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化差异、婚姻观念等不同,跨国婚姻中的男男女女们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
Suce和她的洋老公携手走过20年后颇有感叹: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仅靠相爱之初的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沟通和理解,在磨合中逐渐减小差异。

酒文化的冲突
有一次,洋老公又喝高了,我一气之下,飞回中国
Suce原本在广州当导游,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接触西方人。25年前一次偶然的邂逅,结识了现在的老公—-―一位可爱的澳大利亚人。20年来,虽有因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产生过一些矛盾冲突,但在相互的沟通、理解和谦让下,Suce与洋老公的感情至今还一如往昔,十分恩爱。
“我们以前争吵得最多的是关于他喝酒。澳大利亚盛产葡萄酒,因此酒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当地人经常到酒吧去,我的老公爱喝葡萄酒,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让Suce生气的是,“老公太能喝了,如果哪{yt}没有生意的话,他能从下午一直喝到晚上,3瓶葡萄酒一点都不在话下”。
老公酒喝多了,说话就不太灵光。“看到他说话舌头都发硬,我又失望又生气,和他吵。刚开始他生硬地回答:‘You can not control me. Shut up!(你不要控制我,闭嘴!)’”有一次Suce一气之下,买了回中国的飞机票。
Suce 回国后,老公每天打电话向她诉说思念,“我心一软,就原谅了他。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我说你可以喝,但是不要喝得太多,{yt}2-3杯是可以的。”Suce笑道,“反正我的杀手锏是‘I will fly back China。(我将回国)’。现在他喝酒少了,也不再说‘闭嘴’之类的话。”
消费观的冲突
洋老公喜欢乱买东西,经常xx,且数额庞大,有时每月还款都成问题
Suce感到与老公差异{zd0}的是消费观。Suce到澳大利亚后,用中国人的思维理财。“然而我很难改变他一生养成的消费观念,直到现在我仍在努力。令我欣喜的是,他多少还是采纳了我的一些建议,所以我们今年的经济状况好转很多”。
Suce十分不赞同老公的消费方式,“他爱乱买东西,经常xx,且数额十分庞大,有时候每月还款都成问题,这令我十分担忧。在中国,我一般不借钱,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如果我不得已借钱了,我一定会尽量节俭,尽快还钱,根本不敢像他那样背着债还潇洒消费”。
Suce的老公可不这样认为,“他说在澳大利亚xx是习以为常的事,他并不感到压力,仍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且从来不征求我的意见。他说他挣的钱,他愿意买什么不必问别人”。
爱的表达差异
洋老公把我当宝一样呵护,整天“I love you”挂在嘴上,不论见面还是告别都要Kiss
“揭了洋老公的短,我也来说说他的可爱之处”。 Suce说,东西方的人们对爱的表达也不一样。“我嫁给他之前,认为西方人对爱比较随便,现在看来我的理解是片面的。老公对我的爱非常执着,真是把我当宝一样百般呵护。整天‘I love you’挂在嘴上,不论见面还是分别都要Kiss(亲吻)一下”。
可是Suce对洋老公这种爱的表示方式不太习惯,“我说大白天不要搂搂抱抱的,有几次我都差点翻脸,现在他是用中西兼顾的方式表达”。
Suce认为,东西方对爱都很珍惜,只是表示的方式不太相同。中国人的爱比较含蓄,结了婚的夫妻就是柴米油盐过日子,“我爱你”不太说了,尤其是年龄大的人,更是很少直白表达。“西方人爱的表达方式比较外露,经常看到他们手拉手走在街上,当街亲吻”。
住房理念的差异
我主张买房,老公主张租房。我们现在是租住的House,带院子的那种
在“住”的观念上,Suce与老公的分歧也很大,“我主张买房,老公主张租房。我们现在是租住的House,带院子的那种”。
“今年我们的经济状况好转了,我建议老公买房。我跟他讲,按照中国的观念,没有房子就等于没有固定的家,没有安全感。中国人不论房子好坏,一般都有自己的窝。年轻人结婚都得准备新房,哪怕凑钱也得买房结婚。”Suce说,“但我老公不同意买房,特别不同意为子女买房。他说,‘澳大利亚人大都是租房住,再说我都 60岁了,我买房给谁呢?’”

哥们来澳州已经xx年了,中间没有回去过。在6park潜水三年,月初拿到了PR,现在无所事事,发点心得和大家共享。
哥们在凯恩斯,一个不入大家眼的地方,但是,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优势。
刚登陆AU的时候,去了Townsville,一个比Cairns更加蛮荒的地方,读了一年书,混了一年的生活,在没钱、没车、没房没女人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现在老板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来凯恩斯。愿意,当然愿意,在老板支付两次往返机票的情况下,哥们乘坐玩具飞机(10人乘员,前两个座位飞行员用了)来到了凯恩斯。
小地方,公共交通真不方便,学校在市区之外,20公里远吧,公交车价格不说,不方便啊。06年下半年的时候,我xx上block mode的课程,周日早上7点多就要赶车。那时候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一周上班full time5天(别告诉我大家都听移民局的话不超过20小时),xx上两天课,真是要死了。不过,生活也挺充实的。挺庆幸,ATO和移民局没有什么联系,看我税号进帐的地情况,不大像学生收入。
工作刚开始也不是很如意,说实话,我在国内虽算不上纨绔子弟(我很听老爸老妈的话的),也称得上一无所长,一点工作的经验都没有。一年内,从刚开始被老板责备,叫嚣要炒掉我到了对我重视的程度,薪水也从35k到了将近50K(各位不要看不上眼,QLD的物价指数全澳{zd1},薪水也不高。我的职位是电气工程,在这边读 MIT/MBA,我的初始薪水是根据我的国内xx算得,而且,小弟不行啊,国内四极都没有过,学士学位没有给我)。
以下是我个人的以下心得:
1 尽量不要在华人的地头混饭吃,薪水低、待遇差。身边的中国人、华人也认识不少,大多是从事旅游行业的。挣钱也挺多了,可惜好像发展前途不是很广阔。而且这个地方旅游市场就这么大,来的人多了,竞争就激烈了,收入没有上升反倒有下降趋势。
2 尽量从事技术、管理性质的职位。导游挣钱很多,又不上税,就是加薪遥遥无期,xxtax assessment很低。自己工作之余,业余的时候在旅游行业客串一下路人甲之类的角色倒也可以接受。
3 说话实话,在鬼佬的公司作福利是不错的,带薪假是不错的。而且英语提高也很快。我所从事的是consulting性质的职业,交谈、写信很多,锻炼英语很快的。
4 不要鄙视小城市。小地方就业很好,问题不大。我认识好多人,从悉尼过来当导游,可见大都市竞争激烈。我的好多朋友同学,在大城市毕业了,可惜找不到工作,地地道道的澳洲自产自销的“海带”。
5 小城市作为跳板,避过刚工作的时候的艰苦期,而且也能享受生活,有经验有资质了,然后再去大都市发展,直接跳过最基层,直接从中层开始做。
6 生活惬意。小城市生活压力小,我上班,以前开车一首歌听不完就到了,现在远点,需要听一首半;中午感觉不爽,回家吃饭,下午再来;想去什么地方办事,开车 15分钟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下午下班,出去海边跑步,然后回家吃饭。有点感觉50岁的生活。
7 消费低。不用请客送礼,不用讲排场,省钱。
8 求职容易。{zd0}优势就在这里了,基本上这里是工作机会很多,只要出工出力,机会多的是。大城市薪水起点低,要求高;小地方薪水低要求也少啊,没有经验?没关系,Trainee的干活,薪水全发,不用做事:)

总而言之,小城市,对于荷包不鼓的留学生,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移民也容易。老政策下,还有5分的片与地区加分,直接读两年master就能移民。好像新政策仍有偏远地区?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验,可能没有什么借鉴性。我这份工作,使我{dy}次投简历,也使我{dy}次网上求职,也是我{dy}次面试(狗屎运),所以很抱歉,在求职上,不能跟大家分享什么了,期待高人来分享以下求职经历。

留下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