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举,汉族,1950年11月出生在修武县大高村乡大高村一个农民家庭。1969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在大高村综利化工厂、修武县利康化工厂担任厂长。
2002年,他所在的修武县利康化工厂因环境污染问题停产。
企业因环保而倒闭,让李天举深受触动,开始xx节能环保问题。
其实,李天举天生是一个喜琢磨爱梦想的人。
早在1992年的一个夏日,午休的他面对头顶悬空转动的吊扇发呆。一个灵感闪现在他的脑际。外观上看,吊扇是由一个固定的轴和转动扇叶组成,内部是线圈和磁场。这个吊扇本身不就是一个电机?
这个发现,让李天举惊喜万分,激发了他更多的联想和设想:有了电,自行车可以不用脚蹬,汽车就可以不用发动机。
几年后,现实证实了他的设想xx是正确的。1995年,南京大陆鸽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出{dy}辆合格的电动自行车,2009年3月23日,在位于锦州滨海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锦州{dy}辆电动汽车正式下线。
但是,李天举发现无论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汽车,存在的缺陷是充电后,跑不快,跑不远。
如果电动与发电功能集成,实现两项功能的同步运行,电力就可以持久,上述的缺陷不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天举的脑海。2002年,不再是企业厂长的他开始大量查阅关于电机与发动机技术方面图书资料,了解到磁和电是直接的物理现象,又有着相互利用的关系。电机通过电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动,发电机是通过线圈切割磁场产生电,磁场是两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天举突发奇想,如果两者可以共用一个磁场,xx可以达到同步运行的效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降耗。
梦想决定行动。下一步,李天举开始设计制作方案,绘制加工示意图。接下来5年的日日夜夜里,他进行了近千次实际性操作试验,循环往复地转变思路、改进方案,他在对比中摸索,他在推理中论证,他在置旁人不解甚至非议于不顾,去感悟抽象的科技研制,这种尝试肯定是艰辛的。为了这个尝试,他先后卖掉了两套住房,不分昼夜地自我封闭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卧室,累了就睡,醒来又开始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月15日,李天举的“电动·发电集成机组”技术实验成功,当即以国家创新专利技术名义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编号是CN200710000806.0。
2008年6月18日,这项专利公诸于世。专利内容是,本发明属于电机范围的一种电动、发电集成机组。在电机壳内壁中部固定定子磁铁,电枢由轴支持在定子磁铁的中心轴线上,电枢两端的轴上各固定换向器,换向器的外周上套上碳刷,靠近换向器的轴上固定轴承,轴承固定在端盖的中心,在电机的外周上还固定有底座。同一电枢开有16-100个嵌线槽,电动机线匝嵌入嵌线槽的奇数槽内,发电机线匝嵌线嵌入嵌线槽的偶数槽内,电动机、发电机的线匝引线分别连到轴两端的换向器,由电刷引出。本发明是电动、发电的一个集成化体系,也就是一机运动同时产生两种功能,广泛用于电动车业、民业、通讯、航天、军事等。
2008年12月,李天举以自己姓名方式注册了焦作市天举动力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及推广他的专利产品。公司向河南省发改委申报立项,项目很快被备案(豫焦市域工[2008]00280号)。
2009年4月27日,焦作市发改委予以立项。项目概况内容是,电动发电集成机组是一种创新技术产品,其技术特点为电动自发电,可广泛应用与民用、通讯、航天、军事等领域。年产10万台电动发电集成机组项目,包括30KW以上机组2.5万台,10-20KW机组2.5万台,10-15 KW机组2.5万台, 10 KW以下机组2.5万台。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电动车蓄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电池寿命,推动我国电动车行业又一个质的飞跃,每年还可减少社会燃油消耗60万吨,节约用电4.5亿kwh。同时,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电动·发电集成机组”项目的立项,吸引了许多投资商的目光。但由于占地面积和资金投入的巨大,络绎不绝的洽谈者,叹为观止。李天举却踌躇满志,近日,他已向国家科技部申报星火计划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电动·发电集成机组”技术原理,使电动和发电达到了一个低耗节能的功能,适用于电动车核心技术、能源补偿及快速充电,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动力消耗,还可在车辆行使过程中对电源进行能量补偿,从而提高电动车的一次充电的续行公里。此技术在电动和发电的磁电共用,无论是物理原理上,还是工艺上,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和历史性的技术变革,在电动和发电的综合降耗节能方面,解决了历史性的难题,是划时代的贡献。(王松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