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博会的知识以及历年世博会的主题活动和城市_党宝修_新浪博客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以及历年世博会的主题活动和城市


    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是“全球各国倾全力向世人展现自己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成就与发展前景的{zh0}机会”,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对未来梦想的生动展示。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超大型国际性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世博会被喻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运会”。也有人把世博会与奥林匹克、世界杯足球赛喻为“世界三大超级大型活动”。除了举办时间长等明显区别外,世博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申办和主办,是一个国家行为。

    世博会的宗旨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它给予世界人民了解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绝好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dy}届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里程,从最初的商品展览、交换,到现在着重于新生产技术及新生活理念的推广,一直是为促进世界交流和合作的宗旨所服务。世博会面向世界人民,是一场为普通人而设的国际盛会,是促进和平和相互了解的全球盛会。

    世博会的展示形式在不断发展,今天的世博会,内容围绕主题进行,分成各个展馆进行展示,一般有主题馆、国家馆、企业馆。参展国可以根据本国文化背景,对主题的理解及各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对展馆进行规划、设计及建造;主题馆一般由主办国负责建造。除了有专门的展馆展示特定的内容,世博会举办地还进行国家馆日活动、各参展国文艺表演、节庆活动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在展览期间,各国家首脑还将出席本国馆日活动。由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和游行表演,将会在展览会各区域内巡回演出。

    根据1928年国际展览公约,博览会被分为“一般博览会”和“特殊博览会”。一般博览会包含数组产品,包括数个生产活动的分支或者在某个领域取得的全部成果,例如卫生、装饰艺术等;而特殊博览会包含一组产品,只涉及某种应用技术、某种原料或某种基本生活设备,例如电力技术、皮革材料、取暖设备等。除此之外,为了突出博览会中的传统元素,公约还将博览会分成{dy}类博览会和第二类博览会。那些保留了传统博览会的概念、保留了辉煌的建筑氛围及大量的歌舞和各种庆典活动的博览会被归为{dy}类博览会,而单就内容而言,它与第二类博览会并无任何区别。1972年,各成员国达成一致修改意见,重新修订1928年的协议。1972年修正案只把博览会分成两类:综合类博览会和专业类博览会。在1972年对《国际展览公约》新的修正案中,对综合类和专业类世博会的描述发生了改变,明确规定了综合类世博会举办必须有5年的间隔时间,举办期共计6个月。在两届大型综合类世博会期间,成员国在国际展览局的许可下可以举行一届专业类世博会,但是面积必须控制在 25公顷内,时间上不能超过3个月,且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主题。这种专业类的博览会的制定给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成为可能。

    1988年国际展览局又对世博会重新进行了分类: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注册类和许可类两种。注册类(Registered,原称综合类)世博会是在某个主题之下的综合性展出,由参展国家自行出资建馆,展期为6个月以内,场地面积没有限制;许可类(Recognized,原称专业类)世博会会场侧重专业性质,如生态、气象、环保、科技、化工、医药、海洋、信息、城建、交通、食品、园艺等,规模较小,主办国负责建馆并免费提供给参展国家,场地面积不超过25公顷,展期为3个月以内。规定从1995年起注册类世博会举办的间隔至少为5年,两个注册类世博会之间可以举办一次许可类世博会。在同一国家举办两个世博会的间隔期为15年。对候选国家的申办竞争,由国际展览局全体代表大会xx表决决定。

    “一切始于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和平时期人类最盛大的聚会。它是对当代文明的记录,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借助它海纳百川的载体,新科技、新产品、新理念、新知识、新文化在世界各国之间得以广泛交流。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dy}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世博会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成就和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等模型;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钢制品、铝制品和橡胶等;
    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了德国人发明的人造染料;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电灯塔、海底电缆、水力升降机、滚珠轴承等工业新产品首次亮相;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展出了动力织布机、水泵、车轴、电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机械展厅内,{zshy}的是爱迪xx明作品的展台,人们为了听留声机,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举行的国际电器工程会议,决定了欧姆、安培、伏特、焦尔、瓦特等电器计量名称。这届世博会上还出现了世界上{dy}个“娱乐大转轮”。1986年,美国《世界科学》杂志根据读者推荐,从成千上万件发明中,选出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zd0}的10项发明,拉链位居榜首,而拉链的首次亮相就是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zshy}的是配有同步录音的电影,其他还有能放大1000倍的望远镜、{dy}台无线电收发报机、奥蒂斯电梯、X射线仪器等;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示了电子管收音机、自动交换电话机、电动公共汽车。今天世界上流行的汉堡包、香肠面包、冰淇淋,是在这届世博会上首次公开出售的。这届世博会的另一个神奇展品是飞机,1903年底,美国莱特兄弟{dy}次成功载人飞行,1904年世博会的展示宣告人类进入航空时代;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展示了当时{zxj}的工业科学技术,如新型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流程、空气调节装置、原油精炼技术等;
    193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示了世界上{dy}批电视机,能展示血液流动和人体主要器官工作情况的玻璃人体模型;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是美国人首次收看电视。世博会上还展出了对人们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尼龙、塑料、录音机、磁带等产品。通用汽车公司在世博会里建造了一个“未来城市模型”,人们进入这个模型,能在15分钟里体会1960年的纽约生活情景;
    1970年大阪世博会,美国宇航员带回的月亮石成为最受注目的展品;
    1986年在温哥华专业世博会上,展出了新开发的通讯产品。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世博经济有五个特点:一是多元性。从参与世博经济对象看,不仅是参展城市、参展国本身,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到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二是阶段性。在筹备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为迅速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在会后阶段,主要表现为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三是带动性。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涉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对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为此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四是非均衡性。世博会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力{zd0},对工业和建筑业影响和推动为次,对农业等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五是长效性。世博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世博会闭幕后延续多年。
    1933年的世博会使芝加哥成为了美国的城市中心区,各国的城市决策人员、规划设计师都由此认识到:世博会是城市改建的绝妙形式,即将世博会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使世博会变单纯的文化、贸易交流为城市改建的步骤。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xx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形成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1992年的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不仅推动了西班牙较为落后的南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了南北差距,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在安格鲁西亚地区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虽然经营世博会的公司有所亏损,但却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德国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声誉,改善了德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消费需求,还带来了额外的税收。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zj1}特色、{zx1}、{zxj}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又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综合国力的机会。难怪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
    1851年英国举办的{dy}届现代意义上的世博会,根本上就是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显示其雄据各国之首的地位。
    美国对世博会的态度很值得研究。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急于向世界表示其作为一个年轻国家的崛起。1853年,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博会。此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成为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国家,曾先后办过十届,但美国在2002年4月退出了国际展览局。
    德国、日本是另一种情况,这两个国家热衷于举办世博会,原因是希望摆脱战败国的阴影,也是一种政治意义。日本1970年举办了{dy}次世博会,大阪人民和当地社团企业都有一种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自傲感,秩序井然,民心大振,参观人次创历史记录。德国夺得2000年世博会主办权后,施罗德总理明确指出,这是{dy}次在德国举办世博会,是一个向世界展示统一后德国形象的良机,要借此向全世界展示开放、文化之国和现代化经济区的形象。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zd0}的启示。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环绕主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以便能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
    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展示的时候,也往往把城市精神的弘扬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至今,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个春秋。从工业社会到新经济时代,世博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演进。新的时代赋予了世博会新的意义,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对世博会作出新的诠释。世博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世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盛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以及历年世博会的主题活动和城市_党宝修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