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游记二.走马竹碳初探汤公

遂昌游记二.走马竹碳初探汤公

2010-06-18 09:37:40 阅读8 评论0 字号:

进入遂昌的{dy}站,先是到了竹炭博物馆,人一走进博物馆,就先看到这么多这么多的竹炭制品,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啊。一直以来我只认得木炭,不晓得世上还有竹炭这回事,现在我知道了竹的另一种作用。也只有去过竹炭博物馆的人,才方知竹炭的用处之多,绝不止是烧烧火那样简单了。呵!竹炭的作用可{jd1}是相当的大啊!什么竹炭洗发露,竹炭香皂,竹炭鞋垫,睡有竹炭凉席,盖有竹碳被子饮的还有竹碳泡过的开水等等,真让人耳目一新。我{za}的是一只竹碳老头儿工艺品,光光的脑袋长长的须,黑乎乎笑呵呵的样子真逗人。大家散开来选购,我看见很多的人在选购竹碳鞋垫。可惜时间太短,只有十几分钟,真是时间不等人,一下就过去了。嘿!我拍了二三张小照,买一只净化空气用的炭宝宝,刚想为我妈单位里十月底结婚的小美姐买东西就没工夫了。海哥好神速出手不凡,一下子买了好几箱竹炭颗粒,用来放在地板上可以防潮防蛀防…作用还真不少。竹炭博物馆内我有一家名为炭缘客栈的旅舍很有特色,仿古的建筑与博物馆xx融为一体,里面的装修也很是古香古色,据说客栈内有不少特色房间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比如东北抗,榻榻米,竹床等.接下来,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汤显祖纪念馆,走进一条朴素得可以说是有的破烂让人看不上眼的小巷,心里没了底,汤显祖的家在哪里啊?没想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进去后,却是别有洞天啊。里面竟是一座巨大的江南古宅。迈步进去抬头一瞧,{dy}眼就是汤公的画像,几百年过去了依稀还可读出汤公眼中的深情,原来这里不是汤公的家啊!想起母亲说的汤公是采药的游仙,笑!是该让我家的“博学多才”的母亲大人来看看了,她一定也会笑的。听说汤公在遂昌当县太爷时递交了不做官的辞呈,上级领导没批下来,汤公就飘然远去,跑去写《牡丹亭》了。世上少了爱民的县官,却造就了文学史上的空前绝后的一代宗师,如此说来让汤公产生丰富联想的遂昌的奇山秀水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古静的大厅以另一种特别悠远的情调吸引着我们,让每个人都想再多照几张相片再走。这里的风格不只是诗情画意那样的简单,而是每一缕秋风都能传达古朴幽静一种来自远古的情怀。来到以汤公名著《牡丹亭》里场景的凉亭,只见汤公笔下的“牡丹亭”亦梦亦幻地向我们走来,悠悠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可惜大家没有做白日梦的夫工,不得相见杜家丽娘小姐,也不得相见柳家的梦梅公子。在后院耸立一块xxx对汤公的题词,奇怪的是如此革命的伟大{lx}怎么也会说《牡丹亭》的好话。离开的时间又飞快地到了,真是太让人留连忘返啊!临别时只见陈县长的首席博友:青鸟大哥端着他的大个子的独眼龙,真在认认真真地扫来扫去,扫左扫右扫上扫下,像在扫机关枪似的;王佬举着她小精巧像探雷似地也在东转西转。哥们姐们人手一机,像在摸青茫,看着让人发笑的场景,我赶紧拿起我的小傻瓜,把哥们姐们的光辉形像尽收入到小傻瓜的肚子里。{zh1}大家只好十二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回家后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昆曲六百年里大写特写汤显祖和《牡丹亭》。四百年后的今天,昆曲《牡丹亭》走进了大学校园,深受现代大学生的热爱追捧。看到这些我都会心动,因为我走到过遂昌到过《牡丹亭》。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遂昌游记二.走马竹碳初探汤公】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