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带头大哥”的盗墓江湖_人物画报_新浪博客

 

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jd1}不是《盗墓笔记》或《鬼吹灯》中虚构的人物,他们,正如同鬼魅般,游走在黑夜里,从那些无人看管、散落在田间荒野的数不清的古墓中,机敏地嗅着发财的机会。

黄广华 编辑信箱

 

“我们在‘鉴宝’类节目里,包括市面上,怎么见到了那么多明清之前的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哪来的?如果不是盗墓而来的,又如何解释?”邹城市文物旅游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孙志强的这个问题,揭开了如今席卷全国的全民淘宝、全民收藏热潮的背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秘故事”。我们选取张大军这样一个角色,来翻看有关“盗墓贼的xx”。

 

的哥·店老板·支锅

43 岁的张大军是被人搀扶着走进邹城市看守所审讯室的。这个邹城古玩圈里鼎鼎有名的“带头大哥”,居然是一个双腿不能自由行走的残疾人。在邹城当地,几乎没人知道他的真名,但“张大军”这个名头在邹城却很响。

“但凡外地来邹城或邹城当地进行古玩交易的,都要找张大军掌眼。他在团伙中主要负责看风水,确定有无古墓”。邹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施振宝说。而在成为“带头大哥”前,也就是十几年前,张大军是名出租车司机,挣得虽然不多,但足够日常开支。1998 年,一场车祸让张大军的双腿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凭着开车时学的修车技术,2003 年,张大军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及配件厂,“生意还不错,一年能挣四五万块钱。”说起当时的生活,张大军脸上滑过一丝留恋。但这一切,都在2006 年某{yt}发生改天。

“那天,一个河南的车主来修车。我看见他车上,有一个我从没见过的东西。”张大军说。“没见识”,车主笑话他,“那叫‘洛阳铲’,专门用来找古墓的。”“找古墓?”张大军心一动,难道这个外形精瘦的河南人,就是传说中的盗墓贼?河南人经常到他这来修车,一来二去的,张大军和他搭上话了。河南人说自己是来邹城“找活的”( 探寻古墓),想在当地找个“支锅”( 盗掘活动负责人)

“干一辈子不如挖一铲子。”张大军动心了。经河南人牵线,他又认识了不少道上的人。为学到真本领,张大军独自一人用残疾的双腿驾车,到河南、陕西寻找“高手”拜师学艺,“车上放一箱子红牛饮料,一路走一路歇一路喝,也不觉得累。”他还从古玩市场和书店里买了很多有关书籍,埋头苦读,“就是上学时也没这么认真过”。甚至,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他还跟着“高手”到盗墓现场实地“考察”。对外地前来“找活”的人,他总是好吃好喝招待。家里的钱一点点花光,媳妇和他闹开了,“再这样,我就死给你看。”可张大军根本听不进去,他让伙计们住旅店,费用他出,“这样媳妇就不知道你干什么了,我们商量事也方便。”说到这,张大军话锋一转,“但是,挖古墓的有几个发财了?{zh1}还不都是妻离子散。”张大军眼神黯淡,出事后,家里没有一个人去看守所看他。

这之后,张大军懒得再打理修车生意了,而是经常泡在古玩市场,对一些文物品头论足。张大军说,文物市场上真正懂文物的人很少,自己的知识能达到不用去现场、光听现场的人员说和图纸就能判断墓室的位置和大小。偶尔,他还帮别人掌掌眼,鉴别一下文物真伪和年代,断定交易文物是否物有所值。经过两年多“历练”,张大军渐渐在当地古玩界混出名气了,以至于外地来邹城“找活儿”的文物贩子或盗墓贼,都要给他“打招呼”。而他,就像一个嗅觉敏锐的猎犬,在黑夜中嗅着蛛丝马迹的味道,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首单“大活儿”

2009 10 月,枣庄一个外号叫“刘老四”的“支锅”找到张大军。刘老四说,纪王村东一处名叫“皇上台子”的遗址下有好东西,三年前他们就探准了,“准备大干一场”。为此,刘老四还专门花二十来万买了“探宝仪”。对这个“高科技”,张大军不以为然,他只相信洛阳铲。

不过,听到皇上台子下面“有东西”,他还是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觉。在此之前,他还没真正接过“大活儿”呢,“闭上眼好像就能看到青铜器,还有其他宝物。”张大军十分重视这个“大活儿”,他和刘老四组织人马先后三次对皇上台子进行了盗掘。前期他都会跟着去看现场,怎么挖,挖多深,一一进行交代。但到真正动手时,因为行动不便,他都不在现场,而是电话遥控。当手下把盗来的青铜鼎放在张大军面前时,“我一下子就抱在怀里了,都不敢眨眼了,生怕一下子就没有了。”日思夜想的“宝贝”就在眼前,张大军觉得“太难以置信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浑身都在哆嗦”。

青铜盏、青铜链壶、青铜雁、青铜餖、青铜片、青铜剑、青铜耳环、青铜笔洗、青铜小鼎、玉饰……一件件都是宝贝,张大军看来看去,舍不得放手。他随后联系到枣庄一个买家,这个买家随后将文物转卖给北京一个叫“小二”( 在逃) 的人。不到3 天,这些文物就全部出手。9件文物卖了30 万,至于枣庄的买家卖了个什么价,张大军他们就不知道了。这30 万,除了刘老四分得两份钱,剩下的每人平分,张大军分到一万七千元。

对于这笔交易,一位办案民警感叹:“光那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壶,市场价就三四十万元,

真是卖出了个白菜价!”3 19 日,邹城市太平镇民警接到群众举报,有人预谋到太平镇北亢村盗掘古墓。“我们在北亢村蹲守了5 昼夜”,民警梁冰说,每晚零点左右,都有一两个人拿着铁锨在古墓附近挖,而且来的人都不一样。民警没有打草惊蛇,他们在等“大鱼”。

3 24 日,当张大军等七人在峄山镇一家羊汤馆商量当晚去挖看庄镇郭山村一处古墓时,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将七人一锅端。警方连夜突审张大军。一开始他嘴很紧,拒不交代。就在审讯陷入僵局时,一位刑警挂在腰间的一块玉不经意间露了出来。看见这块玉,张大军猛然两眼放光,对这块玉品头论足,案件就此打开突破口。

 

盗亦有“道”

“不过,对于盗墓江湖而言,这就是‘道’,盗亦有道。”张大军说, “支锅”的活儿得有章法。没有“锅”,你就是有粮也吃不到嘴里,所以“支锅人”得有钱。张大军说,根据分工不同,“圈内人”有着不同的称谓: “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盗掘、运输、窝藏、销赃等xxx作业,都是由这些角色完成的。

根据张大军的阐述,盗墓团伙的全班人马叫“一锅儿”。“锅”里的核心人物是“掌眼”,“掌眼”不仅有寻找古墓的本领,也有鉴别文物的能力。“支锅”是盗墓行动负责人,类似于包工头,负责筹措盗墓所需的资金、设备等。“腿子”指盗墓活动中的技术工人。他们在盗墓过程中扮演着“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探寻墓地的具体位置,以及确定里面是否

还有文物等。“下苦”多是农民工,从事挖掘工作。通常情况下,即使“支锅”xx一座古墓的利润达到上千万元,一个“下苦”也只能得到几百元到几千元报酬。

选中的人既要安全可靠,又要干活稳妥,还得懂得道儿上的规矩。所以,只能去道儿上找。价钱也至关重要,大墓有大墓的价钱,小墓有小墓的行市,清代墓与汉代墓肯定不同。还有“生坑”( 没被盗过的墓)、“熟坑”( 曾经被盗过的墓),吃水( 出水)、不吃水等差异。采买器材和xx也是支锅职责,xx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品,所以还得去道儿上求。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这些盗墓贼们离不开这个“道儿”。

寻找古墓则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活,但张大军的盗墓诀窍却有些类似于中医诊疗手法,即“望”、“闻”、“问”、“切”。“望”即看风水,看草木。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闻”即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闻”的另一层含义为听声音。一般的大型古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如空中打雷时,就能向地表传出不同于别处的声响。每到一处,他们便会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的身份,拜访当地的老人,通过交谈,从当地传说中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切”,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是指发现古墓后,根据地表的地势等情况,准确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墓穴;二是打开墓中棺椁后,没有遗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宝物;三是触摸到文物后,即能判断其为哪个朝代的文物、价值有多大等。

有时,先进的“探宝仪”也会派上用场。“只要是金银铜铁锌等金属在地下,探宝仪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张大军称,找到古墓后,一般会用“洛阳铲”在墓葬周围密集式“扎针”,以确定古墓的长度和宽度,并根据扎针取上来的土判断该墓是哪个朝代的,是平民墓还是贵族墓,是“生坑”还是“老盗”( 已经被盗过的墓)。“如果是‘老盗’的话,就没有干的必要了”,张大军说。

 

“盗宝”产业链

文物到手后,盗墓者会尽快找到安全稳妥又出手大方的买家。将文物走私出境,是他们最常用的做法。这条产业链究竟快捷到什么程度呢?

邹城市文物旅游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孙志强说,盗出的好东西一小时就能出手;三天时间可以通过二次倒手出境;如果是xxx不倒手的话,两天到达境外。出关的办法很多,有个人夹带、快件邮运、集装箱夹藏,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时,还贴上“出口艺术品”、“展览品”标签掩人耳目。

时下,我国出现了一股全民淘宝、全民收藏的热潮,一些主流媒体大张旗鼓地推出“鉴宝”、“收藏”节目。也有专家认为,媒体在引导民众的文物收藏观念和认识方面,起了误导作用。明清文物传世的很多,人们在地摊上、古玩店里是可以找到民间流传下来的真品。然而,明清之前的文物是很难流传下来的。“我想,‘鉴宝’类节目给了观众一个误导,那就是——这个东西太值钱了,如果我没有怎么办?盗墓!唉……”话至此,孙志强长叹一口气,道出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无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残疾“带头大哥”的盗墓江湖_人物画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