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宁交火 格力强硬争渠道控制权存隐忧_因蒙_新浪博客

xx地址:

业内人士指出,格力的渠道模式在家电连锁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很有效,但随着国美苏宁对三四级市场的大举渗透,格力的渠道危机在步步加深。对比国美、苏宁在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格力被逼出的速度,格力模式称雄的时间不会太长。

 

\

【IT商业新闻网讯】(记者叶子青)每年此时,是国内空调生产厂商和国美苏宁等渠道商{za}恨交织之时,今年也不例外,例外的仍只有格力,这家2004年主动跟国美翻脸的企业,今年依然放弃和谈继续以自有渠道相抗争。5月在安徽刚与美的打了一场官司还未完,其安徽经销商23日又异常高调地同时在本地5家媒体刊登声明:“安徽格力空调与苏宁电器(安徽区域)因双方自身经营原因,现终止合作。消费者如需购买格力空调请前往格力专卖店和其他卖场,由引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不便,格力深表歉意。格力相信,通过广大格力专卖店,以及百大电器连锁、商之都国生电器连锁、五星电器、国美电器和地方卖场的通力合作,我们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迅捷、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虽然苏宁电器品牌策划部经理闵涓清表示,这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格力电器市场部也说声明是为以免引起消费者误解。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新兴格力公司刊登声明的第二天,苏宁电器在安徽当地各大媒体上刊登“苏宁联手15大空调厂商提前启动安徽空调旺季”的大幅广告,15家品牌厂商中唯独缺少了空调行业老大格力电器。

中投证券研究员袁浩然认为,此次安徽格力与苏宁终止合作一事对格力与苏宁的影响都有限。因为安徽新兴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全年销售收入为23.54亿元,仅占格力电器全部销售收入的5.6%。而苏宁电器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品牌分别为海尔、三星、索尼、海信和美的,146亿元的采购金额占苏宁电器年度采购的29%,可见格力每年通过苏宁渠道的销售额并不多。

分析人士认为,在空调销售旺季来临之时,如果不是矛盾难以调和,双方不会如此高调分手,安徽格力此次与当地苏宁终止合作,是否会重演当年格力与国美“绝交”故事,引人xx。2004年,国美在没有通知格力的情况下,降价销售格力产品,这与格力的销售策略相悖,格力于是停止了向国美供货。随后,黄光裕要求“把格力清场、清库存。”格力则把国美xx出自己的销售体系,双方决裂。06年3月下旬,董明珠再次拒绝与国美签单。“争端爆发后,我和黄光裕都没有见过面,双方都是按照自己公司的商业原则在做事。”董明珠说。

然而后来国美因黄光裕事件已停止快速扩张,而是进行着渠道的优化,并着力解决去年一些并购带来的问题。苏宁自是趁势挺进以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影射格力的同时彰显自己的勃勃野心“由于部分空调厂商采用的以代理销售公司和专卖店为主的渠道模式占用了大量的下游资金,同时造成了高达600多万台的巨大商业库存,去年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小渠道商破产或退出。”这种情况下,格力与国美的关系似乎已从6年前的公开决裂悄然向“分久必合”演变。国美有关负责人近日曾暗示,与格力已“冰释前嫌”,表示“对海尔、美的、格力三家的采购金额将达到45亿元”。

与苏宁交火 <wbr>格力强硬争渠道控制权存隐忧

如今,随着格力与苏宁互发“休书”,一场对渠道控制权的争夺战在空调行业再度上演。从格力通知来看,由于双方的经营理念不同导致交火。但从前几年与国美的交恶的情形来看,此轮交火与几年前如出一辙,格力不愿失去对渠道的控制力。对格力而言,渠道博弈的升级正在继续。

由于与经销商、专卖店不同,国美、苏宁可选择的替代生产商更多,本身规模也更大,格力显然无法控制这些大卖场,格力不惜与他们翻脸也要保持渠道控制权。但市场变化不以其主观意志为转移。从数字上看,格力的抗争结果有进步,格力电器2008年净利润率约为5%,比2007年增长65.5%,应该说,自建渠道的格力已经走过了伤痕累累的阶段。但同样的5年时间,国美的店面增加约5倍,苏宁也一样,这让董明珠的比较优势大打折扣。

此外,在格力引以为傲的区域性销售渠道公司模式中,从前两年北京、陕西等地出现的“专营店携款潜逃门”事件和2009北京“安装质量门”事件,已折射出格力总部与区域销售公司之间的管理弊端。各地销售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获得销售利润的{zd0}化,在区域市场上往往采取粗放式管理手段,对格力空调的专卖店和加盟店管理不严,引发了一些短期利益投机者“混水摸鱼”,最终伤害的还是格力空调的品牌声誉和整体利益。

同时,在格力强势地位下的政策安排,使格力电器与经销商难以实现长期共赢,不利于渠道的稳定。在合作模式中,格力留给经销商的利润很少;格力又一直坚持“淡季先打款后供货”的“类金融企业”模式,实际上是将利润从经销商“虹吸”回公司,加大了经销商的资金成本和压力。多层次经销商模式,也将营销风险层层传导至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身上。

目前,渠道空心化是格力模式未来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事实上,2010年国美与苏宁两家的空调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45%,基本上在一二级市场已经取得{jd1}优势。格力2008年看似不错的销售业绩,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多年的营销功底。从2009年开始,在家电下乡的同时,国美、苏宁也正起身赶赴二三线城市,并开始向三四级市场下沉。如果格力再与国美苏宁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强势交恶,格力的销售额将更大程度上由二三级城市贡献,而在一线城市则会出现“空心化”现象,特别是国美苏宁势力强大的城市,格力空调将失去在国内一二级市场的话语权,甚至有沦为二线品牌的危险;而在三四级市场,扬州汇银、江苏五星、河南家裕等小连锁家电卖场甚至比国美、苏宁更为出色,格力单品类专卖店还遭遇了海尔、美的等多品类综合专卖店的冲击。

业内人士指出,格力的渠道模式在家电连锁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很有效,但随着国美苏宁对三四级市场的大举渗透,格力的渠道危机在步步加深。值得格力庆幸的是国美、苏宁的发展速度已经趋缓,而格力本身在中央空调领域也具优势,后者是大卖场无法实现的。但是对比国美、苏宁在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格力被逼出的速度,格力模式称雄的时间不会太长。有家电营销专家曾经断言,不承认家电渠道的威力,不学会与家电渠道双赢,这样的家电厂家肯定会被淘汰。格力模式如何与家电连锁实现相融共生,这是摆在格力未来发展面前的一道难关,通过这次格力苏宁安徽再交恶事件可以看出,格力明显还没有摆正心态,其渠道危机也就难以解除。21世纪的未来空调市场,将会是卖场和专业空调两种业务模式的市场。格力模式下不断叛变的经销商正是注脚。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与苏宁交火 格力强硬争渠道控制权存隐忧_因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