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点烛光与交换戒指、倒香槟、切蛋糕及喝交杯酒等,成为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仪式之一。婚庆行业设计出了千姿百态的蜡烛、烛杯与烛台,更制做出了可抗12级台风的点火棒。
大约两年前,两位新人高举防风点火棒,如攻城拔寨般艰难点燃全场烛光的景象,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代之而起的,是新人手挽父母同走红毯,或播放一部浓缩亲情的家庭短片,等等。
点烛光,源自东邻;由曾留日的婚庆人于10年前首用于上海,渐次燎原全国。我在某婚庆公司的陈列台上,还曾看到过有署名全国婚博会的机构颁发的“xx烛光仪式”的荣誉铭牌。
烛光仪式的本义其实很美;在注重礼节、彬彬有礼的日本,应该至今韵味依然,光芒依然。
谁又能想到,这独具情韵的仪式到了中国,竟不知先被谁解释成取代点烟环节,继而又堕落为调皮亲友刁难新人的玩物!以至强悍的婚庆公司,每场必备两支防风点火棒,随时准备与调皮捣蛋者决一雌雄。
然婚场并非战场,为了一支蜡烛,犯不着高度戒备、全副武装。于是,烛光渐渐熄灭,再也没有新人敢与亲友“玩火”。
也好,也好,少来点虚的,多来点实的。还是想想,怎样做好情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