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2010年7月号《新知客》上,请勿转载,请我的读者多多支持新知客,非常感谢!
? 性瘾和补偿 ? 话说老虎伍兹被老婆捉奸在床仓皇驾车出逃不幸撞上了电线杆,人们不但知道了伍兹那一屁股纷繁复杂的偷情史,还知道了一个新名词:性瘾。那段时间这事炒得火爆,我怀疑冰岛火山因此而起。各路评论高手使出混身解数吸引眼球,有人搬出罗宾·贝克名著《精子战争》说但凡男人都有广种薄收的色心,我倒是想起很久以前有人评论足坛花花公子罗纳尔多。 肥罗也是个喜欢广种薄收的负心薄幸汉,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一个被肥罗抛弃的美女大曝肥罗床上功夫差,说他在床上“和他射门一样迅速”。这事当然要被媒体大作文章,媒体分析说,这叫缺什么,就想证明什么;在床上被鄙视,就总想在床上证明,当发现在这个女人身上什么也证明不了时,只好换一个继续证明了。 这种心理在人类行为中经常可以看到,先看一则案例。 武汉市某女孩失踪十个月,家人以为跟网友跑了。结果一位电视修理工从回收的电视机箱里找到一张求救纸条,警方根据纸条上画的草图从地窖里救出两位饿得奄奄一息的少女,囚禁她们的曾祥宝已于一周前被警方抓获;犯事的原因是他在另一起强奸现场把自己的饭卡落下了! 受害者值得同情,她们需要一些时间安静地疗治自己的心伤。人们不禁要问,什么人会做出这样禽兽的事情,是不是犯了像伍兹那样的性瘾? ? 嫌犯素描 ? 如果认为曾祥宝是一个满脸横肉、穷凶极恶、色眼迷离的大恶人就错了。在邻居眼里,犯事前的曾祥宝是个沉默和善的人,虽不合群,平日来去匆匆,但也和大家相安无事,村民甚至戏称他为“宝宝”。其任职工厂的组长认为他是个好员工,“老实、勤奋、话少,从不迟到早退。”单位同事一起去唱卡拉ok,有时会花50元点小姐陪唱,大家都点,只有他不点。“他不象一个好色的人”,组长说。这么一个“老实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婚姻。曾妻喜欢打xx,曾祥宝经常独自在家。“男人被冷落在家里,比女人被冷落在家里,更不像一个家”,一位村民说。数名村民证实,在曾祥宝与外界少有的交流中,曾埋怨妻子强势,掌握了家里的财权,“让宝宝很窝囊”。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以离婚和妻子带走女儿告终。离婚前,在外边和善的“宝宝”,经常在家打老婆,大人小孩的哭骂声,传遍四邻。 ??? 有人说,“他的变化是在结婚后,人变得很孤僻,不再跟同伴来往了,但有时发起牢骚来又婆婆妈妈的,说是被老婆管得很严……”这种变化直接说明了婚姻对曾祥宝的影响,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对财政又失去控制,心理上很可能变得自卑而不敢再与同伴交往了。这种心态因找不到出口而形成恶性循环后,就很容易失控了。一个老实人从此滑向深渊。 ? 补偿型强奸 ? 美国马萨诸塞州xx中心(MTC)的研究人员认为强奸包括性和攻击行为两种特征,并试图建立一个包括这些特征的行为分类系统。他们最初确定了强奸犯的4种主要类型:移置攻击型、补偿型、性攻击型和冲动型。 补偿型强奸犯的基本动机是证明自己的性力量和权力。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极端被动、孤僻和不适应社会的(曾祥宝孤僻、不合群)。他们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被“征服”的被害者是其想象的中心,他们幻想被害者因为xx的愉悦而屈服于自己。尽管补偿型强奸犯的被害者通常是陌生人,但是它可能已经经常在注意她、窥视她甚至尾随她(同村人透露曾祥宝挖地窖细节:上方先铺设一层预制板,接着盖上厚厚一层土,然后再铺了一层泡沫,接着又是一层土,{zh1}才用水泥封起来。这种超级隔音的设计,让周边的邻居们从来没听到过任何异样的声音。可以看出,曾早有预谋),和她相关的特殊刺激可能会让他兴奋。 补偿型强奸犯经常被他人描述为安静、害羞、顺从、孤独的“好”男人(非常符合曾祥宝的特点),尽管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工作者(组长对他评价不错),但是他孤僻、内向、低自尊和低水平成就动机使其很难获得学术、职业或者社会方面的成功。他进行强奸或企图强奸是为了补偿自己的无能感(曾祥宝案例中,这种无能感主要来自家庭受挫),因此被划归补偿型强奸这一类别。 尽管此后MTC又进行了多次强奸犯分类标准调整,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强奸并不遵循一个单一的行为模式,它是一个复杂的、通常是难以理解的个体化行为,而且似乎是被各种内部和外部刺激诱发[1]。但在曾祥宝案例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补偿型强奸”。 人是社会性动物,总希望在社会中获得认可、尊重,有时候甚至是“控制”。家庭是社会{zh1}一个港湾,当人在家庭中也无法获得认可、尊重,并自感失去控制时,这种匮乏的需求很可能要在别的方面寻求补偿。曾祥宝在家庭中失去控制,很可能在性生活方面也无法和谐,这种挫败感和无力感最终引导曾祥宝走向不归路。而他囚禁两位无辜女孩也暗示了他的阴暗心理:不但要强奸你,还要囚禁你,控制你,让你成为我的奴隶,任由我支配。囚禁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长期霸占两位少女并防止事情暴露,更出于因此获得{jd1}控制的满足感,以在其中获得通过正常渠道无法满足的变态的补偿心理。 而曾祥宝不但囚禁、强奸两位被害人,还多次殴打她们。在被救起时,一个女孩身上多处瘀青,背部皮肤溃烂。一位女孩证实,另一位女孩因为性子刚烈反抗,所以经常被殴打。补偿型强奸犯通常不会使用暴力,但是那些卷入过离婚尤其有过家庭暴力的罪犯则比较容易使用暴力,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反抗时。与性攻击型强奸犯不同的是,性攻击强奸犯往往会使用超出强迫被害者顺从的暴力,并且会在暴力中获得快感。而补偿型强奸犯看来是“点到为止”,他们使用暴力的目的是让受害人服从,同时也能有因最终得到控制的快感。 有意思的是,曾祥宝还为两个女孩布置了电视,据说这是两个女孩想出来的脱身之计,要求曾祥宝给她们装上闭路,曾祥宝还真答应了。{zh1}是女孩写了求救纸条,塞进电视里并把电视弄坏,曾祥宝不得已把电视卖了,三个月后两个女孩才因此得救。曾祥宝答应安装电视,也可以看成他控制心理的延伸—只要你们被我控制,就可以满足你们的一些要求。 (注释:我们一直在分析罪犯的心理行为,没有提及受害者心理。强奸对于受害者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有时候会是双份。一是来自攻击者,二是来自司法程序。在司法程序中被害者的伤口会被反复触及,这无疑增加了她们的痛苦。美国已经采取措施来保护被害者隐私和尽量减轻她们的痛苦,比如让被害者的律师陪同,安排女性警官问讯等。但被害者在法庭上还是会遇到很多尴尬和令人痛苦的问题。 在囚禁中,被害者受到的身体和心理创伤更加巨大。1998年年仅10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被一名陌生男子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绑架[2]。被囚禁了8年多后,娜塔莎终于逃出魔掌。娜塔莎从此倍受媒体关注,媒体的追逐给她带来了困扰。而娜塔莎的生活也被边缘化,“现在我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几乎从来不参加公众活动。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植物淹没某处,生出了根,却被更深地淹没。”娜塔莎原谅了绑架者,很难说这是出于已经走出了心理阴影,还是出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即被绑架者对罪犯产生感情,有了好感、依赖,甚至反过来帮助罪犯[3]。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可能在如下条件下习得:第1,要你切实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第3,除了他给你由他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xx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日本电影《》反映的实际上就是这种感情:少女被老师绑架回家惨遭鞭打和捆绑,差点被强奸,初时她想尽办法逃走,但久而久之,她开始习惯与此男人的生活,更发展至令人悚然的畸恋关系…… 在本文关注的案例中,被害人已被警方保护,并且有心理医护人员护理。无论是出于哪个角度,我们都不应该打扰被害人。由于没有掌握被害人现在的状况,我们不再深入分析。如果读者有亲友曾遭不幸,除非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场,千万不要强迫被害人回忆受害经历,很多时候那样只会加重她们的痛苦。) ? 超越自卑 ? 因此,补偿作用指个体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心理缺陷或行为上的受挫,从而可以重拾个体自尊和自信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其实,补偿行为在人类行为中随处可见,断奶的婴儿喜欢嘬手指头或者空奶瓶的奶嘴,就是一种补偿。有人认为购物狂也是一种补偿,不少认为有必要提醒公众警惕这种心理偏差,患有此症状的女性所热衷购买的物品,多数与自己的外型装饰有关,如服装、鞋袜、化妆品、金银珠宝首饰等。她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潜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内心,只得用购物的方式来填补[4]。 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一个17岁的男孩,近来突然拼命运动,外出必须戴上宽边太阳镜,叼上一支大号雪茄,一开口就说有多少女孩追他……以各种方式想表现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男人。原来他生长在一个充满女性化的家庭,有6个姐姐,他是{wy}男孩,在学校里被女生嘲笑“扭扭捏捏,像个姑娘”。经过此次刺激后,他企图用行动来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很富有阳刚之气的男人,于是出现了这种过度的补偿现象。 然而补偿作用并不只起坏作用,很多时候也会催人进步。心理学家认为,补偿作用可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成就动机和有效能的力量,以适应人们改正自己的缺陷[5]。 一种补偿机制为大家熟知,即阿德勒的“超越自卑”。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而正是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最终取得成功。用阿德勒的原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xx的{wy}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6]。 知耻而后勇,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苏秦被妻嫂冷落悬梁刺股发奋读书而成一代名相,韩信受胯下之辱终登台拜将,文学领域里拜伦跛足、司汤达丑陋、霍桑负罪[7]等例子里都可以看到自卑情结催人奋进并影响人一生。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通过前面提到的男孩和曾祥宝的例子我们看到,过度和不当补偿害多益少,有损心理健康;如果行为偏激如曾祥宝者,还可能做出犯罪行为,严重危害无辜者的身心,也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道路。 在电影《爱的捆绑》[8]中,妻子萌宝患上了一种名叫强迫性紧缚症的病,她不停的用绳子绑住周围的一切,不停的绑不停的绑,从书到剪刀,从乌龟到苹果,后来是整个家整个自己。当丈夫由纪夫回来时发现家里的一切都被密密麻麻的用绳子捆绑着,问她怎么会这样?她拿出他们的照片说我绑住了我们的爱!原来,作家由纪夫几乎整日忙于写作,两人之间逐渐有隔阂与冷漠,而萌宝是一个将爱情看作全部的女人,她整个的依赖在男人的身上。由纪夫写作时,她在旁边编织。她不说话只是不经意的问他你好了吗?回答都是没有,于是她继续不说话,但她心里已经有了失望和不安。 影片{zh1}男人下定决心要治好女人的病,他亲自为她捆绑缠绕。把她整个纠缠在密密麻麻的绳子中,而女人一直重复着说牢牢地绑吧。她要安全和被束缚的感觉,于是他甘心为她这样做了。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整个被缚而女子已不知去向,并且再也没有回来,影片就此结束。 这种强迫性紧缚症也可以看成一种过度补偿,由于感受不到两个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对当事人至关重要,于是异化为外在的捆绑行为,在捆绑中感受那种“安全、亲密、紧缚”的体验;而一当这种体验成瘾后,原来对爱人的依恋就转移了,转移到捆绑本身了,于是她{zh1}离开了他。 因此,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当遇到挫折时正确面对,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生活至关重要。在曾祥宝案例里,他囚禁了别人的身;但事实上,他先囚禁了自己的心。假若他能够在社会中与他人良好交往、沟通,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而不是孤独地把自己的心锁起来,也就很难做出这样令人发指的事情。 心是娇贵的花朵,不要将它囚禁在阴暗里;打开窗,让阳光照进来。 ? [1]从本节开始到这里的内容摘自Curt R.Bartol ,Anne M.Bartol著《犯罪心理学》。 [2] [3] [4] [5]易法建、冯正直、倪泰一等编著 《心理医生》P61-P62 [6]延伸阅读? 阿德勒 《超越自卑》 [9] 本文评述事实来源于《南方xx》的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