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已进入1/8决赛阶段,相信大家被精彩的球赛吸引的同时,也对一首歌曲印象深刻。没错就是本届世界杯的主题曲《wavin flag》中文译名飘扬的旗帜,下面先欣赏下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有浓郁的非洲气息,让人联想到非洲的阳光、草原,以及非洲人随着激昂的节奏扭腰起舞的情形。有如此浓厚的民族特色,此曲必将成为传世经典。

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一位文学家说过这句话,一位伟人也强调过这个观点,特别是在艺术领域,这句话尤为有价值。因为艺术不同与技术,技术可以有世界最{dj0}、最潮流,可是艺术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有特色的,受人民大众欢迎的,能够经受历史沉淀的,就是经典艺术。令人悲哀的是,时下,每每谈起艺术就是,国际接轨。如果反问一句,在艺术界什么是国际标准?谁制定了国际标准?

说起国际接轨,记起在奥运会上的一首歌曲,被网友戏称为《油和米》。这首歌曲没有一点中华民族的味道,倒是请那个国际xx明星,很有国际接轨的味道,即使如此又怎样呢。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想起这首歌呢?当响起这首歌的时候,多少人会联想到中国呢?多少人会联想到中国的奥运会呢?

不知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民族乐器过时了,不能等大雅之堂。能说阿炳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不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吗?其实他们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各自是对方无法替代的,就像拿一个苹果和桔子,哪个更好?

音乐是一个民族特征的代表,它是不论乐器本身的简单与复杂的。独特的音色,旋律就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特征。就像在南非世界杯上还有样东西令人难忘,也可以说令人讨厌,是什么?呜呜组啦。大家一开始都很反对在球场使用这个东西,因为它实在是太吵了。可是在南非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国家过去有很多不幸,喇叭可以让我们忘记痛苦;喇叭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享受足球的快乐。”国际足联最终还是接受将其带入球场:既然是在非洲举办的世界杯,世界就得接受有非洲特色的“呜呜组啦”!这种大喇叭很难说算得上是一种乐器,在其他民族听起来,它吹出来的不是音乐,是噪音。可是,当世界杯进行了大半时,大家似乎开始接受这个大喇叭了,而且看到很多并非南非的球迷也在吹。现在只要有人拿着这种长喇叭,很多人就会想到南非,这就是他们民族的特色。

我们华夏民族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经过千年沉淀的艺术、音乐、乐器,为什么不好好的传承,发扬这些艺术瑰宝,却要对西洋文化趋之若鹜呢?如果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还有谁会认为我们是中国的呢?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征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 No Related Posts

版权申明:本站内容为作者原创,未经作者允许严禁转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