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_武记者_新浪博客


前不久,在安徽省泾县昌桥乡采访了一位老人王直。

王老今年已经76岁了,在他创办的王直助教中心里现在仍然有83位留守儿童。

12年来,王直和他的助教中心,先后募集助学款360多万元,有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从中受益,其中近300人圆了“大学梦”。

看着一个个孩子从他这里健康快乐地走出去,是他{zg}兴的事。

王老常说: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救了一个家庭;帮他走过最关键的一步,就等于帮了他一生。

 

安徽泾县,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1934年出生在泾县孤峰村的王直,在烽火连天的环境中长大,对这块革命先烈战斗过的热土充满热爱。

新中国成立后,王直成为泾县人民法院的{dy}批法官。然而,由于时代的误会,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在农村劳动改造了20年。1979年,王直“摘帽”返城,成为新四军史料征集组的成员。不久,他回到家乡孤峰乡担任文化站站长,谁也没想到这个“文弱书生”,竟把文化站“运作”得风生水起。 1983年后,王直以孤峰文化站为载体,办“武术表演大会”,种食用菌,开罐头厂,搞“全国报刊展览”和农民xx大赛,还策划了全国百名文化站站长工作交流会,轰动一时。孤峰文化站一鸣惊人,先后摘取“全国先进文化站”、“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两项桂冠,王直也成为全国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全省普法先进个人。王直出名了,当地的领导不干了,说他是爱出风头的人,四处打压他。

1994年,“闲不住”的王直退休了。有5个子女的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没闲着。几乎在同时,随着“打工潮”的出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上山捉鸟、下河洗澡”,成为行为上无人管教、学习上无人辅导、生活上无人照应的“三无儿童”。

“这让我很痛心,也很担心,能不能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在生活和学习上加以辅导和管理? ”王老这样想。

1998年暑假,王直利用废弃厂房,尝试着“接收”了13个孩子,他负责烧水、做饭和安全,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家长们很欢迎。第二年,王直办起了“素质教育夏令营”,一下子就来了100多个孩子,王直信心大增。2002年,以“扶贫、解困、助教、育人”为宗旨的“王直助教中心”正式挂牌。

现在,76岁的王老仍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王老说,我要把年轻时被浪费的时间补回来,以前,我想干点事总有人说这说那,现在我是一个退休的人了,没人在管着我了。

把我想做的事做成功了,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2009年9月29日,王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直面人生_武记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