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某月,“落霞与孤骛齐飞”,猪肉和鸡蛋共涨,弄得猪肉成了新贵。一次在超市碰上大量新鲜肉鸭,劈成半只在大冰柜上成堆卖,每斤才4元6角钱,那时猪肉价格接近10元了,这些鸭子象是为平抑物价拿出来抛售的。看鸭子的纵剖面觉得气色不错,于是挑了半片肉厚的鸭身,一斤八两重,8元几,这价钱比猪肉便宜一多半。买回来一直放在冰箱快被遗忘了,突然想起那半只鸭子来。
俺嘴馋,眼睛更馋,偶尔在书摊上、网络里搜集一些不得藏书家青睐的旧食谱之类,闲来翻翻聊以充饥。充饥当然说得严重了,饿肚子时看那些书肚子里更闹腾。今天既然惦记上不常做的鸭子了,怎么做来吃是个问题,忽发奇想,何不从老菜谱里选一个方子试试。
这种事出于即兴,没耐心翻遍书柜里所有菜谱,遂采迅翁测字之法,就选抽出的{dy}本,哦,是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名菜》。就是它了,江南多水,鸭子常常入馔,北方人擅长的烤鸭,据说还是从金陵传来的做法改进的。
《上海名菜》是本薄薄小册子,其中鸭菜共有七品,我得斟选一下。“烤填鸭”——不可能,pass;“干烧鸭丝”——用大量油炸,不喜欢;“元宝鸭子”——又名八宝鸭子,是上海老饭店的名菜,这菜麻烦不说,最主要的是要用全鸭,可俺这才半只;“糟烩鸭块”——也很好,可是家里没有必不可少的香糟;“清蒸炉鸭”也需要香糟,都免了;“黄焖野鸭”——废话,我这是饲养场的家鸭啊。{zh1}只剩下一个“烩鸭条”,这正象电视里智力测验的选择题,当人数与题数相等时,轮到{zh1}一位是没有选择的。烩鸭条,那就是它了。
做法找到了,但并“不唯书”,参照菜谱有所改良,且看我是如何下厨的:
{dy}步,将冻得梆硬的半个鸭身从冰箱取出,清水中浸泡两小时。鸭身泡软后洗净,冷水下锅,小火煮10分钟。
第二步,捞出鸭子,自来水冲洗鸭身,为让鸭皮脆嫩有嚼头;快刀片下胸脯、大腿上的厚肉,斩成0.5*1.5*3厘米的肉条备用;鸭身其余部分继续扔进锅里煮,撇去汤中浮沫浮油,丢两块碎姜。
第三步,取一小把蒜薹,摘好洗净,去掉尾部白色老根,切成寸半长段;姜切细丝。
第四步,油锅坐火倒油少许,先搁六七粒花椒和两三根干辣椒,冒烟后放姜丝、鸭条,大火迅速煸炒,洒些黄酒,约三分钟后加盐,放入蒜薹,稍淋点水继续翻炒,两分钟后滴几滴香醋关火装盘。
还有第五步,锅中的鸭汤里放入冬瓜骨牌块,点盐调味,停火缀以香菜末,即为冬瓜鸭汤,洒些火腿末滋味更胜。半个小时,美味的一菜一汤就齐了。烩鸭条成菜应是白绿间红,肉嫩而鲜,微辣稍麻,裹以米饭,下酒亦宜。
这道菜,《上海名菜》中的原文只有寥寥四五十个字,但原法需要改良。首先菜谱中不加任何辅料,上桌来是一盘净鸭肉,在五十年前也许很解馋,今日家常做法应该配以蔬菜,既保持营养均衡又引人食欲不太油腻。可以配上青红辣椒,也可以如本文配蒜薹。另外上海本帮菜不用辣椒,很少用花椒,现在添了少许麻辣更引人食欲。其实辣味早已风行大江南北,不喜辣的朋友自可省去辣椒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