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念•艺术—— 近代淄博民间陶瓷艺术展侧记_安立华与淄博窑_新浪博客

 

 

淄博近代的民间陶瓷到底怎样?它在艺术、审美、文化、民俗、历史,包括研究等方面又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和认识它?这些问题过去似乎极少有人认真想过。但是,首次亮相于今年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被人称为“一次重大的发现”的“近代淄博民间陶瓷艺术展”(以下简称民陶展),不仅让中外人士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了淄博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更是对原有观念的一次强烈冲击,同时,它还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本土文化、思考本土文化,即到底我们的文化优势何在?特色在哪里?等等诸多觉醒。直至今日,人们才仿佛发现和意识到:这些曾发生在自己身边,具有鲜活艺术生命力的民间土陶旧罐为什么如此博大、如此迷人,而它们差点就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透过此次展出,如果能够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唤起人们自觉地抢救和保护意识,进一步改变一些人对于近代淄博窑的种种偏见和刻板印象的话,我想我们办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近代淄博民间陶瓷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其敦厚、质朴、粗放、自然的品质是其他地区的各个民窑所不及的。更与以瓷质坚致细密著称的江西景德镇窑大相径庭,二者形成了我国陶瓷生产的南北两大派系。

近代淄博民间陶瓷,若从清代中晚期算起,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结束,大约有近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当时xx的窑场有八陡、福山、山头、北岭、杌子、窑厂、李家窑、渭头河等,从业人员多达万余人,可谓窑业兴盛、商贾云集,一片繁荣景象。但必须承认,它在制陶技术与工艺上却始终处于较原始落后的境况。

此次民陶展,共展出这一时期淄博窑生产的六十多个品类约近二百余件展品,其中以盘类居多,虽然规模并不宏大,但已经能够反映出近代陶瓷艺术的基本风貌。从整体上看,近代淄博民间陶瓷大致可分作两类,一类是以黑、酱、青、老鸹翎釉为代表的低调单色釉产品,这类产品造型大多粗重、笨拙,以瓮、罐、盆、罈等为大宗,制作精细者通常饰以凸线模印纹,以此形成传统。较具代表性的产品如“福”字扁瓶、鱼鳞坛、酒坛,以及灯盏和婴儿坐器——婆婆等;另一类则是以“土制青花”、“民国红绿彩”为代表的彩绘产品。此类产品集中展示了近代淄博的民间民俗绘画,更展示出民间艺匠高超娴熟的画技与天赋。

 

 

许多艺术作品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堪与当代大师相媲美。较为xx的产品如大鱼盘、茶盘、猫枕、合碗,以及帽筒、花瓶等等。但不管哪一类,“讲求实用、注重装饰”始终是近代淄博民间陶瓷生产所遵循的基本创作原则,淄博窑工巧妙地将这两者xx地结合起来。

近代淄博民间陶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及乡野情趣,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在这些“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中还寄托了劳动者许多美好、朴素的愿望和感情,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渴求与向往,这也是近代陶瓷的一大特点。

在展览中,一些少见而独具匠心的作品,激发了观众浓厚的观赏兴趣。

例如,窑工们将睡觉用的枕头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其中有一件形体异常高大的半圆枕,四面皆镂空着繁缛的花纹,遍体通施老鸹翎釉,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亦让人体会何谓“高枕无忧”;其中一件民国时期的酱油瓶也十分引人注目,因为它的形状几乎与中国{dy}酒——茅台酒瓶的造型一摸一样;一件大鱼盘上的“直行鱼”让人联想到六千五百年前发生在仰韶文化中的“半坡鱼盆”,它有力地折射出人类所共有的文化心理,阐述出原始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内在联系;采用三寸金莲的构想创作而成的水烟座极为别致而富有意味,想必许多人都不曾见过;自明代以来,淄博窑就开始盛行扁状器物,展品中有一件青釉龙首壶甚为奇特,实际上他就是将一大一小两只扁壶粘接而成,上头仍保留着手工痕迹,也不知是哪位窑工突发奇想所产生的一件杰作;展品中可以看到当时蒸馏干粮用的陶箅子,以及各式各样的彩绘戏曲、人物、动物、山水、瓜果和花鸟画;淄博窑工还在其中一件花瓶的背后为我们出了一道“字谜”游戏,静待观赏者去猜想;此外,观赏中还可以从展品中了解“八陡的瓶子——嘴硬”这句歇后语的由来。总之,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故事可读,处处皆引人入胜。综观整个展览,可以套用xx学者宋伯胤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件件都是盛着生活,装满历史”,是“见物见人”的民间艺术珍品。

 

 

                                          (本文发表于2003年台湾《陶艺》杂志。略作改动。)

郑重声明:资讯 【生活•观念•艺术—— 近代淄博民间陶瓷艺术展侧记_安立华与淄博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