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的仅仅是成绩吗?
小学三年级马上就要结束了,每到期末,孩子们都会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复习,这使我想起了高中,就是因为要高考,高一高二就把三年的课程学完了,高三老师带我们把整个高中的课程过了一遍又一遍,模拟xx做了一摞又一摞。这一年,紧张的气氛重重地包围着我们,教室里常常安静得连喘气的声音都听得非常清楚。当年我很幸运地挤过了独木桥,但是也就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发现,高考前填鸭式学到的东西,已经全部交还给了老师。
17年过去了,我不了解现在的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却非常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尽管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提了那么多年,素质教育一词也不再陌生,但对于学生来说,究竟有多少改变呢?来看看现实吧。
我所知道的小学生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就是,成绩不再打分,而以A、B、C、D来代替,取消排名。看起来,这是在削弱以一纸成绩定乾坤的思维模式,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不难看出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女儿就经常回来说,班是谁谁谁是优生,谁谁谁是差生,我问她怎样算优生,怎样是差生,她说当然是学习好的是优生,学习差的是差生。学习好不好,最终还得落实到卷面上来。如果某同xxx成绩很差,但其他方面有特长,他是无论如何进不了优生行列的,但如果某同学成绩很好,即便毫无特长,也一定是优生。
我曾经希望,老师们不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把成绩作为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其实也没有办法,因为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要进大学,考核的还是成绩,那么,高中、初中、小学也必须看成绩,你教的学生成绩差,在全市的排名不够高,那么就可能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生源不行,学校就没有话语权了。我给女儿选择的虽然是私立学校,素质教育比公立学校重视程度高一些,但它总不能生活在真空中吧。
于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脸上也就有了光,被表扬学习好,也成了对大人孩子最美的称赞。我常常想,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作家长的,当然希望有个让自己面子有光的孩子,可是剥去这层因素呢?什么样的人最能在社会上立足呢?不是成绩好的,或者说不仅仅是成绩好的,现实的例子太多了,成绩不好的,当年辍学的人,也照样能生活得很好,相反当年在学校数一数二的,也许多年后被淹没在了尘世中,光彩不再,甚至有些当年的高材生,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而被社会所淘汰。
我希望女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很纽结,因为人总想要十全十美,又没有人能达到十全十美。择其关键,首先她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然后能在漫漫的求学途中掌握对她有用的知识,{zh0}能够保留一两种兴趣爱好或是特长,乐观豁达。当然,我觉得这样的希望要实现也不容易。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呢?努力看到孩子的优点,引导她走向正确的方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与别人攀比,不以自己的感受去左右她的行为,尽力为她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也常想,如果以后女儿真的成绩不好了,我仍能保持这种心态,淡定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吗?我想我会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