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被不少大学生称为“毕业季”,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尚未求职成功。
又到“毕业季” 求职尚未成功
每年6月被不少大学生称为“毕业季”,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尚未求职成功。一则《{ms}“零月薪”,哥为找工作愿意当“负月薪”》的帖子在各大论坛热传。当“零月薪”和“负月薪”这类名词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醒目的位置时,各方声音有赞有弹,有对大学生就业不再眼高手低摆正心态感到欣慰的,也有反思大学教育价值所在的,有感叹就业压力下的无可奈何,也有质疑此举有违反法律之嫌。
大学生:容忍“零月薪”只为换取工作经验
在求职压力如此之大的背景下,除了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之外,也有许多求职者选择不对口的工作、去偏远地区或者基层工作,“零月薪”或“负月薪”也成为其中被火热谈论的一种。
对于“×月薪”,有人解读为大学生之所以情愿白打工甚至倒贴,是由于现在不少用人单位拒绝招聘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但也有人认为:这虽然也是现实,可大学生为了获取工作经验而自掏腰包,是否真的有此必要?
华南理工大学的马同学就认为,大学期间大学生通过实习获取的经验,是可以成为工作经历写入简历中的。如果到了毕业才想起需要工作经验,那实在是为时已晚,这已经在起跑的时候慢了半拍。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大家误读了大学生“零月薪”的意愿。大学生之所以可以容忍“零月薪”,目的也是想通过这么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获得宝贵的工作经历。调查显示,大学生“接受零月薪的时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可达半年”——换句话来讲,大学生只是把这段时间当做积累经验、获得工作的一个就业技巧而已,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企业:一味降低身价只会适得其反
企业面对大学生对月薪要求不高甚至是没有要求的情况,会不会更加青睐这样的应聘者呢?对此,很多企业认为如此放低要求的学生,是不是本身能力有问题?或者对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信?这样的应聘者即使是进到公司也不知道能否胜任工作。如此看来,一味地降低求职要求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一个对薪水一点要求都没有的人,企业可能也只会敬而远之。
这份出现“零月薪”名词的调查报告的撰写人、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之后也在媒体上表示,当时设置“零月薪”如此极端题目的初衷,只是为了考察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到底是以工作发展为导向,还是以薪水待遇为导向;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赞同随意克扣员工工资的企业存在。
他认为,正规企业是不会接受“零月薪”大学生的。因为,一般企业的薪资都是根据不同的岗位层级设定好的,这种特殊要求反而会打破规矩。如果企业因为现在劳动力充裕,就落井下石实行“零月薪”制度,这不但对于大学生不公平,而且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最终也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记者观察:不要妄自菲薄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已经没有原先的眼高手低了,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在逐步成长的表现。但是,如此对自己的月薪值期望无限降低,甚至放弃月薪或自掏腰包的状况,实则为社会形势下所表现出的极端现象,也是对大学生的不公平。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选择“零月薪”、“负月薪”这种极端的做法,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价值体现。虽然很多过来人都主张大学生并不应注重走入社会{dy}份工作的薪酬水平,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在这份工作给你带来的能力提升和经验积累,以及自己以后的发展前景。但是,这并不是让大学生如此放低要求,甚至妄自菲薄,“零月薪”并不是出路,也并不能缓解就业难的现实。中山大学今年毕业并已经找到工作的小何同学听到“零月薪”、“负月薪”等词后,甚是不解,他说,虽然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对自己还是充满了信心的,一次次的面试后最终获得了还比较称心的工作。
社会一直强调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要认清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这句话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不要眼高手低,要虚心求职;而另一层意思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就是建议大家不要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适当地降低自己的期望月薪值的同时,也不能过分贬低自己,懂得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摆正,既不高,也不能低。
名词解释:
零月薪:由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学联主办,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承办的2010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近日发布调查结果:18%的大学生愿意接受“零月薪”,较2009年上升16.7个百分点。(《中国青年报》)
负月薪:“几百个同学去抢一个岗位,哥不得不使出‘撒手锏’:负月薪竞聘!”近日,一名大三男生称,一家知名公司在校园招聘时,不少学生提出愿“零月薪”上岗。为了在众多应聘者中胜出,他提出不但不要月薪,还可以每个月付用人单位1000元钱,并将自己的做法发到网上,引来网友热议。(《现代快报》)
法律背景: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zd1}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zd1}工资标准”。因此,“零月薪”、“负月薪”在法律上是xx不允许的。
个人见解:
看到这篇文章肯定为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叫屈,为更多的八零和九零后叫屈,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整个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说的不好听一点,是我们自己在破坏“就业游戏规则”,从长期来讲,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利。对于目前这种现状我们是不是该打破习惯性思维限制,跳出红海,开拓性的去找蓝海呢?即使是一样的专业,一样的年龄,是不是该更多的思考和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呢?一味降低薪资我觉得是不可取的,我想,机会永远给与那些愿意动脑子思考的人,给与那些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有明确规划的朋友,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比别人早迈出一步,早思考属于自己的职业人生!
希望每一个求职者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北京智诚东方管理咨询工作室职业生涯规划部
谢谢朋友在百忙中品味此文,欢迎朋友联系沟通探讨!
Email:xinlingwall@163.com QQ: 8133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