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2010-06-26 23:26:04 阅读24 评论7 字号:

      今年上半年做了3个不同类型的竞赛,之前就一直想好好地总结一下,但由于竞赛的结果一直没公布,似乎不应该先把图纸拿出来,直到前天X axis在网上说我们等了好长时间的Becycle Bridge竞赛终于出了结果:第二名!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xx效果图与立面图

      刚看到结果时有点失望,因为5月份在中庭把所有50份竞赛图纸展出进行{dy}轮评分时,我们得了{zg}分,暂列{dy}名,虽然也仅比第二名多了3分,但还是觉得如果有可能会成为最终{dy}名方案并按照我们的基本构思作把桥修出来的话,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毕竟作为一个设计师,最想见到的就是自己的作品从图纸变为现实并被认可,我觉得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自豪。但第二名的成绩也是我们之前就预想到的,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因为设计是从我们手里出去了,自己心里当然清楚自己方案的优势与不足,换而言之,我们也坦然地承认方案还不是xxx的,在结构方面需要有更专业更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加便方案全面成立。废话不多说了,还是直接说方案比较好。

     竞赛起源于云南巴支村,主办方希望参赛者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和施工简易的方法来设计一个通往当地小学的人行桥,具体要求看,里面要求的很详细。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我们的设计方案分别材料和构造方式入手,并找到了一种通过材料回收再利用并用标准化构建的方式来节约建造成本,而且达到简易装配的目的。

设计理念:通过废旧材料再利用、标准化设计、适应性设计我们不仅要创造出一座地域的、生态的无止桥,也要创造出让孩子可以时 常想起的童年记忆。

详细说明:
       1、废旧材料再利用:以报废的自行车轮胎和旧式的建筑排水管作为造桥的基本材料,减少新的建筑材料以及生产材料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节能减排、资源再生、倡导绿色,节约建桥成本。
       2、标准化设计、简易装配:废旧水管通常都有标准的规格尺寸,而在市场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管件,装配简易、施工快速,便于以后维修。
       3、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在标准构造的基础上追求可变性的思考与实践:①利用柔软易变形内胎来编织各种织物肌理,产生不同扶手栏杆效果,展示地域特色;②利用水管中间空透作为电力管线和供水管,解决水电过河问题;③桥体梁的两端预留了突出的构件,可以承载装有土的木制槽体,这样就可以满足藤蔓状植物的生长,以达到装饰变化桥体的效果。
       4、童趣的设计:细节体现童心童趣,东部桥头景观设计中用动感的曲线、多种材质以及创意的小水池来创造丰富的场所体验,还利用场地高差创造桥下的游戏空间,以给孩子们更多的趣味和回忆。

 

材料: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废旧自行车轮胎和废旧铁水管,以下关于中国自行车数据的收集以及两种材料的特点。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总平面图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东桥头鸟瞰图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这次竞赛做的比较透明,而评委可以在最终评比后给出完整准确的评语,直接了当地指出方案的优缺点,不至于死的不清不楚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以前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方案的评语为:“废旧材料得到比较好的考虑利用,设计新颖,具有较高视觉冲击,但设计中对桥主体结构考虑不足,所使用水管强度不能够满足实际建造要求。”详细结果公布在。

 

      写在{zh1}的话:竞赛做完时感觉一切都还比较轻松,可当我在小雨中一个个建材市场去寻找需要的铁管和管件时,心里还是很苦闷,但正所谓只有付出时才会期待回报,有期待才会有未来。还有这个一个团队的成果,而我们的合作也一直很默契、而且优势互补,DIA和雨菲同样为方案付出很多,尤其在{zh1}出图阶段,由于我还有其它事务缠身(就是以前说过的难缠甲方),他们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细化和布图的大部分工作,非常感谢他们。另外我对于其它竞赛方案也有自己的看法,觉得确实有做的很好的方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南京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的15号方案,其{zd0}的特色在于概念来源和造型处理,当时所有作品展出时他是第二名,而我也只用手机拍了这个方案,觉得概念非常新颖,方案考虑的比较细致,但就是可实施性上不是很好,如果可以适当简化并增加可操作性的话,会非常不错,很希望将来有机会和作者交流心得,而其它方案现在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我实在是想不起{dy}名是什么样子了,郁闷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 - KS.YANG - KS.YANG ARCHITECTURE

15号方案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有“弃”之用——记Recycle Bridge无止桥设计竞赛2010】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