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钱》有感_自求我道_新浪博客

Peter Lynch亲笔推荐,作者简介:弗雷德里-克科布里克Frederick Kobrick,美国xx的成长股基金经理,具有30多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他管理的道富研究资本基金被《今日美国》评为15年来{zyx}的5只基金之一;科布里克“资本增值基金”于1996年被《货币》杂志列入“十年来的六大基金”,并且被《今日美国》评为整个牛市中的5个{zj0}基金之一。

 

这本书倒算不得上是经典,结构凌乱,并没有对其模型的几个要素进行详述,可说是拼凑而成。作者言过其实,动不动说买入的思科、戴尔、英特尔等带来数十倍甚至百倍收益,几倍的例子不值一提,问题是这样神的话,投资几个来回财富早就超过了巴菲特了。所以有博友说作者好象并不有名,甚至怀疑其在2000年的tech bubble被消灭了,所以2002年管理的基金停止了运作,变成现在以写文章、讲课和上电视为主了。这个猜测倒不无道理。虽说是{zyx}5只基金之一,却没有说明其年复合收益率是多少,这是很少见的。

 

从书中能看出,2000年的时候作者的确是伤亡惨重的。“尽管遵守了买卖原则,我还是同其他人一道经受了打击。市场垮掉的时候,一切都失去了;我也同其他个人投资者和职业投资者一样,几乎每只股票都赔了钱。30多年当中,我只有这一次因为市场的衰败而赔钱。这种市场的衰落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或者根本就无法恢复或赚回本钱。”

 

本书肯定不是其水平的全部,作者也是一个较理智、谨慎的人,获奖基金经理也不是人人能当。但读着读着,令我不禁反思起其失败也是有理由的:

 

1.只字不提安全边际。仅注重相对价值,只要选出{zyx}的企业,有良好的前景,只要公司增长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管理水平比其它对手高,则可买入并持有。所以教大家xx的指标仅是PE, PS,以及PEG这类相对指标,看看多少年能回收成本,且着墨很少,不设定能接受的PE等的极限是多少---企业比竞争对手好,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价格多高,只要是伟大企业,前景不变,即可买入和持有。所以他经常买进新股,在有的新股涨数倍后仍大量买进的例子不少。Kobrick很推许Neff和巴菲特,并说Neff在Intel遇到低谷时买得比他还多,但他其实是典型的成长型股票投资人,他买Intel时所侧重的更多是反转和前景,和Neff首重安全是不同的

 

2.不教大家注重财务分析。只字未提。连基本的历年自由现金流是否为正,负债是否过高,流动比率是否健康,是否因一次性收益增大利润,都没有强调一下。如此投资者根本不管企业的高增长是否建立在流沙甚至陷阱之上,什么PE,PS,PCF,DCF都没有意义。

 

3.所以不谈内在价值。虽然内在价值计算是见仁见智,但象巴菲特说过,一个大胖子不用称就能一眼看出是否要xx了,当价格过高时,也总是能一眼看出来。但Kobrick在科技泡沫后“东奔西走地约见公司管理层,试图判断出管理是否xx其许诺。”这就明显迷信于高成长了而没有返身自省,看看那个企业到底值多少。

 

4.对股票市场本质和投资者人性认识不深刻。其总结的教训是,投资者对技术知之甚少,没有投资原则,所以狂热造成了泡沫。“在将来的牛市,我会永远搞清投资者的知识状况,并且我劝你也这样做。”---问题是,投资者什么时候很理性过?有多少人能理解高科技?有多少人能解释一下电视机为什么有显示图像?市场先生是仆人,而不是主人。

 

5.风险意识不强。“在我们接下来的投资生涯中,不大可能再遇到股市泡沫了。泡沫一辈子似乎就能遇到一次。但这也不是{jd1}的。”2006年的这句话,充分反应其之前的风险意识不强,历史观不够,可见即使2000年不失败,2008年也逃不过。回想巴菲特常保留200亿的现金,并说“但我们担心在某些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也会需用现金。我会想象股市关闭的可能情景。现在,在你一生中,{wy}的一次较长闭市是在911之后。”是多么的不同。

 

6.能力范围:“我确实知道我们还是可以购买下滑的股票,尽管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使我们无法xx理解、区分不同的经营模式,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畏惧和放弃未来的机会的理由。”,原则上同意这句话,作者是专业投资人,有一个大团队,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了解新兴行业。但是无论团队多大,毕竟一只基金涉猎到的各行业、企业种类繁多,就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在其能力范围的。何况他还买了不少新股?

 

  Kobrick自己倒是在{zh1}引用了一句很好的名言“预测起来最困难,执行起来最危险,成败最无定数的,莫过于xx事物新秩序的潮流。”--马基雅维利(1469-1527), 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话说回来,其实把巴菲特与基金管理人员来作对比对后者是不公平的。无论是Bill Miller还是Peter Lynch还是这位Kobrick,巴菲特的运作模式有着结构性的竞争优势,他人难以企及。以商业模式的几个要素来看:现金流入充裕,没有赎回、申购制肘,浮存金丰厚。业务模式多样自主,交易仓位没有上下限制,持股也没有上下限制,属下企业盈利可控和可要求分红、上缴等,决策不需要打报告,不怕别人非议,可独立思考等。盈利模式也如此,其交易方式和品种不限于普通股和债券,常能以优先股方式拥有企业,等等。所以Munger说,不要搞错了,我们从来没有进入到基金管理这个行业。

 

  不以其人废其言,Kobrick的BASM模型和7步骤,也是很不错的帮我们理解优秀企业的方法。最有价值部分是其书有不少好的案例,分享了亲身的经历,对公司高管的拜访,对公司的判断和理由,都值得借鉴,例如对为何舍阿波罗而取Sun这家IT公司的分析就很不错(在此不尽录)。


  BASM是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假设(Assumptions)、战略(Strategy)和管理(Management)。“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如何实现增长,获取利润,并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等;“假设”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做的重要假设和判断;“战略”指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主要强调公司要有优秀的管理和执行能力。
  

   为克服人性的缺点,使用BASM模型时要遵循7个步骤:知识、耐心、原则、情绪、投资期、市场时机、基准。

 

   买入原则:十足吸引力的估价(没定量说明,书中没什么解释),高速收益增长,可执行的管理战略

  卖出原则: 实现在目标价格,管理或战略变动,执行失败。

 

  案例也是一种积累,能帮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作出更好的判断。书中作者从莫仕公司学到的应用到思科的一例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

 

   "可能有些人知道莫仕公司,更多的人则不知道。很多年前,当我开始投资它的时候,几乎没人听说过它。1972年,莫仕xx上市,我开始熟悉这家公司,并买了它的股票。我赚了很多,并且不止一次地买进。

 

   过了一段时间,这只股票的价格几乎涨到它上市价格的200倍。所以,早在思科之前,它就已经创造了思科式的业绩。莫仕的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许多细节与思科极其相似,这使我在20年后思科公开xxxx时能够看出其发展前景。这也说明过去的事例确实有助于投资者辨认未来的优秀股票。

 

   1972年,在伊利诺伊州诞生了一家电器连接器公司,这就是莫仕。那时我在华盛顿受命去分析这家公司。我对技术公司知之甚少,但我阅读到的关于它们及其股票的文章让我很感兴趣。当然,我有些紧张,因为我当时并不xx了解技术公司及其产品凭借什么因素才得以表现不凡,或者是什么使其成功。

 

   我很快就发现,只要xxBASM以及那些让一家公司表现不错或出类拔萃的因素,就可以得心应手地投资技术产业。你不必是工程师,也不必走“扮演工程师角色”的路线,因为那样你反而会被技术术语搞晕。

 

   我的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读的资料多了,我得出一个结论:相对于某种具体的技术产品而言,公司如何对技术研发与升级进行管理更为重要。当然,客户维护、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也很重要。优秀的技术产品很多,然而优秀的技术公司并不多。

 

   我无意贬低伟大的技术产品的重要性,不论新的还是旧的。但是,不妨把技术产品看做一只进入争夺客户及市场份额这场博弈的“赌注”,而把BASM看做优胜公司取得成功的必须要素。优秀的技术公司与其他行业的优秀公司一样,从BASM的角度去考量,都处于{jd1}{lx1}位置,这一点让其股票具备了反复赢利的能力。许多投资技术公司的人,都是受某种“热销”产品吸引。公司无法继续推进技术革新之时,也就是其无法为股民反复创利之时,这些股民就都被套牢了,结果就是只能获得可怜的收益甚至赔钱。

 

   我永远无法忘记{dy}次去考察莫仕公司时,他们的领导层是多么有信心。他们没有向我推销他们的公司,却让我深信他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并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赢得了我的信赖,并且多年后这种信赖被证明是值得的。他们也没有声言他们的技术将征服整个世界。

 

   经营莫仕的克雷比尔家族是一个团结而牢靠的中西部家族管理团队,他们于1938年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专门生产廉价的玩具与花盆模具。凭借从事制造业的丰富经验,他们想进入更有活力的市场。他们选择了电器连接器,因为深信这个领域前景广阔。

 

  这是关于BASM 中前景预设要素的经典案例。莫仕预见到了电器连接器行业的广阔前景,而这一预想是其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数年后,微软预见市场会需要标准化的软件,这样人们就不必频繁更换热销产品了。根据这种预想,公司在初始阶段情愿无利可图地提供产品,目的在于锁定客户。)

 

   你应该见过连接器--用塑料做的零件,有电线从它中间穿过去,用这种连接元件取代焊接元件,使制造业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便于产品升级,并且产品的性能也得以提高。

 

   连接器也可以用来连接电脑的硬盘与中央处理器,以及其他部分。汽车的引擎、仪表板、车灯等,也是由连接器连接的。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电器中都有这种零件。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优秀的公司不会局限于狭小的专业市场,而是会有远见地挑选产品或服务领域,这些领域应该拥有巨大的,甚至无限的市场空间。另外,连接器取代传统焊接工艺之后,制造商就把降低成本、提高元件性能的压力转嫁到连接器公司身上来了。因此,能应对这一挑战的连接器公司自然能赢得回报丰厚的订单。

 

    我把这些连接器拿在手里,可以看出其生产工艺必须非常专业,并且产品不合格率必须很低,还要具备价格竞争力。(如果一个连接器失效了,那它就只能成为废品,而不可以回收利用。)从管理人员向我展示的订单可以看出,客户都是以小笔订单开始,表明他们是在试探莫仕,因为那时{zd0}最成功的AMP公司占据着此行业的{lx1}地位。(AMP至今依然{zd0},但已经只是泰科集团的一部分了。)莫仕的发展速度超过了AMP,因此我把它看做本行业的创新{lx}。

 

     他们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报告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相吻合。莫仕的员工希望所有人都了解他们,阅读关于他们的文章,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远景目标、战略方案以及管理实力等。他们很清楚,这样可以向人们表明他们想要成为{zyx}的连接器公司,并且他们确实能够做到。

 

     了解越深,信心越足,两者都是赚大钱的必要条件。获取相关知识是我早期投资成功的关键,并且成为我最终总结出的成功投资7步法则的第1条。

 

     我在中学的物理课中读到了“鸟飞过窗户”那个古老的故事。幼稚单纯的人看到飞鸟后认为它会朝着同样的方向永远飞下去,然而有思想的人却不会那么推论。所以,我不会设想我现在看到的能够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分析师的分析也会有很大的推断成分,而他们推断的依据不过是当前收益和公司产品周期,这是妨碍人们赚大钱的亘古不变的大陷阱--推测过多。

 

    我的研究目标很明确:哪些可能变化,哪些会循环往复地发生。要想周而复始地生产产品,保持创新,并且拿到订单,莫仕必须做些什么呢?开始我并不知道答案,但是我知道莫仕具备了任何想要成为大赢家的公司都必须具备的3个关键条件:

 

1. 从令人钦佩的竞争对手那里争取市场份额。

2. 具备巨大的或开放式的市场机遇。

3. 懂得如何锁定客户并与之密切互动。

 

     当时我并不懂BASM,我是从莫仕这样的公司身上学到了BASM。我相信莫仕在产品研发上所做的努力,并且认为他们对巨大的市场潜力的预期是正确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得知当时正在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创造出这一巨大的市场,并且这一市场会快速发展。

 

   事实上,一切正如我所料。今天的莫仕为每一台百事售货机提供5个连接器, 为一台普通扫描仪提供9个,为一台洗衣机或类似电器提供4个,为电视机提供7个。这些还只是为其提供市场的一小部分产品。通过粗略的数据我就可以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管理者告诉我的信息在公司的季度、年度报告中也有所提及,一切都一目了然。

 

   当时我最想知道的是,如果我从近期的市场份额来推断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不会太傻。许多小公司开始很成功,但却无法做到年复一年地不断成功,企业做大之后尤其如此。

 

    就像我先前说的,莫仕从一开始就是家族式企业。通过最近的阅读我得知,家族企业维持到第二代很罕见,更别说到第三代了。据专家研究,只有4%的家族企业能够在第三代的时候还是由家族控制。莫仕至今仍由家族掌控,而且非常成功。

 

    我细致地观察莫仕的经营模式,其核心是避免债务的同时实现尽可能多的赢利。另外,它与客户密切合作,预测并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超出他们的期望。这使得莫仕格外擅长设计客户最需要、性能{zyx}的产品,并致力于拥有广泛的生产线,进而满足所有需要,避免局限于狭小的领域。

 

  在与客户合作上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这些是如何构成本行业的必胜经营模式的?这一点对我很重要。我发现所有跟我聊过的克雷比尔家族成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显然都很敬业,而且言行一致,值得信任。他们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许多公司都说他们与客户密切合作,但是,如果你读一下他们的年度报告,再仔细考察一下他们的竞争对手或客户的年度报告,你就会发现他们并非言行一致。要真正做到与客户密切合作很困难,且代价高昂,但物有所值。莫仕、思科和沃尔玛等公司都很重视这一点,想方设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不论是当前的还是将来的需求。

 

    一般公司都做不到深刻理解客户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大多数公司出于财务顾虑而不愿投入,常用短期决策追求利润{zd0}化。然而,为满足客户需求而进行投入确实能使利润在未来实现{zd0}化,并且利于锁定客户--这是实现反复赢利的关键因素。

 

    在控制成本并维持利润率的前提下做到满足客户需求确实很困难,许多公司说得到却做不到。因此,辨识“有执行力的管理”被列入我的购买三原则。

 

    从莫仕身上学到的知识后来让我在思科公司上大赚一笔,因为我认识到了经营模式和执行力的重要性,能够把思科跟其他很多随大溜的公司区别开来。这两只股票都让投资者赚了大钱,而且很好地证明了一切确实会重演。早些把握成功的关键因素,你就会早些具备购买优胜股的知识与信心。

 

   我从莫仕大赚一笔的事例说明,财富与知识共存。成功的投资者从获取知识起步,知道得越多,赚得越多。

市场和股价都是反复无常的,因而知识是巨大的财富,这很自然。知识生信心,而信心让人们坚持持有正在经历价格压力的股票。信心也是成功的投资者能够在价格下跌时补仓的动力;相反,对其持有的股票不甚了解的人此时就会被情感控制,由于恐惧和知识匮乏而卖掉股票。

 

   知识降低风险。正如爱默生所言,“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方”。当你了解得更多,你就会投入更多的钱,回报也就更丰厚。因此,要了解你所拥有的,并且知道为什么要拥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读《大钱》有感_自求我道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