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燃油套保,败也燃油套保_东风_新浪博客

燃油套保,这个昔日炽手可热的词眼,伴随着中航油获刑高管陈九霖的曲线复出,再次引起媒体的广泛xx。

去年三大航均交出了漂亮的年报,国航、南航、东航分别实现利润总额53.14亿元、4.57亿元、6.40亿元。年报显示三大均已扭亏为盈,但仔细探究不难发现,其实真正的主营业务盈利并不多,除政策性减免燃油附加营业税以外,绝大一部分利润来自燃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的转回以及政府补贴等其他非经常性损益。

燃油套期保值是航空业界通用的做法,简单说就是航空公司怕油价上涨,成本加大,买入看涨期权,如果涨了,期货市场盈利对冲现货市场成本加大的损失。这项业务可以稳定和固化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规避因航煤价格大幅度上涨带来的财务压力。

几年前,当国际原油价格刚刚呈上涨趋势时,燃油套期保值成了很多航空公司和媒体追捧的热点,东航、国航纷纷介入,一时间,套期保值成为企业减少亏损,保持盈利的灵丹妙药,当油价攀升到每桶147美元的历史{zg}位,许多航空公司因航煤成本迅猛上升而陷入财务困境时,使用套期保值的东航、国航却风景这边独好,以国航为例,“2007年燃油衍生工具收益净额为2.36亿元,较2006年1.13亿元增加108.4%”。但天有不测风云,国际油价从2008年7月11日每桶147美元开始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下滑到7年前的水平,东航、国航开始出现巨额浮亏,2009年1月12日,其对外公告显示:东航、国航套期保值浮亏分别为62亿和74亿。 2009年4月17日,三大国有航空以总计282亿元亏损,创下了中国民航史上{zd0}规模的年度亏损业绩,其中燃油套期保值亏损几乎占了一半,高层更换,国资委、审计署介入,却再也难以挽回上百亿元的损失。

“金融衔生品,这个华尔街制造的魔鬼,它不但制造了美国次贷危机并直接诱发了此次金融危机,也让尚不熟悉海外金融市场的许多中国企业一下子从将军到奴隶。其实类似的“财富滑铁卢”早有先例,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金。中国企业似乎总爱在同一个地方翻船,总喜欢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尽管当事人事后都说自己当初出发点是对的,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上百亿的学费未免太过沉重,要知道那白花花的银子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首先国企的套保浮亏,主要在于套保操作不当,将套保变成了投机,既买入看涨期权,又卖出看跌期权,心存侥幸,对赌操盘,违规建仓,而忘记规避风险、锁定成本才是套期保值的最终目的。期货业界的共识是:卖出看跌期权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有明显的投机性质,不光不保值,油价大跌时还会亏损不止。

其次是由于衍生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导致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投行专业人士精通而中国企业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投行(高盛、摩根、瑞银、汇丰等)就是利用这点赚取巨大利润的,所谓神仙般的金融衔生品往往是其精心设计的圈套。一般企业与投行做复杂衔生品,就像普通人在跟乔丹打篮球,结果必输无疑。由于此类产品会造成企业巨大亏损,在欧美,已多被禁止。但因为亚洲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不发达,对此了解不多,所以很多投行机构到我国来兜售这些产品并大发奇财。

再次,中国企业对国外大宗物品的价格走势缺乏判断力,风险评估不足,缺乏止损概念。投机交易造成的价格泡沫并不能理性反映市场供给状况,石油市场价格最终受供给的支配。由于没有提前看到油价下跌的风险,在原有的套期保值合约到期的情况下,国航和东航分别在2008年7月,将新的套期保值合约延长至2011年7月,国航甚至把套保额度从过去的10%提高到50%。而业界保险的做法是主要xx未来3个月的燃油价格走势,签订一些3个月左右的套保合同,并且只对30%左右的用油量进行套保。目的是减少市场的波动性,通过一定时间的稳定价格来锁定燃油成本,而不是只为赚钱而进行豪博。

{zh1},“屡查屡犯、重蹈覆辙”的怪圈也暴露出国有企业监管层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人(特别是一把手)控制严重,没有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领导集体决策制度。2、 缺乏外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一大堆制度管不住一个人)执行中如同虚纸。3、信息严重不对称,没有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出事后上级主管部门还被蒙在鼓里。4、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必须的惩罚机制。盈利是自己的政绩,亏损由国家来交学费,大不了挪个位置,反正自己没多大损失,陈九霖获刑只是因为他工作在违法必究的新加坡国度。

大量案例表明,衔生工具灾难往往并非全因衔生xx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缺乏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在市场明显出现不利于期权组合变动的时候,缺乏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减少损失。2008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对从事航油套保的企业下达了3条禁令:“亏损企业、负债率高的企业和现金流不是很充沛的企业,均不能从事航油套期保值。2009年3月下旬,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对中央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作出严格规定,要求各中央企业,将各自的整顿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上报国资委。2009年9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表示,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业务的部分中央企业向交易对手致函,表示鉴于对该项业务的内部调查正在进行,保留追索权利同时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诉讼等权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在海外参与衍生交易是未来避免不了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目前国际油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世界石油市场上的期货、期权的影响,但世界石油期货市场的规则是由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中国不参与就永远没有参与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也只能永远追随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而追随是要付出代价的。国际燃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已影响到航空企业的正常经营,现如今,燃油成本已占航空公司成本的40%以上,油价走势已成为航空公司盈亏的关键。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令原油价格前景非常不明朗,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不久的将来,油价肯定还会上涨,因为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世界主要油田老化严重,产量下降,石油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石油产量增长乏力,世界石油峰值日趋远去,短时间内生物燃料还无法替代现有航煤,后石油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燃油套期保值的风险对冲作用,此时更加凸显。

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95%的企业, 利用期货市场对其自身业务进行风险管控。“失败乃成功之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中好好总结经验,不要因噎废食、浅尝辄止,而是汲取经验,重新战斗。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会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并积极参与,从而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在这么多央企付出沉重代价后,政府部门应该反省监管制度,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企业介入,强化对央企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制度、严格责任人和培养相关人才才是当务之急。希望国资委尽快出台有关操作措施和具体管理办法,为航空公司燃油套期保值提供技术支持与具体指导建议,以免再次误入歧途。

赚钱是企业家的天职,但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坦坦荡荡、中规中矩。企业家不是冒险家,靠投机盈利一时,不是什么真本事!迟早是会“翻船”的。那些违背社会道德、采取非法手段去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对自己、企业、国家的严重不负责任。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风险管控大师。金融危机背景下,搞好自己的主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瞎折腾,科学发展,才是企业应有的正轨。

面对充满未知和变数的市场,没有人敢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我们有时虽然不知道正确的道路在那里,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地太远,这也许是燃油套期保值留给我们的启示。

 

 

孟庆乾

 

2010、6、22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成也燃油套保,败也燃油套保_东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