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简述------ 【时尚生活常识】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旅游渐渐地成了时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正的旅游无非也就是对大自然的秀丽山川和各地人文景观的观赏,,其中古建筑又是后者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古建筑毕竟与日常生活缺少联系,人们的兴趣也往往因其艰涩复杂而怯步,其实在今天古建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很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书籍;古文化的传承者不应该只是少数人,了解一些古建知识必然也会使生活和旅游活动有更多收获。以避免旅游一次到头来一趟“白相”【上海土语:白玩】,,

【木构建筑】

很多人在旅游途中不太喜欢去寺庙,因为感觉它们大同小异,除了佛像、壁画、经幢等文物外建筑们看起来要么就是差不多——全都是大屋顶,要么就是太复杂——各种构件即叫不上名字也不知道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中{zj1}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木构架为主体,榫卯连接的木构建筑。木构建筑从初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除了建筑技术本身的不断成熟,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和民族交融也影响着建筑形式,而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更是始终体现在木构建筑上。

  中国人天性亲近自然,建筑材料皆取自最普通的土木,一方面并不追求建筑物长存不灭,另一方面在外观上始终保持延续性和统一感,{zd0}限度发挥了木质材料优良的抗震性和单体木构件可替换的特点,最终为后人保留下由实物组成的长达1200多年的木构建筑史。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对中国木构建筑有个大体印象:凡是南方建筑多清秀飘逸,而北方则显浑厚,常见的明清建筑多色彩鲜丽、结构拘谨,早期建筑则显得外观质朴、造型舒展;同样是大屋顶木构架,因其结构比例和内部结构的差异而给人感觉大不相同。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唐宋建筑气势恢宏,但明清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元代建筑外观上粗糙,创新上却令人惊叹;古建的价值除了其中凝固的艺术和文化,还有不可复制的时代精神。

【古建台基】


从视觉直观上和建筑顺序上都可以将木构建筑简单分为三部分——台基,屋身与屋顶。

  一般认为台基包括台明和埋深,地面之上柱脚以下砖石包砌的可见部分称为台明,不可见的地下部分称为埋深。因为古建一般是木柱承重,即所谓“墙倒屋不塌”,所以柱下结构就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地基,也叫基础(指在砖石包砌内部直接承重的结构)。

  基础的做法大约在清代逐渐定型,从上到下依次是柱顶石、磉墩和灰土。不过上用灰土和磉墩是北方的习惯做法,南方长江下游等地的基础多用石料。柱顶石又称磉盘、柱础,有古镜、覆盆、石鼓等形式,主要作用是隔离柱子防潮防腐。
古建中为了登上台基而修的台阶称为踏跺,常见的有条石的如意踏跺,两旁有斜面石料的垂带踏跺,锯齿形缓坡的礓碴(音疆查)和中间刻有龙凤的御路。同样栏杆也有多种装饰,如宫殿就多用龙风流云。

  须弥座是一种高级的的台基栏杆组合,又名“金刚座”,名字源于须弥山,在佛教中是世界的中心。须弥座{zd0}的特征是有束腰,多用莲瓣装饰上下枭,雕刻华丽,在大型殿堂使用。

【古建屋身】


 建筑最外侧靠近屋檐的一排称为檐柱,四角的柱子称为角柱;檐柱以内凡不在屋脊位置的都是金柱,屋脊正下方的一排称中柱,其中在山墙内直通屋脊的叫山柱。传统的木构建筑中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单位称为“间”;计算建筑面积时用正面的“面阔”来表示长度,侧面的“进深”表示宽度。

  1、柱
  
  从平面图上看古代木构建筑几乎都具有左右对称的柱网结构。建筑最外侧靠近屋檐的一排称为檐柱,四角的柱子称为角柱;檐柱以内凡不在屋脊位置的都是金柱,屋脊正下方的一排称中柱,其中在山墙内直通屋脊的叫山柱。如果建筑前或前后出廊时檐柱也可称廊柱,那么门窗所在的就是金柱位置。例如老北京的四合院有一种门叫“金柱大门”,即门板是设在金柱位置。

  在保证左右平面对称的情况下有时建筑会减去或移动部分内柱,以获得更开阔的空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减柱法或移柱法,常见于宗教建筑。如上图中就减去中柱两根。

  2、面阔、进深

  传统的木构建筑中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单位称为“间”;计算建筑面积时用正面的“面阔”来表示长度,侧面的“进深”表示宽度。

  在正面由于看到的柱子都是双数,四根柱子就是面阔三间,六根就是面阔五间,依此类推。正中的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遇到九间以上情况则增加次间的间数。计算进深可以用“间”,也可以用“檩”(建筑短轴方向的墙称为山墙,檩是垂直山墙方向的圆木),两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各步的距离总和即是进深的深度。如上图的房屋带前廊的情况,进深也叫“通进深”,包括廊进深一间和进深三间,也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即五檩)”。

3、梁架

  木构架结构经过不断演变,最终形成明清标准化制度化的体系,这也是今天所见绝大多数古建筑、传统民居甚至仿古建筑采用的体系。

  木构架的建筑是由柱子承重,屋顶的重量通过檩、梁、枋、瓜柱等传递到柱身。檩通常断面圆形,和柱一样有脊檩金檩、檐檩、之分。梁是断面矩形的平置木料,不同位置的梁名称不同,一般用承托的檩数命名。枋的作用主要是联系柱与柱,和檩的空隙填有称为垫板的木板,形成“檩垫枋”结构;枋的种类也很多,除了脊枋、金枋、檐枋这些纵向枋以外还有抱头枋、穿插枋、随梁枋等横向(建筑物短轴)枋,其中随梁枋还有承重作用。在一些较大的建筑上常有两层檐枋(额枋),分别称为大小额枋。支撑在两层梁架之间的短木叫做瓜柱或柁墩(高度超过宽度时叫瓜柱),位置不同也分成脊瓜柱、金瓜柱等,为了稳固脊瓜柱常常使用角背。

【古建屋顶】


像鸟翼一样的屋顶是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即使在木构建筑淡出历史舞台之后仍是建筑设计传统风的代表符号。看似差不多的大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等级划分,根据不同建筑需要还可以组合,如宫殿、寺庙正殿可加重檐表示更高级别。民居则只能使用硬山、悬山、卷棚顶,攒尖一般在亭台使用。

  中式大屋顶的最初也是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墙体,为了避免墙柱因雨水湿潮受损需要深远的出檐,所以在各种屋顶形式中最晚出现的是看似最简单的硬山,因为直到明清之际烧砖的技术进步后墙面才不再怕雨水。


硬山顶民居老屋使用封护墙,悬山顶等则用老檐墙,即看得见檩子和檐垫板。所谓“出头的檩子先烂”指的就是在歇山和悬山顶建筑山面的檩子,为了保护它要在檩子头上钉“博风板”(也称“搏风板”),其下正中有悬鱼和惹草装饰。博风板即使在封护墙也保留下来,不过是砖石结构。

  关于悬鱼其实还有羊续悬鱼拒贿的典故。《后汉书•羊续传》记载,东汉的羊续做南阳太守时府丞送来了鲜鱼,羊续为官清廉,虽然收下却将鱼悬于庭中,拒绝了府丞的二次行贿。羊续后来有了“悬鱼太守”之称,悬鱼一词也用来形容为官清廉。之所以用在建筑上一是装饰作用,二是为了以水克火,保护房屋免受火灾。


7 2010-01-13 21:29 |
简称木工匠
8 2010-01-14 14:54 |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古代建筑简述------ 【时尚生活常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