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县志、话刘琨_口哨李_新浪博客
数日前,我有幸作为{dy}个博客读者拜读了耿兵海先生《读县志、话刘琨》,并留下一句评论:“一篇深入研究刘琨故里的好文章!建议将耿兵海先生这一文章推荐到报刊登载”。但感觉简单的一句评论意犹未尽,就写了短文
《读耿兵海先生<读县志、话刘琨>留评》(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82c810100l1ud.html)。
建议对闻鸡起舞、清啸退敌的历史文化名人刘琨有兴趣的朋友们,抽空看看《读县志、话刘琨》,也请您留下宝贵建议。谢谢!

 

 博主按:

   耿兵海同志,无极退休干部。文史研究爱好者,研究无极县域历史文化多年,搜集掌握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藏有五种版本的无极县志,最近他听说无极历史文化名人刘琨故里争议之后,他认真研究和梳理了三百多年来无极县志中几任无极知县关于刘琨的撰文,及人物志之记载,总结出了刘琨籍贯的事实真相,特撰写此文,以回应刘琨定州籍贯之歪理邪说。

 兵海同志是我的老同学,今天上午他来我家让我看他的文稿,我看后说:很好,文章写的有理有据、有深度有广度,是一篇研究刘琨文化的好文章,我又问:可不可以在我博客上发表?他说:可以。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就是让家乡人继承和发扬“闻鸡起舞”精神,建设无极美好家园。让无极人了解一点无极的历史。

 

 

              读县志、话刘琨            

              关于无极历史文化名人刘琨的研究和探索

 

 最近看了五种版本《无极县县志》,一是康熙元年(1662年)县令高必大编的县志,亦称高志;二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黄可润编的县志,亦称黄志;三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县曹风来编的县志,亦称曹志;四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长耿之光、王桂照编的县志,亦称民国志。五是一九九二年编的新县志。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邑人安嘉士编的县志,亦称安志,今安志已无存,高志就安志原文辑补而成“今高志古本既得,是安志已亡而不亡矣”,说明高志是继安志而成。从明万历元年安志至今有437年的历史,乾隆年间的黄志至今也将近300年了,几百年前均是进士出身的县太爷们是如何评点和记录无极的风土人情, 如何记载和评说刘琨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呢?

 一、魏昌县在哪里?

 多年来史学界在介绍刘琨时说是中山魏昌人,有些作者还要在后面注上今河北省无极县,这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之举,对此过去没听说过有任何异议。最近听到了些不同的声音说刘琨是定州人,有学术争论说明人们都在关心历史文化名人,再说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总得要品尝一番丰盛的历史文化大餐,不同的声音出现也是好事,真理会越辩越明,水落(越)石出嘛。(刘琨字越石)。

    要想弄清刘琨故里,首先要弄清魏昌县在哪里,因为刘琨是中山魏昌县人是史学界的共识,没有任何异议。然而,魏昌县几经更名已废除多年,究竟现属何地,花落谁家,定州乎?无极乎?还得先从魏昌历史说起。

    汉置苦陉县,汉章帝更名为汉昌,青龙三年(235年)与毋极安乡合并为魏昌县,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毋极县,北齐废魏昌入毋极,后复置,隋朝改隋昌,唐朝改唐昌。天宝元年(742年)改陉邑,宋开宝二年(969年)八月省陉邑入无极。毋极县在唐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后改毋极为无极县,安乡汉时置安乡县曾封曹植、甄逸、程昱等为安乡侯。后省入无极县。

   大家知道,刘琨生于公元270年,卒于318年,一生恰好在毋极、安乡、汉昌合并后的魏昌县时期,并不是像有人说的,魏昌、无极是两个并行独立没有隶属关系的两个县,这个时期确系合并为一个县,且合县时间长达253年,说刘琨是中山魏昌人根据就在于此。乾隆年黄志载“安乡、魏昌、汉昌、晋昌、隋昌、唐昌、陉邑、祁州古皆无极地,今或已改拨或在所属皆参考以正疆域非凫绩蛇添也”。苦陉县自汉置县几度兴衰变迁,多次易名,宋初再度省入无极县,从宋初到明初融入无极四百年后,无极割让沙河南十三村,归附定州,疆界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到现在所割十三村与无极仍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比如赶无极庙会的传统习俗,人去世后祈祷亡灵到无极城隍庙报到的习俗,一则当地距无极比定州近,二则无极城隍庙为元朝修建,因共同修建,有着共同的认同感,毕竟曾融入无极近半个世纪。

    当年的魏昌县即后来的陉邑县已全盘省入无极县,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那么古魏昌县今在何处,很明显是今无极县,所谓省入无极县就是废弃原县名,其地域归入无极管辖。当年的魏昌县就在无极县域内,明朝割无极县十三村附定州后也绝不会影响、动摇这一历史事实。明割无极十三村附定州包括邢邑在内,邢邑虽然曾是县治所在地,也有过昔日的辉煌,但它绝不是魏昌县的代表,决不能与魏昌县等量齐观,当时无极县割让的是十三个普通的村庄,邢邑位居其一,绝无特殊之处,而绝非割让了邢邑等村就等于割让了古魏昌,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邢邑并入无极后,无极承接的是一个县,是一个有魏昌、隋昌、唐昌、演变为陉邑的一个整体的县,包括它的历史文化都成了无极县的宝贵财富 。 

   乾隆十三年县令黄可润为县志作序说无极县:“介燕赵之交弹丸黑子之地 鲜虞中山之疆里 苦陉、魏昌之建置 慕容驰鹜于康城 拓跋经营乎新垒”近三百年前的老县长黄可润明确无误的告诉我们:无极县就是苦陉、魏昌之建置,古魏昌就在无极。

二、刘琨故里在哪里?

 试想,如果明初不割让无极十三村附定州,刘琨故里可能没人怀疑,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看来争执的焦点就在“割让十三村上”。无极县明初割沙河南十三村归定州,是否将刘琨也从无极割让走了呢?又有谁人敢说刘琨是所割十三村中某村之人?在无有新的考古发现之前{jd1}是无稽之谈,玩笑之语,因为史书记载刘琨魏昌县人,而绝无某某村之说。原陉邑县虽然在宋初省入无极县,但大小也是一个县,估计少说也要管辖百八十个村,割让十三村在原邢邑县中只是区区小数,在省入无极县后,割舍率仅占二百多个村庄的百分之五,百分之九十五的古魏昌属地仍在无极一方。所以说刘琨是无极人是很自然的,是合乎情理的,这样说总不会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吧。邢邑曾是县治所在地,据此有人说刘琨是邢邑人,这很明显是逻辑推理上的错误判断,如同说“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作者张寒晖一样,介绍其籍贯应说是定州(定县)人,总不能认为他是定州市内,东关西关人而割舍其故乡西建阳村于不顾吧。况且史书已注明刘琨中山魏昌人,绝没有说是邢邑人,历史是真确的历史,不允许有任何虚斤短两,掺杂使假。自作多情那叫演义,不叫历史,历史事实已告诉我们,刘琨故里在哪里,就在无极。

    清光绪年曹志曾记载,时任县令曹风来针对有人对刘琨故里的怀疑曾严肃批评道“焉知其(刘琨)必在所裁十三村也!”曹知县态度明确,认定刘琨就是无极人,并在他主编的县志里大量刊登其文章,介绍刘琨清啸退敌等动人事迹。

    说实在的,咱们重视刘琨的故里,恐怕刘琨早已淡化了故里之念,据史书记载,刘琨祖父为“相国参军”父亲为“光禄大夫”都是朝中大官,当时好多官职都是世袭制,他的曾祖以上也可能在朝为官,毕竟人家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琨出身名门望族,是高干子弟,几代朝中为官,早已“农转非”成为“商品粮”户口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琨素奢豪 喜声色”无非说他是纨绔子弟,有其不足一面是很可信的,当然xx也不会影响其一生的壮烈和辉煌。几代京城为官,只知京城少知故乡也是很自然的,他的存世文章中没有发现一处提及故乡的。如有一处说到其乡村,也免得现在对其故里的猜疑和争执。

三、无极县志说刘琨。

 从明朝的安志到清雍正年高志、乾隆年黄志、光绪年曹志以及民国县志和新县志都肯定了无极是刘琨故里。

 乾隆十三年县令黄可润为重修无极东关阁做记:“登此阁以远眺,青严纵翠,爽气佛佛,迎我襟袖间,澬河襟於内,滹水带于外,澄鲜潋滟佳气蔚苍,其南为子建遗都,北为越石之故里孟成忠烈之庐表于东野,德元讲学之室传呼西郊”“陈思王子建,广武侯越石,甄秘书孟成,何处士德元皆邑之先哲伟人足以励人心而维纲常者嗟乎”。黄知县不仅认定刘琨是无极老乡,而且树其为邑之先哲伟人,学习的榜样。并为刘琨作诗一首:

                             中山百千子和孙

                             越石忠贞萃满门

                             典武式微沦曜勒

                             暮鸦风雨暗孤村

 黄可润之弟进士黄宽给无极人甄皇后、刘琨、甄凯和安乡侯曹植每人作诗一首以示对他们的怀念。他看了无极县志后曾作诗两首现录一首附后:

                    百里相仍制置殊,风流余韵属师儒

                    天花四望开昌运,圣井飞泉衍瑞图

                    越石文章欣不坠,孟成贞操许同趋

                    问山澬水逥环处,缅怀何杨旧楷模

 这首诗里“天花”,“圣井”,“澬水”,均为无极美景和河流。越石、孟成、何(体仁)、杨(子风)均为无极先哲伟人。

 

乾隆十三年无极县志载《新修天花楼记》:“刘越石之故里飘零史思明之战场,消毁萝思子建之才魂,弔甄后之美风.....”明确说明无极是刘琨的故里。

光绪十九年县志除了肯定刘琨是无极人外又记载了刘琨为家乡办的一件大事:“永嘉二年冬十月刘琨徙楼烦、马邑、廕馆、繁峙、崞五县民于陉南”。陉南即苦陉南无极县域,因当时地多人少,增加人口能促进生产发展。民国志和无极新志都对无极是刘琨故里做了肯定回答,而且这一肯定态度从县志上看延续了近四百年,从没有听到过任何的异议,只是近期偶听非议故写此文,以正视听。

    据无极县一九九二年县志载,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民族英雄、诗人文天祥途径无极境,为纪念刘琨写诗一首:

 

                         中原经分崩   壮哉刘越石

                         孤迹起幽州   双手扶汉室

                         富华天意乘   匹磾生鬼域

                         公死百世芳   天下分南北

光绪年曹志和民国志以及新县志都对刘琨写了传记,介绍了他辉煌壮丽的一生,并刊登了刘琨大量的文章和诗篇。“闻鸡起舞”之精神、“枕戈待旦”之意志、“先吾著鞭”之责任。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耿兵海撰文

                                                         2010年6月   

            
                   耿兵海同志在我家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读县志、话刘琨_口哨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