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打响太阳能设备产业战争
  • 太阳能制造设备 
  •  
  •  
  •  
  •  
  •  
  •  
  •  
  •  
  •  

作者: 文章地址:转载请注明

据报道:目前在这个全球经济放缓的今天,世界太阳能设备xxx“德国”在这个行业中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中国和美国太阳能设备行业发展速度超乎寻常,所以正在动摇德国的火车头地位。

以前我们总是在认为太阳能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今天,太阳能这个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了,当然了,成熟也是需要代价的,所以在我们看到硕果的今天,背后也有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国际协会有一份关于行业的分析报告指出:当年的大哥“德国”已经在慢慢落后,他们缺乏开拓学习等优势。其实上面是原文,但是我感觉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原因是,就像是中国和美国,一直是以抄袭仿造为主,为什么是发展迅速呢?因为这里有德国为我们做得铺垫,德国一直在开拓,可能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后来人只要跟着千人学习就可以了,无需什么弯路去走,所以看起来我们相差的距离正在以光的速度缩小,但是其实呢?我们只有仿照的能力,却永远没有独立研发的能力,所以如果想要追赶可能很快,但是如果要是谈到超越,可能就难了。我个人认为太阳能设备这个产业的火车头还是要以德国稳坐!
从股市行情中也反映了德国企业的困境。虽然根据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德国有许多太阳能类股值呈上升态势,但长期来看,股值仍低于平均水平。根据这项研究,德国太阳能公司股票的表现明显差于技术综指TecDax。

自身研究在一份比较客观的报告中进行了有利的说明,德国太阳能行业的大势已去。本行业目前在全世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亚洲和欧洲的行业xxx很快所以将会严重的威胁到德国的太阳能设备企业的根基。

‘投资机构和私人投资者不再相信德国光伏公司的竞争力。’奥纬咨询合伙人Jens Milnikel说。他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与2008年的利好势 头不同,许多公司碰到了严重的销售收益问题和财政困难。
在亚洲和美洲市场:德国太阳能公司必须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德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感到了巨大压力:

在德国本土市场:成本与售价的差额下降,新订单的增长停滞,亚洲制造商与本土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德国市场价格差异
虽然光伏产业在德国市场的增长率较高,其利润却明显下降。2009年德国三分之二的电池模块都来自国外,由于价格低廉,他们的产品在德国 很畅销。中国制造商——英利绿色能源的欧洲负责人Stuart Brannigan在接受明镜在线的采访时说:’德国制造商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售价 为每瓦1.60欧元,而中国的产品只需1.32至1.45欧元。’

德国作为全球{zd0}的光伏市场,目前已有功率约为9999兆瓦的设备并入电网。仅2009年一年,德国就安装了很多设备,总功率超过4500兆 瓦。奥纬咨询预言,未来四年新设备将会以相同的规模继续增长。

德国制造商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去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同比下降了20%-30%。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进入光伏市场,德
国公司将继续面临不断增加的价格压力。例如,三星电子计划在光伏类产品投资四十亿欧元。

国外竞争激烈但Milnikel认为,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扩大市场,德国太阳能企业都会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前几年产能过剩,他们缺乏必要的资金。

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公司雇用了很多员工,扩大生产能力。这也使公司的成本急剧上升,主要技术的深入研发却相对缓慢。

德国太阳能企业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是他们必须迅速降低成本;二是针对全球市场进行结构调整。研究显示,欧洲以外的光伏市场将在最近几年迅速成长。到2014年美国的太阳能设备有望增加44%,2009年美国有477兆瓦的设备并入电网,到2014年将增长到3000兆瓦。

奥纬咨询预计,从现在到2014年,日本的太阳能设备建设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现在的484兆瓦增加到1200兆瓦;中国将每年增加30% ,预计将从现在的160兆瓦增加到600兆瓦。

    研究进度迟缓带来诸多问题

3月份,基民盟能源专家Joachim Pfeiffer在接受明镜在线采访时,十分严肃地提出了德国科研力度的问题。他说:’据太阳能产业协会估 计,太阳能公司投入的研发资金只占公司营业额的1.7%,但高科技公司的研发资金一般约为12%,在传统电气工程中,研发资金也能占到5%。’ 他认为,德国的太阳能产业应该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

科研投入不足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 Milnikel说:’光伏发电正向一个成熟的市场转变,其中速度、成本和国际化是重中之重。特别是 亚洲的光伏生产商在拓展市场方面非常积极活跃,而德国的企业却在止步不前。’

德国DZ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企业着手进行结构调整非常重要。欧元汇率下降会对他们产生一些积 极作用,能够有效抑制中国产品在德国的大量销售。

Milnikel认为,德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从短期来看不会有明显效果。他甚至怀疑德国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对研 发进行投入。他认为,只有德国各企业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下一篇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全球打响太阳能设备产业战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