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_桃源仙子_新浪博客
从第十三站泥窝潭乡乘车缓慢转向东北方向开去,便进入了深水港乡,位于沅江西岸,乡政府驻地距县城8公里,东临漳江镇,西与三阳港相接,南临剪市镇、泥窝潭乡,北连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属浅丘区。2002年,全乡总面积7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84亩,总人口20786人,其中农业人口19982人,非农业人口804人,总户数6358户,其中农业户6130户。

全乡辖16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长湖村桐木港。全乡实有耕地面积39384亩,其中水田34119亩,旱地5265亩。深水港乡地域属浅丘区,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油菜、蔬菜、木材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金刚石,但蕴藏量较小。是是全县产粮大乡之一,也盛产油菜籽、蔬菜、水果等,养殖业也很发达。

深水港乡为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鲇鱼丘”所在地,出土文物有石铲、石镞、灰衣红陶片等,这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此地就有先民居住。

至2008年,全乡投资2353万元,对全乡境内的38公里通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水泥硬化。全面实行了电力电网改造。全乡有三大产业:1、年产优质稻谷2万吨;2、年出售无害蔬菜3000吨;3、年产鸡蛋100万箱(360个/箱);其中以禽蛋养殖最为有名,本乡有一家禽蛋养殖合作社,下设饲料厂,鸡粪有机肥厂,木公桥牌鸡蛋远销怀化、粤、港、澳。

深水港乡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全民创业的要求,打造“亲商”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大力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深水港人民热忱欢迎有志之士来我乡创业、兴业。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整修一新的骨干塘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梅家村

深水港乡梅家村位于桃源县西南面,属于丘陵地区,资源比较丰富,我村辖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120亩,其中水田1800亩,总户数314户,总人口1028人。

改革开放以来,梅家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发生了xxxx的变化,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下,村支两委一班人抢抓机遇,引进资金,现已硬化村级公路2.3公里,组级公路1公里,拓宽组级公路4公里,重新铺上卵石,改建一座长80米、宽4米的桥梁,交通非常便利。

发展沼气38户,发展养鸡大户12户,养鸡6万羽,有线电视网组组通,8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梅家村!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高桥村

本村有17个村民小组,445个农户,1502人,耕地面积2727亩,其中旱地面积198亩,水田2529亩,党员36名。全村硬化公路2.2公里。2008年第二次网改新增80千伏安变压器2台,增加网线2.5公里,使用电质量明显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木公桥村蛋鸡养殖调查报告

基本情况

木公桥村位于深水港乡中南部,有耕地面积1704亩,水田面积1539亩,12个村民小组,305户,人口960人。

      一直以来,木公桥村以单一的水稻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春潮萌动,改变现状

村党支部书记李其国十分希望改变现状,木公桥村并无特色产业,村民虽有养殖蛋鸡的传统,但品种单一,都不成规模。2005年元月,李其国与白鹤村支书罗方其一起去海螺山考察蛋鸡养殖,感触颇深。“海螺山人能够靠蛋鸡养殖发家致富,木公桥人也能行”,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回村创办蛋鸡养殖场。

办产业就有风险,当李其国将想法说与村民时,大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三位有创业意识的村民决定和李支书一起试养。

大家选场地,建鸡房,按照现代规模养殖体系加以建设。每户养鸡3000只,很快四家颇具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建起来了。

发展状大 产业配套

养鸡场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深深地刺激了本村的村民,在李支书的带动下,至2006底,全村已有养殖大户15户以上,养殖规模达到7万余羽。全村饲料用量猛增,由于饲料厂商价格虚高,且质量不稳定,经常有养殖户因饲料原因倒致蛋鸡死亡,同时,鲜蛋销售渠道不畅通。为改变现状,充分发挥深水港乡粮食主产区区位优势,李其国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拓展产业链。2007年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在深水港乡粮店成立了我乡{dy}个农民养殖合作社,自办饲料加工厂。饲料以近成本价销售给周边养殖户,同时创建木公桥牌鲜、土鸡蛋品牌。同时加大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11万元,实现本村主体道路的硬化,通村水泥路1.5公里。

成果喜人 意义深远

2008年底,木公桥村蛋鸡养殖大户已达33户,养殖规模达12万羽,日产鲜蛋500余箱。产品市场反响非常好。在本省长沙、怀化畅销,同时跨省销售到贵州、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木公村民尝到了产业化带来的甜头,同时李其国也深深地体会到,产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大量的鸡粪涌入田间地头,臭不可闻。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村里早在2006年就开始兴建沼气池,2008年扩大沼气规模。并于2008年引进资金技术,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在尧河成立了一家有机肥料厂。

既保护了环境,又产生经济效益。

木公桥人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打造品牌、循环环保的致富之路, 2005年至2008年,人均收入由2700余元增至5000余元,养殖规模由不足1万羽增至12万羽。

2010年,木公桥村准备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一家规模化的蛋品深加工厂,完成整个由种植、饲料加工、养殖、蛋品深加工、有机肥为循环的产业链。

木公桥村的蛋鸡养殖,带动了整个深水港乡的蛋鸡产业,至2010年上半年,深水港乡蛋鸡养殖已突破130万羽。仅养殖一项增加收入过千万元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白鹤、木公、鸦鹊潭蛋鸡养殖小区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

  高岩村四通八达的通组公路

 

深水港乡八斗村位于深水港乡西北面,有11个村民小组,人口847人,耕地面积1439亩,其中水田1380亩,旱地59亩,林地1670亩。

  村级发展情况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发生了具大的变化,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引进一家山林土鸡养殖社,规模散养土鸡5000羽,富硒土鸡远销常德、长沙,供不应求,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

 

桃源县金牛山村位于深水港乡西部,有14个村民小组,人口1471人,耕地面积5800亩,其中水田2790亩,旱地310亩,林地2700亩。

村级发展情况介绍:我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水、电、有线电视、电话,基础建设方面硬化组级公路1公里。

本村特色:以农业、养殖业为,兼顾发展种植业,截止到2010年,全村蛋鸡养殖突破10万羽,发展优质碰柑300亩,欢迎有志之识来我村投资兴业

 

深水港乡苏金村位于深水港乡西南,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990人,耕地面积2040亩,其中水田1849亩,旱地191亩,林地1902亩。

  村级发展情况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发生了具大的变化,村支两委一班人抢机遇,引进资金,现已硬化村级公路1.1公里,二次农网改造增补变压器1台,架设1000米高压线路1条,发展沼气8户,发展养鸡大户15户,养鸡5万羽,养猪大户1户,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苏金村。

 

桃源县高岩村位于深水港乡西南部,与漳江镇相邻,有12个村民小组,人口1215人,耕地面积2507亩,其中水田2132亩。

村级发展情况介绍:在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我村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全面硬化,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

我村有着十分便捷的交通环境,欢迎有志之识来我村投资兴业。

 

桃源县发旺村位于深水港乡东部,紧邻乡府所在地,辖区面积3.88平方公里,居民小组10个,人口1647人,党员39人。

  村级发展情况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发生了具大的变化,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通组公路硬化2公里,大力发展养殖产业,蛋鸡养殖规模超过6万羽,养猪大户2户,养殖肉猪1200余头。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

 

桃源县发旺村位于深水港乡政府所在地,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1427人,耕地面积2087亩,其中水田1997亩,旱地90亩,林地54.3亩。

村级发展情况介绍:我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水、电、有线电视、电话,交通便利。

本村特色:以农业、养殖业为,兼顾发展小型工业,在乡墟场成立全乡{dy}家蛋禽养殖合作社,成立乡饲料厂,年产规模3000吨,产值过千万元。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

 

金岩村辖12个村民小组,357户,总人口1150人,党员42人,拥有耕地1940亩,山林1400亩,水面250亩,村级公路已硬化4.1公里,养殖专业户10户,养殖蛋鸡3万羽,本村以优质水稻、蛋鸡养殖为主产业。

 

白洋村辖13个村民小组,345户,总人口1072人,党员25人,用有耕地2212亩,属丘岗山区,山青水秀,村级公路已硬化水泥路面4公里,新建沼气池已入户80户,本村以优质稻、养殖为主导产业

 

雁落坪村村地处深水港乡北端,现有住户315户,总人口1023人,耕地面积142公顷,主要产业为粮食种植。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子贤村(Zixian Chun),位于深水港与漳江镇交界处,现有住户531户,人口1711人,耕地面积219公顷,基本农田191公顷。

 

子贤村为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鲇鱼丘”所在地,出土文物有石铲、石镞、灰衣红陶片等,这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此地就有先民居住。子贤村原名紫线坡,属丘陵地带。古时森林茂密,水草丰富。当太阳照射到密林中,反衬到山坡时,呈现出一缕缕紫色的光线,人们便将这里叫做了紫线坡。

元未明初,由于战乱和瘟疫流行,紫线坡几乎灭绝人烟。只有几户住在土洞里的杨氏人家幸存了下来,那就是真正的土著。后来陆续从江西迁来的几拨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与杨氏人共融生活。

经历那场劫难之后,杨氏人家更加珍重生命,珍惜家庭和睦,知书达礼,父慈子孝。外地迁来的人家也很尊重本地习俗,整个村里民风淳朴,道德高尚。清朝康熙年间,杨家有两个儿子在外地为官。大儿子是辰州刺史,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那年辰州遭遇水患,接着又发了蝗灾,百姓流离失所,食不裹腹。他查清灾情后,写了减免财税和开仓放粮的奏章,亲自进京面圣,获皇帝准奏后,回到州衙,又将手下官员派到灾区,赈济灾民,并帮助生产自救,群众自发地给他送来“万民匾”。小儿子为某县县令,为官昏庸。两兄弟回到家中,父老乡亲为其接风洗尘之后,父亲罚小儿子跪了{yt}一夜,令其熟读孔圣篇。并一边打一边问。小儿子受到父亲严厉管教后,回到县府,洗心革面,做了清官。该县百姓联名保举上书,为其请功,并派人到其老家,感谢其父教子有方。全村父严子贤,蔚然成风。武陵州府与桃源县衙闻讯,联合在该村立了一座牌楼,以彰此地圣贤之风,并将该村命名为子贤村,至今牌楼基石尚存。

 

 

发旺坪村(Fawangping Chun)与乡政府驻地一溪相隔,处于三里溪与印家山溪两水交汇处,与金牛山的罗家坪、郭家湾连在一起,现有住户443户,人口1416人,耕地面积195.6公顷,水田170.56公顷。

传说由于这里是一个地势较地的平原,以前每遇山洪暴发,到处一片汪洋。山洪来得频繁,洪水又急又陡,往往居住在此村的人们,还没反应过来,洪水便淹没了家门,退水后,死禾横七竖八地躺在田里,水田和道路到处冲得大窟小窿,有时一年几灾,百姓叫苦连天,生活无法维持。特别是民国初年,一场特大山洪,群众说是“梦里一把蛟”,不仅房屋被洪水冲走,就连人畜也无幸免。只有几户住在郭家垭的人家,由于睡得惊醒,洪峰到来之前是,逃到了山丘山,才幸免于难。这次洪水,由于沅水顶托,十天不退。这些逃上山丘的人,便挖了八个土洞,以避夜露风雨。大家天天盼望退水,可谓望眼欲穿。十天之后,退水回家,村里什么也没有了。以后每年涨水,村民们事先将吃的用的搬到山丘高处,人们挤在洞口,观望水情。由于在八个洞口观望,就将这个村坪叫做了八望坪。

此后数年,洪水不大,即使汛期,淹没了部分农田,但家家户户的房屋未受损。柴堆草堆尚存。犬吠鸡鸣,鹅鸭戏水,还是一派兴旺景象。村民们向往这种安定的日子,于是祈祷天神,施以神法,护佑村民相安无事,兴旺发达,并将八望坪易名成了法旺坪。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村民们美好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直到解放后,党和政府引导群众在溪流上游修筑水库,拦蓄洪水,开河改道,疏通水系,这里才真正成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安居乐业的发旺坪。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走进桃源第十四站——深水港乡_桃源仙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