红,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填充物,说白了,放这些东西就是投毒,但是大家把这些都归因为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我国当前约有2亿多的农户在以小作坊等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由于他们的生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意识,因此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梳理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从饲料肥料、种养、屠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食物供应的整个链条,日益工业化。每个环节都有安全漏洞。各种名目的非食用物质在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被加入到食品中,甚至xx是用化学材料“制造”出来的食品也越来越多地占领了市场。

2001年3月至9月,广东中洋饲料有限公司因购买“瘦肉精”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河源600多名市民中毒,成为震惊一时的大案。该公司原经理林清源被判有期徒刑4年。

2004年,阜阳发生劣质奶粉事件,12名婴儿因食用这种没有营养价值的“空心奶粉”而死亡,229名婴儿因此营养不良。劣质奶粉是用淀粉、蔗糖替代乳粉,奶香精调香调味而成。

2004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揭露龙口粉丝掺假。一些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掺入粟米淀粉,为了增白,使用有致癌作用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进行增白。龙口粉丝这一历史xx也被非法添加物攻陷。

而苏丹红事件则突显了食品供应全球化安全的可怕之处。

2005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产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一号”的行动席卷全球。{zh1},广州市增城区田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红一号的食品添加剂被认定为这次全球性食品安全事件的源头。

就在英国警告之后,20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清查在国内销售的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防止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被销售及食用。当年3月29日,中国紧急制定了食品中苏丹红染料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

“目前,已经有17种非法添加物被列入黑名单。”张利胜介绍。

立法求解

在中国食品行业,目前使用的技术标准99.8%由国外制定的。国外一般按产品定标准,标准与产品一一对应;中国则是按类别划分,如各种蔬菜只有一个标准—蔬菜类。因此同样,一个农药残留物,国外有2000多项标准,中国只有100多项。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说,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而中国技术标准更新速度较慢。如牛奶,1986年制定了国家生鲜牛奶收购标准GB6914-86。该标准规定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国家一级奶应小于50万个/毫升、二级奶100万个/毫升、四级奶则达到400万个/毫升。而美国、加拿大规定,如牛奶中微生物超过5万个/毫升,就要从严处罚。

监管标准缺位外,法律成了食品安全的保障稻草。从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食品卫生法(试行)》,我国{dy}部食品卫生专门法律诞生至今,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是多头管理和监管失控,使得

郑重声明:资讯 【食品生化危机_无公害食品_消化巴士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