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党组织的“神经末梢”】_辉县村官_新浪博客

遵义建立县、乡、村、祖四级党员服务网络 

xx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从2009年3月开始,贵州省遵义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载体,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展开便民利民服务,构建一个全新的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
  截至目前,遵义市党组织四级服务网络为党员群众代办事项23.6万件,解决纠纷4500多件,办好事实事8000多件,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政策、法律和实用技术咨询45万人次。


  “晴天大树下,雨天支书家。办公打游击,公章腰上挂。”这是形容以前农村党组织工作的一首打油诗。不少基层党员说,以前工作没抓手,干事没激情,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如今市里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虽然忙了累了,但自己作为党员的“感觉”强烈多了!
  “点长”是个什么官
  【故 事】
  “给孩子上户口可以找‘点长’?”余庆县大乌江镇远光村村民夏荣彬喜得贵子,顾不上吃午饭,就直奔村里老党员云恩余的家——党员便民服务点。
  “办户口的事我就可以办,以后有事就找我。”云恩余说,如今全市村民组里设党员便民服务点,在村里设服务站,乡里设服务中心,县里也设了,今后,无论你走到哪儿办什么事,都有党员为你服务,我这个点也是刚成立的,我这个老党员也有了新职务——党员便民服务点“点长”。
  “‘点长’可不是什么官员,是服务乡亲的。”云恩余说,可别小瞧这个服务点,它连着千家万户,有了它,农民可以证件村里办、矛盾村里调、补贴村里领、农资村里买、信息村里问,不用县里、乡里和各个部门跑上跑下,“点长”都可以代办解决。
  【创 新】
  “党员便民服务点”是遵义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的“神经末梢”。遵义市委组织部部长周素平说,遵义市14个县(区、市)全部建立了党务服务中心,24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70%以上的村(社区)和村民组建立了党员综合服务站及党员便民服务点,县、乡、村统一开设计生服务、合作医疗服务、收缴党费等几十个便民服务窗口,集中办公,村组服务点受理农民代办事项、反馈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接受服务咨询和调处邻里纠纷。
  为高效服务群众,遵义市打破服务资源分割的格局,积极整合党务、政务各种资源,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代理、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民事纠纷调解、土地流转等200余个服务项目逐一梳理,给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务。
  党内关怀 “四访四问”
  【故 事】
  遵义县三合镇长青村石桥组普通党员张国平靠种菜养家糊口,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如意。
  “真对不起,平时组织上关心你太少了!以后组织上会定期拜访党员,有什么想法难事,都会想办法落实解决。”几个月前,村党支书“造访”张国平家,对他嘘寒问暖,让他对村里建设发展提提意见建议。
  老支书一席话让张国平很是感动,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组织真给自己帮了大忙——村党支部访问了解情况后,帮他解决了租地难题,还定期派人来访问,请来省、市农技专家进行指导,销售时帮着找市场,年终家里创收8万多元。
  “没有党组织的关怀,自己不可能脱贫致富,明年打算带领5户村民大干一场,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群众。”张国平说。
  【创 新】
  为激发党员活力,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便民服务队伍,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遵义市着力实施“四访四问”党内关怀制度,要求党员患病受伤时必访、党员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遭灾时必访、党员生产发展有困难时必访,要求专访优秀党员问“绩”、回访违纪党员问“心”、家访流动党员问“情”、走访老弱党员问“需”,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热心干事创业,热情为民服务。
  当然,服务不能光凭激情,还要靠能力。遵义市展开“硬件”、“软件”两手抓,提升党组织和队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自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以来,遵义市投入3000多万元抓“硬件”,加强村级阵地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办公场所和设施。
  遵义市还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村级组织、其他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或单位专项经费预算,建立农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保障机制。
  干部跑腿 群众打分
  【故 事】
  “三卡在手,服务全有。”余庆县敖溪镇指挥村党支部为便民利民,发给群众干群联系卡、干部考勤卡和群众报忧卡。干群联系卡是村干部的“名片”,卡上印有村办的电话和村干部的姓名、手机号码及服务承诺,24小时开机;干部考勤卡是村干部的“公开栏”,每天干部出勤,要在签到册上和干部去向牌上注明,还得群众签字证实工作效果,连续三天群众签“不满意”,组织要谈话还进行曝光;群众报忧卡是问题意见的“扬声器”,村里聘请“报忧员”,设立“报忧信箱”,开通“报忧热线”,听取民情民意。
  村民们说,这些党员就像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让人看着都觉得踏实。
  【创 新】
  过去,村(居)干部在服务工作中“势单力薄”、“孤军作战”,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党组织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构建服务网络,调动党组织、党员的积极性,使党组织向“服务型”转变。
  湄潭县黄家坝镇合同村建立“村民集中诉求制度”,每个季度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搜集群众意见和困难,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梳理上报,明确答复。村里还组成上百名党员志愿服务队,佩戴统一标识,只要群众有需要,无论刮风下雨,有求必应。吃水困难的邓家寨组村民委托党员反映情况,问题上报后,县委书记田刚现场办公,把自来水接到村民家里。
  遵义市针对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特点,采取集中办公、代理代办、上门服务、信息服务、应急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提供事务代办、公益事业、咨询服务、民事调解、经济发展等5大类共20多项服务项目,限定服务时限,群众打分评价满意度,变“群众跑腿办事”为“干部跑腿服务”,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效能。
  旁白
  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以来,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实现了党员对党组织满意、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满意,党心和民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遵义市委书记 慕德贵
  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你真心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就能用党心换民心,老百姓也一定会拥护党的领导,就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谋一方发展、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

     遵义市市长 王晓光

来自:人民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xx党组织的“神经末梢”】_辉县村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