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素养能超越生活方式吗?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2010-06-26 00:52

2010-06-26 00:01

2010-06-25 21:47

2010-06-25 18:26

2010-06-25 18:22

2010-06-25 17:38

2010-06-25 17:24

2010-06-25 17:17

2010-06-25 17:13

2010-06-25 17:09

2010-06-25 17:07

2010-06-25 16:24

2010-06-25 16:24

2010-06-25 14:42

2010-06-25 14:32

2010-06-25 14:23

2010-06-25 13:50

2010-06-25 13:34

2010-06-25 12:54

2010-06-25 12:19




   文明素养能超越生活方式吗?

 ---郑渝川,2010.06.23

《华商报》报道,西安市有关部门近日提出了“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标准和培育方案。引人注目的是,该市提出,五年内,要让一半市民认识500个繁体汉字、会说900句英语,还要能诵读唐诗宋词、以及歌德、普希金等国外大家的诗作,能对外国游客进行简单景点介绍;为此,当地将实施外语口语培训、再教育经费补偿等制度,并要求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前必须接受文明礼仪培训。

我国改革开放,以及二战后独立的许多新兴民族国家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都有许多相通的经验教训。即以我国深圳、成都,韩国首尔,新加坡为例,城市文明的实现,固然离不开正确政策方针、城市管理者科学领导,以及被称为“精细化管理”的一整套动态改进的体系;但归根结底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往细一点儿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恐怕是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

换言之,任何试图大幅度超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超越市民生活方式,而强行“嫁接”的文明礼仪、行为标准、审美情趣,用意可能美妙,但结果一定糟糕。十年前,我上大学时,暑期曾到川西某民族自治州参加社会实践,路逢北方几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爱心捐助团体,他们为当地贫困的少数民族村民送来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甚至还有电熨斗等小家电。等到暑期实践结束时,我应邀去一位家住当地山区的同学家做客,却惊异的发现,冰箱被用成了衣柜,洗衣机成了米缸,电熨斗的电源线被截下、两头钉起来、晾晒着小孩子的衣物。原来,那时候当地许多地方还不通电!但并不影响来自外地、大城市的捐助团体和好心人,年复一年的送来新款的家用电器。

当然,我不是说西安所提出的“市民人文素养”方案全无可取之处。即便以新闻报道短短截取的内容来看,其中有一些属于当地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弥补,如加强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充实相关硬件和人力投入等。

但该方案也有不合时宜,或者说违背法律平等精神的条款。给予办理暂住证(居住证)的外来人口以城市福利(公共产品)的做法,是对的,但并不能以此捆绑培训条款,要求外来人口必须通过文明礼仪的培训和测试。这不仅将一个暂住证的要求提高到某些国家对外来移民进行归化审核的程度,而且在廉租房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前提下,无分本地外地人,都很难达到与当地倡导的文明礼仪标准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更何况,当地的方案开篇就论定“外来人口文化水平低、文明习惯差”,这样的说法太过于荒谬。

最值得玩味的当然是西安对“全民说英语”目标的寄寓。且不论对市民提出的这番硬性要求是否合法,观察全球非英语国家(地区)的诸多国际化大都市,其融入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和商贸圈子所依仗的,在语言人才领域,主要是一大批高素质的主流外语和小语种翻译人才,而非普遍性的低水平英语。此外,要知道,通行、主流的外语也并非英语一种,要是骄傲的法国人处处听到南腔北调的英语,反而找不到能完成法语基本对话乃至准确翻译的当地人,当地苦心孤诣追求的旅游和引资目标岂不是难以实现了?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文明素养能超越生活方式吗?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