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压力之下的“中国制造”-罗锦陵-搜狐博客

     

双重压力之下的“中国制造”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到明年,美国工厂制造产品方面连续110年雄踞全球{dy}的历史,将被“中国制造”取而代之。虽然,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方面尚未有{gjj}别的统计,但中国国内庞大的配套和维修市场,以及与日俱增的出口市场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今年的市场情况,这三者的总量约为2250亿美元,相当于2009年全球100强OEM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前15家的总和。

    不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中国制造”在全球地位如何,但和其它行业的“中国制造”一样都面临着人工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双重上升的压力。如以今年中国海关前4个月汽车零部件出口统计数为平均值,则全年汽车零部件、轮胎及其它相关产品出口值估计约为3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05%。但这种大批量出口的“中国制造”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和所谓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基础之上。而最近国家为促进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而着手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种种政策措施,以及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所出的一系列“状况”,已成为提高工人工资收入不可改变的趋势。

    由于产品的不同,或资本性质的不同,即便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之中,其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也不尽相同,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取一个占总成本大致为8%~10%的水平进行估算。如果工资增加20%,那么对于总成本而言则增加了1.6%~2.0%。另外在“汇改”方面,按国内主流的内外资金融公司估算,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67。也就是说相对于6.83的汇率,人民币将升值2.4%。两者累计的总成本将增加4%~4.4%。这对于处于微利状态的零部件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之重。当然,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则另当别论。

    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新增的成本压力必须予以消化。同样出自于中国海关今年前4个月统计数据中单个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差价的比较,电控燃油喷射装置为3.98倍,安全带为2.83倍,变速器为10.22倍,减振器为2.03倍。其中成倍差价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可否认品牌因素、技术含量,及其它附加值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汽车零部件的“中国制造”转型还有很大的潜力。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努力。

郑重声明:资讯 【双重压力之下的“中国制造”-罗锦陵-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