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派导引术(转)_太极鱼_新浪博客

南派导引术引论

——陈全林

 

余作《南派内功导引术口诀》诸篇,有道友云:“勿以‘口诀’名之,以示谦虚。”余欣然接受,乃更名曰《南派内功导引术论》。意犹未尽,故作补篇,多引古真前贤经典之论,使夫今人,知古道传真,吾言不谬。前论五篇,阐导引之正理,示丹家之玄功。余修炼其术,神悟其理,探赜索隐,访道求真,若有所得,快然命笔。

导引者,先秦圣哲,名之“道引”,古之“导”字为“導”。故知导引之术,与道相关。《管子·中匡》曰:“道引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长,增长也。管子与老子、孔子同代,管子之言,道尽导引之妙。至百余年后,《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此语古今引用最广。清人吴师机,苍生大医,名重当时,吴氏《理籥骈文》曰:“‘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八字,即导引法也。”可谓知音。导引“为寿”、“养形”乃其目的,故彭祖寿八百岁,西出流沙,不知所终。古传《彭祖摄生养性论》云:“关节烦劳,即偃仰导引。”人知彭祖之修导引、行房中,不知彭祖之修丹道、通神明也。

余幼时,见村中“司工”者,跳舞打鼓,以通神明。及长,乃知“司工”者,巫也。远古巫舞,演化导引。古舞之源,一为巫舞,一为疗舞。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始,阴多郁滞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宋·罗泌《路史·前记》云:“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过其原,阴凝而易閟。人即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膇(脚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则知此“大舞”乃先民之“疗舞”,“引舞以利导”,即导引也。上古洪荒之年,天降大雨,江河失道,泛滥成灾,大禹治水,救民于难,历时九年。地泛湿气,民病筋骨,经络不通,血流不畅。先圣明人天之道,通身心之理,乃制大舞以教民,民手舞足蹈,以疗百病,乃有导引。古之巫舞、疗舞,道家传之,民众习之,古道真传,代不乏术。

《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按蹻,xx也。导引xx,疗病要术。《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导引之道,不外“升降出入”四字,升清降浊,出有入无。

战国《引书》,深藏古墓二千余年,一朝出土,学界震惊,是书言导引疗病之方、闭息养元之术,“治身欲与天地相求,犹橐籥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闭玄府,启缪门,合五脏,通九窍,利启合腠理,此利身之道也。”故知导引xx,利身之道也。先民行之,后世继之。书引《老子》之言,或为道家之籍。

《汉书·留侯世家》言留侯张良“乃学辟谷、导引轻身。”《汉书·王褒传》引《圣主得贤臣颂》云:“偃仰屈信(同“伸”)若彭祖,吹嘘呼吸如松乔。”松即上古真人赤松子,乔即春秋仙人王子乔。汉{zw}侯大臣亦多学导引修身者。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言导引须及时也,方能“勿令九窍闭塞。”

三国·曹植《辩道论》云:“世有方士......甘陵有甘始......始能xx导引......号三百岁。”曹植亲验其道术,真实不虚。则知导引能致长寿,非虚传也。甘始能之,吾辈何欠?

晋·葛洪《抱朴子·黄白篇》引《仙经》语云:“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抱朴子·遐览》有《道引经》十卷名录,南朝真人陶弘景于《养性延命录》中多引《导引经》文字,余不知此《导引经》尚传世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已有成文之《导引经》传世,一如三国时已有成熟之导引术(五禽戏)传世。唐·孙思邈真人于《摄养枕中方·导引》论五禽戏云:“五劳之损,动静所为,五禽之道,摇动其关。”通利关节,导引初功,渐而活气血、通经脉、安脏腑、悟神明,则近道矣。《抱朴子·别旨》云:“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矣。” “但觉身有不理,则行之。” 《抱朴子·至理》云:“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故导引术,当多方求法,择善而从。

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亦名《巢氏病源》,为中医病因病机名著,五十卷,于第三十八卷、一百五十七候之末附有《养生导引法》,计二百六十条养生方、二百七十八条导引法,依病种列导引方,内、外、妇、儿,各科具有。唐·王焘于《外台秘要》多引其法,流传益广。后世理之为《巢氏宣导法》。导引疗病,普及斯世,巢氏之大功也。

唐人胡愔,著《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内有五脏导引法,每脏之法、之时、之病、之治,论之详细。唐·白云子司马承祯于《服气精义论·导引》云:“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在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我南派导引术,其地部重在运关节、练筋骨,人部则重在调脏腑、通经脉。人能于闲居之时修习导引,身心健康,人生快事。今之退休老人、休闲之士,皆可专心为之,虽在职之人,繁忙之暇,偷闲为之,亦有大益。

司马子微《灵剑子》曰:“凡欲胎息服气,导引为先。开舒筋骨,调理血脉,引气臻圆,使气存至极,力后见焉。”真人之言,先修导引,后练胎息。所以者何?经脉通而后气调,气调而后胎息易成。常见修真之士,不修导引,急修胎息,用功甚久,不见功验。不明先后,如何下手?《灵剑子》曰:“《元道经》云:‘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通。故修生之士,以导引为先。’”人老则元气衰、关节僵,而导引能通关节,聚元气,陶炼阴气,百关流润,有益修生,内气充满,四肢轻健。诗曰:

 

气并血脉共肉髓,筋骨发形依次起。

欲遣衰老却童华,一年一变九载矣。

 

唐·李荣《西升经·我命章》注云:“命有穷通,若能存之以道,纳之以气,气续则命不绝,道在则寿自长。”大哉斯言。导引修丹,纳气也,求道也,勤而行之,则气可续,命可延,道可悟,寿可长。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云:“更随时加之导引,以宣畅关节。”尔后,方行静坐调息凝神工夫。所谓“便兀然放神,使心如枯木,身若委衣,内视反听,万虑都遣。”

唐·《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云:“夫服气导引,先舒手足,后鼓咽。即捩身左右,精思气入骨节,行(气)(导)引相应,令通不断,谓之xx导引。又,宛转盘回,存思气从手足关节散出。古经云:‘有xx导引,非至道口传,罕有知者。’”则知导引在服气之先,且xx导引之道,当口传心授,乃知玄要。导引虽小道,亦有人所难知处。

“夫服气导引,当居静密房室,不欲高屋当风。如遇暴风疾雨,沾湿冲寒,冒热远来,皆须歇息,候其体干气和,方可为之。若欲四肢常瘦,即数导引。服气导引,不失其时,则神气常清,形容不易,暴脂虚肉不生,永无诸疾矣。”此言导引之禁忌与功效。

“问曰:夫上士先导引,后出入;下士先出入,后导引者,何也?答曰:上士先导引则秽气随举动散出,下士后导引,恐其秽气入肢节不散。此则xx导引得与不得有殊也。”先修导引,后习吐纳,则邪气易去,浊气不滞。先行导引者,即上士也。余今倡导修习导引术者,先修之术也。无论养生、修道,皆可导引为先,以入道门。

“凡导引服气之时,衣带常欲宽,若紧急即损气,气海中闷。夏冬寝处饮食常欲温,勿食酸咸油腻之物,食之损五脏,五脏损即神不安。猪狗肉及生果子尤宜切忌。”此亦言导引之禁忌也。

唐·《钟吕传道集》云:“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修炼导引,亦可得之,人仙者健康长寿,天仙者超凡入圣,不得人仙之阶,难入天仙之境。老而无病是人仙,病而能健需导引。故曰:

 

神意静以和,形体动以柔。

能知圆转法,人体即宇宙。

导引身即安,百病无踪焉。

能享天年岁,逍遥称人仙。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宁先生导引法》云:“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 “若卒得中风、病固、痿退不随、耳聋不闻、头眩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象,于其疾所在,xx导引,从意排除去之。” “xx者则可补于中,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则知前人修炼导引,xx百病重疾,有图文可视,且动功体式与xx意念合一,非独肢体之运动也。又云:“夫欲导引xx,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丹去尸存乃夭。”则知导引xx之际,心存丹田,可以还丹而延寿。吾南派内功导引术,每式之后,有“引气归元”式,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正为此也。

《云笈七签·赤松子导引法》云:“此(导引)自当日日行之,久久知益。” “能常为此法,令人耳目聪明,xxxx,百病不生。”导引当天天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日晒网”。“久久知益”,此古真人之心得、养生家之法言,不可轻视。

《云笈七签·玄鉴导引法》云:“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俯仰安徐,屈伸有节。”此言精妙。“祥和”者,修炼之心态也;“安徐”者,修炼之形态也。心宜静,身宜缓,xx有则,内景自察。又曰:“导引于外,而病愈于内,亦如针艾(灸)攻其荥(穴)、俞(穴)之源,而众患自除于流末也。” 荥(穴)、俞(穴)乃经脉之要穴,荥(穴)、俞(穴)通则经脉通,病气除,此针灸之道,亦导引之理。又曰:“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此言导引可治已病,可防未病。“导引气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古人行之有验,论之有理,传之有法,惜乎今人,昧理没法。

《云笈七签·紫阳真人周君内传》云:“子少知还阳,精髓不泄,又知导引服气,吞景咽浆,不须阴丹内术补胎之益也。”景,日光也,浆,津液也,周君,西汉真人周义山,此传为西晋华侨所作,则知周君因导引内修而固精不泄,不用房中阴阳补益之法。余闻前辈云:导引功深者,可以强骨实髓,自筑其基,不用“神仙栽接法”(阴阳丹法)。与周君之事契。吾南派内功导引术,独用则筑基,双修则铸剑。

宋·莆虔贯《保生要录·调肢体门》称导引为“小(同“稍”)劳之术”,“每日频行(导引),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塞。”又曰:“体中小(同“稍”)有不佳,快为之,即解。”则知导引当日日为之,有病当以导引自调。

宋·《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云:“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一气所通,气流则形和,气盭(乖戾)则形病。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故修真之士,以导引为先。”此言炼丹者,必修导引以立丹基,则余所论导引筑基修仙,与古人相合,非杜撰也。

元·孙不二元君诗云:

 

缚虎归真穴,牵龙渐益丹。

性须柔似水,心欲静如山。

调息收金鼎,宁神守玉关。

导气引体柔,形动质自安。

疏通血与脉,常令气绵绵。

日能增黍米,鹤发复童颜。

 

此女丹诗,言导引于女子修炼,意义非凡,有助于柔筋骨、通血脉、斩赤龙。故知女子修炼,不可不习导引术。《道院集》云:“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气和体柔,长生可求。”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导引有法》载:“夜半后生气时(阳气xx时),或五更睡觉(觉醒),或无事闲坐腹空时,宽衣解带,先微微呵出腹中浊气。”而后行诸导引法,故知修习导引,当空腹为之,穿宽大衣,勿紧束其身,以利xx。导引前当呵吐腹中浊气,我南派导引之术亦然,在地字部第三式,即有出声呵吐浊气之法,吐故而后纳新,纳新而后培元,不可不知。

元·张三丰《太极丹经·十三势行功心解》云:“以心xx,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则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动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xx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此太极之则,亦导引之法,太极即导引也,导引融太极也。太极导引,皆丹家修身炼命之道要、养气培元之方术。

金元王重阳、张三丰传“芦芽穿膝”法,行小周天前,先通下身之关窍、补足两腿之元气为初功。丹田元气,经下肢骨骼穿膝而过,运气至涌泉,补养两足,复由涌泉返丹田。此法吾派以导引行之,地部第三式之“潜龙守雌”即其法也。

明人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空青居士,松江华亭人,年二十九,隐居昆山之阳,读书养生,修道参禅,后筑室佘山,杜门著述,名重当世。先生青年即知炼养之宝贵、名利之虚无,为我辈楷模。先生《养生肤语》云:“虚病宜存想收敛固密,心志内守之功以补之;实病宜气功导引,吸努掐摄,散发之功以解之;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言虽重导引治实病,实则导引能治虚病、实病、热病、冷病,非独专治某一类病也。既存想、气功、吐纳、闭息诸法,皆可融之导引,化之动功。

明·冷谦《修龄要旨·十六段锦》云:“凡行导引,常以夜半及平旦之时,此时气清腹虚,xx益人。”此真人之言。余白日劳碌于文山字海,常在清夜子时,修炼导引。子时夜静人寂,清闲无扰,腹空气畅,正好用功。至于休闲之人,不拘于时,“一日中,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有谓上午乃阳生之时,为生气,下午为阴生之时,为死气,故炼丹导引,当在上午。此古人一家之言,不足为凭。血脉二十四时流,真气二十四时行,则二十四时皆可修炼。古之十二时辰,即今之二十四时。冷真人诗云:

 

来源:() - 南派导引术_寒川子_新浪博客

精气冲和五脏安,四肢完固骨强坚。

虽然不得刀圭饵,且住人间作地仙。

 

刀圭者,量药之具也,丹家用以代指金丹xx。安五脏,固四肢,强筋骨,导引之能事也。《胎息精微论》云:“夫修真学道者,切在存神固气、养静保神、骨坚髓实。”于此立基,则有:

 

神气真混合,万窍千脉开。

此心自然定,秋月如澄水。

 

明·《性命圭旨·亨集》:“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落,髓落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导引成之,内丹化之。

明·陆西星《三藏真诠》云:“炼己之功,何所证验而可以临炉?……要知当以髓实为期,髓实方可下手,髓实于‘寒暑’二字上见得,耐得寒暑也,此在人自觉,一毫欺瞒不得。”实髓而耐寒暑之法,导引成之最速。余修炼南派内功导引术后,夏不畏暑,冬不畏寒。尤于严冬时,穿单薄之衣外出,周身温泰,经脉中有温热气流,周身暖矣。

清汪晸《寿人经导引诀》云:“不拘时,不拘数,行功时,以自然为主,不可稍稍伤气、稍稍伤力。如意行之最妙。盖意到即气到,气到即血行,久而无间,功效自生,亦却病延年之一助也。”此导引之正理。

清·刘一明云:“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无为之道。有作之道,以术延命也;无为之道,以道全形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中返先天,还我本来命宝。命宝到手,不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导引者,有为延命之术也。命以术延,或导引,或辟谷,或观想,或吐纳,或xx,或房中,皆道术也。诸术之中,导引为先;仙学之道,金丹的端。导引以立仙学之基,仙学以全导引之功。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行外功{dy}》云:“外功有xx导引之诀,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邪外干,使恶气不得入吾身中耳。《语》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犹是也,故延年却病,以xx导引在先。此诀传自先哲,至平至易,非他奇特异术可比。……xx导引之功既行之于外矣,血脉俱已流畅,肢体无不坚强;再能调和气息,运而使之,降于气海,升于泥丸,则气和而神静,水火有既济之功,所谓精根根而运转,气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方是全修,亦是真修。”导引为先,却病延年,于此根基,修道还丹。此徐氏之高论,道门之真传,南派之法则。孙思邈《摄养枕中方·导引》云:“常行之(导引),勿语其状,久而上仙”。此导引修仙论。古人重之,今人轻之,山人倡之,愿众习之。诗曰:

 

胸宜空阔气宜沉,心宜平静骨宜紧。

气聚丹田缩谷道,真元自然运上顶。

 

清·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伐毛者,真阳攻伐毛下之虚邪;反骨者,真阳逆行于骨中,自顶至踵,如水泻地,无微不入,一气贯注,通体之骨节皆灵,阴气xx,通体之骨节皆健,故又谓之换骨;洗髓者,即空阳洗涤骨中之阴髓也;还丹者,还其既失之金丹也。丹以药得名,药以病得名。”余谓导引之化功,可伐毛,可反骨,可洗髓,可还丹。不得四益,非真导引。虽有静功致之者,然得之于动功者,成之易也。元吉又曰:“世人只知静养,而不知动采,何以回宫?又,或但知动采,而又不知静养,何以结丹?”动以采药,静以养元。动静合修,则近道矣。“吾教人修命,是教人以水火周身运动,使血肉之躯,化为活活泼泼,随人所用,无有阻碍,到得一身毛窍晶莹,肌肤细腻,得矣。”命功以金丹成之,金丹以导引济之,得矣。纯修导引,亦能使元气活泼、毛窍晶莹、肌肤细腻。此导引所能至者也。

清·李西月《道窍谈·后天集解》引清人陶素耜语云:“修道之士,若不开关,遽舍筑基、炼己,乃是隔靴搔痒,无益于事。”又曰:“关窍既开,乃行养己之功,而谈筑基之道。”开关非一途,展窍有多方。人元用鼎器,世法用导引。世间修道之士,关窍未开而急求静定,丹基未立而幻想成仙,欲速则不达,有妄必难定,不可不戒。吾南派融开关展窍之法于导引xx之术,不可不知。

清·周守儒(字官述)十岁得病,及长,沉湎酒色、吸食xx,服药二十余年,不见起色,“壮年几与耄年无异,清夜自思,计惟坐以待毙矣。”后有缘遇松山陈老师、静一空悟老师,得传少林导引内功《易筋洗髓经图说》六卷,“无日不习,方年余,颇觉病去瘾除,精神一振,体健身强,气力渐增,后效虽不能预必,此功终不敢稍废也。”乃作《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易筋洗髓大法,赖此传世。《易筋经·总论》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瘘、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大哉斯言,道尽导引之重要、入门之方便。仙佛再世,无以易之。

 

浊身不堪入道,凡骨岂能结丹。

修得身心灵化,方许问鼎金仙。

 

民国·洪万声(字太庵)《五大健康修炼法·易筋洗髓·长筋术》云:“庄子有言:‘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盖即古之导引术也。导之者,乃由塞而通之;引之者,乃由屈而伸之。人之健康,系于筋络,关乎气血,气血壅滞,则疾病丛生,筋络萎弛,则衰弱立见。故必有以导之,则气血之循环往复,于焉不滞;必有以引之,则筋络之纤维组织,于焉不弛。唯欲导之使其不滞,引之使其不弛,而又便于自习,老少咸宜。历览导引诸书,惟《十二段锦》中之‘低头扳足’一诀,复经邵博强先生演为‘长筋术’者,方法最为简便。今师其意,阐而明之,苟能信心修持,早晚行功二次,则筋络舒长,气血通畅,有病可化无病,无病自然不生,此真庄子所以‘为寿’之道也。”又:“余昔左肩膀不知何时闪筋,忽一日,左臂作酸软痛,甚至轻物亦不能举,双手摸背,不但不能,而且痛楚。乃请教于一拳师,谓是闪筋,气血至闪筋处,不能通畅,是以作痛,不亟治之,久则成风。乃施以手术,略觉轻松而已,反手摸背,依旧不能。未几因练长筋术,乃于不知不觉中恢复原状,此则余自身之经验也。”

此民国佳作、前贤经验,足见导引术具大用、生奇效,手术不能达其功者,导引能之。故知导引,不可不学,学而不可不练,练而不可不勤。

圆顿子陈撄宁先生曰“洪君年过花甲,人视其貌,皆以为四十许,盖其生平得力于长筋术及静坐之功,故其效如此。” 太庵先生有自况诗云:

 

揽镜欣看顶未童,誓将余力起衰风。

逢人便说长筋术,是我修行{dy}功。

 

童,秃也。太庵“逢人便说长筋术”,山人则“逢人便说导引术”,此心此情,一也。撄宁夫子,民国仙学大师,有赖斯人,道学振衰于乱世,仙学得传于万民。先生亦重导引,有《读洪太庵先生“五大健康修炼法”》倡导其说,推荐于民。文曰:

“本书{dy}篇长筋术,据作者所列举之功效如下:固肾、节欲、抗寒、安眠、通鼻、健足、舒筋、愈风寒xx、治睡梦遗精、治糖尿xx、预防中风、永免气血不调所生诸疾。固有充分之理由,而余最赞成者,则以此术能预防男子走丹(医家名为梦遗)并女子回龙(或名为漏经,即是用功夫将月经炼断之后,或数月或年余又复行经。因去而复来,故曰回龙),兼能治女子白带症。盖长筋术运动,全身最得力之部位在腰椎、命门、卵巢、子宫、督脉、带脉及男女生殖器等处故耳。学者果能将此术与静坐法相辅而行,必有不可思议之神效。”

长筋术之神效,亦一切导引术之神效,南派内功,亦复如是。撄宁夫子《致洪太庵先生信》云:“愚最近研究生命根源,即是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与神经所运用之摄取力,二力分工合作,遂成为吾人之生命力……寻常导引、吐纳之动功,只能帮助身中之摄取力。”此夫子一家之言,可补前贤研究导引之不足。

当代气功,不乏导引良术,如健身气功之新编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如流xx功之鹤翔桩、形神桩、大雁功、动意功、郭林功、一指禅。百千法门,同归方寸,各派动功,同属导引。择一而修,身心自应。余亲见陇上奇人张玉仙,灵映丹诀《瑞丰夜记》并动功“八仙延寿”,皆自然而得,无师自通,所师在隐,所师在心,所师在道,所师在灵。余由是知:

 

道非师传方为妙,术经天授始称奇。

由来元神通天道,万法归一自化之。

 

吾南派内功导引术,以柔绵见长,以修道为归,处处见圆、圈、旋之运势,时时有开、合、聚之运气。刚柔相间,大小互含,内旋回带,劲力自化,势如连环,力如江河,四肢百骸,自然而动,一心三元,无为而炼。大弧带动小弧,小圆运化大圆,内力含蓄,外气内敛。缓慢出功夫,静心听内气,沉着化暗劲,仁和得天机。导引之道,不求急而求缓,不求聚而求化。缓中感受身心气脉之变,化中悟性命人天之机。“感受”二字最妙,性命一气最贵。肢体形骸,外五行动则内五行随;魂魄志意,内五行化则外五行固。运使呼吸,可以固元气,祛阴浊。元气固则丹田实,阴浊祛则真元充。真气运行,濡养肌肤,血脉通畅,灌溉百骸。上下流通,真气乃存。导引者,大用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由博至约,化繁为简,简约则易学,易学则得大道之质而法门之髓。故知吾道:以导引炼其形,以内丹莹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解其缠。藉众术以共成长生,除偏病以健康度世。此道家之先则,南宗之法脉。

药不在贵贱,治病则神;功不分高下,修身则灵。故知导引,得药修身,神而灵之,不论古今。《内经·素问》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先哲防患于未然,智士修养于斯世。导引者,防患之术也,修养之道也。孙思邈真人《千金方·养性序》云:“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即逝之后。”真人于《千金要方》又云:“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今之年轻者,以为健康在握,不思养生,一旦病来,岂能涉险如夷、遇难呈祥?故养生导引,青年尤宜;参悟生死,长者更切。道术实修,一生受用,天长地久,自然成之。

武者云:“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比之导引,此理切然。在外为导引,在内为气机,久练自化,熟极自神。故知导引,当练之千遍万遍,修之八年十年,得其实益,悟其玄妙。“太极无法,动即是法。”论之导引,此理当然。可谓“筑基无法,动即是法。”动者,丹道之圣功也。俗语云:“练身不练心,树大无有根。练心不练身,枯木不逢春。”身心并练,性命双修,导引之法则,丹道之真理。导引以练身生春,则身如大椿,七千年为一春秋矣。仙道有易髓换骨而不必蜕化者,导引亦可助成。外炼筋骨,内炼真神。身化于功中,功化于身中;气化于身中,身化于气中;神化于气中,气化于神中。唯化,方能入丹道之境,而得真阳之功。诗曰:

 

练到骨节通灵处,

周身气血自然灵。

气净心明胸似海,

龙腾虎跃任君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病求医,不如趣以修身。山人著文,契当世之机缘,弘导引之古道,期修炼气功者,能明哲理,能印心传;盼养生修身者,能学古法,不轻前贤。

余著导引诸文,或问:“先生之文,美则美矣,惜乎有理无法,无从下手修持。”余答曰:“先生所言极是。夫理者,导引修炼之原则也,根本也。不明理则陷于盲修,落于庸常。今人重法者多而明理者微,昧理者多而知道者稀。世间流行之气功动功、武术拳法,何至万千。万千之法,不外一理。故曰:一本散为万殊,万殊还归一本。山人所述,一本之理也。”

有人读吾作而叹曰:“道在是矣。余修炼庞鹤鸣公所传智能动功多年,今读先生之文,与庞公之论合契若神。而先生论之更详,述之更精,可指导余修炼智能动功矣。读先生文数遍,而知智能动功之精要矣。”有同修读余诸论,叹曰:“先生所论‘动中调息,息自调矣;动中守窍,窍自守矣;动中止念,念自止矣;动中观象,象自观矣;动中化意,意自化矣。’‘动在意中,意在动中;气在动中,动在气中’,真导引之真言,道家之实学。余修炼气功多年,不得窍门,今读先生之论,玄理明矣,指南得矣。”山人曰:“君是知音,来,吾传尔导引之术,使理法俱明,性命同修。”

余由是知,明理者,以山人所论导引之理,参同所修之法,则不废所修,不昧吾论,和合体究,得益长久。理一而法万,术异而道同,归元则术精,执本则道通。万语千言,一字未论。故曰:

 

导引筑基进修丹,养生有余可修仙。

试看古来多少人,迷心昧性病苦缠。

留下散论五六篇,不遇知音不轻言。

一理能统百千法,勿以文言另眼看。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南派导引术(转)_太极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