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巴黎

去一个地方旅行,通行的做法,是带一本相关书籍。旅行指南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助你方便快捷获取信息。可有时,旅行并不需要那么顺遂,那么无波无澜、尽在预期。有些挫折,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历险,事后回顾,仿佛自己当了把“大片”主角,也挺过瘾。林达带本雨果的《九三年》去巴黎,看到历史与现实交错、不那么真切的巴黎,使我们得以随其感悟作一番神游。能走出家门,常常旅行,毕竟少数,旅行书的消费者——真有位较真的统计学家来个普查——我相信一定上路少神游多。想象中的旅行不见得比真发生逊色,蒋韵一篇《xx的旅行》,说的就是一位女性和一名孩童在地图上的畅游故事,虽说{zh1}是个悲伤结局,但女人写给孩子的遗书我深以为是:“你身体和精神将要到达的每一个地方都会使一个老朋友无限欣喜……

我的确无数次体验藉由阅读而非亲历感受远方,精神抵达的愉悦使我沉溺书本的习惯变本加厉。去年在麦田买过一本王受之先生的《巴黎手记》,书中收录多幅作者漫步巴黎创作的钢笔速写,我以为比摄影更具表现力。遮蔽与呈现,这是一对关系微妙的矛盾,很明显存在诱惑力的此消彼长。如今的世道热衷袒露:更高的像素、更多的黑幕、更大的信息量、更口无遮拦的征婚节目。当一个陌生女人的隐秘部位被亿万人津津乐道,胃口倒掉,是迟早的事。这时再回过头去看那些老派温文的遮蔽,便觉出“留白”的好。适可而止,xx而不是掠夺,你的想象力才可能起跑、加速,乃至飞翔。

《巴黎手记》里的一幅幅素描翻来覆去,百看不厌。王受之先生还在书中“透露”一个信息、一条线索,果然引我“上钩”,在amazon.com订购了一本《Paris,Buildings and Monuments》。王先生坦言,在巴黎随身携带素描本,有所感便画上几笔,是受这本书的启发。作者Michel Poisson本人也是建筑师,他以照片为依据,用拷贝纸画出建筑速写轮廓,并且xx按照巴黎20个区顺时针方向介绍。全书收录了200幅地图,650幅绘画,为游历巴黎建筑群提供了生动的图示介绍,以至于许多建筑师去巴黎,行囊里塞的不是任何一本大名鼎鼎旅行指南系列“巴黎分册”,而是这本《巴黎——建筑和纪念碑》,按图索骥、游得尽兴。

出版于1999年的老书,又不热门,亚马逊也无现货,只能通过旧书交易网络耐心搜寻。经过两个多月漫长等待,昨天,一本品相很好、几乎全新的《Paris,Buildings and Monuments》终于送抵。一整晚,都在翻阅这本书,爱不释手。

可预见的长时期内,巴黎只在我的神游范畴,带着这本砖头大书。

《巴黎——建筑和纪念碑》书中的速写之一

怎么说也是本专业书,除了我们这些“外行看热闹”的速写外,书中其实更多是这类建筑专业的结构图。


其中一页

从这张照片能很清楚地看出本书的“结构”:街区地图——有代表性的建筑——建筑结构分析。

《巴黎——建筑和纪念碑》书中的速写之二


最特别是书后的“索引”部分,直观的图画辅以抽象的文字,比单只有文字更趣味、清晰。


《巴黎——建筑和纪念碑》书中的速写之三


王受之先生的《巴黎手记》。


王受之先生《巴黎手记》里的钢笔速写。



郑重声明:资讯 【带一本书去巴黎】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