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与南管音律 及其对南管音乐的影响 廖锦栋 前言 南管所以谓之管,与洞箫有极大关系。南管旋律的主体由箫贯穿而成,乐器的{jd1}音高也根据箫的筒音, 各式调性也以洞箫开孔为管名,例如四空管、五空管... 等等;箫在南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台湾传统音乐中,“管”字用来分别调性,例如:士工管、合X管、上六管、X士管等等,虽然以胡琴空弦定音为管名, 但“管”字由来,与传统上音律基准有关系,因为古音律之源是以竹管长短做标准,管乐器是古音律的音准参考来源。因此管字被普遍应用于音调的分类。 洞箫是南管中管类乐器之首,其特性对南管之音律、调式甚至旋律风格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就箫的 沿革、特性及其对南管的影响,尤其在音律上讨论之。
一.南洞箫源流与各式洞箫之比较 1.源流 东周列国志中有篇关于洞箫的典故:『箫史弄玉』,记载箫是伏羲氏所创,当时是为多管无底排箫,后经 改良成单支之尺八箫,节录如下:
...昔伏义氏,编竹为箫,其形参 差,以象凤翼,其声和美,以象凤鸣。 大者谓之『雅箫』,编二十三管,长尺有四 寸;小者谓之『颂箫』,编十六管,长尺有二寸。总谓之箫管。 其无底者,谓之『洞箫』。 后人厌箫管之繁,专用一管而竖吹之。又以 长者名箫,短者名管。今之箫,非古之箫矣。 」 史又对曰:「箫制虽减,其声不变,作者以象凤鸣,凤乃百鸟{zw},故皆闻凤声而翔集也。昔舜作箫韵之乐,凤凰应声而来仪。凤且可致,况他 鸟乎?」
南管箫素来有凤箫之称,可能也因此文而来。 在王耀华、刘春曙着【福建南音初探】中提到,南音洞箫即是中国唐宋遗存的一种称为尺八的竹管乐器, 尺八在盛唐时期的乐制汉宫廷燕乐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类乐器。据日本足立佳隆在【日本之音】尺八名演集中提到,尺八是日本独得的{wy}竹管乐器,在七世纪 半左右(唐朝),由中国大陆经朝鲜传到日本,由发祥地中国的律管标准,一尺八寸长(约54公分)为名。文中认为中 国尺八在十四世纪中叶时失传。在日本则是使用于雅乐中,流行于十二世纪末的平安朝代末。后来在十三世纪的镰仓时代,来自宋朝的法灯国师将宋尺八再传到日 本,流行于普化宗的虚无僧修行中。 被普遍认为在宋朝以后 失传的尺八箫,原来保存、流传于南管中而鲜为人知,而南管洞箫更保留了古尺八的原始风貌。 一尺八寸之源 根据日本正仓院所珍藏的唐朝“雄乐尺八”尺寸(长约35-40 公分)推断可能是依唐小(律)尺所作之尺八,但流传至今之日本尺八及南管洞箫,却与之不同,两种同样接近于唐大尺(鲁班尺)规格(约54公分)。 通用于古代度量衡中的『鲁班尺』。据《续通考‧乐考‧度量衡》载:「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 鲁般传至于唐,唐人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约今尺,又名营造尺,古谓之车工尺」;又【辞海】中:旧营造库平制,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一尺合标准制0.32公尺。与普遍使用于台湾民间的“台尺”(30.3公分)相近。 再以古音律中,「音律之始,黄钟之长九寸」推论,假设黄钟发音阶近今之d音时(见【中国音乐史 纲】),九寸应该是接近唐大尺之九寸,若以小尺之九寸则音高将高出很多。因此可以推论音律之尺寸根据古人常用之“鲁班尺”,也是现今“台尺”之源。 采黄钟之长的两倍,低黄钟八度音,做为洞箫之筒音,应该是尺八的由来。
2.各式洞箫 A.古箫 唐尺八 据旧唐书‧吕才传:「能为尺八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无不谐韵。」因此推断为唐朝吕才所 创。其“尺八十二枚”,可能是有十二支不同音律的尺八箫,可吹出不同的宫调,那就有如现今的日本尺八由一尺三寸到二尺四寸,计有十二支不同音高的尺八。或 也有可能是十二支单音的排箫。 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唐尺八是六孔尺八,除了长度略短外,与南管洞箫xx相同。其长度有34.35、38.25、43.7、36.1、35.2、39.3、40.9公分等等不同尺寸;就此推论,很有可能唐尺八有多 种尺八长度以配合不同音律。
宋尺八 流传到日本僧人修行中的“普化尺八”,即是宋尺八。与宋‧陈旸《乐书》中载五孔尺八规格相同。日本 五孔尺八开孔发音以五声音阶为主,只有小三度及大二度音阶,转调或半音阶须以度盖半孔指法或俯仰吹口角配合。 B.日本尺八 日本尺八沿袭宋尺八的 规格,也许是因为应用于佛教修行者之打坐方便,日本尺八少了凤眼两孔,可使箫短一些;日本尺八无凤眼,筒音之定音xx决定于箫之全长。 日本尺八有: 一尺三寸,筒音定音g 一尺四寸,筒音定 音#f 一尺五寸,筒音定音f 一尺六寸,筒音定音e 一尺七寸,筒音定 音#d 一尺八寸,筒音定音d 一尺九寸,筒音定 音#c 二尺 ,筒音定音c 二尺一寸,筒音定音B 二尺二寸,筒音定 音#A 二尺三寸,筒音定音A 二尺四寸,筒音定 音#G
一尺六寸管以下,音域 太高,声音尖锐;二尺以上,孔距太长,按指困难,因此常用之尺八箫,以一尺六寸,一尺八寸,二尺等。 日本尺八箫在吹口上与一般箫不同,镶上一片牛角,使外切型切口硬度加强,吹口半径大,利于俯仰吹奏 调整音高。音色上多出吹气声的谐音,增加空灵之感。虚无僧用于修行中吹奏,有“吹禅”之称。 日本还流传有短箫名“一节切”,使用一竹节之短管,一样是前四后一的开孔,音域较尺八高。一节切流 行于1871年普化宗虚无僧条例废止以前,平民被禁止xxxx,尺八箫为虚无僧专用法器,一节切是当时民间取代尺 八的乐器。 尺八在日本分为最早其发展的『明暗流』、1751年后发展 的『琴古流』,及1896年后发展的『都山流』。在吹口(歌口)镶牛角造型有圆弧形及三角形不同外外,竹材选择上圆、扁、曲、直有不同偏好,其曲谱也不 同。 唐朝传入日本的管类乐器,还有筱笛(横吹),日文发音SHINO, 与中国竹笛不同的是没有笛膜,中、低音笛含竹根部。有六孔(中音),七孔(高音),八孔(低音)三种。筱笛筒音c2或d2,中音筱笛筒音c1或d1,低音 筱笛筒音定音g或a。 C.南管洞箫 规格 南管箫继承了唐六孔尺八之制,前五孔,后一孔,筒音以两孔“凤眼”定音。南管对箫的规格还规范十目 九节、尺八长、三目凤眼、五目开音、一目两孔、十目开窍等等;规定凤眼位置须开在竹根部第三节处,隔一节之后(第五节)开前音孔,一节内有两孔,直到第六 孔的后孔,隔了两节才是山口开窍(吹口)。 南管箫规范开孔的竹节 位置,因此合音律又合规格的箫竹难找,一支合律又合规格的洞箫弥足珍贵。因此后人多不再规范箫长一尺八寸,只要求竹节开孔合乎规范及合音律而已,因此现有 箫中有长一尺九寸,或两尺者普遍使用,只要凤眼与吹口间距离维持一定,长箫音高一样合律,因为多出来的是凤眼与尾端的距离。
图一持箫姿势与竹节关系 吹口方式与音质特性
图二V形南管箫音波纯净图三U形国乐箫有气声谐波
再就物理现象上,U形吹口其吹口圆周较长,入气口弧度与吹气成一风阻系数,因此竹管共鸣声中含有风 阻之气声;另因其U形开口扇状,面积比V形三角面积稍大,音量也会稍大。反观V形吹口,其V形造型与入气有导引效果,因此风阻低,气声因此减低。在音量 上,南管音乐有静谧清雅特质,各乐器音量求和谐,因此箫音量不须太大。风阻系数{zd0}的是日本尺八,因为其吹口弧度大,镶上硬质牛角的切口薄,风阻加上吹口 共振,其气声谐波极大。
图六UV吹口 比较图七节内节外吹口角度比较
箫竹 南洞箫所使用之竹材俗称“洞箫竹”,有桂竹、石竹及孟宗竹。在台湾多采用桂竹,在大陆多采用孟宗; 箫竹需要竹节较密之竹,且需要五到十年以上之老竹,其硬度较高,发声结实浑厚。古人采竹围三寸,今以直径约3到4 公分,实际孔径约2到2.2公分,直径愈大,吹口与凤眼孔距要愈短,才能合律,否则筒音愈低。 采竹须在寒冬之际,避开竹笋生长期,竹材结构{zj0},也可避免蛀虫。处理过程经盐水或(苏打水)煮 过;经数月风干过程后,再经小火烤,调整弯曲并使竹材内部水分、油脂及杂质蒸发,此过程使竹材硬化,对箫音之坚实度有帮助。 竹材外表表层有保护材质,竹材密度以外围为{zg},良好的箫{zh0}不去皮,保持其自然之美,但竹材经年 累月,在山林中日晒雨淋,或摩擦,或虫咬,外表能维持xx的不多,难怪时下的箫,多过去皮上漆的美化过程。 箫竹之内径影响{jd1}音高及八度音之音准,理想箫竹内径是由吹口处平行至最下音孔后递减到箫尾;若 箫腹(中央处)隆起,比吹口直径大时,则箫音在第二八度之{jd1}音高将会偏低。
D.琴箫 琴箫是配合古琴合奏的箫,外形细长,中孔径约1.7-1.8 音质轻柔,音量较小;开孔有八(前七后一),合乎十二平均律音准,常用可转五个调。 在竹材上,琴箫选用轻质的紫竹,凤眼到管尾保留很长的竹根部,增加共鸣之低沉,因此琴箫总长度有 七十公分以上。
E.国乐箫 民间流行一种洞箫,类似南洞箫,U形吹口,没规范竹节,匀孔开制,用于广东乐、江南丝竹及民间音乐 等,其音律有保留传统乐十二律与七律折衷后的“乙凡中立音阶”(音律中详述),或有典型七律制开孔。 国乐用箫是由民间普遍 流行的洞箫所改良,合乎标准十二平均律之音准,有六孔、八孔或九孔,其孔距有疏有密,配合音律上半音与全音之差。
图八 南箫吹口内侧 图九 各式洞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