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好文章--转自上海知青网

上海世博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吴云飞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上海知青)

  世博会是一个对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超级大项目。举办上海世博会既是中国上海在本世纪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中国上海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上海世博会机遇包括四方面:世博经济、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国际交往;上海世博会挑战包括四方面:制度接轨;文明素质、管理水平、后续利用。

  机遇一:世博经济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和上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世博会的举办能在一定程度推动举办国,特别是主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吴仪副总理指出,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新世纪之初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上海世博会将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促进长三角地区会展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世博会是上海继浦东开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契机;上海发展的"加速器",对上海金融、贸易、经济和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专家们预计,在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在举办之年,世博会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可达5%,更可带动62.7万人的就业。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上海世博会将给我国带来1.2万亿至1.5万亿元的产出效应,至少有30%释放在世博展期之后。

  机遇二:科技创新

  举办世博会能把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高度集中起来,通过一个主题思想加以完善化、系统化;世博会展会期间各国展示的{zx1}科技成果,例如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设备、节能生态建筑,以及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都将转化为全社会的思维和行动趋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践行的是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产业展馆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演绎,汇聚了全球{zxj}的城市低碳发展理念及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对城市的发展意义深远。与此同时,这些新理念、新创意,特别是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也直接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法国和意大利馆的新能源汽车,日本馆的超轻"膜结构"太阳能发电装置,德国馆的声控装置,以色列馆的微型胶囊,匈牙利馆的核心展品"冈布茨"(已知的{dy}类仅有一个平衡点和一个不平衡点,且两个点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

  机遇三:城市建设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功能水平的提高,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游客入园参观,每天平均约有40万人次游客的流量。根据曾经举办过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日本专家预测,上海世博会单日入园参观人数{zg}峰可能达到百万人次,这么多的人流参观上海世博会,如何为世博会的参观者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经济的交通将是衡量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重要标准和努力的目标,世博会开幕前,大家最担心的是上海的交通问题。世博会组织者根据举办世博会的要求,实施了世博会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计划,这就为上海交通的建设创造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发展机会。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两大机场扩建,建成12条总长达到43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沪杭高速公路(A8)拓宽改建,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沪苏高速公路(A16)、机场高速公路(A15)、新建路越江、人民路越江、西藏南路越江、打浦路隧道复线、中环线浦东段、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世博配套路网等项目。有人预计,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交通发展提前了20年。

  机遇四:国际交往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举办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上海世博会7、000万参观人次中,预计约有5%,总数达350万人为海外参观者到中国来、到上海来参观世博会。届时,上海世博园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大平台,来自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游客将在世博会场内外进行广泛的交流,推动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扩大和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往。美国一位公民在写信支持政府参展上海世博会时就认为"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是主人、其他国家是客人"不同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届"世界各国是主人、中国是客人"的博览会。因此,他希望美国政府不要放弃这样一次在世界面前宣传美国精神的机会。被誉为日本现代化基础的创立者的大久保利通对举办世博会的评价是:"十万个留学生不如一次博览会的效果巨大"。

  挑战一:制度接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举办上海世博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与举办世博会的国际规范接轨?涉及的制度主要有:税收制度、财政制度、金融管理制度、保险制度、工商管理制度、海关制度、会计制度等等。社会经济制度创新是举办上海世博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创新的一个机遇。因此,筹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必然是一个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社会经济管理制度与国际规范接轨的过程。

  挑战二:文明素质

  世博会是集中反映国民文明素养的一个场所。在世博会参观活动中,好的展馆一定是要排队才能参观的。因为展馆接待的容量大大小于每天想进去参观者的数量。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排6个小时的队伍,只为看一块美国人从月球带回的石头。参观世博会,就不能不排队。无论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还是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排队对游客来说是免不了的,上海世博会也不例外。在上海世博会上,观众能否文明排队?文明参观?在热门馆排队时耐心等待?这是在筹办上海世博会中,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指出:"上海世博会上{zd0}的展品就是国民素质"。在世博会试运行期间,确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如有人排队时不守纪律,跨越栏杆;有人占用整张长凳在睡觉,或是为朋友和家人占座;有人在饮水台上乱扔杂物,有人在参观时触摸展品,致使部分产品丢失和破损。上海世博会参观者能否排队、预约、文明参观,成为对我国国民素质的一场大考。参观世博会,耐心等待是值得的。

  挑战三:管理水平

  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来说,面临着如何做好上海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世博项目运营管理等问题。根据2009年数据,上海公共交通每天要运送超过1405万人次,其中,地铁每天运送380万人次、公交车每天741万人次。在上海世博会开园后的184天内,估计{zg}或有过亿游客入园参观,平均每天会有40万世博会参观者从四面八方涌向世博园,这对上海的公共交通体系,尤其世博园周边的交通管理是巨大的考验。面对平均每天40万人次入园参观,对我们的园区客流管理、安保管理、食品安全、活动组织、清洁卫生管理、交通管理等等都是面临着的巨大的问题和挑战。

  挑战四:后续利用

  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是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的重要标准。世博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即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二大类。精神资源,或者说无形资源主要是指筹办上海世博会的思想、观念、创意、管理制度;物质资源主要是指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将成为上海世博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环境的后续利用,绿色环境、人文环境、临时展馆的后续利用问题;

  二是基础设施的后续利用,地铁和地面交通,远程交通的利用和改造;

  三是土地的后续利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在城市总体的发展中进一步充分利用;

  四是{yj}建筑的后续利用,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一轴四馆将保留下来成为国际文化、商务、交流合作的场所,满足城市文化改造和商务设施,为上海城市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一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能够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工作是我的荣幸,认真做好世博会工作是我的责任,与大家一起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2010年6月24日于世博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值得关注的好文章--转自上海知青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