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祺:气候“冷化”与“暖化”的三个周期
作者:严家祺 发布时间:2010-1-13 阅读次数:253次
十九世纪末,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最早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会造成地球气温上升。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联合国IPCC (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证实,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是近百年来全球暖化的主要因素。如果象今天这样继续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愈来愈高,气候会更加暖化,会加速南北极冰棚缩小、海平面升高,使全球大部分地区热浪、火灾、水旱灾和恶劣气候更加普遍,并加速企鹅、海狮、北极熊等频危动物绝种。
在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呼吸,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多。 http://www.21ccom.net
什么是“地球呼吸”? http://www.21ccom.net
我们都知道,人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呼吸就是供给人体细胞氧气并排除产生的大部分二氧化碳的过程。鱼生活在水中,鱼用鳃呼吸。有些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氧和二氧化碳就通过细胞膜表面进行交换。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过程,这是生物氧化过程。就是植物不仅进行光合作用,而且也要进行呼吸。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除了一般呼吸这种“有氧呼吸”外,发酵则是“厌氧呼吸”。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燃烧与呼吸可以看作为同一类现象。呼吸是生物的体内氧化过程,燃烧则是生物体外的氧化过程。这两类过程,除了“发酵”外,都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变成的,所以,也叫做“化石燃料”。我们开汽车,燃烧汽油,火力发电,都可以看作为古代生物的“体外氧化”,这种“呼吸”,称为“燃烧呼吸”。森林大火也是“燃烧呼吸”。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http://www.21ccom.net
20世纪70年代,英国地球物理学家洛维洛克(James Lovelock)提出,地球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洛维洛克用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神“盖雅”(Gaia)来命名地球生物和环境、有机系统和无机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调节过程。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生命体,也需要呼吸。“地球呼吸”就是人类、所有生物的呼吸,加上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的燃烧过程——从森林大火、火力发电到人类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中的能量过程的总和,或者说,“地球呼吸”是地球上“生物呼吸”、“燃烧呼吸”的总称。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地球上的“碳循环”
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最外层是“大气圈”,“大气圈”下有“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岩石圈”。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各大洋洋底构成“岩石圈”。“岩石圈”则漂浮在“软流圈”上。由于“岩石圈”分成若干“板块”,“板块”运动造成了火山爆发和地震。
地球上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全球物质循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气体型循环有氧循环和二氧化碳循环等。属于沉积型循环的主要物质有磷、钙、钾、钠等。地球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化循环”。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地球上有五大“碳库”,{zd0}的“碳库”是“岩石圈”。碳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大理石、石灰石、白垩等岩石中,占地球上碳含量的99%。其他“碳库”是大气、海洋、生物体(包括森林)和“化石燃料”。在“化石燃料”中,仅石油、煤炭中的含碳量就相当于全球生物含碳量的50倍。全球森林的含碳量相当于现在大气含碳量的三分之二。海洋含碳量则是大气含碳量的50倍。
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以由海水进入大气。岩石的风化也使碳进入河水和海水中。自从地球上产生生命以来,二氧化碳循环(或碳循环)有了一个新“管道”——“生物管道”,这就是生物的肺、鳃、叶子和细胞膜。事实上,正是肺、鳃、叶子和细胞膜使地球上的氧气、二氧化碳不停交换,形成大气、海洋、森林和森林外的生物体“四大碳库”的“碳的全球循环”。
在狩猎时代和农业时代,碳循环的“生物管道”也会破裂,主要是火山爆发、岩石风化和森林大火。在森林大火时,二氧化碳不通过植物“叶子”的“管道”直接进入大气中。从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二氧化碳不再通过生物的肺、鳃、叶子和细胞膜的“生物呼吸”这些“传统管道”而直接进入大气圈,造成了地球碳循环的“生物管道”的大破裂。
在地球碳循环的“生物管道”没有发生破裂的情况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碳释放到大气的速率大体相等。“燃烧呼吸”是数亿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古代生物的“呼吸”,这使地球上的“第四碳库”——“化石燃料”加入到“碳的全球循环”中去了,工业革命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活的生物和数亿年前的“死的生物”一起“呼吸”,使大气中的碳含量急剧增高。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天体运行的三个周期
现在正在发生的“气候暖化”,与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有关,但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即使今天全人类都回到新石器时代,xx不用石油、煤炭、天然气,能不能改变“气候暖化”的大趋势呢?
地球上气候的变化有多种周期,这些周期与地球、太阳以及其他天体运行的周期有关。天体运行的周期性非常复杂,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其中,天体运行的三个周期与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关系。这三个周期是:
{dy}种是一年一次的周期,这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周期,它使地球上的气候出现春夏秋冬。
第二种是大约以8-10万年“时间尺度”出现一次的、长短不一的周期。这种长短不一的“周期”变化的规律和形成的原因不xx清楚,在地球近6亿年的历史上并不都存在这样的周期。现在知道这种周期的产生与太阳在银河系中运动有关,与太阳的光度周期变化以及地球受行星摄动影响有关。第四纪(从248万年前至今)是灵长类动物以及人类逐渐形成的时期。在第四纪中,出现过多次“冰期”。每两次“冰期”之间的时期称为“间冰期”。这一次次“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大致历时8-10万年。
第三种周期大约二亿年,这是由于太阳围绕银河系的银心公转形成的周期。自从太阳诞生以来,太阳已经围绕银心转了二十三圈。在这一“银河年”开始的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那时恐龙主宰着大地。现在,在这一“银河年”的末尾,恐龙已经灭绝,人类已经主宰着大地。地球上更大的气候变化是以二亿年或更长时间为周期的。在地球46亿年历史上,据现在了解,发生过五次“大冰期”。
气候变化的长周期
在第四纪中,曾经有过24个“气候旋回”,出现过多次“冰期”和“间冰期”,“间冰期”就是气候暖化时期。距今18000年前,是最近一次冰期的最盛期,这时,海平面下降达130米,没有英吉利海峡和白令海峡。北半球的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北部、西伯利亚北部、格陵兰、整个加拿大以致纽约都为冰体覆盖。大约8000年至10000年前,全球普遍转暖,大量冰川、冰盖消失、收缩,地球进入“冰后期”,这时,海平面逐渐回升。距今6000年,达到今天的海平面位置。这6000年正是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时期,而这6000年中,气候总的趋势是暖化,其中有几次“冷事件”。在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一小规模的冰川推进,接着,气候又开始回升。人类在工业时xx始大规模利用“化石燃料”,加速了气候暖化的速度。在未来数百、千年中,地球气候还会有“冷事件”,但暖化是一大趋势,海平面必将上升,全球许多沿海土地和城市必将淹没。今天,人们还没有确切地了解到人类大规模利用“化石燃料”在这18000年以来对地球气候暖化究竟有多大比重。
地球暖化和冷化也与二亿年的周期有关。{dy}次“大冰期”称为“前寒武纪中期大冰期”(注1),距今27亿年至23.5亿年,历时4000多万年。第二次是“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距今9.5亿年至6.15亿年。第三次是“早古生代大冰期”,距今4.6至4.4亿年前(又一说为距今4.6至3.6亿年)。第四次是“晚古生代大冰期”,出现在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中期,持续了8000万年。第五次就是最近一次“大冰期”,即“晚新生代大冰期”。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变动时期。当冰盖规模扩展时,出现“冰期”,当冰盖规模退缩时,出现“间冰期”。前面提到的“第四纪冰期”和比较暖和的“间冰期”都是“晚新生代大冰期”的组成部分。在前四次大冰期出现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恶劣气候”和海平面上升问题,而是海平面的大升降、地球面貌xxxx的大变化和物种的大灭绝。“早古生代大冰期”的出现,消灭了地球上80—85%的物种。“晚古生代大冰期”的出现,导致了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动物的灭绝。这些“大灭绝”把大量生物体埋到地下,历时数亿年形成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今天人类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是让远古时代的生物与现代地球上的生物一起“呼吸”。地球上人类文明的发展,陆地海洋的开发利用,使大量的野生动物不断消失、物种数量急剧减少,地球上的生物进入了另一次“大灭绝”时期——“荒生代”。不管怎样保护“野生动物”,“荒生代”的出现也是一种“大趋势”。
按照联合国IPCC在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如果人类采取“二氧化碳低排放量”(注2),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的总升幅为摄氏1.8度。如果人类采取“二氧化碳高排放量”,则为3.4度。对比近一万年“冰后期”低量级冷暖波动、十万年“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以及二亿年周期“大冰期”气候大变化,可以知道,人类活动虽然是最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后期”以及近几百年来全球气候暖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暖化”要靠人类智慧来解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美国外交政策颇有影响的思想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1892-1971)曾经说,对于一个人所不能改变的事物,应当“宁静地”去接受它,对于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事物,应当有“勇气”去改变它。而一个人首先要有“智慧”,能区分甚么是能改变的,甚么是不能改变的。(注3)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这一思想也适用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气候暖化”问题。对于二亿年和十万年周期的“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人类不论怎样努力,永远不可能有丝毫改变。在二十一世纪气候暖化问题上,如果我们今天还没有弄清楚甚么是能改变的,甚么是不能改变的,就急急忙忙制定对策,将会走向我们愿望的反面。在“气候暖化”问题上,全人类首先要有“智慧”,区分甚么是能改变的,甚么是不能改变的。然后,接受那些人类无法抗拒的“大趋势”,并依靠全球合作,怀着高度勇气,共同来解决那些人类能够改变的部分。(写于2008-11-23)
(注1) 地球46亿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和“显生宙”。“显生宙”又可以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 “第四纪”。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注2) 根据联合国IPCC (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气候暖化”的评估报告,二氧化碳“低排放量”是“可持续发展”(也称“永续发展”)的“排放量”。到21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等效水平为600ppm(1ppm等于一百万分之一)。“高排放量”情况下210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等效水平为1250ppm。
(注3)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也是美国基督教有影响的神学家。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God,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原题《地球呼吸和气候暖化》)
本文链接: 文章来源:共识网 芥末推荐
相关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