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增长2010年乘用车市场预测-柯云的汽车博客-搜狐博客

文/柯云

2010年总体市场形势


    一位xxxx家在展望2010年工作的博客中谈到,解读每年年底中央政府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是每一个在中国做企业的老板需要学会的高难度内功。没错,这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调和路线。汽车行业是涉及到多个产业的关键行业,宏观调控影响更是不可避免。

    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0年经济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回首一年前,2009年经济工作的基调为:保增长、促发展。在新华社的整版报道中我们看到:2010年经济工作基调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

    具体阐述为,2010年经济工作有6大主要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10年汽车产业政策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的2010年促消费汽车相关政策:


    •购置税优惠政策优惠幅度缩小
    −购置税政策延长到2010年底
    −受益对象不变,1.6L及以下乘用车
    −优惠税率从原来5%提高到7.5%

    •汽车下乡延长到2010年底
    −购买1.3L及以下微型车给予售价10%,{zg}5000元补贴

    •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加大
    −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实施细则还未公布,预计乘用车{zg}优惠超过1万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扩大
    −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与2009年比较,2010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小


产业政策对2010年乘用车市场的影响

    •2010年全年影响。由于新公布的产业政策基本与之前的预期一致,因此新政策对总体市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能产生的影响:
    −购置税优惠政策:优惠幅度缩小,2010年对市场的拉动将略小于预期。
    −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力度加大,但实施细则尚未公布。09年政策实施效果较差,2010年补贴额度增加,预计对二手车市场有一定的拉动,但是影响不会太大。

    •对1月市场影响
    明年1月虽然受购置税政策影响,但仍处于春节节前消费旺季,且考虑到12月市场供应紧张,因此1月整体市场预计不会有大幅的下滑。

2010年宏观经济潜在风险


    尽管2010年总体经济环境呈乐观态势,特别是上半年经济指标预计很高,但是,下半年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主要表现为:
    1)二季度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激进的紧缩政策;
    2)通货膨胀加剧,CPI超过超过预期;
    3)政府对房地产采取严厉的打压政策;
    4)下半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紧缩政策,如:加息;

   
城市交通拥堵和油价是将来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正如笔者曾在一文中指出,不能再通过持续性地刺激提前消费来获得一时或一年的快感,透支往往会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当有‘资深人士’在喊着,购置税应该调整至1.8L和2.0L排量时,显然,这是拍脑袋得出的观点。 如果要保证刚需的持续,消费力的持续,车市的繁荣,用车环境是首要改善的。这才是促进汽车购买的根本动力源。包括驾车安全,交通拥堵,停车便利,用车成本等软硬环境。

    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一线城市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zd0}障碍;汽车市场高速发展,而停车场规划滞后,停车难问题开始凸现(无论是街道、还是居住小区);油价持续上涨将导致用车成本大幅上升;大城市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将削弱未来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

未来一线城市市场增速将明显放缓,导致总体市场增速放缓

2010年乘用车总体市场判断。2010年乘用车市场增长预计15%左右,国产乘用车总量预计940万辆。


2010年汽车市场特点

1)2009年国家刺激政策造成”诱发式井喷“和提前消费,将导致2010年刚性消费能力减弱;
2)全年市场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3)行业大幅产能提升和新产品的大量推出,进一步加剧下半年市场竞争;
4)由于二三线市场的启动,自主品牌在产品xxx上更有优势,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5)未来市场增速放缓,将加速企业整合并购行为(整车厂、营销网络)。(文/柯云)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dj2}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郑重声明:资讯 【15%增长2010年乘用车市场预测-柯云的汽车博客-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