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四川卷xx分析- tgp1963@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

2010年高考四川卷xx分析

2010-06-26 15:19:48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2010年高考四川卷xx分析

     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高考xx的质量直接影响学xx挥和高考录取。今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依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展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xx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太难或太易的情况?与即将开始的高中新课改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期我们刊发四川卷高考部分学科的xx分析,以飨读者。
  语文:看似寻常实奇崛
  ■ 朱 丹
  今年四川高考语文xx,稳中求变,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的延续性和与新课标衔接过渡的趋势。xx结构稳定,题目难易适度。在xx取材上,保持了“三维”取材的思路,即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的现实生活、显性和隐性的课本素材、文质兼美的课外文本材料等三个维度选取和组合xx素材,看似寻常实奇崛。
  今年四川高考语文命题稳中有进,体现出综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开放性更大、整体感更强等特点,尤其体现出xx素质教育的意识更浓的特点。
  1、注重测试考生创新思维能力。如19题要求考生对陶渊明诗句“悠然见南山”的“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这就测查了考生的想象能力;21题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对几何学上“点”的属性思考出发,或联系社会现实的某个方面,或联系考生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在联想的思维发散中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感悟。创新就要根据已知探讨未知,7题根据《书画装裱》一文提供的信息去推断文内与文外信息,这就是让考生从阅读中再生信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
  2、注重测试考生生态环境意识。如五大题,让考生阅读外国散文《自然》,与文本作深层次对话,和作者一道去感悟大自然的神圣、庄严、博大、深邃,受到精神洗礼,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契合。13题诗词鉴赏《减字木兰花》让学生欣赏花团锦簇的美丽春光。20题让考生仿照“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续写两句话,要求从不同方面表达保护生态环境之意。
  3、注重测试考生审美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审美鉴赏的命题只能是“高起点低落点”。今年考的宋词,简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词隐含的伤感之情,通过对花繁叶茂的美丽春景的品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愫;14题阅读美国作家爱默生散文《自然》,在对词和句的理解,对全文主题思想、情感意绪的把握中测试考生审美鉴赏能力。
  4、注重测试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方面,选择在日常生活和报刊杂志上常见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类型,第六大题或考查考生捕捉和筛选主要信息、正确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或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等。扩写题继续从考生所学课文中选材,既综合考测仿写、扩写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又意在启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用教材教学生。
  5、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今年的xx在这方面作了尝试,例如,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到物理学中相关概念;xxx要求考生从几何学上“点”这一概念的认识出发展开联想,有感而发,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文理渗透,xx考生把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拓展到自然科学领域。
  (作者系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英语:“川味”颇浓的优秀xx
  ■ 钟 跃
  纵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英语xx,结合四川省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的简单分析和对比,不难看出,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英语xx是一份“川味”颇浓的优秀xx。
  一、适度稳定,符合“川情”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英语xx的题型结构和分值分布与2009年的xx一致,为考生所熟悉。xx在命题思想、难度控制、能力层级方面保持了基本稳定。命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有利于”和“三个突出”,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和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突出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语言运用的语境及其设置、突出语言测试的“四度”(即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据部分考生与教师的反映,xx难易度在各题型间有所不同,但总体难度与2009年的相当,没有大起大落。
  二、命题规范,具有四川特色
  经过5年高考命题的实践探索,四川省xxxxxx的“川味”越来越浓。
  xx严格遵循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所考查内容均系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超纲”(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xx科学性较强。全卷xx设计遵循了语言规律,符合外语教学与外语测试的科学理论,体现了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基本原则。xx命制严谨,所用材料、设题的题干与备选项都做到了语言地道、准确与精炼,语境清楚,合情合理,答案{wy}。选择题的干扰项设置合理、规范、科学,既呈现出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又不直接给予任何暗示。
  没有人为设置的“陷阱题”或“偏、难、怪题”。各板块的设题都严格按照该类题的命题要求,精心打磨。“书面表达”突出了语篇应用的交际性原则,其话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再加上半部分开放型的考查方式,考生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挥的余地;提示采用汉语,条理清楚,简洁明了,让考生可思可想,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全卷xx在效度方面比较突出,较好地平衡了效度、信度两个方面的关系,难易分布合理,难度适当,区分度较高,十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xx所选材料在思想、情感、态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教育性。如完形填空短文通过对乘飞机降落前遇险的描述,谈到了如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的感受,对考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阅读理解A篇,回顾了读书在作者人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倡导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有较好的导向;B篇介绍一种低碳排放的环保型住宅,有助于强化考生的环保意识;C篇为某制药厂的人才招聘广告;D篇报道国际海军巡逻阻止索马里海盗袭击的情况;E篇展现了单身母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上述文章都有较强的时代性、社会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对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等均有积极的教育、xx和推动作用。 
  (作者系四川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校长助理)
  历史:引导四川课改 xx素质教育
  ■ 刘松柏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历史xx着眼于对考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xx素质教育。
  一、突出能力考查,xx素质教育
  突出历史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突破历史学习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误区,学科思维能力与思维层次明显提高。如“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题(第15题),通过xx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恳请其制止xx贸易这一历史事件,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认识对林则徐禁烟这一重大事件得出“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的新的认识。
  重视主题与史实的内在联系,以具体的史实来展现主题的不同层面,xx综合性更强。如 “农耕文化”主题(第16—17题)以农耕文化对传统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立意。第16题引导考生认识历史上一些重要观念、政策,如“重农抑商”观念、政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关系。第17题则从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xxx采取的革命斗争策略尊重中国社会具体情况这一历史经验,引导考生认识:我们的观点、认识以及政策等应尊重历史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重视考查内容的广泛性,材料形式的新颖性、多样性。xx在重视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内涵,突出了社会史、普通民众生活史的考查,使传统考查领域与史学研究新领域有机结合。
  二、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文关怀
  xx更加重视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倡导人文关怀。同时,更加注意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
  如“对外交流与文化繁荣”主题(第12、13题)从对外交流与文化繁荣的角度设计,引导考生认识对外开放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对外开放,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农耕文化”组题(第16—17题),不仅呼应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而且考查考生从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出发,认识中国传统社会性质,正确处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三农”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科发展,回归历史真实
  关注高校历史教育研究发展趋势,注重把史学研究新认识、新成果与中学教学有机结合,以纠正传统历史教学中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引导考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回归历史的真实。
  如“农耕文化”组题(第16—17题),“对外交流与文化繁荣”组题(第12、13题)、“宁江机床厂广告”题(第18题)、“城市与社会发展”题(第39题第3、4问)等xx,都展现了如何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的内在脉络去认知历史的命题思路和教学导向。
  四、关注地方特色,探索川卷风格
  从2006年开始分省自xx题开始,体现地方特色就成为命题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如“宁江机床厂广告”题(第18题),通过宁江机床厂在1979年6月25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推销其产品的广告,考查考生对四川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开拓创新精神的认识。再如学科内综合xx(第37题)的设计采取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大板块兼顾,不仅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板块知识的覆盖面问题,这一设计思路成为四川历史卷又一大显著特色。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长,四川省新课改专家委员会成员)
  数学:注重本质 考查素养
  ■ 李 勇
  2010年四川高考数学xx立足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突出数学能力的考查,较好地测试了考生的数学素养和进入高校的学习潜能,考察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1.注重思想,考查本质
  xx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理科第(5)(14)(20)题,文科第(10)(21)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理科第(10)(20)(21)(22)题,文科第(9)(20)(21)(22)题考查了分类与整合思想;此外,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思想在多个题目中得到了体现,突出了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这对中学数学教学回归教材、认识数学本质、重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低入高出,区分明显
  xx具有低起点、高结尾的特点,各类题型的起始题容易但压轴题较难,多数解答题的入手容易但要解答完整却并不简单。理科第(1)至(4)题,文科第(1)至(5)题,用很短时间就可完成。在解答题中,文理科的(18)(19)(20)题的{dy}问源于教材,对多数考生来说较容易。但(11)(12)(16)(21)(22)等题,知识的综合性强且难度较大,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数学能力较强的考生才能做好这些题目。xx的编排顺序体现了由易到难、低入高出的原则。
  3.能力立意,突出思维
  xx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文理科大量题目充分考查了观察、联想、类比、猜想、估算等直觉思维能力;第(18)至(22)等题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第(11)(15)(18)等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第(7)(17)等题考查了应用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文理科第(17)题以市场上某种有奖销售饮料的真实情境立意,其背景清新,模型具体、简明,叙述准确、简洁;第(11)(12)(16)(21)(22)等题考查了创新意识,文理科第(16)(22)题能有效考查考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是富含思维价值并且区分度好的高质量xx。
  4.文理xx,差异合理
  文理科xx在xx内容、编排顺序、难度要求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文科xx起点较理科低。文理科xx同题有9个,姊妹题有9个,不同题有4个。文科xx在思维量、运算量等方面明显低于理科xx的能力要求。这样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四川省文理科考生的差异。
  5.稳中有进,适度创新
  xx在题型、题量、难度分布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同时也有适度创新。文理科第(19)题,直接考查教材中最基本的三角公式的推导,突出了对数学本质和理性思维的考查,有利于纠正“教学题型化”、“解题套路化”的片面做法,有利于推进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理科第(22)题的立意是考查导数的应用,但题目中却没有出现导数的符号和信息,这样打破常规的设问方式颇有新意,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作者系成都市树德中学教师,四川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化学: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
  ■ 李 胜
  2010年普通高考(四川卷)化学学科xx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 2010 年版),xx背景材料新颖,呈现方式多样,紧密联系实际,加强了xx的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xx知识覆盖面较广、思维容量较大、难度适中。xx能正确引导中学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为中学教学向高中新课程过渡打下了基础。xx的区分度较好,有利于不同层次高校择优选材。
  一、注重创新,保持稳定
  题目新颖,注重创新,思路清晰,xx科学规范,兼顾了四川的地方特点。xx题型、卷长与2009年相似,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偏题和怪题,给人以清新、平和的感觉,稳中有新、稳中有进,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
  二、重视基础,突出主干
  xx遵循考纲,立足教材,重点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考查。xx具体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化学与生活、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反应、离子浓度的比较、电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化学实验设计、溶液浓度和化工生产中守恒法的计算等化学核心知识。
  三、重视能力,体现综合 
  xx以能力立意,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应用,着重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如28题通过给予有机新信息,要求考生与所学知识有效整合,着重考查了信息处理能力和推理能力;29题整合元素化合物、化学理论、化学计算知识,着重考查了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联系实际,突出特色
  xx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热点,关注化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坚持学以致用的命题特色,体现了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如第6题切入了“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等社会生活情景,体现了重视环保、强化节能减排的意识。再如第29题引入了四川攀枝花地区利用钛铁矿生产二氧化钛的化工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涉及的反应原理、生产条件控制、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计算等问题,新信息、新工艺与中学主干知识的结合巧妙,合情合理。
  总之,今年的化学xx以能力立意,体现了素质教育导向,稳中有进、稳中有新,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学科核心能力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和往年相比,Ⅰ卷选择题选项设计更加合理,叙述更加简洁;Ⅱ卷阅读量适宜,设问更加科学,层次性更强,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系成都石室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高三中心组成员、成都市中学骨干教师)
  地理:难易适中 区分度好
  ■ 周介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地理学科xx,其设计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2010 年版)的规定,xx的分值比例、题目数量、题型、xx结构等方面与往年保持一致。xx无超“考试大纲”内容,难易适中,区分度好。
  1.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应用,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xx的内容覆盖了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四大知识板块,自然与人文并重,有效地整合了中学地理课程相关区域地理知识,并重视对中国国情知识的考查。同时,xx强调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分析地理事象,探究地理问题。例如,依据城、郊气温资料,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探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2.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xx以“呈现实事素材,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基本思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命题设计,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省(区)能源生产结构资料,分析“环境问题”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利用气候和民用井地下水资料,分析“自然灾害”和“环境特征”;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古都——杭州的城市区位因素等。
  3.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综合测试考生的地理能力。
  xx注重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例如,对我国东北平原与中亚地区河流补给、农业气候资源的差异性分析;通过自然要素间的联系,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以东北亚东部等温线分布特征的分析,归纳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今年地理xx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对考生“文科综合四项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主要表现在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问题的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描述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特征的判定等。在“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方面,继续要求考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地理事象。
  4.注重渗透正确的地理观念,体现学科的社会价值。
  xx注重渗透正确的地理观念。例如:以“日出时刻的纬度差异、气温的季节分布特征”,体现地理学的时空观念;以“城市热力环流对城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体现地理事物联系的观念;以“我国东北平原与中亚地区环境特征的比较”,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观念;以“杭州城市职能的古今对比”,体现地理事物发展与变化观念;以“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等。
  5.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材料形式、设问方式丰富多样。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xx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作为地理xx内容载体、信息材料的有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模式图等地理图形以及数据表格、文字材料等多种呈现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设问方式上有描述、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推理、评价、绘图、计算等。多样化的材料呈现形式和设问方式,促进了xx测试意图的实现。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院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转载自合法网站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高考四川卷xx分析- tgp1963@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