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环卫工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客串志愿者服务

世博环卫工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 客串志愿者服务

吃东西的时候也是清洁工最忙的时候

世博环卫工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 客串志愿者服务

“全副武装”的叶阿姨

世博环卫工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 客串志愿者服务

正在清运的钟(右)

世博环卫工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 客串志愿者服务

“85后”世博清洁工赵莉

  □实习记者 徐妍斐

  天天涌进世博园的数十万,或者兴高采烈地参观场馆,或者在内边走边看,又或者围聚在广场遮阳伞下边吃边聊……在这样一幅世博悠闲图景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海宝蓝工作服,遍布于各个角落,承担着世博园繁重的清洁工作——他们就是世博园里的环卫工。

  爱美的上海阿姨:“全副武装”工作11小时

  ●人物素描

  在32℃的闷热天气里,与四周清凉短袖打扮的不同,她周身“全副武装”,整个人被包得严严实实——穿着环卫工人的淡蓝色长衣长裤,头顶宽檐帽,手上戴着粗棉白手套,提着灰色长杆塑料簸箕和一把玄色小笤帚,腰间还别着一只塑料袋子,里面装着饮水壶、清洁剂、小刷子、圆珠笔等。更特别的是,她脸上戴着一副橙色大口罩,看样子是用毛巾裁制成的,而这只大口罩遮挡住她大半张脸。她叫叶菊英,上海人,一位爱美的阿姨——被口罩遮住的脸化着淡妆。

  中午傍晚最忙

  叶阿姨负责的是C片区高架步道下及周边的一片区域。每逢中午及傍晚时分,是她{yt}中最忙碌的时刻。由于高架步道下相对阴凉,而且有很多长椅凳,是游客吃自带或外卖食品的好地方。叶阿姨一遍遍地在高架步道下往返走着,目光紧盯着地面,一发现,立即将它扫进簸箕里。由于簸箕容量不大,每扫一会儿,叶阿姨的簸箕就满了。

  叶阿姨说,世博会试运营前,她就已经来到世博园工作,上的是中班,即从中午12点工作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休息1小时外,天天需要工作11小时。

  由于家住宝山区,每晚放工后,公司会有班车送他们到宝山区员工宿舍,而下车点离叶阿姨家还有一段间隔,她需要再骑自行车回家。

  反复清扫11小时

  记者问她:“您{yt}工作11个小时,一直都在走动扫地吗?中间有没有休息?”

  “不休息的。”叶阿姨回答得很简短,手上清扫的动作也没停。

  “那会不会觉得很累呢?”

  叶阿姨笑了起来:“已经习惯了。”这时她停了下来,摘下毛巾口罩擦脸。即使是在高架步道下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仍可以看见叶阿姨额头、鼻尖上豆大的汗珠晶莹发亮。“今天天热。”叶阿姨边擦汗边说。

  记者随叶阿姨在高架步道下走了一个往返,结果刚清理过的地面又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各种小,叶阿姨一边将它们逐个收进簸箕,一边略显无奈地地说:“你看,才刚扫过。”

  沙特馆“清道夫”:排队区天天清扫四五遍

  ●人物素描

  40岁的钟龙保是安徽人,他原本在杭州工作,今年3月,随公司一起来到上海,进驻世博园A片区。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他于4月1日上岗,开始了世博环卫工作。

  集中解决“垃圾山”

  记者碰到钟时,他正和一名同伴越过沙特馆排队区的绿色隔栏进进一块空的排队区。

  与别的区域环卫工人手持小簸箕、小笤帚不同,钟和同伴拿的是半人多高竹扫把,而装垃圾的是玄色大口径塑料袋。面包包装袋、零食包装袋、饮料瓶、香蕉皮、香烟壳……各种各样的垃圾占据了不少地方。钟师傅几人先用大扫把将垃圾聚拢到一处,然后一人横跨到巨大的玄色垃圾袋上,弯下腰叉开腿,两手提着垃圾袋两角,另一人就用扫把将两人间小“垃圾山”送进袋中。

  清理过的地面,立即回回整洁,与尚未清理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

  清洁完后,钟师傅他们提着大扫把和垃圾袋迅速“撤退”。

  转眼间,人群挤满了刚才清理过的区域。而不再有人的后一块排队区域,又出现了新的一段“垃圾河”。钟师傅和同事接着又提着扫把和垃圾袋奔赴新的“战场”。

  {yt}扫出垃圾数十桶

  对于游客及媒体反映过的沙特馆排队区垃圾遍地的题目,钟师傅也很无奈:“我们天天单扫沙特馆的排队区就要扫四五遍,扫出的垃圾至少可以装满30多只大垃圾桶。”

  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排队无事可干,不少人选择吃东西消遣。但由于站位固定,即使每隔几米旁边就有垃圾桶,一些游客还是将垃圾顺手丢在地上。记者随钟师傅走了一段路,钟师傅指着一段游客排队区满地的垃圾说:“你看,实在这里我们刚刚扫过。”

  ■环卫职员建议:

  1.希看游客参观世博园时自带一只方便塑料袋,进园后,先将吃空的食品包装袋或果皮等垃圾放进往,然后再扔进垃圾桶,这样既可以避免每次吃完东西都要找垃圾桶,同时也便于清洁职员收集垃圾。

  2.地面烟头很多,它们体积小,清理起来很麻烦,吸烟者不要随意丢弃烟头。将烟头扔进垃圾桶前,先将烟头掐灭。

  3.在草坪上休息的游客很多,希看大家留意维护草坪清洁卫生,离开时将垃圾带走。

  “85后”女学生:既是环卫工又是“小白菜”

  ●人物素描

  出生于1989年的赵莉和出生于1988年的张圆圆来自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是两名毕业班学生。与别的毕业生忙着找工作不同,全班五六十名同学在学校组织下,今年4月来到世博园,成为世博园区C片区环卫工作的世博服务保障职员。

  作为“85后”女孩,乍一看,赵莉和张圆圆与人们印象里的环卫工人形象相往甚远——高高束起的马尾、宽檐帽下的年轻脸庞,透露出一股青春气味。

  用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

  负责非洲广场的清洁工作,天天从中午12点值班到晚上12点。赵莉说,在来上海前,每晚11点前睡觉,而现在半夜12点才放工,接送班车开回集体宿舍后,10个女孩再轮流洗漱说会儿话,上床休息就要到凌晨2点了。刚开始,她很不习惯,但现在已经适应了。而且“做一休一”的制度还能让她在越日睡个舒服的懒觉。

  赵莉说,这是她{dy}次来上海,就遇上了世博会这样的盛事,而且还能进进到世博园。在这份工作中,她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帮助她开阔了眼界。

  张圆圆说,游客非常理解她们的工作,有的甚至会走过来向她们致谢,感谢她们为园区清洁工作付出的努力,令她们十分感动。就在记者与她们聊天时,另一名同学提着两只园区里常见的彩色塑料小折凳途经,笑着说是游客送她的。

  与这些能理解她们辛劳工作的游客不同,另一些游客的不配合也令赵莉记忆深刻。

  赵莉遇见过嗑瓜子的游客,边磕边把瓜子壳吐在地上,她拿着簸箕、笤帚过往扫,游客继续往地上丢瓜子壳。赵莉说,她并不会出言制止,但她会用不断默默清扫的做法来提醒这个游客,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不文明。

  客串“小白菜”游刃有余

  指路、为游客提供园区信息,历来是昵称“小白菜”的园区志愿者的职责。有趣的是,当游客在陌生的园区里找不到方向时,身着同一淡蓝色服装、挂着紫色胸牌的环卫职员一样是他们眼中的“志愿者”。“小姑娘,哪儿有水喝?”“请问厕所在哪里?”

  “我到哪儿可以乘渡轮到浦西?”“中国馆怎么走?”

  ……

  就在记者采访的片刻,不断有游客向赵莉她们问路。固然题目五花八门,但赵莉回答起来游刃有余。如此表现简直不输园区志愿者,当记者这样称赞赵莉时,长相秀气的她露出略带羞涩的笑脸:“我对C片区是比较熟啦。”

  和别的毕业生一样,赵莉她们也有毕业论文的压力。由于寝室里没有足够的联网电脑,她们就利用休息日到网吧中搜集论文文献和参考资料,再回到寝室慢慢整理撰写。同时还要与远在山东的论文导师不断沟通,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现在,她们都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


添加网摘:


温馨提示:


发表评论

您的昵称 *

您的邮箱 *

您的网站

郑重声明:资讯 【世博环卫工默默清扫提醒不文明客串志愿者服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