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内审员培训: 《九》内部审核策划

开展内审前,应有一个策划过程。策划结果应形成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审核计划、审核组、审核用工作文件和资料(包括文件审查)、通知审核等。通过内审策划,应做到:
a)计划落实。包括审核计划得到批准,审核计划为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充分了解;
b)责任落实。包括建立审核组并明确分工,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届时在场并已有准备;
c)工作文件落实。包括各类工作文件齐备,所有文件、记录都能得到理解并能有效应用。
9.1 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包括年度审核计划和审核活动计划(审核大纲)。年度审核计划是审核策划的始端也是总纲,审核活动计划则是按照年度审核计划安排具体实施。
审核计划的内容可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及分工、主要审核活动的时间安排、首末次会议时间等。
组织年度审核计划应以文件形式颁发,审核活动计划应有审核组长签名和主管领导的批准。
9.1.1 年度审核计划
(1)目的
a)保证内部审核的实施有计划地进行;
b)便于管理、监督和控制内部审核。
(2)要点
a)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可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审核;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在年内对所有部门和过程全部覆盖,并突出关键部门、过程;
c)过程质量审核应在年内对所有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全部覆盖,还可考虑问题较多、比较薄弱的过程;
d)产质量保审核应在年内按周期和既定抽样方案进行,突出主导产品。
(3)考虑因素
a)落实审核组织;
b)审核范围;
c)顾客、认证机构及有关法规的要求;
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关于内部审核的要求;
e)审核的频次等。
(4)类型
9.1.2集中式审核工作计划
主要特点是:
在某计划时间内安排的集中式审核。每次审核可针对全部适用过程及相关部门,也可针对某些过程或部门;
审核后的纠正行动及跟踪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审核的时机大多为:新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质量管理体系有重大变化时,发生重大事故时,外部质量审核前,领导认为需要时。集中式审核应编制审核计划表。
9.2建立审核小组
根据审核活动目的、范围、部门、过程以及审核日程安排,选定审核组长和成员,建立审核小组。
小组成立以后,应明确各成员分工和要求,这是审核组长的责任。审核组长应注意"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的原则。
审核员按分配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有:
a)熟悉必要的文件和程序;
b)根据要求编制检查表;
c)考虑前次审核结果应跟踪的项目。
小组成立后通常应举行审核组会议,以确保审核前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每个审核员对审核任务xx了解。
为使内审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组织应建立相适应的内审工作系统,主要是:
a)组织。应建立审核组织,指定组织内审负责人(如管理者代表),明确日常工作负责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应负的职责;应选择、培训、形成一批合格的内审员({zh0}每个部门至少有一名内审员),以确保审核活动必需的人力资源;
b)文件。应建立并保持内审程序,规定内审的基本步骤、要求、责任与方法,应建立完善内审工作文件,如年度审核计划、审核活动计划、检查表、现场审核记录表、不合格项报告、纠正措施报告、审核报告等。
9.3 编制检查表
检查表是审核前需准备的一个重要工作文件。
为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审核员一般应根据分工准备现场审核用的检查表。检查表内容的多少,取决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抽样方案及审核要求和方法。
9.3.1 检查表的类型
a)过程检查表
这是一种按照ISO 9001标准条款编制的检查表,其关键是选择部门,分清主次。如编制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检查表,主要部门为销售部,主要相关部门为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等。采用过程检查表,优点是审核有深度,审核易发现系统内"接口"问题,缺陷是造成审核部门的重复。
b)要素检查表
9.3.2检查表的编制方法
a)制定审核流程图
b)受审核部门的选择
受审核部门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单元。如RS公司总装分厂下设有许多科室、车间,宜分别编制。
c)审核地点的选择
审核地点应确定且{wy}确定,这是计划审核项目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销售部的审核地点放在办公室,审核项目应能在办公室取证。
d)审核时间的确定
审核时间是指在某被审核部门和审核地点,完成既定的审核任务,预计所花费的审核时间。如在销售部办公室审核,预计时间为3小时。
e)审核过程的确定
审核过程是指对被审核部门应审核哪些过程,这必须事先确定且需考虑全面。在确定被审核部门审核过程时,应分清分管过程、主相关过程和通相关过程。分管过程是指该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控制的过程;主相关过程是指该部门具有部分管理或实施职能的过程;通相关过程是指各部门都必须组织、控制的过程,在 ISO 9001标准中通相关过程主要为文件控制(4.2.3)、质量记录的控制(4.2.4)、以顾客为中心(5.2)、质量方针(5.3)、策划 (5.4)、职责和权限(5.5.1)、内部沟通(5.5.3)、工作环境(6.4)、改进(8.5)。RS公司销售部的分管过程为与顾客有关的过程、顾客财产、顾客满意;主相关过程为设计/开发(7.3)、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不合格品控制(8.3)、数据分析(8.4)、标识与可追溯性 (7.5.3)、产品防护(7.5.5)。
f)检查项目、证据及方法的确定
检查项目、证据及方法是检查表的主要内容,编制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分管过程"的检查内容应详尽、全面;"主相关过程"的检查内容只涉及由其组织实施、控制的部分职能;"次相关过程"的检查内容应是对各部门都必须遵守的内容和要求;
--应以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为主要依据确定检查项目、证据及方法。因此,在编制检查表时,应明确与被审核部门相关的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中有记录要求的条款列为必查项目,无记录要求时,应选择关键的接口或有问题的条款作为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证据通常应与程序文件相对应,证据及方法应与检查项目相对应
g)检查依据的确定
检查依据是指与检查项目、证据及方法相对应的组织程序文件条款。
9.3.3 检查表的作用
a) 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
b) 使审核工作规范化;
c) 按检查表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可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
d) 便于掌握审核进度;
e) 有时可作为审核记录存档。
9.3.4 设计检查表应注意事项
a) 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设计检查表;
b) 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和常见的执行漏洞,平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但不应钻牛角尖;
c) 结合受审核部门特点;
d) 抽样应有代表性;
e) 时间要留有余地;
f) 要有可操作性,有具体操作方法。如抽选什么样本,数量多少,通过问什么问题,观察什么事物而取得客观证据等。
g) 部门进行审核时,要包含所有涉及到的要素;按要素进行审核时,要包含所有涉及到的部门。
9.3.5 内审检查表的特点
a)内审检查表的格式内容可相对固定;
b)通过一段时间内审实践后,应能形成内容相对稳定的标准检查表;
c)根据审核工作的需要,可在标准检查表演基础上制订针对不同问题、不同部门、不同活动的检查表;
d)检查表应覆盖质量管理方面的全部要求,不应局限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方面的要求,并可包含本组织一些特殊要求;
e)检查表可作为受审核部门准备接受审核的参考文件,便于取得对审核的了解和认真做好审核准备工作。
9.3.6 检查表的使用
有了检查表,虽然可使审核工作有序、按计划进行,并提高效率,但也容易陷入机械呆板的泥坑。所以有经验的审核员在按照检查表检查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灵活应用检查表的内容以达到审核的目的。
灵活有效地使用检查表是一个经验积累和熟练的过程。对刚开始从事审核工作的审核员可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a)不应只采用YES/NO问答的模式,否则会导致审核失败;
b)审核员进入一个部门或区域时,可请有关人员介绍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c)询问执行人员是如何工作的,是否有文件规定或记录;
d)观察执行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工作的情况;
e)验证必要的记录或文件;
f)按手册程序或标准评价上述了解到的情况,并决定是否符合要求;
g){zh1}利用检查表确保所有方面的要求都已查到;
h)切忌机械地从检查表的{dy}个问题按顺序开始,应该把提问、评价、记录结合起来,然后利用检查表确保提出了所有的问题并得到答复;
i)尽可能不要照着事先准备好的检查表去宣读一个个问题。实际上熟练的审核员的检查表是记在脑子里的。

文章来源:

原文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ISO内审员培训: 《九》内部审核策划】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