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豆腐坊磨出大产业- 新农村商网

小小豆腐坊磨出大产业 - 新农村商网

2010-06-27 09:56:42 阅读6 评论2 字号:

    大连北三市大部分地区,只要是经常吃豆腐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庙山豆腐的。通常在普兰店市城乡吆喝卖豆腐的,只要仔细一打听,那人十有八九就是庙山村人。经过数十年的延续与发展,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大连普兰店市太平办事处庙山村也逐渐成为北三市乃至辽南地区的豆腐制品批发与集散地。不仅如此,随着加工规模的扩大,以豆腐加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养殖业和运输户等产业链条也越拉越长,小小豆腐坊在市场的推动下正在不断嬗变为一个近千万元的大产业。

    豆腐坊首富xx

    在庙山村,提起豆腐加工,村民会首先想到村里的加工大户刘传富——一位在豆腐加工产业中摸爬滚打了15年的中年男子,如今他已是集豆腐加工与畜牧养殖业为一体的“农场主”了。按照“一条产业链、两条致富路”的发展模式,刘传富把自己的豆腐加工产业越做越大,如今即使是想罢手不干,多年的老客户也不答应了。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刘传富家里,听他讲起了关于豆腐加工的故事。刘传富从1995年开始干起了豆腐加工,小小的家庭豆腐坊开始每天只能加工少量豆腐,因为做多了怕卖不出。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刘传富的作坊里每天的豆腐加工量也在滚动发展中不断增多,由于忙不过来,{zh1}不得不开始雇人干活。总结多年的豆腐加工买卖经验,刘传富说:市场是干出来的,也是吆喝出来的。据介绍,刚开始做豆腐加工的时候,每天晚上到凌晨把豆腐做好,第二天早上就到市区走街串巷去叫卖豆腐,庙山村的豆腐品牌也就是这样喊出来的。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加工规模的扩大,刘传富干脆结束了走街串巷吆喝的销售方式,开始搞起了批发销售。如今在北三市地区都有他的客户,甚至辽南一些地区也有不少小贩到他那里进货。刘传富也从鲜豆腐的加工扩展到豆皮、豆泡等豆腐制品的加工。加工规模{zd0}的时候每天要消耗大豆500多千克。

    豆腐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把产业链拉长,刘传富在家园附近建立起了大型猪场,把豆腐加工产生的豆腐渣用来喂猪,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又让豆腐渣在养殖转化中大幅升值。据刘传富介绍,所有豆腐渣如果拿去直接销售,只能解决加工中的煤水电成本,而用来喂猪会升值很多倍。刘传富前几年每年的养猪数量都在500多头以上,最多养殖数量达到800头,实现了豆腐加工和育肥猪的双赢。刘传富告诉笔者,靠豆腐加工和养猪每年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

    远近闻名的刘传富等加工大户也吸引了从各地慕名来学习的人,庙山村的豆腐加工知名度也随着学徒的增多而增加。刘传富到目前为止已经收了七八个徒弟。

    豆腐兴百业旺

    庙山村目前共有136户农户从事豆腐制品加工,户均年收入至少在两万元以上,年可生产各种豆腐制品近200万千克。走进庙山村,随便闯进一户人家,你都可以看到一套擦洗干净的豆腐加工设备。但村委会主任杨伟涛告诉笔者,豆腐加工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却是被逼出来的。

    庙山村共有人口2900多人,而土地面积只有1000多亩,人均耕地不到0.3亩。村民要生活、要致富,必须要多想路子。在摸索中,庙山村村民利用靠近普兰店市区的优势,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占领了普兰店市的豆腐制品市场。随后,又逐渐在北三市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普兰店市为中心的豆制品批发地和集散市场。

    豆腐兴,百业旺。在豆制品加工产业的带动下,一个以豆制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链也不断延伸,而其他各业也都跟它沾了光,一是50多户农民将承包地转给种田能手,农业实现了规模经营,耕地少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二是三个大豆贩运户应运而生,他们雇了帮工,奔黑龙江,进吉林,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三是豆腐渣和豆浆水解决了全村近5000头的育肥猪饲料。促进了养猪业的大发展。村民刘萍家里现在养了两头母猪和6头育肥猪,每天加工15千克豆腐产品的豆腐渣就基本可以满足猪的食用,今年纯收入两万元没问题。养猪业的发展也使农家肥重新成为庙山村的主要粪肥来源,土地有机质下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豆腐产业也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新路,全村共有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分别被豆腐坊和贩运户、深加工户、养猪户吸收,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去庙山村是劳动力过剩,现在则劳动力不足。据介绍,目前在村里干活的外乡人已达50多名。

    豆腐坊将向规模化发展

    庙山村豆腐产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富裕起来,并成片盖起了“小洋楼”,但小作坊的局限性也在不断暴露出来,一些加工户因为不愿在新工房里做豆腐加工而退出了这一行业。此外,庙山村的豆腐制品加工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136户中出现了十多家加工大户,但由于历史的延续,仍没有摆脱小作坊式生产,同时由于加工造成的污水得不到妥善处理而破坏了村里的环境。对此村里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豆腐产业要继续做大,集中发展势在必行。据介绍,村里准备拿出一块土地,集中规模建设豆腐加工一条街,形成集中规模发展,解决加工造成的水污染等问题。另据介绍,村里虽然有一些加工大户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缺少豆腐制品深加工技术和设备,村里准备引进深加工企业,利用现有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把村里的豆腐制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把庙山村打造成“辽南豆腐{dy}村”。
 
 
新农村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新农村商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和网民自主发布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新农村商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商务部网站和新农村商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新农村商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4、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网民自主发布”的信息,联络方式已经新农村商网初步审核,但并不能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有效性,请使用者自主决定是否使用并自担风险。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小小豆腐坊磨出大产业- 新农村商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