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汶玦:用画布当作舞台_水果严虹_新浪博客

他是70年代出生的当代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在艺术圈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一线人物中,他被喻为中国当代艺术少壮派F4成员之一。他的作品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群体精神特征,并与当代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无论是他创作的“水系列”还是“看电影系列”以及“当下中国场景系列”,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都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他就是以画“水系列”在艺术圈成名、以画“电影系列”进入更宽阔的视野、以画“当下中国场景系列”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当代艺术家何汶玦。

用画布当作舞台

何汶玦给人的{dy}印象是人如其名。{dy}次采访何汶玦,是在798“有时间”咖啡馆。乍看上去,他的身上有一种从骨子里往外渗的气息,有人翻译成是艺术家的“浪荡不羁”,有人翻译成是艺术家的“骄傲自负”,他自己则一脸坦然地说是做人的真实。在此之前,关于何汶玦的传言已经听得很多。走南闯北、经历xx、个性突出、为人大气、爱憎分明、不自恋、不装……那一次,面对采访,他的话很少。惜字如金。沉默内敛。这让我想起一句名人名言: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优秀的艺术家一般都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或者说有自我表达的障碍,用语言表达的欲望和能力比较弱。或许艺术家更善长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画画,是何汶玦与生俱来的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他凭借着对绘画的执着追求一步步地迈向成功。难怪坊间有人议论,在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一线人物中,何汶玦可能是未来走得较远的一个。空穴不会来风,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有其道理:一个艺术家再疯狂、再偏执、再拧巴、再敏感、再钻牛角尖,只要他肯坚持不懈地努力、突破和创新,再加一些必要的机会,他就可以获得成功。何汶玦即是如此。

虽然曾经有很多人感慨说中国先祖的传统做人哲学,被欲望和躁动的洪流冲刷干净,但是现实中的国人很多都依然秉承着祖先刚柔并济的人生哲学。生于70年代的何汶玦便是如此。
身为一名成功的画家,何汶玦无疑是很幸运的,因为他很早就确定了自我的边界,选择了作品的主题和个性。他十几年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水系列”、“看电影系列”和“当下中国场景系列。”

何汶玦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从年幼时起,就想像贺友真一样成为一名连环画画家。这曾是他儿时的梦想。何汶玦从小生长于水边,所以很早就敏锐地感受到在时代的洪流中,人如何自处的命题,于是有了他在艺术界赖以成名的“水系列”。

当我在798的“圣东方”画廊,{dy}眼看到何汶玦的三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水系列”代表作品,那一瞬间,让我联想到了水的三种意境:见水是水,见水不是水,{zh1}的见水还是水。

首先,在何汶玦“水系列”的作品里,见水是水——是见到水般宁静的激情、焦虑、搏动、绝望;其次,见水不是水——是见到波澜、涟漪、暗流、波涛;{zh1},见水还是水——是清澈通彻又让人晕眩的犹如出生之前包裹我们的那膜神秘而亲切的生命之水……

古人云:水不可过清,清则无鱼。在何汶玦的艺术世界里,水不可不清,清乃承梦。当梦想照进现实,水系列让何汶玦在艺术圈里一举成名。奠定何汶玦在当代艺术界地位的《绿水》系列作品,画面语言丰富,迷茫中有从容,纠结中有方向,逆流而上,漂泊无依。这是这个年代中国人共有的情绪和经历,所以,在画面中,何汶玦对水倾注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表达出现代人的一种孤独感和奋勇向前的精神追求。

正如何汶玦在1997年出版的画册自述里描述的那样:“连续数日,不停地徘徊彷徨,脑中空白如洗。出于对空虚的困惑,毫无防范地面对暴风骤雨的广阔无限的空间,有时觉得处处淡淡落泊的情怀是适宜的,有时却为之不寒而栗……难道我们要构思创造那种虚无的东西吗?那种造成了相对的{jd1}?那种凝视着阴影的灵光?那种被视为现象的实在?在我的《绿水》系列作品中,每幅画里都有一个看似迷茫却从容的人,在茫茫绿水中朝着一个方向在游,也许只有他自己清楚要去的是哪里。”

比利时策展人Marc Bollansee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这样评论何汶玦的创作:“对于何汶玦来讲,水是任何一种生存空间的象征:水面的起伏和水的不稳定特质代表了普遍意义上社会的不稳定,而奋力前进的游泳者则代表了社会中在寻找属于自己一席之地和竭尽全力追求自由时面对重重困难的生命个体。”

从作品的表面上看,何汶玦只是在画面中描述了一个人游泳的状态,但水波与光的不确定性却传达出无数种视觉表达的可能性。在何汶玦看似简洁的画面语言里,实则暗藏了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深刻意图。从某种意义来说,何汶玦的作品折射出当代人一种无奈、寂寞及对自由的渴望。每一个观者从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些漂浮的、孤独的、虚无的、甚至有一些焦虑和空虚的情绪,我们每个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现代人,都可以从水中照见自己的身影。

关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何汶玦说:“艺术创作与做人一样,不应该取悦人们的眼睛,而应该在作品中创造一个全新的现实”。

何汶玦也确实这样活着、创作着,把画布作为舞台,毫无遮掩地彰显着自己,在混沌的现实中寻找存在的理由。

爱电影·画电影

当何汶玦“水系列”的创作进入到一种{jz}的境界后,他又重新另辟蹊径从电影中截取片段来做作画,再次从绘画的角度将电影定格。

电影是何汶玦从小到大的伙伴。在电影的世界里,虽然何汶玦没有像《天堂电影院》一样把自己变身为导演,但是,他同样可以在艺术的世界里做他的导演。何汶玦说自己画了多年的水,像讲故事一样地把时代大潮下一代人的沉浮都在画上呈现,直到有{yt},他又把胶片转换到画布上来说话。

何汶玦的电影绘画创作,表现的主题非常宽泛,从战争、政治、人性到情色和文化,无所不包,何汶玦可以在胶片的海洋中截取自己认为最能够表达自己的叙事和情感的方舟。“电影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记录着我们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而我创作的《看电影》主题系列就是通过电影中的某个画面来表达我对生命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

在电影场景和画面选择上,何汶玦有着自己的遴选标准,他说:“这些电影都和历史事件有关,必须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并且能让我为之感动的;图片既要符合自己的绘画状态,也要符合自己的个人感情。”

何汶玦创作的“看电影”系列作品里,他选取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青春》、《撒玛利亚女孩》等亚洲影片,他把中国导演张艺谋、韩国导演金基德等人拍摄的影片中或唯美、或情色、或古典、或浪漫、或生活化的镜头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这些电影作品大多有着稀薄的色彩和笔触,充溢着略带忧伤和惆怅的气息,这样充满质感的画面既吻合了何汶玦绘画的气质和基调,也传达出了画家本人对电影进行的二度创作。

何汶玦的电影系列打动了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并邀请了他为2008年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主题创作作品。对此,何汶玦说:“我为‘快成快客’主题创作的几十幅作品通过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我眼中的上海。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描写解放前的上海舞女沦落红尘与黑帮周旋最终成为牺牲品的故事,表现的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动荡,奢华的一面。而《股疯》表现的是新中国的上海,通过上海的一群普通市民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应对新鲜事物给自己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冲击。还有一幅作品选自电影《夜上海》,故事讲述了一个日本设计师与一位女出租车司机从相识到相知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了女主人公热情、善良、坚强面对生活的这样一个故事。我从中选取了一幅以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为背景的画面,来突出男主人公孤独的一面,这幅作品我主要表现的是人们与这座多元化不断发展的城市是如何相互依存的。”

通过这几十幅作品表现新旧交替中的上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何转变和发展的,这才是何汶玦创作的初衷。上海双年展期间,何汶玦的“看电影”系列作品勾起了上海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怀,意义非凡。

当我置身于何汶玦东营艺术区的工作室,偌大的空间里,四周呈现的是一幅幅“电影系列”的绘画作品,艺术家的绝妙创作带给观者梦幻般的错觉,仿佛进入一个艺术家的“精神城堡”,不同的是,在他的“个人电影院”里,不同题材的影片同时上演,我被画面上的影像包围,是梦又不是梦。这是绘画艺术带给人的视觉体验。那一幅幅电影系列的绘画作品,像一个个电影片断一样,连接着一个又一个欲说还休的人生故事。


画画是一辈子的事

古人云:文如其人。画家也是如此。画如其人。何汶玦的画和他的人一样是真实而又脚踏实地。

十几年的时间里,何汶玦的艺术创作专注于两个题材:“水”和“电影”。这两个载体看似不同,但是无一不是承载了岁月的记忆和时光的痕迹。不同的是,水是流动的,而绘画是将电影画面定格。这种动静的转变恰恰正是画家本身日渐成熟带来的变化。

画家这个职业和导演一样,因为涉及艺术的表达,所以经常会被各种人解读。何汶玦最初画的“水系列”,因为水本无形,所以有不同的诠释版本,对此,何汶玦也不作过多的解释。何汶玦说:“我作品的意思其实就是没什么意思。”不解释,本身似乎也暗合了水的气质。

自从2008年,何汶玦受邀参加上海双年展,将“看电影”的系列作品做到了{jz},受到了广泛好评后,他又将敏锐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当下的现实生活。何汶玦再次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将创作的关注点放在了最能展现中国当下生活的各种场景里。

在何汶玦新近完成的“当下中国场景”系列作品里,他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寻常题材,何汶玦的创作从来都是从最熟悉的东西画起,火车站、电影院、菜市场、医院等一些比较特殊的生活场景,在何汶玦的作品里构成了另一个鲜活而又真实的生活画面,这样生活化的真实场景容易引发观者精神上的认同。因为题材不飘渺,所以何汶玦的画带着烟火生活的气息,真实、朴素、亲切而又让人倍感温暖。

作为观者,我认为画家和观众{zh0}的对话就是看画的过程,画家把自己的情感、经历、情绪和一些内心的隐秘都承载在画布上,袒露给看画的人,没有言语的误会,也没有肢体的哗众取宠,只有静默地注视。正是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挑战了画家作品的内容含量。

平日里,何汶玦深受母亲的影响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许因为他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所以每次看何汶玦的画,总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的画背后有故事,有70年代的人在面对旧价值观崩塌,在躁动中寻找平衡的慌乱,以及一些温暖的场景和柔软的回忆。

做艺术的人,经常会纠结于创作的灵感。这对那些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来说,或许有点操作难度,因为他们的思考没有轨迹。但是,对何汶玦这种走人文风格的画家来说,灵感经常来自于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因为何汶玦有一颗天生敏感的心和极具洞察力的眼睛。

因此,何汶玦{zx1}创作的“当下中国场景”系列作品会让观者感觉更加真实实在,可以让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从中找到心灵上的共鸣。对此,何汶玦说:“我所有的固执和情结都在我的画里,不仅仅是我,还有70年代人眼里的世界。”

何汶玦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水系列”、“看电影系列”还是 “当下中国场景”系列,无一不代表了这些年以来艺术家的心路历程。看何汶玦的绘画作品,会发现他将心思全用在了画画上,十余年的努力使他获得了商业和学术的双重认可。在中国的当代艺术日渐繁荣愈来愈受全世界关注的今天,也许,何汶玦的成功与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热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多年以来的坚守和坚持。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造成了重创,但不管艺术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不管外界评价如何,何汶玦从未想到去迎合,而是坚持从心出发去创作,坚持不懈地表现现世的变迁与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对于未来,何汶玦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坚持画下去。

何汶玦说:“画画是一辈子的事”。说这句话时的何汶玦看上去心平静气、不急不躁,有一种稳操胜券的从容不迫。这种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大艺术家的范儿也许是他天生的个性使然。他的姿态不由得让我联想起xx作家毛姆说过的一句话:“艺术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如果艺术家赋有独特的性格,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我也可以原谅。”

何汶玦:用画布当作舞台  
何汶玦:用画布当作舞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何汶玦:用画布当作舞台_水果严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