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研发与市场简述_大道无极_新浪博客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环境变迁,人口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因吸烟、饮酒、情绪紧张、xx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基于以上原因,消化性溃疡的xx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xx和重视,因此开发生产安全、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xx已受到xx,并成为目前xx研究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按相应零售价格计算的国内市场销售总规模,消化性溃疡药(包括抗酸药)2004年的市场规模为86.92亿元,年增长率为10.49%,2005年全年达到90.56亿元。总体来说:目前在化学药品市场上,已形成了由质子泵抑制剂类、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剂三足鼎立的格局。兴德通公司就“质子泵抑制剂类”的研发动态和市场分析简述如下:

  一、 “质子泵抑制剂”研发动态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能阻断H+、胃泌素和胆碱介导的酸的生成,通过抑制H+/K+ATPase的{zh1}通路来抑制胃酸分泌,用于酸相关性疾病。与以往临床应用的抑制胃酸xxH 2 受体拮抗剂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且有着不同的特点,即夜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便。目前已经上市或正在研发的产品主要有:

  1. 泰妥拉唑tenatoprazole――国内研发新宠、按兵未动、整装待发

  泰妥拉唑能显著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时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抑制作用。Tenatoprazole的化学名为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2-甲基亚磺酰基)-咪唑并(4,5-b)吡啶,分子式为:C16H18N4O3S。本品的作用机理也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有独特的xx活性,批准上市后主要用作xx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抗溃疡xx。与同类型的其它品种相比,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泰妥拉唑在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同类产品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要强,可见,本品在xx胃溃疡疾病比同类产品中的其他产品有很大的潜在优势。其抑制H+/K+ATP酶的活性更强,对各种试验溃疡均有效,而且稳定性较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显著提高。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里,质子泵抑制剂将会占据66%以上的胃肠道药市场。

  泰妥拉唑{zx0}由日本三菱公司和日本Abbott制药公司联合研制开发,1986年由在日本申请专利,后在欧美等国申请专利,美国专利号:US4808596,该产品化合物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符合申请行政保护的条件。本品1999年4月在日本提交新药申请,2002年4月11日在日本注册,即将上市销售。是我国推荐开发的{gjj}一类新药。

  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0家公司对该品种进行研究开发,均未获得临床批件。(如果目前申报,则需按照1.1类新药申报,这将大大增加研发成本。而该药国外上市在即,一旦等到国外批准上市则国内只需要按照3.1类新药申报即可),所以国内厂家是处于一种按兵未动、整装待发的状态。(该药国内研发公司简单介绍见本文尾)

  2.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代表性xx
 该药1988年由阿斯特拉开发成功,并在瑞士首先上市,1989年通过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洛赛克”。目前是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主要品种之一。该品曾于1998、1999和2000年连续3年成为xxxx药之冠,是20世纪消化系统用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产品。

  

  目前,洛赛克已作为OTC产品在美国、瑞典、墨西哥和中国上市。2000年创造了62.6亿美元的峰值,较去年同期增长5.9%。2001年专利期满,市场份额受到蚕食后,销售连续下滑,2004年全球市场仅为19.47亿美元,2005年同比又下降17%,为16.52亿美元。

  洛赛克自从引入我国后,产品开发迅猛异常,奥美拉唑原料药、以及胶囊、肠溶片、肠溶胶囊、微丸和注射用药相继研制成功。奥美拉唑的行政保护结束后,国内有100多家企业陆续申报了260个产品。到2006年1月,SFDA已颁发了172个奥美拉唑生产批文,常州四药、扬州制药厂等40多家企业的产品上市后,占据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市场。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近几年,奥美拉唑在抗溃疡抑酸剂xx中保持近40%的市场份额,一直是药界瞩目的焦点。2003年,国内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金额为1.74亿元,2004年前移到第7位,比上一年增长了49%,达到了2.59亿元。

  随着产品技术与市场的拓展,原研药、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国产奥美拉唑竞争地位在不断增强。但是从市场份额上看,还是以原研药洛赛克{lx1},由于价格上的巨大差异和剂型覆盖率的特点,原研药占了63%的市场份额,而众多国内厂家生产的仿制药只占了37%;在口服剂型上,国内生产厂家产量的总和占了55%的市场份额,超出原研药10个百分点。

  近几年,中国OTC市场的年增长率超过20%,而且这一增长势头预计将在未来10年中继续保持下去。洛赛克是阿斯利康销量{zd0}的产品之一,进入中国市场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xx消化性溃疡类xx中,奥美拉唑一直占据着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而在消化道xxxx中独占鳌头,预计2005年洛赛克在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元。

  3.兰索拉唑――后继者力追

  是继奥美拉唑后由武田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2个质子泵抑制剂类抗溃疡药。1992年初由武田公司和Houde公司在法国正式投放市场。1995年5月获FDA批准后在美国上市。

  国内兰索拉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仿制成功,汕头经济特区滨制药厂1998年获得原料药及15mg肠溶片生产批文,以商品名“兰悉多”上市,天津武田药品的兰索拉唑则以商品名“达克普隆”在我国上市。2004年兰索拉唑产品专利到期后,国内厂家按6类药品申报了相关剂型,至2006年1月已批准了21个原料药生产批件和5个片剂、胶囊剂批件。

  4.埃索拉唑

  鉴于奥美拉唑的销售业绩下滑,2000年,阿斯利康公司在推出了名副其实的换代产品埃索美拉唑,该药是全球{dy}个采用氧化合成技术生产的质子泵抑制剂,此项技术曾获诺贝尔奖。目前,埃索美拉唑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质子泵子抑制剂产品,2005年同比上一年又增长了18%,已达到46.33亿美元。

  2002年埃索美拉唑获得SFDA批准后,阿斯利康以商品名“耐信”在中国推出,并于2004年11月进入了全国医保目录,市场得到启动。

  但由于作为奥美拉唑的S-对映体的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有着极强的替代性,同时受到新品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的市场冲击,奥美拉唑占质子泵抑制剂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从2002年的91%下滑到2005年的69%,市场萎缩近一半。埃索美拉唑2003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后,市场份额一路上升,2005年占质子泵抑制剂的份额达到4%,虽然阿斯利康同时拥有这两个产品,但由于国内的市场营销方式不同于国外市场,为了让洛赛克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2003年,阿斯利康的洛赛克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非xx药上市;2005年4月,阿斯利康的10毫克规格洛赛克进入了中国OTC市场,延长了洛赛克寿命。但埃索美拉唑要想xx取代奥美拉唑的地位,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此外,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也在我国上市应用于临床,泮托拉唑是1994年10月德国百克顿药厂在南非首次上市的xx,国内临床应用的主要有冻干注射剂、肠溶胶囊、肠溶片剂。该药在弱酸的条件下比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稳定,不影响其他xx在肝内的代谢。国内已于1998年仿制成功,目前国内已有6家企业获得SFDA颁发的原料药生产批文,12家获得制剂批文,中美华东、沈阳东宇药业等10多家企业的产品已上市,2005年前三季度进口、合资药占45.6%,国产药约占54.4%。雷贝拉唑是日本卫材于1998年12月上市的xx,该品是一种抗分泌作用的可逆性PPI,在体外其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抑酸作用深远。日本卫材雷贝拉唑片剂2000年获SFDA批准上市,商品名“波利特”。 该品由苏州卫材和西安杨森于2001年9月联合在国内推出。目前,SFDA已批准了江苏豪森药业、四川迪康科技药业等5家原料药、6家制剂厂的产品上市。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质子泵抑制剂研发与市场简述_大道无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