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
下半年调控,首要保增长
国际经济形势生变,中国经济走势难测。经济界目前{zd0}的难题,是xx中央领导层的调控意图,到底以何为首要,是保增长,是调结构,是反通胀,还是推改革。北京智囊机构人士认为,领导层最关心的,还是保增长,这决定着下半年调控政策基本思路。由于上半年将近尾声,智囊机构研究课题都围绕着下半年走势分析和政策建议而来。其中下半年调控以何为首要,成为关注和争议焦点。目前的政策建议报告中,有认为改革先行的,有提议结讲调整加大力度的,更多是如何防止通胀。但受领导层重视的,还是保增长或者说防止经济2次下滑的建议。
建议改革先行的主张,是因为国务院已批转发改委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改革必须尽快铺开,如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更是要先行一步。建议加大力度调结构的,理由极充分,因为调整结构的口号从去年喊到今年,一直没有落实。而调结构实际上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解决内需与外需问题,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问题,解决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甚至最近的外资企业的工资和成本,都是结构性调整的内容之一。
至于反通胀,更不用说,目前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中,领导层最焦急的,也是最有可能影响经济运行与调控政策方向的,就是居民CPI。中国的CPI,由今年一月的1.5%,逐月升高的态势,一路升到5月的3.1%,也就是官方的调控红线、通胀警戒线。如不防范,通胀有可能危害经济。但也有观点认为,改革要推,结构要调,通胀要防,都难为首要,因为体制的改革,必然触动利益机制,打破利益格局,令经济运行受到一定的影响,乃至放缓步履。结构调整从长远来看,是会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但近期推行起来,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对经济增长受到拖累。至于通胀,专家指已经存在,但表现温和,物价指数下半年还可能自动调降。相比之下,保增长有新课题,包括希腊危机和欧债风波,令国际上2次探底说热销,加上日本经济已现危象,外部困局将现。而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缩减,遏抑楼价、股市下挫等影响,中国经济也有2次探底之忧。因此,目前保增长重要性再度提升,相关政策又将围绕其调整。
加薪风潮成契机,收入结构起变革
在连串堕楼事件后,富士康大幅加薪122%,震撼业界。据悉,富士康大动作加薪,有官方背后发功,希望借富士康的示范效应,带动普遍低薪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工阶层的工资上涨,令中国制造更有尊严。当然,更深远的意义是,此次由富士康带动的加薪潮,正好配合了中央紧锣密鼓推动的收入分配改革战略,目标是缓解贫富差距造成的愈来愈尖锐的社会对立和矛盾,力促财富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以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今年以来,中央针对收入分配问题动作频频,中央领导层多次强调要大力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官方更将其列入2010年重点改革任务。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中央调研组,上月份赴全国多个省份密集调研,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也已接近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近日指,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内应会出台,并暗示中央有讨论关于仿效日本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他表示,50年代日本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功推动了一场消费革命并促成经济起飞。中国现已基本具备条件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若平均工资增长15%以上,5年左右就可以翻一倍。
官方智囊报告显示,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未随经济增长比例而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将引发严重社会问题。若让工人和农民收入倍增,不仅有利社会和谐稳定,亦可解决国家经济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事实上,近期多个地区发生要求加薪的罢工潮,据指,富士康宣布大幅加薪,即有官方在背后发功,旨在带动整个劳工阶层的工资上涨,从而实现中央提出的体面劳动和活得有尊严。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形,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严重偏低。而中国的财富分配格局应从金字塔形转变为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结构,中间阶层的壮大也有助于缓解因贫富差距、分配不均造成的社会对立和矛盾。中国要大力培养小老板为主体的中等收入者占主体的社会,主要方法是通过加大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然后通过税收等杠杆来调节,实际上也预示了官方推动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方向。
国内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趋势,其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zg}逾15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达3.3倍,国际上{zg}仅为2倍左右,行业垄断已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zd0}阻力。近年来,国内的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上升至0.5以上,超出国际警戒线的0.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指,在2009年国内行业间差距{zg}达到15.93倍,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为3.3倍,而国际上许多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一般仅1倍左右。
另外,中国10%的{zg}收入人士与10%的{zd1}收入人士的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少数金融国有企业高层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个别企业高层的天价薪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000多倍,中国已成全球差距{zd0}国家之一。苏海南称,尽管政府分配制度改革已如箭在弦,但垄断行业就担心起自身利益因为收入分配改革而受损,背后牵动的利益链条可能会产生阻力。他说,少数人、少数单位、部门或行业通过资源垄断、行政权力、市场独占、特殊身份等非劳动因素,捞取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形成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成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阻力。
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要改革收入分配问题,核心是解决公平问题。他说,主要是调整国家、企业、民众3者的收入结构,民众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要扩大,同时适当压缩企业和国家的收入。
广东经济转型,汪洋首倡人为本
一石激起千重浪,何况是涉及10多条人命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及连串珠江三角洲企业的罢工抗议工潮呢!作为广东一把手,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对于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已放在施政的重点位置上。前天下午,广东省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电视电话会议,汪洋在会上发表的讲话,便较上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有新的发展,添加了大量以人为本新内容。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国内最热门的政治经济课题。近期新闻联播每天都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的专题报道,而广东方面,则力争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国排头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倡议者,正是xxx主席。因此,这个涉及中国经济转型的课题,成为全国政经热点便毫不奇怪了!
广东力争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就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的经济转型快马加鞭。据了解,广东是{dy}个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后出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件的省级单位。在这个专题研讨班上,xxx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按照广东方面出台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6个突出领域,包括突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推进自主创新、突出改善民生,及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可是,在意见出台后,广东的制造业经营环境可算面对严峻考验,富士康10多名员工连串的跳楼事件轰动全球,广州、佛山、中山等包括本田所属企业在内的争取加薪工潮,有可能星火燎原,蔓延全国之势。倘若这样的抗议、罢工事件不绝,粤省竟然成为全国工潮的排头兵,不仅广东争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会落空,汪洋个人的仕途也会受到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只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的减少、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这样一些物的问题,而要把以人为本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关心人、注重人文关怀、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纳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特别要使人为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到更好体现。这是汪洋在前述电视电话会议的核心内容。明显地,他已总结了富士康等事件,并引以为戒。不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经济转型问题,往往会有不少阵痛,汪洋要营造良好用工环境,维护和谐劳动关系,谈何容易呢!
发改委为通胀预期降温,缓加息压力
虽然5月份CPI同比上涨3.1%,创下19个月来新高,但发改委继续为通胀预期降温。发改委近日预测称,由于翘尾影响,6月份CPI同比仍将小幅温和上涨,但环比仍将小幅下降,上半年CPI涨幅可能在2.6%左右。发改委日前在网站发表的文章中,对6月份和上半年CPI走势作出了上述预测。由于5月份CPI同比上涨3.1%,但环比下跌0.1%,显示近期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加上欧债危机等外围因素影响,市场普遍预期,国内加息的时间将会推迟。虽然5月份CPI增长率,突破了国家年度调控目标3%的水平,但发改委称,当前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
发改委在判断6月份CPI走势时指,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降,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减弱;上游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向下游产品传导的压力减缓。此外,在天气好转和政府打击农产品炒作后,近期绿豆、大蒜等小品种农产品价格回落,新涨价压力明显减弱。而夏粮丰收和国际市场粮价低位运行,有利于稳定主要粮食品种的涨价预期。为了抑制通胀预期,发改委近期多次针对媒体有关物价上涨的报道,迅速澄清,此举被视为是为降低通胀预期,也帮助央行化解部分加息压力。
目前,国内居民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是2.25%,即是说,国内已连续3个月出现负利率。通胀预期和负利率,对央行加息造成一些压力。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判断称,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进入观察期,国内加息和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的时间,将会推迟。从目前国内外形势来看,目前国内PMI、工业、投资等数据回落显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加上欧债危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为了防止经济出现2次探底(经济增长率低于8%),央行在加息问题上会更趋于审慎。在预期近期通胀将呈温和上涨走势后,发改委近期积极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李静称,发改委正在研究电价调整,但她没有透露何时出台。
中央两难:要增长更要防过热
中国上周公布多项数据,显示并未成功遏抑经济过热,但外界预期国内不会有调控大动作如加息,因欧债危机可能造成全球经济2次探底。北京可放慢推调控新招,但却不宜放松已有手段,避免种下过热后患。对中国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外界反应轻松,因已预计北京在欧债危机下,不会有加息等震撼市场的动作。但若仔细分析数据,却不无隐忧,因中央自一月出招、4月再大力加码调控下,通胀、楼市、资金供应仍未受控。
国内5月通胀率升至3.1%,超出官方警戒线的3%,面对农产品及能源涨价、国内工资急升、工业品出厂价升幅7.1%,未来通胀压力不轻。其次,上月国内楼价虽出现14个月来涨幅首次回落,但回落轻微,显示地方政府、地产商仍有力抗衡中央压楼价措施。至于资金供应,中央虽已力遏新增xx增长,但上月贷出6400亿元,令首5个月合计贷出4万亿元,为全年目标7.5万亿元的53%,未来要再收紧至每月只贷出5千亿元,才能达标,形势并不乐观。不过,在温家宝总理已明言,忧虑欧洲债务可能导致全球经济2次探底下,可以预期,中央内部除有叫停加息等调控加码声音外,更会有呼吁力保下半年经济增长,并要求放松已施行的调控措施。对此中央须力拒松绑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执行调控措施,才可免国内经济未来出现过热的折腾。
此因国内经济的一大特性是易放难收。去年中央谷经济抗金融海啸,5万亿元新增xx的目标变成贷出近10万亿元,各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办基建,楼价又暴涨30%等;但到今年中央要略收紧时,地方政府、银行、国企、商界用尽方法xx中央,令调控事倍功半,若非现在有欧债危机冷却一下国内经济,中央调控失利、经济过热的恶果已充分浮现。因此,中央要保增长,但更重要是提防欧债危机趋缓后的过热问题。中央可放慢推新调控手段如加息,但却必须紧抓现有措施,更针对性地遏抑通胀、楼价,关键是严控新增xx数额及流向,防止流向国企、过剩产能及地产项目,理顺现有经济的失衡,才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之余,避免下一波经济过热的泡沫危机。
《求是》:绝不照抄他国民主模式
{zx1}一期中共xx理论刊物《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强硬表示,世上根本不存在{wy}、{jd1}及普遍适用的政治制度与民主模式,中国绝不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发展模式。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充分代表中共领导人的政治意识及立场。新华社报道,预计今天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署名秋石的文章,题目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文章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也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文章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即坚持走xxx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文章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清醒地看到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长期性、阶段性、艰鉅性和复杂性;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坚持和发展我们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必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文章强调,世界上根本不存在{wy}的、{jd1}的、普遍适用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模式,也根本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
文章{zh1}意有所指表示,当前各种敌对势力竭力诋毁和攻击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视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是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行业经济
中央能否提早加息?
中国上周五公布消费物价指数4月达3.1%,稍微超越国家订立的标准3%,引起市场猜测央行将会加息以压制通胀。此外,发改委预期下月通胀将比本月再微升,更令市场相信中央会提早加息。下结论前,宜详细检视消费物价指数内的细部变化:先看看组成指数8种不同商品的变化:食品方面,5月是6.1%,4月则是2.8%;烟草暨酒精类,5月是1.7%,4月是1.7%;服装5月是-1.2%,4月是-1.3%;家居用品和服务5月是-0.3%,4月是-0.5%。个人保健护理5月是3.2%,4月是2.8%;交通和电讯在5月是0.1%,4月是0%;休闲娱乐5月是0.6%,4月是0.4%;住宅类5月是5%,4月是4.5%。其中烟酒、服装、家居用品、交通和电讯、休闲娱乐这几大类由4月到5月的升幅只属轻微。
烟酒、交通和电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政策,如价格机制和税制等影响,所以变化有限。至于休闲娱乐方面,服装和家居用品类则因为市场几近xx竞争的状态,销售商欠缺定价能力,故此一直都是轻微下降。纵使标价上升,公众一般都等到减价时才采购或享用。在衣、食、住、行等4方面,以上占了其中衣和行两项没出现通胀势头。真正有所通胀的是个人保健护理,住宅和食品。个人保健护理的通胀部分固然和市民生活改善并因而提升对个人健康的重视有关,但是亦跟政府医疗政策上改革和投入更多钱去改善设备和医药有关系。近期药业股炽热,反映这种市场期望。
可是,个人保健护理的上升始终不是爆炸性,而且应该可以被其它数项拉低至低于政府的目标3%,真正的麻烦主要是来自食品和住房方面。食品方面的涨幅极夸张,由2.8%大涨至6.1%,这一方面和5月有反常天气导致失收有关,甚至也可以归咎法币普遍贬值及对农产品的需求,但是也有国际以致本地炒家炒卖成分在,不然也不会令中央声言要将炒卖粮仓行为刑事化。可是,从更根本地看,中国的粮食长期低于国际价格,而中国本土以致其它发展中国家需求上升,制造中国粮食价格上升压力。现在中央致力扶助农村,希望拉近城乡距离,故此估计中央亦有意在调高城市居民的{zd1}工资,并通过国企进一步提升个人工资的同时,相对把农产品价格逐渐调高。在中央稍为松绑下,利之所至,自然会有炒卖。事实上,就算房价的上涨,如果细细拆分,未始不是跟中央扶助农村和内陆城市,拉近城乡收入的政策有关。根据统计局公布的5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总指数是112.4,而各城市中能够高于此平均值的计有:海口(152.8)、3亚(150.8)、温州(119.2)、金华(117.7)、湛江(115.9)、杭州(115.5)、银川(114.9)、北京(114.3)、深圳(114.2)、西安(114)、岳阳(113.6)和北海(113.5)。
热门城市中的上海、天津、南京、重庆却都没有入选。入选的热门城市就只有北京和深圳。其它城市除了海南是因为中央钦点的旅游城市而有炒作外,其它的不是浙江的2线城市,就是内陆的城市。如果把商务房增加的面积和销售量都考虑,情况更明显:像青海,宁夏、甘肃、山东、河北、辽宁、湖北、贵州等等内陆或以前非重点省份都大幅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再加上耕作土地的价格上升,都对当地发展有帮助。
由此观之,现在的通胀事实上是中央政策有意为之,甚至是乐于见到的结果。通胀影响民生,但是如果在衣、食、住、行4方面中,衣和行不受影响,而食方面中央可以通过调控物价和工资做到,住则通过税务和提供廉价住宅予草根阶层的话,中央则未必有足够动机现在就上调利息。利息上调,不但加重资金成本,打击才刚刚有起色的出口业及到内陆的投资外,更会先后引发通胀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令市场和炒家相信中央无法控制通胀而加速外资到中国炒作,对中国经济未必有利。有见及此,相信除非各种行政手段失效,中央不会随便加息。
上月出口剧增,美国关切
中国今年出口激增,再度剌激美国国会议员的愤怒情绪,给中美贸易带来新一波压力。中国海关最近公布,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不过,5月出口大幅增长,已引起美国政府及国会的关注。
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贸易赤字略有扩大,一些经济学家辩称,净贸易状况的好转及其对美国增长的贡献似乎已经停滞。伦敦金融时报指,这些数据给批评中国的美国国会议员提供更多弹药,加速推动立法限制从中国进口,以纠正他们眼中偏低的人民币汇率。美国议员们表示,他们正在失去耐心。DRC对外经济部研究员张小济认为,5月份中国进出口大幅增长在意料之中,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的出口额理应呈现恢复性增长。中方专家指,美国如能放宽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可达600多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顺差仍将减缓。
在主要贸易伙伴方面,排名{dy}的欧盟,前5个月与中国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增长37.4%;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86.8亿美元,排名第2,同比增长28.2%。
ECFA商谈达共识,只欠临门一脚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3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昨天在北京举行,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对文本达成共识。海基会顾问、台湾国贸局局长黄志鹏指,包括石化、工具机、汽车业、纺织业已确定将纳入早期收获清单关税减让项目,台湾受惠项目将达5百项。对于月底是否能顺利签署,黄志鹏表示应该没问题。ECFA共有一个正文、两个清单、3个附件要谈,13日的商谈主要集中在文本的序言、正文和附件部分。黄志鹏表示,双方所有成员都展现了专业的态度和诚意合作的精神。
他表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要让双方形成建制性的合作计划,让资源更充分有效地发挥,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两岸的经济竞争力和人民的福祉,希望能把好事办得更好,在双方都能受益的情况下,尽速完成商签。出席工作商谈的海协会理事、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昨天也表示,ECFA的工作商谈已到最激动人心的临门起脚时刻,应力争签署一份真正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合作协议,不负两岸民众的期待。
唐炜表示,在过去几个月里,两岸经济分别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艰难转身。1至4月,两岸贸易同比增长68%,今年1月26日两会工作商谈正式展开以来,双方殚精竭虑,力争签署一份真正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比较全面的、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协议。两岸通过经济交流截弯取直、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努力达成一个能够关照双方关切的经济合作协议,形成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和更有效的分工合作,应是题中必有之意。他说,相关文件的设计和磋商已进入收尾阶段,就好比一场足球赛,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临门起脚的时刻,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时刻,让我们加油!文件设计及磋商进收尾阶段。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当晚在宴请双方代表时表示,这协议符合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协议一旦顺利签署,将经得起时间、经得起实践、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据指,这次双方协商的官员人数,比前两次要来得多,就连到场媒体也多出一倍,双方都希望这次协商能成功。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表示,这次磋商是以文本内容为主,但也会适时针对早收项目交换意见,目前都在进行当中,包括早收清单的项目也还在努力。双方会趁着这次协商文本时,适时交换意见。
三大油企觊觎BP
在BP泄漏事故后,石油巨头们随时准备瓜分BP无奈卸去的资产,其中也包括中国3大石油公司。至6月8日,BP为控制漏油、修建减压井、支付索赔,花费了不下12.5亿美元。瑞信的一份分析报告预计,BP可能最终要为这一泄漏事故支付370亿美元。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月初分别下调BP的信用评级,认为泄漏事故相关费用将明显影响公司现金流。
BP近10年来竭力塑造的绿色、环保形象也毁于一旦。绿色和平组织在美国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将BP18片绿色花瓣标志中的17片涂成黑色,讽刺BP是British Polluters。BP泄漏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不过剑桥能源咨询的一位分析师表示,BP在美国的安全记录较差,很难再以意外来推卸责任。一位曾在阿莫科工作、目前在马拉松石油公司就职的华裔地质学家表示,在被BP收购前,阿莫科安全记录良好,到了BP手中才事故连连。不过,多位油气行业人士都认为,BP财大气粗,决定它命运的,不是赔不赔得起,而是美国政府的态度。作为政治家,奥巴马接下来不得不想办法,将话说圆,譬如BP不负责任,可以将BP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的油气资产交给xxx可靠的美国公司。据指,BP在美国的成功与共和党布什家族及其背后的得克萨斯州石油利益集团有很大关联,但奥巴马是民主党人,毋须为历史包袱所牵制,不排除他会做出一些既顺应民意又讨好本土企业的举措。此外,美国国会已蠢蠢欲动。据报道,美国参众两院已在考虑通过立法手段,剥夺BP在美国进行上游勘探及获得美国政府合同的权利,以示惩罚。BBC商业编辑罗伯特帕斯顿在一篇博客里指,BP管理层们意识到公司在美国声誉扫地,董事会也考虑是否要有秩序地变卖在美国的资产、逐步撤出。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就此将BP赶出美国,是政治考虑占上风,却有失理性。虽然BP总部位于英国,但在美国纳税,为美国创造就业。而且,BP的37%股票握在美国投资者手中,其中不乏各类退休基金。将BP资产倒手给总部位于美国本土的公司,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6月10日,渣打银行探讨中石油收购BP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报告认为,BP和中石油在业务结构上没有重叠,若收购成功,中石油将能以每桶油当量不到7美元的价格,买到BP总量高达180亿桶的石油储备,这在当前油价持续高涨的背景下将是十分划算的买卖,中石油将从一家低增长性公司变为全球石油巨擘,大幅提高盈利能力;而另一方面,中石油出手收购,也给BP股东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不过报告也指,收购存在各种风险,包括赔偿责任风险和审批风险。
相比收购,BP通过拆分和变卖一部分{zj1}价值的资产来支付相关赔偿的可能性更大。据指,除了美国本土石油公司,壳牌5月就开始为BP的拆分可能做预测分析,英国天然气公司、沙特阿美等公司也在积极关注。中国3大石油公司也在关注墨西哥湾的变局。相对而言,中海油对BP墨西哥湾资产更感兴趣。早在1997年,中海油就低调与美国独立石油公司科麦奇合作,在墨西哥湾开展勘探,但全是干井,失意而归。2005年,中海油欲以185亿美元要约收购在墨西哥湾、东南亚等地拥有优质油气储量的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亦未能如愿。2009年11月,中海油再度进入墨西哥湾,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收购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4个勘探区块的部分权益。PFC能源咨询公司中国首席代表李遥评论说,收获4个勘探区块的少数权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拥有作业记录,为中海油日后在墨西哥湾的拓展建立一个据点。不过,在深海勘探开发技术方面,中海油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比较大,竞争力较弱,大规模并购也可能面临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阻挠。
企业盈利{dy},管治水平不济
全球{zd0}市值、{zg}盈利的企业,都由国内公司包办,不过,在企业管治方面却瞠乎其后。有顾问公司认为,这关乎国内机制的问题,短期内较难改变。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指,不少国内企业都拥有行业垄断地位,加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因素良好,为企业盈利营造有利的条件,这一定程度说明为何国内企业的盈利高企,但企业管治水平低落。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公布全球500大企业的名单,中石油重夺榜首的位置,比排名第2的美国埃克森美孚多出130亿美元,而工行排名第4,是获得{zg}排名的金融机构。不过,再看看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的前20强,都找不到上述两家中资公司的名字。国内企业常把企业管治挂在口边,但与国际水平似乎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个别上市公司的企业管治水平差劣,股东大可以用脚来xx,届时公司股价必然受压,对于很多美国上市公司都没有单一大股东,情况更明显。
可是,这种企业管治与股价的关系,在国内并不适用。刘建新解释说:国内企业以散户为主,他们一般不会以专业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再者,不少公司由国家控股,导致股价难以反映企业管治水平的情况。他又指,国家控股企业的高管激励机制至今仍未与市场看齐,例如,国有银行行长的职级相当于证监会副部长级,假如行长薪酬以市价计算,便可能与政府机构同等级别的官员相差很远。另外,刘建新坦言,目前机构投资者占国内企业的比例仍然较少,发挥作用有限,而国家控股的结构也不是朝夕能够改变,因此,短期内国内企业都要借助外力提升企业管治水平。所谓外力,是指国内企业在境外上市,在其它监管机构的规则下,企业管治水平明显较高。根据20强排名,超过一半都在香港挂牌,而总计100强的排名,约1/3都在港上市。
楼价拐点可期
信贷收紧、股价下挫,令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恶化。据统计,自4月出台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后,短短2个月已先后有5家房地产企业取消或推迟融资计划,涉及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中央大力调控楼市令成交量急速下滑,销售情况未尽人意,成了房地产企一大隐忧。据了解,上市的房企早着先机,年初至今已有近50家公布融资方案,涉及金额超过1000亿元,但至目前为止,大部分再融资申请提交监管部门审批后,却迟迟未获批准。多次传出全国减价促销的万科,5月份销售按月下跌34%,据指,万科将积极开拓其它融资管道。招商地产及世茂旗下上海世茂亦先后宣布撤销非公开xxxx方案。今年4月中,国务院通知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导致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加入调控大军,令房企融资雪上加霜。有业内人士认为,直接融资渠道受阻,将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变得紧张,开发商或只能选择以曲线方式进行融资,如信托、海外发债及私募房地产基金。
交银国际中国房地产研究部分析员何志忠认为,房地产先后融资受阻,定必对其资金流产生压力,但房企财力参差,建议可参考其负债率、年初至今的销售额占全年目标比例,及今年在土地余款及建筑成本方面的开支。
他指,目前在港上市的大型房地产股,其资金问题并非严重,如万科及世房等亦非存有资金问题的企业;反之,富力及绿城负债率较高,风险较大,特别是绿城今年扩张很快,但其销售情况令人担忧,至今仅达到全年销售目标20%左右。不过,他认为,在成交量及楼价逐步回落的情况下,中央政策会趋于温和,相信下半年房地产企将陆续展开降价促销,成效亦会显著,届时应可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最近一周多,2套房规范标准、土地增值税清算等政策接连出台,官方继续调控以打击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当下,国内楼市急剧降温,2手房价格率先下挫,新房价格出现松动迹象。近年来,国房地产价随着钟摆式的调控政策不断飞升,据指,此次政府调控楼市决心不同以往,政策基调不会轻易改变。当前楼市正渐次步入调整期,价格下行可期。一份非官方的{zx1}资料显示,5月份16个国内主要城市中有1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按月下挫60%有余,其中杭州下滑幅度{zd0},达86%;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成交量分别下滑了67%、72%、67%和77%。但{zx1}官方资料显示,5月份,国内新房价格按年上涨15.1%,按月上涨0.4%。2手房价格按年上涨9.2%,按月微降0.4%。严控之下,房价仍高位企稳,但楼市拐点已露端倪,市场渐次步入调整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国内主要城市成交量全线下挫,部分城市成交量已跌去6成;与4月相比,5月份2手房价格已开始下跌;部分城市新房价格出现松动,打折促销渐成声势。
当前投资投机资金在政策打压下迅速离场,普通购房者转为观望,令国内楼市急剧降温,是市场对政策的过度反应。虽然部分新房价格仍然坚挺甚至有所上涨,但这种上涨局面不会持续。下一步市场调整仍将明朗化。由于大量需求暂时潜伏,在房价有所松动后,交易量有望逐步回转。在中央、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博弈格局中,此次调控力度之猛烈、政策之密集近年罕见。突显政府调控房价决心之大,相信政策的执行不会短期内仓卒调头,甚至本届政府任期内这个基调可能都不会改变。如果达不到调控预期效果,调控政策还有可能进一步加码。业内人士表示,此轮调控关系到政府信誉,如果此轮调控重演2004年以来的历次空调景象,政府信用会大打折扣。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部密集调研楼市和房价成本,为进一步调控做政策储备。国内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将会进入一个政策稳定和观察期。短期内政府会暂停密集出台紧缩政策,更严厉的政策工具将会暂停。未来3至6个月,国房地产地产市场将出现调整,房价下降,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一是下半年宏观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可能会影响政府进一步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心和既有政策的实施力度;二是地方政府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都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业内人士预计,房价平均下行幅度可能在10%左右。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