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木居就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河水湍急而清凉,那是雪山流下的雪水
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人们知道了子梅垭口是观赏贡嘎雪山主峰的{zj0}地方,同时也知道了上木居这个是离子梅垭口最近的藏族村寨。贡嘎雪山是蜀山{zw},然而子梅垭口山下的这个藏族村庄确并没有因此被开发,一切还是很原生态。这两年有了可以通车的道路,当然是土路,这让驴友们上山看雪山方便了许多,至少可以自驾,或者搭乘村民的拖拉机。这比前些年骑马上山强了很多。来这里看雪山的,大多还是自驾来自虐的驴友或者是扛着长枪短炮来的摄影发烧友。
上木居是个美丽的藏族村寨,这里的人都很淳朴。半年前云雀姐姐来过这里,不仅看到了人家等了半个月才看到的贡嘎雪山,还把上木居的尼玛家家的小儿子任成了干儿子。这不又要去干儿子家,车后面还拉了不少要送给尼玛家人的东西。
下午四点过,我们的车到了上木居,藏族老小伙尼玛早早就在村口等我们了。我们的车刚拐进上木居就看见了穿着漂亮藏族服装的尼玛,看来尼玛是刻意打扮了一下滴。等到了尼玛家,女主人嘎玛珠也在家门口等候着了。这是一个四口之家,尼玛38岁,老婆嘎玛珠40岁,女儿拉姆18岁,去年嫁人了,上个月才生了一个女孩,月子住在娘家。小儿子曲积罗布(大家叫他曲积布)才3岁,我们到的时候小家伙还在睡觉。
我们走进房间,看见客厅中间有个帐篷,小外孙女白天就躺在里面。看来这个帐篷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挡住房间里猫、鼠、蚊虫等活物,还可以挡风,白天大人在外面干活,孩子睡在里面非常安定。
尼玛家的房子同其他人家的差不多,看来这里不缺宅基地,家家的院子和房子占地都不小。尼玛家的房子还有半边没修好,估计钱不够。我们一问,这里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可是政府没有补贴,不像西藏的藏族民居政府每家每户都有补贴。尼玛说,他家的房子盖房花了一万多,石头、沙土这些都是到山里取,不需要花钱,主要花钱买水泥、木材等。装修花了一万多,现在还有一部分没修完。外墙的涂漆都是尼玛自己干的。
如今在路上已经很难看见原来那种很破旧的老式藏族的房子,取而代之的是外表宽大漂亮的新房。藏族房子的特点是底楼牲口住,二楼以上才是人住。二楼通常会有一个大厅,家人做饭、吃饭、会客和主要活动场所都在这里。大厅通常四面或者三面都是壁柜,可以安放家居的很多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房子的中间通常是灶,这里的藏族还是在烧柴。因为做饭的缘故,房间里要比外面暖和许多。客厅里靠墙有三张小床,正好晚上我们三个人住在这里。床上堆放着主人给准备好了被褥,头一次在老藏家过夜,还是有点紧张。
来这里看雪山的人除了在外面安营扎寨,其他通常只有选择吃住在藏民家。村里藏民好像也很习惯,看见有游客来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住下。这里的藏民能说一点汉话,尼玛和嘎玛珠也能讲一点,多了就不行,大家还要慢慢讲。大女儿拉姆竟然不会说普通话,这让我们感到很诧异,按理说景区的年轻人普通话都讲的不错。一问拉姆基本上没有读过书,村里没有学校,读书要走很远,加上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自然也就没怎么读书。如今估计也就是会写几个字。
晚饭前,曲积布醒过来,迷迷糊糊地走出来,尼玛和嘎玛珠都告诉他干妈看你来了,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们,满脸的困惑。小家伙也不会汉语,交流很困难。不过玩了一会,小孩子慢慢就熟了。
这里的藏族人家生活还是很苦,藏族的饮食像酥油茶、酥油糌粑我们都很难习惯,所以出发时自带了不少食物,腊肉香肠、新鲜蔬菜和方便面等等,晚饭拿出来跟尼玛一家人一起分享。后来我们看见村子里的小卖部也有蔬菜卖,那是从很远的泸定拉来的,附近的藏民大多都是不种菜,以放牧为生。
外面的天气很不稳定,我们进村时天还是晴的,一会就开始下雨,一会下起了冰雹,一会功夫地面都铺上了一层冰碴。晚饭后窗外听着还在下雨,这里的人家大多是很早就睡觉,晚上没有娱乐,连电视都不看。入乡随俗,我们也只有早早上床。尽管白天坐车咣当了{yt},这么早上床还是难以入眠。
睡不着就会感觉到床下有小动物在跑,空中有小虫在飞,时而扑在脸上,时而从身边溜过,我想把自己禁锢在睡袋里,结果更难受,干脆还是钻出睡袋,爱谁谁吧。睁眼看着屋顶,一个圆圆的影子一直在头顶旋转,那是我头顶柜子上放的酥油灯带动着纸灯罩旋转的影子,一圈一圈,没有尽头。
藏家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解手,其他诸如吃饭、洗澡都可以克服,唯有上厕所是件让人xx,又无法回避的事情。藏家没有厕所,老藏在家里通常就在底楼的牛圈里解决,在外面就任意找地方解决。我们白天在外面解决,到了晚上回家,在牛圈里解决只求速战速决。因为不习惯,同行的教授X三天居然没解大手。
也许文明习惯走进藏家后,这里的原生态就会不复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落后的环境才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朝拜神山总要付出艰辛。
上木居如今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藏族建筑的外表都有漂亮的装饰,这样的绘画让石砌的房屋显得更加生动
这块牧场种植了开蓝紫色小花的牧草,乍一眼很是漂亮。围栏外面我们看见堆积了一些随手丢弃的垃圾,都是一些食品的外包装,都是当地孩子们随手丢弃的。其实游客还是非常注意保护这里的环境,一般都会带上垃圾袋,但是当地村民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当地的孩子大多没有文化,他们正在享受现代工业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而保护环境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
女主人嘎玛珠在家门口等着我们。这是尼玛家的院子,跟村里其他家一样,尼玛家的院墙上也码放着很多柴禾,这些都是当地藏家生活的主要燃料。每天做饭、取暖要烧十根这样的木材(大致有碗口粗,六、七十公分长)。
村子跟前的山上已经看不见树木了,现在砍柴估计要走很远的山里。估计因为经济落后,这里没有使用其他的燃料。其实这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如果像西藏那样普及太阳能,像内蒙草原上那些游牧使用风能,估计这里每年应该可以节省不少木材呢!
尼玛和嘎玛珠在跟大家介绍家里的情况。两人会一点简单的汉语,在一起交流都是连比带划,有时他们还会一脸茫然,那就是真的没听懂。因为我们的到来,尼玛和嘎玛珠都穿了漂亮的藏服,这两口子还真算得上是帅哥和美女,身材{jd1}好。不过我们发现上木居的老藏们大部分长的都很不错。
尼玛家里客厅的一面墙,摆放了做饭的家伙事,藏族人家的客厅大多都是这样,只不过有钱的话会做的更精致,陈列的锅碗瓢盆会更精美。
云雀姐姐正在跟曲积布玩耍,也是连比带划的,也不知道小家伙是否听懂了。身后帐篷里白天躺着刚满月的小孙女,小孙女晚上就去跟外婆睡。
小曲积布一会就开心了,开始给大家表演节目了。
一盏酥油灯,一盏长明灯,供奉着藏族人心中的{lx}DALAI喇嘛,油灯的火苗带动着上面的灯罩旋转,代替了过去的手摇转经筒,不息的火焰,表示了藏家的虔诚。
每天清晨,嘎玛珠都要在院子里挤牛奶,新鲜的牛奶成了大家的美味早餐,{jd1}的生态。
养牛是尼玛一家主要的生活来源。
尼玛家养了5头母牛,今年这5头牛分别下了5只小母牛,眼下小母牛都是两个月了。嘎玛珠告诉我们,母牛每年生一次,大概可以生十五年左右,最长的可以生二十年。小牛长到三岁就可以当妈妈生小牛了。
每天挤得牛奶除了大家喝的,剩下的会做成奶酪或者出售,奶酪可以保存到冬天再吃,估计冬季的用量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