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材料化学系,学院所属学科拥有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省部共建xxxx实验室培育基地、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等学校材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材料结构与性能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实验室、湖北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冶金材料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钢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高精度轧制技术与新材料加工、材料表面与界面等三个校级重点科研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24人,外聘兼职博导20人,“楚天学者”计划教授6人,首席教授2人,教授39人,副教授29人,高级工程师13人,4人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gjj}人选,2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近20人在国内外各学术团体任职。
学院是我国在材料与冶金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现有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化学等五个本科专业及冶金技术一个专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其所在的材料学学科为xxxx培育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耐火材料工艺学》被教育部批准为{gjj}精品课程;冶金工程为{gjj}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其所在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钢铁冶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钢铁冶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等离子体物理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2400余人,硕士研究生269人,博士研究生75人。学院注重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立体育人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社会资助,鼓励学生成才。学院设有总额为80万元的“濮耐奖贷基金” 、“如星奖助学金” 和“卫辉熔金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在校的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学院在教学、科研与学术上十分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多家高校与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和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南非比勒坨利亚大学、韩国庆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美国铝业公司、法国拉法吉公司、挪威埃肯公司、日本产业综合开发研究所等。通过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学术地位的提高。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及创新。近3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9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1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0余篇。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涵盖xxxx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及地方政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和自选项目五个大类。多年来,学院各学科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优势及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以耐火材料为研究特色。在此领域,形成了包括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及相关基础研究,高技术陶瓷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耐火材料热性能及热应力的研究,耐火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方向上,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lx1}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
在冶金工程专业方向,已形成了包括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及计算机控制,洁净钢冶炼理论与工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冶金、金属材料的特殊制备工艺、炼铁原料准备、直接还原与等离子冶金、有色金属冶炼等研究方向。其中高炉过程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控制及等离子体熔融直接还原冶炼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处于国内{lx1}地位。
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形成了包括新型金属材料、材料表面与界面、钢铁材料的强韧化机理及新钢种研究、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研究方向,其中在溶质原子晶界偏聚、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激光及离子注入等高能表面强化改性、纳米功能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学术水平处于国内{lx1}地位。
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方向,已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材料成型工程,金属成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计算机控制等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及科研水平在中南地区具有特色优势。在材料加工过程组织性能控制、形状尺寸控制及表面质量控制研究成果居国内{lx1}地位。在高精度板型控制轧机的设计上具有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学院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相结合,与宝钢、武钢等国内多家大中型冶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稳定合作关系,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学校的发展规划已把材料学与钢铁冶金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龙头学科。学院将通过积极进取、务实向上的工作,谋求学院学科建设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培养从事材料与冶金行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冶金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金属学及热处理、冶金原理、传输原理、湿法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连铸工艺、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厂设计原理、有色冶金炉、冶金实验研究方法等。
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组织结构等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表面工程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合成与制备、粉末冶金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能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工程设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粉体工程、无机材料工学、热工基础与工业窑炉、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耐火材料工艺学、材料合成与制备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冶金学基础、材料成型力学、金属学、材料加工CAD/CAM、材料成型数学模型、材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控制、材料成型设备、材料物理化学、轧制原理及工艺、材料加工过程的传输原理、焊接原理及工艺、铸造原理及工艺、模具设计原理及工艺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热工设备、工艺过程的热工理论和节能技术,能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料及燃烧、热工仪表监测及控制、能源系统工程、工业炉窑热工及构造、新能源、工业生态学等。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