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分级的高考改革_铭哥的教育_新浪博客

    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许多改进、改革的意见和方案,中学校长、教师和广大学生及家长更是盼望早一点进行改革,以便从繁重的学业负担和高考应试中解放出来。但是中国的高考改革却成为了两难,取消现行统一考试,采取多元评价和多种录取方式容易导致不公,甚至产生腐败;坚持统一考试和凭分数录取,又容易导致应试教育,使学校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等可能落空。许多人士指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之前,还是不改(或不大改)为好,至少它还是公平的。

  难道中国的高考改革就走不出两难的困境?中国高考改革的出路在哪里?为此,我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思索。

  我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并吸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及考试的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分层、分类、分级的高考改革新思路及其方案框架”。

  人才分层、学校分类

  所谓分层,是指人才的分层。我们知道,教育的最基本任务是培养人,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基础。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人自身的发展实际上是分层的。我做过调查,社会对高级人才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dy}种是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要求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酷爱科学技术(或学术)和献身事业的人格特征。社会对这种人的需求及其在高级人才中的比例大约是1%左右。这种人通常又称为精英人才或拔尖人才。

  第二种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热爱专业技术(或专业)和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格特征。社会对这种人的需求及其在高级人才中的比例大约是20%左右。这种人通常又称为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

  第三种是实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要求具备适度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热爱职业技术(或职业)和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格特征。社会对这种人的需求及其在高级人才中的比例大约是80%左右。这种人通常又称为技能人才。

  既然人才是分层的,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对应地就应该分类,以利于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目前国内大学纷纷争办综合性大学,贪大求全,反而导致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定位不准、质量不高、与社会需求脱节。我认为高校应分为三类。

  {dy}类高校是研究型大学。此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研究型大学要有很强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师资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有一批大师级专家、教授,有很好的学术氛围,能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和国际接轨,是开放型、国际化学校。学生通过6-8年的学习,培养具备研究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大多数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型大学要重在学术水平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根据我国经济实力,控制在30-40所(美国至今也未超过50所),每年招生10万人左右(不含研究生)。研究型大学归属国立,国家要重点投入。

  第二类高校是应用型大学。此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要有较强的专业学科和应用学科师资和工程设计队伍,有一批资深的工程设计专家、教授,有很好的科学技术氛围,能承担大的工程设计项目并和国际接轨,是开放型、国际化学校。多数学生通过4-6年的学习,培养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大多数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应用型大学要重在科学技术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适度控制数量和规模,根据我国情实际,控制在600-800所,每年招生150万-200万人左右(不含研究生)。应用型大学归属省(市、区)立,省(市、区)要重点投入,国家积极支持。

  第三类高校是实用型大学。此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用型大学要有较强的技能学科和职业技术师资,有一批优秀的职业技术专家、教授,有很好的职业技术氛围,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和社会企业有密切联系并和国际接轨,是开放型学校。学生通过2-3年学习,培养具备实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大多数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实用型大学要重在职业技能水平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我国建设实际的需要,要重点发展实用型大学,发展到2500-3000所,每年招生500万-600万人左右。实用型大学归属地(市)立,地(市)要重点投入,省(市、区)加强指导并部分投入,国家要积极支持。

  用分级考试代xxx

  有了对人才分层、高校分类的分析,作为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自然就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来全面、真实地考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潜能水平,为此我提出分级考试的方案(框架),将考试分为三级。

  一级考试,是指基础知识考试(或称学业水平考试)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会考(毕业考试)+高考的模式,前者比较容易,后者难度较大,导致许多学校(特别是许多重点高中)对会考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参加会考会影响学校教学和高考复习,从而提出不参加会考、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上的意见。

  我提出的一级考试,是将这两种考试合并在一起的一种既考量学生掌握高中基础知识的水平,又为大学选拔生源提供重要根据的考试。正因为一级考试具有这双重功能,因此它首先必须“xx遵循高中课程大纲”,而不能像现行高考那样“不限于高中课程大纲”,这样,考试难度大约会降低30%左右,不再有那些超纲要求的难题、偏题、怪题,学生的学业负担将会大大减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为便于提高考试成绩的区分度,一级考试的考试难度要比会考提高一些(如10%左右)。

  一级考试采取四级记分制,即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分别占高中毕业生总人数的10%、30%、50%、10%左右)。凡是成绩为A、B、C级的,就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获得高中xxx书,并具备上大学的资格,如果上第三类大学,即实用型大学就不用再考试了。成绩为A、B级的有资格报{dy}、第二类大学,但必须参加二级考试。对于成绩为D级的高中毕业生,要么通过补习,参加下一次考试,要么分流上中等职业学校。

  一级考试由各省(市、区)负责,国家只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评估。有条件的省(市、区)可以实行一年考两次,学生自主决定参考,并可选其中{zh0}成绩为代表成绩。

  二级考试即基本能力测试(或称能力水平测试),是高考改革的重点,也是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指引中小学校落实素质教育,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学生”、而不仅是“优秀考生”的关键环节。

  由于基础知识已在一级考试中进行了,因此二级考试中基础知识不作为重点,而把素质教育中强调的,也是人才培养中起关键作用的基本能力及综合素质作为考试的重点。基本能力及综合素质怎么考试?这是高考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基本能力及综合素质中思维能力是基础性能力,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广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实践体验、感悟及积累等。因此,通过重点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考核出学生的基本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级考试也采取四级记分制,即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分别占报考人数的10%、20%、30%、40%左右)。凡是成绩为A、B、C级的,就具备上第二类大学的资格,第二类大学中的各个大学可以根据考生的一级和二级考试成绩及其有关材料自主进行录取。二级考试成绩属于A级(优秀)的考生,有资格报{dy}类大学并参加三级考试。

  二级考试xx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承担(逐渐过渡到有xx的考试服务中心来承担),通过在全国征集案例,并由命题专家组加工成题目,再由各省(市、区)负责组织学生考试。

  三级考试,即潜能面试,由{dy}类大学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考生逐一进行面试,通过面试可以测试出考生的思维敏捷度和应变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养等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这些都是研究型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凡是面试通过的考生就基本具备了上{dy}类大学的条件,大学再参考其它有关材料及考生是否适合在本校培养等综合因素进行自主录取。

  实现条件

  “分层、分类、分级的高考改革新思路及其方案框架”,相对于现行高考模式有很大的变化,由它形成的新高考方案要实行起来可能会有相当的难度和阻力,要真正实现起来,恐怕得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观念转变。什么是人才?什么是高级人才?什么是成功的高级人才?不同的人才观,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现实社会中那种重xx,轻水平,重学历,轻能力,以及那种不顾学生兴趣、特长、个性等人格特征,一味地追逐上重点大学,尤其是一味地追逐上北大、清华的现象,其实都是不科学人才观的反映。科学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各种各样的,只要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人才。“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上哪类大学,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他继续努力和提高,达到专家级水平(具备高级技术职务水平)的,就是高级人才。在其从事的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成功的高级人才。

  人才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做好。

  其次是搭建大学立交桥。为了xx上第二类、第三类大学学生的后顾之忧,特别是给那些优秀学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搭建各类大学之间的立交桥是必要的,即学分互认,补上必需的学分,经考核达到要求的,可获得该大学的学位或xx。其实,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多年,并有成熟的经验,xx可以借鉴。

  再次是薪酬制度改革。青年学生选择大学、选择专业和职业,除了兴趣、目标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传统的薪酬制度恰恰给他们一个误导,似乎念书越多、学历越高,薪酬就一定越多。科学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的人才观念是一致的,应当更看重能力、水平和贡献。无论你是哪类大学毕业的,也无论你是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还是高级技师,只要在你从事的领域里做出了贡献,就应当受到尊重、获得奖励,就应当享受到相对差不多的薪酬待遇。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高级技师薪酬不比教授、高级工程师低,有的还更高。薪酬制度也是一个指挥棒,薪酬制度改革搞好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将大为减少,因此,薪酬制度改革是高考制度改革能否真正见成效的关键条件。

  {zh1}是诚信制度的建设。我在征求中学校长和教师们对该改革思路及其方案框架的意见时,普遍反映很好,并表示坚决支持。但是,也提到在三级考试的面试中如何保证公正公平和杜绝走后门的问题,这就涉及我国诚信制度建设的问题。在我国诚信制度建设尚未xx到位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防范,比如,参加面试的考生随机取号参加分组,由专家、教授组成的面试考官也是随机取号分组,被选为担任考官的专家、教授都应有很好的诚信记录,再加上有力的监督、举报措施,以及违纪、违规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要被取消考试资格,而且背上不良诚信纪录,有的还要受到纪律和法律的制裁),对于一名研究型大学的专家、教授来说,一定会权衡利弊,会选择自律的;研究型大学还可以设置淘汰机制,比如,可以设置一年预科(预科重点学习大一课程,经考核合格的方能转入大学本科二年级),即或有不合格学生进了大学,也容易在一年预科中被淘汰出去;大学还要严把毕业生质量关,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不准许毕业,但可以转入其他大学继续学习,这可以借鉴世界{yl}名校哈佛大学的严进严出、每年有15%左右汰淘率的经验

  改革总是有风险的,但不能因有风险而不改革。我们不能等到我国诚信制度建设完善了才进行高考改革,相反,我们应当把高考改革的过程,作为推动诚信制度建设完善的过程,从思想、舆论到机制、法制上全方位狠抓,风险是可以防范的。为了稳妥推进,可以在部分省(市、区)及部分高校中进行试点,以便取得经验教训。

  我坚信,高考改革必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必将全面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杰出人才,真正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战略。当然,我提出的思路和方案框架还是初步的,有待补充和完善,但愿它能对我国的高考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者系北大附中原校长 赵珏琳)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分层、分类、分级的高考改革_铭哥的教育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