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5位城市决策者的城市观(6)——商城,李绍文_河南财经人物志_新浪博客

商城:新营销 

人物档案    李绍文,中共商城县委书记

□经济视点报记者  孔维国

1“河南山水的{zh1}一块处女地”
  2010年5月,“歌舞之乡”商城县的花伞舞等三项内容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定为“重大新发现项目”。在全国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大背景下,这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6月,商城县的民间歌舞在中央电视台专题录播,同样引起媒体xx。
  对于这个河南最边远的小城来说,能够被媒体集中xx的机会并不多。文化上的每一个新发现,总是能够激发商城县委书记李绍文的诗兴,每到此刻,他更容易让人想起官员之外的另一个角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多本诗集问世的诗人霜枫。
  4年前的5月,李绍文从周口来到商城。在密集深入地实地探查之后,他惊叹于商城的山与水:国家森林公园——黄柏山,山溪飞瀑、奇松怪石,是xx氧吧和避暑胜地;{gjj}地质公园——金刚台,奇峰、异洞、怪石、古寨,令人如入仙境;xx温泉——汤泉池,依山傍水,高山、平湖、小岛之间,是一个{jj1}的疗养休闲胜地。
  三大景点,本已各夺天工,合为一体更形成一种稀缺资源。比如汤泉池,中国的xx温泉并不止一处,但这种依山傍水并与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彼此呼应的独特性,再加上湖光山色,自涌温泉,或许是{wy}的。
  除了“黄金汤”,还有一个道教胜地观音山,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了一定知名度,如今的影响力更是到达鄂豫皖三省的20多个县市。
  黄柏山、金刚台、汤泉池,各取首字,竟成一个新意境——“黄金汤”。这种联想充满情趣,令人振奋。然而,稀缺的旅游资源在过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与整合,放眼全国,商城山水仍然寂寂无名。 “含苞待放处女地,祥云映开中天日”,李绍文在一首诗中解读了商城山水的现实,同时酝酿了自己的梦想。
  早在2005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就多次在选题会上讨论过商城县的旅游开发,我们甚至已经确定了大型新闻策划的主题——“河南山水的{zh1}一块处女地”。这个最终未被执行的策划,成为此次交谈的主题之一,关于“处女地”的共同看法更是激起了我和李绍文的谈兴。

2这个城市的山水和文化之间,如何形成可以互动的内在机理?
  山水如此多娇,一个宏大的旅游规划全面展开,“黄金汤”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包装和推广。
  但不久,李绍文发现了更大的兴奋点。这个地处鄂豫皖交界的小城,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
  李绍文发现,始于曾经在大别山区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安徽的金寨县、湖北的红安县、河南的商城县和新县——甚至江西和四川的一些地方,都在抢着论证自己是这首歌曲的诞生地。但最有力的说法是,商城县民间艺人王霁初根据商城民歌《八段锦》改编了这首歌并唱响全国。
  商城县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商城歌舞曾3次进京演出,先后受到xxx、xxx等{gjldr}的接见。显然,这个小城的民歌资源远非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李绍文决定对商城县的民歌进行挖掘和梳理。很快,300首民歌形成的庞大阵容呈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一个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还有10多处文化遗址;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里有太多的故事和精神。商城县的文化是立体的,但正如旅游资源一样,它又是分散的、缺少主题的。
  正在进行的旅游规划被重新梳理:这个城市的山水和文化之间,如何各自成为一个系统,又如何形成可以互动的内在机理?

来源:() - 商城:新营销_经济视点报_新浪博客

3 这个城市其实是有资本的,但迫切需要系统的、有意识的自我推介。
  “山水为体,文化为魂”。
  这是李绍文再三思考之后的新答案。接下来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旅游开发和文学艺术创作,都在对这一理念进行解读。
  2007年10月,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商城县开机。它讲述了民间艺人王霁初的xx故事。有趣的是,十几首民间歌曲贯穿始终,这种体例在现代电影里十分罕见。这是一种隐于无形的文化推介,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商城歌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着,商城邀请全国106位知名书法家,撰写历代吟咏大别山的诗文,然后在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里刻成蔚为壮观的碑廊。
  山水与民歌也可以融为一体。xx由商城本土人士填词、谱曲、演唱的8首组歌——比如“锦绣商城之歌”、“金刚台之歌”、“黄柏山之歌”、“汤泉池之歌”,把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山与水、物产民俗都制作成VCD、CD。
  全县的摄影爱好者都被发动起来,拍摄自己家乡的四季山水,然后出版了一本名叫《大别明珠——锦绣商城》的画册。
  李绍文本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还为8首组歌中的一部分填词、谱曲。
  一个原本偏远的小城,表现出了强烈的品牌意识。商城县太渴望被更广泛地认知。这个城市其实是有资本的,但迫切需要系统的、有意识的自我推介。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评比,叫做“寻找中国xx非xx山峰”。在网上xx中,商城县的黄柏山一度名列榜首。这正像商城县的状态:它本来是美的,只不过目前还“非xx”。
  城市推介日益重要,小县商城需要品牌、需要营销,但这个{gjj}贫困县在资金上显得力不从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激发了一个穷县的创造性。《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中国首部由县级城市投资拍摄的电影,低成本、不错的口碑,算得上是高xxx;广邀 106位书法家进行集体创作,这被很多人以为要花费巨资,事实上,被邀请的书法家感兴趣于这个有意义、有意思的设想,收取的费用多是象征性的;系列组歌VCD、CD和《大别明珠——锦绣商城》更是低成本制作,但在传播路径上却独具匠心——由在外创业的商城籍人士带到全国各地,人人相传。
  这种 “渗透式营销”虽然难以形成爆炸式的效果,但其慢热过程,能够达到更深层次的传播力度。

4 由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延伸而来的对桂花产业的设想,很快被商城县演进为一个文化与产业的宏大对接。
   山水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已经让商城日益“xx”,旅游收入在两三年间完成了由几千万元到2亿多元的跳跃。不过,即使如此,商城的文化营销还是遭遇了某些质疑:对于一个{gjj}贫困县来说,最迫切需要的是文化建设,还是更迅速的经济路径?
  商城是一个工业弱县,但这几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引人注目。一片原本是荒滩、荒坡的地方,如今已是现代化厂区,山信集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xxxx相继入驻,2008年,商城县产业集聚区被列为河南省首批确定的17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
  人们希望产业集聚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这个贫穷的小城一直都渴望步伐更快。而与工业相比,文化向生产力的转化,往往非一日之功。
  面对质疑,李绍文并没有急于拟定GDP目标,文化战略始终被他放在{dy}位。
  尤其是由一首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而延伸的对桂花产业的思考,更坚定了他对文化战略的信心。
  商城县的文化实验很早就引起了信阳市委书记王铁的注意。2008年4月,王铁提出了“让桂花香醉商城”的框架设想。这个设想,很快被商城县演进为一个文化与产业的宏大对接:建设一个万亩桂花博览园——“中国·商城世界桂花博览园”,把商城打造成全国、全世界{zd0}的桂花花木生产基地、{zd0}的桂花苗木基地、品种最全的桂花栽植基地、桂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这是一个立体拉动,利及旅游、农业、工业和诸多第三产业。打造“中华桂都”成为商城县的新目标。
  “一首民歌竟然引出一个大产业链,引出‘中华桂都’这个大想法。”在李绍文看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本报记者王新磊、桑燕、贾玉丽亦有贡献)


            “我希望这个边远小城
             能够形成一种文化气质!”
             ——专访李绍文

“商城的后发优势在旅游,旅游的灵魂在文化。”
  经济视点报:你在一首诗中写到,“含苞待放处女地,祥云映开中天日”,商城以前是一块有待规划的处女地。商城县的山水,各有特点,如何整合这些旅游资源?
  李绍文:商城县是河南省最偏远的县,也是离省会距离最远的一个县。过去交通闭塞,就其经济发展而言,肯定不是一个有利的事。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它也保留了这一方好山好水。2006年我来到商城后一直在思考:商城县的县域经济到底该怎么发展,它的基本路子是什么,抓哪几个点,抓哪些方面?
  后来我们提出来五大战略,{dy}是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第二是以高新农业为抓手,强力推进农业稳县战略;第三是以倾力打造“黄金汤”为抓手,强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第四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第五是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开放带动战略。这么多年来我们还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抓到底不动摇,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数年见成效。从2007年人代会到现在我们没有再提新口号,也不翻新花样,就是抓这五大战略。
  这些战略背后,主要是一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理念。我们后来提出的理念是“山水为体,文化为魂”,这是最核心的东西。
  经济视点报:山水和文化这二者之间,如何互动并相得益彰?
  李绍文:商城的后发优势在旅游,旅游的灵魂在文化。
  红色旅游也好,生态旅游也好,景观旅游也好,人文旅游也好,要开发旅游产业,它的理念是什么?这一方好山好水,有这么独特的自然禀赋的景区、景点,但它再好也是一个冰雕美人,不注入文化的灵魂是活不起来的。
  所以我们在金刚台建了大别山诗书碑廊,我们把从元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大别山到今天的诗词选取了100首,然后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级以上的当代xx书法家写出来,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团15位主席人人都有,全国各省市除台湾和西藏两个地方的省级书协主席也都奉献了自己的作品,一共是113幅作品。全国各省书协主席、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和中国书协主席团的所有成员,这么多大家的作品都集中到一起,确实是一个大工程,全国没有这么齐的。我们花钱不多,但做成了大事。
  经济视点报:商城县的旅游资源确实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几个景点放到一起。
  李绍文:旅游产业最终会给商城的县域经济带来一片新天地,也会成为商城人发家致富的一个朝阳产业。
  商城发展旅游产业有它独特的优势。就河南而言,生态之地比较好的是三阳——信阳、南阳和安阳,三阳之中数信阳,信阳之中数商城,整个生态植被良好,可以说是天蓝云白、山清水秀,你在这里看看,天就是比人家蓝,云就是比人家白,太阳都比人家刺眼一些。全县大大小小127座水库,其中国家一级水库鲢鱼山和二类水库铁佛寺水库,水质都达到了国家二级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
  全县的植被森林覆盖率是60%,南部山区黄柏山地区是80%,黄柏山林场达95%以上,你进了黄柏山就进了xx氧吧了。就景观而言,最xx的是“黄金汤”。“黄”就是黄柏山,是国家森林公园;“金”是金刚台,是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大别山在河南省的{dy}主峰;“汤”是汤泉池,xx温泉,含30多种微量元素,号称中原神水,湖光山色与自然温泉相结合这么紧密的不多。还有一个景点是观音山,是融佛、道、儒以及汉族宗教为一体的地方。

“文化这个东西不能急功近利”
  经济视点报:目前来看,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有多大?
  李绍文:旅游产业的开发投资大,战线长,税收低,但是它{zd0}的好处是富民。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几年是比较迅速的,2006年是3000万元的旅游收入,到2009年年底已经突破了两个亿,增长了四五倍。“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拉动了老百姓的收入,给商城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就业的机会,旅游业的每一个链条上面都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经济视点报:旅游业的投资从哪里来?
  李绍文:招商引资。一个{gjj}贫困县,旅游产业的投资线这么长,投资这么大,靠我们政府投入根本不可能。怎么做?必须是招商引资,黄柏山上投资商投资了两个亿,金刚台是安徽一个客商投资3亿元,整个金刚台的景区基本上打造成了。汤泉池投资商投入2个多亿,建起了“六星级”温泉度假中心。
  观音山也是招商引资,很成功。
  经济视点报:商城县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工业基础薄弱,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并不具备优势。商城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如何描述自身的特点?
  李绍文:除了硬件,主要宣传我们这一方好山好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要把商城建设成为武汉的后花园,上海、南京、合肥的西花园,信阳市的东花园,把它打造成人间仙境。
  经济视点报:商城的文化资源很丰富,但又比较分散,不像有些城市就一个方向,比如鹿邑是老子文化、新郑就搞个拜祖大典。商城县的文化课,难度要高一些,那么如何让这些文化资源形成统一而明确的主题?
  李绍文:我们的理念是,要把商城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挖掘出来、传承下来、提升上来、普及开来”,把自然山水和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增强它的吸引力。
  经济视点报: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是一个长期行为,但是在阶段性上,是不是很多人会觉得文化是一个见效不是那么快的产业,因此有一些质疑?
  李绍文: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文化这个东西不能急功近利,我们现在做的主要工作,首先是把氛围营造出来,你不营造出来氛围不行。现在氛围很好,越来越多的人都对文化充满了热情。我希望这个边远小城能够形成一种文化气质!
  经济视点报:你如何看一个城市的品牌力量?如何更好进行城市品牌的推广和提升?对于一个{gjj}贫困县来说,想宣传自己又缺钱,怎么办?
  李绍文:旅游需要宣传、需要推介,但是旅游宣传费用很高,我们贫困山区又没钱,那怎么办?自己宣传自己呗,自己唱自己。我们有隋唐几千年以来的歌舞之乡的传承,我们有红色经典《八月桂花遍地开》,而且目前商城人才济济,我们自己创作商城组歌,商城人自己作词,描绘商城景色,商城人利用大别山传承下来的民间曲调谱曲,自己演唱,唱起来!人们到商城,到哪个山就听哪个歌,我们有商城之歌,黄柏山之歌,金刚台之歌、汤泉池之歌、观音山之歌。

“我们最终发展的优势还是以桂花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
  经济视点报:商城县的“山货”非常有特点,也有几个不错的企业。这些“山货”是不是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
  李绍文:我们的山货业包括茶叶、板栗、茶油、蜂蜜、食用菌、中药材等,这些山产资源都已经成规模了,其中全县的茶园面积达到了15万亩。但在产业化方面、品牌提升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经济视点报:商城的民营经济有哪些特点?
  李绍文:过去都说商城无工业,这几年我们自己的民营企业抓得还是很好的。民营企业占商城工业产值的80%以上。有大个头的企业,像山信集团主要是加工大米和油料,产值突破了5亿元。特色产业是农副产品加工,像甜菊制糖、商大茶油、詹氏蜂蜜等。还有机械制造和服装业,都发展得不错。
       经济视点报:我们在产业集聚区看到很多企业,目前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李绍文:产业集聚区那个位置过去是一片荒坡,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已有20多家企业相继落户。很多企业确实不错,像山信集团、商城高科等,可以说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得很好。
  经济视点报:对一个城市决策者来说,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压力和注重长效的生态投入之间,如何实现很好的平衡,确实是一个难题。你是否有过这种困惑?
  李绍文:污染企业我们是不让进的,我们下决心要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现在都在谈低碳城市,我们的碳排放应该是全省{zd1}的,我们没有冶炼、没有采矿,没有化工之类的企业。
  我们的环保工作有几个基本点,{dy}个基本点就是自然禀赋、好山好水,基本无污染。第二,我们在发展工业的时候,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注重环保评估,我们注意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不破坏自然生态植被。第三,我们现在全力以赴在搞生态建设。
  经济视点报:刚才听你介绍了商城县的桂花产业。从一首民歌到桂花产业的全面规划,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李绍文:目前商城县大概有将近20万株桂花树,县城内有6万多株桂花树,一到八月中秋节,往商城来,一下高速就可以闻到桂花的芳香,真是想不醉都不行。
  经济视点报:桂花产业在商城县的经济布局中,未来会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李绍文:这是我们未来{zj1}优势的产业。我们最终发展的优势还是以桂花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形成以桂花为原材料的初级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长以桂花为原材料的产业链条。比如目前我们通过打造桂花县,建造{sjj}的桂花园区,{dy}是形成桂花苗木基地,你要想买桂花树,无论什么品种,只要来商城,都可以买到。第二是观赏基地,你要想看桂花、闻桂花、观赏桂花就来商城。第三就是初级加工,桂花食品像桂花糕、桂花汤圆、桂花点心、粽子,等等。还有桂花用品,如果枕头里装点桂花,那你的睡眠质量就高。桂花还是成功的象征,谁得了{dy}名就用桂花编个花环套在头上,那叫桂冠,然后在中国考上进士不是叫折桂嘛。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开发桂饰品。还有桂花饮品,我们现在喝的是桂花酒、桂花饮料。我们现在生产的也有桂花茶,就是在毛尖的制作过程中加入桂花。
  然后深级加工就是生产桂花精油,生产桂花化妆品。还有精加工,将来可以从桂花里面提炼治糖尿病的xx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xx。这样,我们就可以循着“种桂花、赏桂花、卖桂花、吃桂花、喝桂花、用桂花、美桂花、医桂花”这条路子走下去,从而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来源:() - 商城:新营销_经济视点报_新浪博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河南25位城市决策者的城市观(6)——商城,李绍文_河南财经人物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